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科学教育对提高我国国民的科学素养起了巨大推动作用,但与国际比较,我们必须面对国民科学素养低下的严峻事实。在我国,由于正规科学教育的严重不足,作为非正规教育的科普教育就注定要对促进公众了解和理解科学技术,进而促进国民科学素养的提高承担更大的责任。  相似文献   

2.
中小学教师承担着青少年科学教育的重任,提升教师科学素养是加强中小学科学教育的关键。教师科学素养的提升,包括加深对科学教育性质、功能的认识;了解、掌握科学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思维能力;整体理解、把握所教学科的学习内容;提高“学习科学”素养,加强科学教育的实践性、综合性。教师培养和在职进修培训要重视学科教师教育体系的构建,创造条件鼓励、支持教师终身学习,促进教师关注科学技术发展趋势、更新科学教育观念、提升科学素养。  相似文献   

3.
教育是发展科技的基础工程,强化科技意识和科学素养教育的实质就是要使教育与科技、社会发展相适应.强化科技意识和科学素养教育是深化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素质的有效途径.只有当学生有了浓厚的科技意识和科学素养,才能在青少年时期牢固树立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意识,才能具有创新精神和进取精神,成为未来科技队伍的生力军.而生物学教育在科技意识和科学素养教育中又占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我们要在通过生物教学强化学生科技意识和科学素养方面做一些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4.
科学素养是由文化素养引申而来的。科学素养一词译自英文scientific literacy。素养和素质含义接近,但素养与素质相比更强调后天修习涵养的作用,即学习提高的重要性。基础教育是提高全体国民科学素养的奠基工程,担负着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历史重任,如何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是基础教育工作者必须研究的课题。科学课堂作为培育学生科学素养的主阵地,就需要一线的科学教师利用自己的教学艺术承担起提高青少年的科学素养的责任。[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美国青少年科学教育的核心价值和首要目标就开始向科学素养的培养目标转化。通过“2061计划”、国家科学教育标准、SIS教育等改革活动,极大地推动科学素养目标的达成。  相似文献   

6.
我国科技协会2010年公众科学素养调查结果显示,公民的科学素养远远低于美国、加拿大等西方国家。本文通过对中西科学教育的比较分析,发现中西科学教育在科学本质理解、科学教育目标和内容、科学教育方法等方面存在差异。因此,在当前教育全球化这一大背景下,我国科学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必须要借鉴、吸取西方发达国家的先进理念,以提高我国公众的科学素养为旨归。  相似文献   

7.
科学是一门自然学科,学好科学知识对提高学生在生活中的实践操作技能十分重要。我们知道:"国际经合组织将科学素养列为评价青少年综合素养的关键指标。"这就说明,提高小学生的科学素养对学生的终身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在这一理念的引领下,科学教学必须选择科学的教学方法,整合优质的生活课程资源,丰富教学内容,综合提高科学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8.
科学素养是当前世界各国教育研究课题的核心内容,青少年的科学素养水平已成为一个国家教育水平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之一.目前在我国要全面提高青少年学生的科学素养,必须以学科教学为实践出发点.在化学教学中,可以通过多维度拓展教学内容,采用灵活多样的探究式教学方法,建构多元发展的教学评价机制等措施,注重教学过程中的人文关怀,以促进科学素养教育.  相似文献   

9.
提高学生科学素养最根本的是提高学生的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物理教学中不但要重视通过科学方法渗透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还应重视通过物理思想的渗透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本文首先对物理学思想及其教育意义进行讨论,然后就如何在物理教学中渗透物理思想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做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0.
科学素养是国际科学教育的重要内容,提升青少年科学素养业已成为我国基础教育科学课程的基本目标.对青少年科学素养进行监测和评估是我国科学教育界面临的紧迫任务,而正确界定"青少年科学素养"是研发监测与评估工具的前提和基础.然而迄今为止,针对这一概念尚未形成统一的定义.在系统梳理国外学者的重要观点,比较分析PISA、TIMSS、NAEP等学生评价项目以及各国科学课程标准对科学素养内涵的表述基础之上,进一步充实了"青少年科学素养"的内涵,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1.
杨穆 《教育》2013,(6):31-32
有人说,做教育科研是要有点精神的。如今,在注重升学率的教育大环境下,科学教育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但在昆明市却有这样一个人,他没有被"大环境"所淹没,没有放弃对科学教育的热情。30年来,他为了提高科学教育、教学质量,提高青少年的科学素养,强化科学学科骨干教师的师资力量,孜孜不倦地实践着。他,就是全国优秀教研员、  相似文献   

12.
提高教师科学素养的策略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高教师科学素养是基础教育改革对教师的一项新要求,现阶段我国教师科学素养普遍较低,要提高教师的科学素养。必须采取多种措施,从科学知识、科学品质、科学意识、科学方法和科学能力等方面提高教师的科学素养。  相似文献   

13.
澳大利亚很早就认识到,要提高国民的科学素养和促进青少年儿童学习科学,就需要把科学教育与学习的机会延伸至他们所生活的社区。  相似文献   

14.
教育要面向社会、面向未来,要使受教育者成为当代高素质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基础教育就必须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作为教学目标,而不是着眼于培养科学家或某一领域的专门人才。在当代科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已成为国际上中小学科学教育改革的主要趋势。  相似文献   

15.
提高公众科学素养与科学教育新理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公众科学素养的调查可见,科学教育仍然是提高公众科学素养的最基本的途径和最主要的手段。因此,科学教育的理念必须符合科学素养内涵与目标的变化与要求。这种新的理念主要是:理解科学的本质,建立科学教育整体性目标;强化通识教育,建立以适应与创新能力为核心价值的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16.
<正>科学教育对一个人科学素养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要提升学生科学素养必须做到:利用生活常识和科学知识,激发学生科学学习兴趣;加强创造思维训练提高科学方法;立足课堂教学,让学生掌握科学知识;加强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科学精神。一、立足课堂教学,让学生掌握科学知识加强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让学  相似文献   

17.
全体公民尤其是青少年的科学素养的高低,决定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强弱.<科学>(7~9年级)课程的总目标是提高每一个初中生的科学素养,提高公民科学素养,对于提高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作者结合<科学>学科的特点,就如何充分利用学科资源提高学生科学素养进行了如下的研究与探索.  相似文献   

18.
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小学科学课程的性质是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提高小学生的科学素养是一个长期的潜移默化的过程,科学教育应采取有一定针对性、可行性、科学性措施,并充分发挥学校、家庭、社会等各方面作用。特别是作为一个以80%左右学生为农民工子女的学校,更应该有效地全面提高青少年科学素养综合水平。对此,在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可采取如下对策。  相似文献   

19.
崔萍 《教育》2022,(10):79-81
《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指出科学素养是国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文明的基础;提出要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站在国家战略目标的背景下,培养青少年的科学素养,尤其是少年儿童的科学素养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0.
王瑾 《考试周刊》2011,(47):223-224
幼儿园是实施幼儿教育的主阵地,幼儿科学素养的形成要依靠幼儿科学教育,幼儿教师科学素养直接关系到幼儿科学教育的质量。大学学前教育专业,特别是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教学型高校,其所培养的"准幼儿教师们"的科学素养会直接影响到将来幼儿教师的科学教育水平,所以要加大力度提高学前教育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