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陶行知先生的"诗教",以诗感人,以诗化人.他的"诗教"思想,对中国的教育产生深远的影响.有人说,"诗教"是文科老师尤其是语文老师的"专利",与理科老师"无缘".南通市通州区兴仁中学的数学教师们不信这个邪,用行动解答了这个"无缘"难题.在数学教学中恰当地运用经典古诗文,将数学问题化为美妙的诗意,展示数学与诗文的联系,把理性抽象的数学直观形象化,让学生在诗情画意中深度学习数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数学课堂飘溢人文诗香.我们的实践与感悟是:①情境引入,"引"得诗词来,与诗共舞,人文诗意飘课堂;②数学建模,"入"得诗词里,与诗共舞,人文诗趣溢课堂;③数学思想,"用"得诗词去,与诗共舞,人文诗香满课堂;④数学解题,"融"得诗词中,与诗共舞,人文诗情充课堂.  相似文献   

2.
数学家阿达玛说 :“数学家的美感犹如一个筛子 ,没有它的人永远成不了数学家 .”数学美感是数学中的非逻辑思维方法 ,也是数学创造性思维中的重要因素之一 .所谓数学美感是指人们在从事数学研究时最高层次的显意识和潜意识相结合的思维方式 ,是唤起和激发人的最高享受的心理体验 .古今中外的哲学家和数学家曾从不同角度探讨了数学美的内涵和标志 .概括地说 ,数学美的基本内容有 :对称性、简单性、和谐性与奇异性 .罗增儒先生也强调 :经验题感的一个重要构成是美感 ,熟谙数学美 ,能以美启真 ,以美寻真 ,能够从题意中领悟到审美感受 ,从而随之…  相似文献   

3.
<正>不少教师抱怨现在的数学课堂枯燥无味,没有任何美感可言.数学课堂果真无美感吗?其实,在我们身边到处充满了美,如艺术之美,大自然之美、科学之美,数学之美.古希腊数学家普洛克拉斯说过:"哪里有数学,哪里就有美."作为数学教育的实践者,引导学生发现数学美,体验数学美,充分挖掘教学中的美学元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笔者以"苏教版"九年级(下)"黄金分割"一节的教学为例,谈谈自己的数学美教学实践.一、创设美的情境,让学生感受数学美情境引入师  相似文献   

4.
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探究式学习,构建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而数学是科学,数学课堂是艺术,数学充满思维,充满抽象,这让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学习数学的枯燥和乏味.那么,如何让我们的数学课堂激情飞扬,充满生命的活力呢?笔者以多年的教学经验浅谈点滴体会.  相似文献   

5.
人类追求的最高价值是真、善、美,其中,"真"属于认识的价值,"善"属道德的价值."美"属于艺术的价值.阅读的审美价值即指读物和阅读活动本身对读者本身产生的美感陶冶作用.阅读不仅追求明真从善的功利.而且还追求审美的愉悦.  相似文献   

6.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经常出现"伪思维"现象,"伪思维"的出现,容易使学生的计算经验、操作经验、认知经验被忽视,因此,小学数学课堂要时刻警惕学生在课堂中的"伪思维"现象,要从学生的学习经验出发,从学生的思维现实出发,有效避免学生课堂上"伪思维"的产生,继而让学生在充满"真思维"的数学课堂上实现知识与能力的同步发展。  相似文献   

7.
数学,这个在普通人心目中枯燥而又理性的学科,在数学家眼里却是诗、是歌、是画,数学里充满了公式美、逻辑美、秩序美.如果我们在课堂上能够把这诗一般的美妙情境呈现在学生面前,必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下面,我把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想法和做法总结出来,以就教于大方.  相似文献   

8.
正古诗词是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精华,艺术珍品中的瑰宝。在古诗词中,不少传世作品都与数学密切相关。那么古诗词怎样进课堂呢?一、诗词中的数学之美——诗词妙用于数学课堂导入例如在讲授"三视图"时,开场白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你知道这首诗的作者与题目吗?  相似文献   

9.
诗词可谓至美之物,诗歌不仅本身具有美感,而且还能为读者展示一副迷人画卷。历来"诗中有情,诗中有画"都被奉为经典。诗的感情,画的意境,能带给人们一种美的享受,带来一场视觉盛宴。宋人周密在《清平乐.横玉亭秋倚》一词中写道:"诗情画意,只在阑杆外,雨露天低生爽气,一片吴山越水。"古典诗词有其悠远的历史,有其深厚的境界。古典诗词还有其独特的魅力,不  相似文献   

10.
客观事物是否具有艺术审美特性,不是由事物本身存在的状态决定的,而是由审视客观事物的人的视角决定的.正如有诗说:“世界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对于数学教学来说,也是如此,不是数学本身的科学性和严谨性使之与艺术的美擦肩而过,而是教师以传统的教学理念将数学知识从美的地域剥离出来,这不仅使数学知识流于枯燥荒芜,还使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消磨殆尽.所以,教师尽可能在兼顾数学知识理性状态的同时,发掘数学知识的感性状态,并运用现代的教学艺术,将数学教学的内容美、结构美、情感美、节奏美、语言美展现出来,让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如诗般充满艺术性,实现数学知识学习与美学教育的同时发展,它们相辅相成,共同铸造完美、具有趣味性的数学课堂.  相似文献   

11.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强调要让学生能感受并欣赏生活、自然、艺术和科学中的美,使学生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在新课改背景下,数学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美感显得特别重要。在数学教学中,如果教师能在课堂的各个环节渗透美感,充分展示出教学内容的美学价值,以特有的数学美陶冶学生,那么学生就能充满美的情趣,就会产生表达美、创造美的强烈愿望,从而产生寻求知识、发挥创造、享受愉悦和欣赏数学美感的心理需要。  相似文献   

12.
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发展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是新课程改革的明确要求,小学数学课程这一充满理性思维的学科也不例外.实际教学中要善于挖潜数学学科的生活价值,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激发他们的真情实感,引导学生以美的眼光,发现数学,学习数学,应用数学,让数学课堂变得更加饱满.这样的课堂,一定会为学生们所喜爱.  相似文献   

13.
笔者所谓诗化教学,简言之,就是语文教学的整个流程要充满诗情画意。它既引领学生开发性地接受文本内容的诗意美和写技的艺术美,又激赏学生重建更诗意、更艺术的欣赏美和写作美。一.诗歌诗以诗教法  相似文献   

14.
本文提倡"绿色数学教学",让课堂充满自然、和谐的氛围,强调以学生主体性发展作为教学的终极目标,以"真、善、美"的统一为教学的最高理想,引导学生用已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15.
理性是数学特有的气质,数学理性是数学最为重要的文化精神。在数学课堂上从"把准数学知识,注重过程体验,发展学生思维"三个方面孕育数学理性,让课堂充盈理性之美。  相似文献   

16.
约翰济慈的"希腊古瓮硕"描述了古瓮美丽的田园画面,充满了感官美,但感官灸之下更羞含着智慈美.本文通过谈论这首诗的感性美和理性美来分析济慈独特的美学思想:"美即真,真即美",以及其带给我们的启发.  相似文献   

17.
课堂教学中要重视数学文化价值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数学不仅为对自然界的认识提供了必要的工具(认识框架)和思想方法,而且数学还是一种艺术.数学中充满着创新精神,数学是人类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极其重要的化价值.其内涵有五个方面:数学是打开科学大门的钥匙;是一种思维工具;是一种思想方法;是一种理性的艺术,充满理性精神;数学语言是科学的语言.  相似文献   

18.
正传统的教学模式成了数学课堂看不见的手,支配、牵动着教师与学生,课堂成了演绎教学模式的舞台,好学生成了舞台中的主角,而大多数学生只是不起眼的群众演员,在很多情况下,学生只是观众和听众.如何让沉闷的数学课堂教学"活"起来.兴趣是数学课堂"活"的前提;情趣是数学课堂"活"的关键;美趣是数学课堂"活"的升华.数学教学是一门科学,它让课堂充满智慧的光芒和创造的火花;数学教学是一门艺术,它让课堂焕发艺术的魅力和生命  相似文献   

19.
试论教学美     
艺术可以称之为真、善、美的三棱体,它一面透出真的光,一面释出善的性,一面又呈出美的形.而真的光与善的性又熔铸于美的形之中,鉴赏者只有通过美的形才能不断地领悟到真的力度和善的情愫.所以黑格尔说:"理性的最高行动是一种审美行动".教学与艺术尽管有着很大的差异,但其美之所在,无不如此.教学表现了人类对科学真理的探索,反映了人类对道德情操的崇尚,同时也显示了人类对审美的追求.教学要讲究科学性,讲究思想性、更要讲究艺术性.教学一旦被称为"艺术"时,就会以它特有的形式,显现出"真"和"善"的素质.当然,教学美与艺术美一样,需要一种创造.一、教学美呈现在教师"教学自我"的创造中  相似文献   

20.
物理学常被人誉为“科学之王”其美是理性美,内容真与形式美相结合,其美感以知识为基础,主要靠抽象思维。将物理教学与美感教学结合起来,培养学生认识美、追求美、创造美的激情和能力,使他们在良好的心理状态下进行学习,获得怡情益智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