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春秋时,齐桓公出兵追敌,被引进一个迷谷。管仲说:“让老马在前面带路,也许能走出去。”齐王叫人挑了几匹老马,走在前头,果然走出迷谷。 为什么老马认识路呢?原来,马的嗅觉和听觉都很灵敏,识别  相似文献   

2.
春秋时,齐桓公出兵追敌,被引进了一个迷谷。管仲说,让老马在前面带路,也许能走出去。于是,齐桓公叫人挑了几匹老马,走在前头,果然走出了迷谷。为什么老马能识途呢?原来马的嗅觉和听觉都很灵敏,识别本领很强。  相似文献   

3.
老马识途     
马的听觉和嗅觉都很灵敏,能识别路途。在草原上,群马能够依靠嗅觉找到远处的水源。马对气味和声音的记忆力很强,能够在迷途中经过曲折的路程,重回原地。《韩非子》中说,春秋时候,管仲跟随齐桓公去攻打孤竹,返回时迷了路。管仲说,“老马之智可用也。”他们就让马走在前面,果然找到了回家的路。“老马识途”这个成语就成了对马的赞美。  相似文献   

4.
“老马识途”这个典故说老马凭借它的灵性,替桓公三军指途迷津,竟成了出色的向导。老马的作用,全在于一个“导”字。导者,引导、带领也。而在语文教学中,教师的主要作用也是一个“导”字。语文学科似易实难,似浅实深。面对这样的学科,学生常常会感到茫然无措。教师就得做“识途老马”,带领学生出迷谷,进学宫,遨游于知识的海洋。于漪老师讲授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亦把课堂教学重点放在教师的“主导”上面。  相似文献   

5.
老马识途     
无论是在文章中,还是在口头上,“老马识途”都是常常使用的一个典故。由于使用频率颇高,因此变成了一句俗语。 这个典故的出处是《韩非子&;#183;说林上》,与管仲和齐桓公有关。有一次齐桓公伐孤竹,“春往冬反,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不管历史事实怎样,老马的故事是绝对可信的,不但马能识途,连驴、骡、猫、狗等等动物都有识途的本领或者本能。  相似文献   

6.
老马不识途     
老马的孙子小马整天吵着闹着要去城里看看,长长见识。今天,老马终于答应了,他拿出了自己年轻时进城用的地图对小马说:“孩子,你瞧这可是我当年进城时用的地图,古人说老马识途,跟着爷爷走保准没错。”小马  相似文献   

7.
秦美珠 《新读写》2020,(1):17-17
《韩非子 说林》记载了这样一件事:管仲、隰朋跟随齐桓公去讨伐孤竹国,春季出征,冬季返回的途中迷了路。管仲懂得老马识途的道理,于是放开老马前行,大家跟随其后,于是找到了路。队伍走到山中,找不到水源,又陷入了困境。隰朋又出了一个主意,他说:“蚂蚁冬天住在山的南面,夏天住在山的北面,地上蚁封有一寸高的话,地下八尺深的地方就会有水。”于是找到蚁窝,掘地得水。  相似文献   

8.
墨鱼自蔽大海里生活着一种墨鱼,肚子里有一个墨囊,它在水里流动时一旦碰到可疑现象,就放出墨汁来掩藏自己的身体,它想不到的是,这种防身的办法正好给捕捉它的渔民提供了方便。启示:事情有利就有弊,有所长就有所短,墨鱼用墨汁避身,在其同类中可谓有所长,但遇上聪明的人,就变成送命的因素了。老马识途猎人去打猎,半道上迷了路。于是,放开老马让它在前面走,人跟着马,终于找到了回家的路。走山路时,找不到水喝,就想到:蚂蚁冬天在山的南面住,夏天在山的北面住,蚁封高过一寸,在下面七、八尺的地方就能挖到水。”于是,猎人在有蚁窝的地方开始挖,终…  相似文献   

9.
丑马     
有一匹马又老又丑,人们常对它的主人说:“你的马真难看!主人听了觉得很不光彩,就对马说:“都是你连累了我”。马很伤心,就带着它刚生的小马走了。不见了老马和小马,主人很着急,也很后悔,就挨家挨户地寻找。它看见一头角鹿,问:“你看见我的马了吗?”角鹿摇摇头。他找啊找,差点又把一只小花猫当成他的小马。老马的朋友知道了,跑去告诉老马:“你的主人到处在找你呢,你快回去吧!老马听了急忙带着小马—起回了家。老马想:“我很  相似文献   

10.
老马识途     
1.公元前663年,齐恒公率军讨伐孤竹国,不慎走入“迷谷”。如果走不出“迷谷”,就可能全军覆没。  相似文献   

11.
老马识途     
成语释义老马认识走过的道路,比喻有经验的人熟悉情况,能在某个方面起指引的作用。科学隧道老马为什么能识途?老马识途这一成语小朋友们可能并不陌生,那么你知道老马为什么会识途吗?难道老马真的比人还聪明?其实这并不是因为老马聪明,而是  相似文献   

12.
骆驼和小马     
在沙漠边缘的草地上,有一匹小马,它整天踏着青草跑来跑去,快得像一阵风吹过。它认为这一带再也没有谁比它更有本领了。一天,小马听到丁当丁当的铃声,它抬头一看,原来走来了几个比它大得多的动物,背上还驮着东西,迈着缓慢的步子,正要向沙漠深处走去。小马觉得有趣,一阵狂奔来到它们面前:“喂,你们是谁呀?”“我们叫骆驼。”一匹领头的骆驼很谦虚地回答,仍然不停地前进。“你们要到哪里去呀?”“我们要穿过前面这一片沙漠,到很远的地方去。”“哈哈哈!”小马不禁放声大笑起来,“像你们这样慢腾腾地走,能走得到吗?”“只要坚持不懈地走下去,总…  相似文献   

13.
一场雪覆盖了石家庄。正月初七晚上,被称为“国企承包第一人”的原石家庄造纸厂厂长马胜利,在住了几十年的老房子中平静离世。 一匹改革老马在马年之初停止了奔跑。曾经被邓小平四次接见、两获“五一劳动奖章”的改革标志性人物,在经历了人生的大起大落后,走得略显落寞。  相似文献   

14.
刚放学的儿子问我这样一个问题:“马棚里住着一匹老马和一匹小马。有一天,老马让小马将半口袋麦子驮到磨坊去。小马跑着跑着,一条小河挡住了去路。小马心想:我能不能过去呢?妈妈又没在身边,怎么办呢?这时,它看见河边吃草的老牛。老牛告诉它  相似文献   

15.
全日制十年制学校小学课本第三册中,有一篇题为《小马过河》的童话故事。开头是这样的: 马棚里住着一匹老马和一匹小马。小马整天跟着老马,从不离开一步。有一天,老马对小马说:“你已经长大了,能帮妈妈做点事吗?”小马连蹦带跳地说:“怎么不能?我很愿意帮您  相似文献   

16.
寓言三则     
老马和壮马马厩里有两匹马 :一匹是老马 ,另一匹是壮马。有一天 ,主人要驾车送货进城 ,问两匹马谁去。壮马说 :“老马经验丰富 ,当然该他去。”老马默不做声地驾车上了路。又有一天 ,主人要进城拜访朋友 ,壮马迫不及待地说 :“我年轻 ,我去。”他驮着主人上路 ,撒开四蹄飞奔 ,那矫健的身躯、追风逐电般的速度赢得了路人的不住赞扬。壮马出尽了风头 ,非常得意和自豪。壮马看不起老马 ,认为他只配出苦力。就这样 ,主人每次出门赴宴或探亲访友 ,总爱骑着壮马。随着岁月的流逝 ,终于有一天 ,老马死了 ,壮马也成了老马。主人于是让他担起驾辕拉车…  相似文献   

17.
伯乐驯马     
<正>秦穆公让伯乐给他寻几匹千里马,只过了半年,伯乐就找到了五匹。秦穆公非常高兴,重赏了伯乐。过了一年,秦穆公找到伯乐,问他:"你去年给我找的那五匹千里马,是不是真正的千里马啊?"伯乐说:"臣怎敢欺骗您呢?我去年给您找的那五匹马都能日行千里以上,全是真正的千里马。"秦穆公说:"我昨天让它们跑了一次,一天一夜的时间,它们怎么连八百里也跑不了啊?"  相似文献   

18.
简易蛋糕卡     
《红领巾》2006,(9)
我们的口号是:Do!DO!DO!DO It Yourself!"做,做,做!自己做,更快乐!这次我们自己做一张漂亮的“蛋糕卡”,可以在朋友生日时写上祝福语,也可以在教师节送给老师,多好呀!荩1找郾一本蛋糕店的图册。荩2选郾一块你最喜欢的蛋“糕,剪”下待用。荨3用郾白纸剪一个波浪状底板置,于蛋“糕下”。荨4郾选一张你喜欢的翻折式小卡(建议选纯色的、朴素的),把有底板的“蛋糕”贴在小卡上。荩5把郾小卡剪成蛋“糕的”形状。荨6郾装饰细节,在顶端挖出一个小孔,系上丝带。荩7郾用你喜欢的图案或线条装饰内页。荩8郾最后装饰一下背面。让“蛋糕卡”更漂亮。…  相似文献   

19.
“二”和“两”作为数词,它们的意思虽然一样,用法上却有区别。什么情况下该用“二”,什么情况下该用“两”呢?这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1郾表示先后次序时,只能用“二”。例如:第二次。2郾表示数的个位、十位或百位,只能用“二”。例如:二百二十二。3郾在小数、分数和百分数中,只能用“二”。例如:三点二五、五分之二、百分之二十。4郾读数目字,只能用“二”。例如:一、二、三、四……5郾在量词前面,并且该数是个位数时,只能用“两”。例如:两个人、两本书。6郾在多位数中,千位、万位、亿位的前面,“二”和“两”都可以用。例如:三万二(两)千…  相似文献   

20.
有许多动物能识别道路,不迷失方向,从很远的地方回到自己的“家”里。它们是怎样认路的呢?一匹老马走进山林,它能顺着原路回来。原来,马是靠着景物、颜色、声音、气味等外界环境对它大脑的刺激而识途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