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党中央、国务院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思想教育的重大改革举措。由于是一门全新的课程,这对于"两课"教师是一个新的挑战。教师们应当对新教材有深入的理解,树立新的教学理念,在教学方法方面做出相应的改革,以适应形势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从青少年抓起,在中小学设立法治知识课程。"中学阶段是青少年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学校更要加强中学生法制教育,开设专门法律课程、加强法律知识教育、组织法治实践活动、用法律来引导学生行为,为实现依法治国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3.
陈华英 《科教文汇》2012,(11):39-40
文章以广东省教育厅组织的"广东省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建设教材"项目中《市场营销基础》教材编写为例,探究基于工作过程的市场营销课程开发。提出以培养职业能力为主线,对工作过程中不同任务、相关知识、技能进行融合,以实现培养适应岗位需求的应用型人才为目的的课程设计理念。尝试采用以任务驱动为核心的情境教学,强化学校与企业的对接、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的对接、教学内容与岗位工作任务的对接,为培养高素质技能型应用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任务型教学方法是美国教育家杜威以实用主义作为教育理论基础而提出的"学生为主,从做中学"的教学模式。《高级日语》课程的教学目标是深化他们对日语语言特点的分析能力,提高他们语言实践运用能力,培养学生文学文化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批评性思维能力。本文以任务型教学理论为依据,以较好完成《高级日语》教学目标为目的,以实际教学为基础,重点探析任务型教学法在《高级日语》课程中的具体应用策略。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中、高等职业教育基础知识体系中,《计算机应用基础》课是一门学生必修的课程。如何挖掘学生潜能,提高学生应用计算机的能力,是摆在计算机教师面前的重大问题。以"任务目标"带动知识学习,使学生学会了解决问题的方法,也掌握了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  相似文献   

6.
青少年法律素养的养成,直接关系到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系到我国法治建设的未来.邓小平法制教育思想特别重视对青少年法制教育理念的养成,他提出的"法制教育要从娃娃开始"的法制教育思路,把青少年法制教育纳入到国民教育体系.法治中国建设离不开青少年法治教育的整个社会法治观念的生成,因而邓小平的青少年法制教育理念仍然是当前法治教育的重要遵循.深化发展邓小平的青少年法制教育理念,就是要以青少年普法为重点,总结和运用青少年学法用法实际经验,制定符合青少年教育特点的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以课堂为主渠道,兼采自媒体法治教育新载体,确保青少年接受基本法制知识教育,以社会实践为第二课堂,综合运用家庭、学校、社会的"三位一体"法制教育格局,推动青少年法治教育不断深入.  相似文献   

7.
随着依法治国理念的深入发展,社会各界掀起了一场法律教育的热潮,尤其是作为社会法治建设主力军的大学生,适当的法律课程教育成为高校强化整体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也使得法律教学成为众多高校的必修公共课程。高校开展法律基础课程已有多年,在这个过程中,大学生接受法律教学是获得法律知识、增强法律意识、提高法律素质的重要途径,而在现阶段的法律教学中还存在着诸如教学内容繁杂、教学方式不当、实践性教学较少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能够对症下药,从法律教学的理念、内容、形式等各方面加以完善,在固定的教学时间内通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来相对地扩大课容量以完成法律教学的目标任务。本文将立足于以完善法律教学为目的的教学活动,对高校法律教学理论、实践的相关内容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作为一门针对大学生进行道德与法制教育的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的特点,重新认识课程的性质和特点,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提供的网络平台,积极开展实践教学.以引导大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开展道德实践和法律实践活动为基本途径,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  相似文献   

9.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是计算机、电子类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提出在C语言教学过程中以计算思维能力培养为核心任务,并围绕这一核心任务进行课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考核评价体系设计,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0.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党中央、国务院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思想教育的重大改革举措.由于是一门全新的课程,这对于“两课“教师是一个新的挑战.教师们应当对新教材有深入的理解,树立新的教学理念,在教学方法方面做出相应的改革,以适应形势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计算机基础与应用》课程是高职学生的必修课之一,也是高职院校培养专业人才的基础课程。目前,我国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与应用》课程教学在理念、方法和模式上存在一定的问题,计算机基础教学科学性、有效性较差,有待进一步改进。如何使《计算机基础与应用》课程教学所面临的问题得到改善,成为不少高职院校关注的焦点。从实际出发,根据不同专业人士的要求,对高职《计算机基础与应用》课程教学面临的问题进行了论述,提出了解决方法,对课程教学的改革创新提出了思路。  相似文献   

12.
在建设法治中国这一新时代背景下,当代大学生肩负着实现民族复兴的大任,他们是依法治国的参与者以及中坚力量。大学生的法治素养水平必将影响中国的法治进程,法治教育显得更加重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作为大学生法治教育的主渠道,应依据2018版教材体系,帮助学生实现从理论认知到行为实践的“知行合一”的法治教育效果。开设法律通识课程作为“基础”课程的延伸,能够为大学生的法治教育起到积极的补充作用。  相似文献   

13.
杭中士 《金秋科苑》2010,(24):244-244
本文根据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学校实际情况,在《ASP.NET》课程中,充分借鉴CDIO工程教育理念,构建以项目为导向的一体化课程体系,注重了学生工程能力的培养,同时也是目前高等职业教育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4.
张静 《科技风》2023,(20):148-150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以面向内蒙古科技大学软件工程专业开设的“互联网应用开发基础”课程为例,按照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理念进行了“以学习活动为主线”的混合式教学改革,有效提升了教学质量,培养软件工程领域的高素质创新人才。  相似文献   

15.
基于工作过程的《涉外文秘》教学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云霞 《内江科技》2010,30(1):172-172,205
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教育突出对学生职业岗位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是高职院校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涉外文秘》课程的职业性较强,为了更好地达到人才培养目标,本文从课程的设计内涵、基本理念、教学实施、教学条件等方面讨论了该门课程基于功过过程引导的任务型教学。  相似文献   

16.
"课程思政"指以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1],是新时代中国高校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本文基于"课程思政"的教育理念与《汽车营销礼仪》课程特点,重点分析如何在课程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改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7.
刘文琦 《科教文汇》2008,(21):57-57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上的、反映和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内在要求的观念、信念、理想和价值的集合体。高校法学教育中切实贯彻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将有助于培养学生崇高的价值理念、良好的职业伦理以及高水准的职业技能。高校法学教育应顺应社会主义法治要求,促进教学改革与创新,以培养更好更好的法律职业者。  相似文献   

18.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的关键是人才,人才靠教育。"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义务教育的重要任务提出,将培养创新型人才作为国家意志体现于法律之中。如何培养出大批创新型人才的任务,尖锐而紧迫的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前。  相似文献   

19.
根据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培养理念,经过几年的教学改革和探索,对高职《机械制图与AutoCAD》的教学进行了全面的思考,创建了一种以能力为本位,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工作任务驱动教学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20.
自2011年新课标出台以后,我国的教育界迎来一场带来新鲜血液的"改革风暴",教育理念真正开始向德智体美综合发展的方向转变,教师以"教书"为媒介,以"育人"为目标的职责受到了空前的关注,陈旧的教育模式在受到时代的严酷考验。小学教育是此次改革的重点,受到某些先进教育理念的影响,社会综合课在我国作为一个新的课程研究领域受到大众的重视,《品德与社会》课程教育的主旨在于提高我国青少年的品德素养,也正是创建和谐社会的要求,本文就简单探讨了该门课程的重要价值,并以泰山出版社《品德与社会》教材为例,探究了开放式教学模式在该门课程教学中的整合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