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数学自我效能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数学自我效能是影响学生学业表现的重要因素,是特殊自我效能研究的重要领域.国内外关于数学自我效能的研究已有很多.今后对数学自我效能的研究应注意以下几点:(1)增加测量数学自我效能的新方式,增加测量的针对性;(2)探索数学自我效能的结构、机制及发展规律性;(3)探索数学自我效能的培养与干涉途径.  相似文献   

2.
陈金萍 《成人教育》2012,32(7):36-37
自我效能感是影响高职学生学业表现的重要因素.文章通过对高职各专业学生的问卷调查和访谈,了解高职学生数学自我效能感的现状,基于课堂教学实践的视角,从基础知识教学、弥补知识漏洞、创造成功体验、培养数学学习策略、保持教学内容难度适中、注重教学内容的针对性与应用性、适当进行成败归因等几方面探讨提高学生数学自我效能感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3.
励剑杰 《考试周刊》2010,(21):82-83
自主学习不但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成绩,而且对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有较大的意义。然而初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受到许多内在或外在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个体的自我效能感。本文阐述了初中生自主学习数学的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因素和如何在数学自主学习中培养自我效能感。  相似文献   

4.
以湖北省27,769名初中生为调查对象,运用Mplus 8.3软件对学生的数学学习动机、数学失败归因、数学学习反思性及数学自我效能感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数学学习动机与数学学习反思性均对数学自我效能感有显著正向影响,数学失败归因对数学自我效能感有显著负向影响;数学学习动机对数学学习反思性有显著正向影响,数学失败归因对数学学习反思性有显著负向影响;数学学习动机对数学失败归因有显著负向影响;数学失败归因、数学学习反思性在数学学习动机与数学自我效能感的关系间有显著中介作用;数学失败归因、数学学习反思性在数学学习动机和数学自我效能感的关系间有显著的链式中介作用.为了调节学生的数学学习心理发展,学校和教师应合理创设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客观分析学情,鼓励学生积极归因;培养错题整理习惯,引导学生自主反思;正确建立阶段目标,提升学生自我效能感.  相似文献   

5.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非智力因素备受关注,其中数学逆商和数学自我效能感是两种重要的非智力因素,影响着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文章采用调查法,分析了初中生数学逆商与数学自我效能感的差异性、相关性,探寻到初中生数学逆商与数学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因素,针对性地提出提高初中生数学逆商和数学效能感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以班杜拉的自我效能感的理论为指导,通过问卷形式,对海口市第一中192名学生的数学学习效能感的现状进行研究,分析影响数学学习效能感的因素。研究发现:中学生的数学学习自我效能感与数学学业成就关系密切,成高度正相关;性别差异对数学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影响无显著性差异;与父母的文化程度关系密切,家长受过高等教育的孩子的数学学习自我效能感明显高于家长没有受过高等教育的孩子。  相似文献   

7.
研究表明:学生学习的自我效能感是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的重要内部因素,对人一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从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业成绩、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及顺应时代的发展三个方面阐述了提高自我效能感的意义,同时还探讨了培养高中生数学学习自我效能感的策略。  相似文献   

8.
数学学业自我效能感是影响数学成绩的重要因素.针对高一学生在函数学习之后,自我效能感处于低谷状态,如何寻找有效的方法,促使其自我效能感的增强,为教师的有效教学提供依据,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  相似文献   

9.
<正>新课程标准里提出三维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而情感、态度、价值观属于非智力因素的范畴,强调非智力因素对学生学业成绩的影响是新课改的又一亮点,要求学生提高数学学习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形成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和科学态度.因此,数学教学中应关注和开发非智力因素,我们不能忽视作为非智力因素的一种——自我效能感的研究.一、自我效能感的概念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己能否在一定水平上完成某一活动所具有的能力判断、信念或主体自我把握与感受.自我效能感通过  相似文献   

10.
特教高职数学教学应注重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培养和提高听障高职学生数学自我效能感.文章从教学自我效能感的内涵剖析出发,以听障高职学生为对象,分析了当前听障高职学生数学自我效能感较低的现状及原因.从多个角度论述了提高听障高职学生数学自我效能感的策略及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