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沈谧 《家长》2001,(Z2)
父亲是一位小学教员,那时在镇上算是个文化人,可是不知为什么,他和母亲老吵架。我13岁那年,父母终于离异。15岁时,我便随母亲背井离乡去了遥远的鲁西北,当时我的心像一条无帆的船飘泊在芸芸众生中。我封闭着自己,冷漠地旁观这个世界,小心翼翼地保护自己。我痛恨父亲,恨他对母亲、对子女的无情;恨他使我不能像别人那样  相似文献   

2.
我对于父亲的称呼始于一声“叔叔”。父亲从十七岁当兵离开故里,回家的日子就屈指可数。我降生的时候,他不在身边。不到两岁的时候,母亲千里迢迢抱着我去父亲所在的兵营探亲。下火车后,母亲把我递到远远冲过来的父亲怀中,我也就懵懵懂懂地冲着这个陌生的男人脆生生地喊了声“叔叔”。后来,母亲告诉我,当时父亲就怔住了,尴  相似文献   

3.
午后的阳光亮堂堂的,大厅里留下了金黄金黄的影子。阳光下的父亲,脸旁已经留下了半边的阴影,苍老渐渐爬上了他的额梢。父亲翻开尘封已久的铁皮盒,里面摆放了一叠黑白照片,他告诉我那些就是母亲的相片。我小心翼翼地擦去了上面的白色斑点,照片的形象变得清晰起来。那一年,我懂得了母亲的样子,而我,即将大学毕业。缺失的记忆六岁那年,母亲离开了我,飞向了天堂。天堂是父亲为母亲的离去营造的一个美好的梦,也许那里,母亲快乐地生活着,远离了一切的不幸和哀怨。当时,父亲把我送回了老家。依稀记得,那时的我坐在叔叔骑着的老式自行车的后座上,身…  相似文献   

4.
寻找母亲     
那天下午,我忽然想吃母亲腌的牛干巴,就回家去了。母亲不在,家里空空荡荡,令人生疑。父亲出差去了,只有母亲一人在家,她是退休的中学教师,还在学校代课。除了去学校或者买菜,她多数时间都呆在家里,或改改作业或喂喂鸡、玩玩健身球、看看电视。我想她大概买菜去了,就坐在沙发上等着。桌子上有一个纱罩,里面放着一碗豆豉,一碗榨菜。平常家里有人,母亲总是不厌其烦地做许多菜,等到只有她一人时,她就尽可能地简单。我知道只要到六点钟左右,她就会手肘上挂着一大包菜,气喘吁吁地进门来。等到七点,我肚子饿得要死,母亲还没有回…  相似文献   

5.
艾美丽 《成长》2006,(2):35-36
当我还是孩子的时候,就察觉父亲在家中的地位不如母亲。我们姐弟4人有什么事征求父母意见,母亲总是第一个发言,然后就拍板决定。即使是问父亲,他也会说:“问你妈去。”时间长了,我们不会再去问父亲,都是直截了当地向母亲汇报。  相似文献   

6.
龚晓丹 《教育文汇》2009,(12):52-53
1986年,我4岁。那年秋季,村里唯一的教师调走了,急需一名代课教师。父亲是村里唯一的高中生,这任务自然也就义不容辞地落在了他的肩上。母亲抱怨一个人忙农活没时间照顾我,让父亲每天去学校时把我也捎带去。就这样,我便伴随村里一帮比我大两三岁的孩子一起成了父亲班上的学生。  相似文献   

7.
父亲躺在医院的加护病房里,还殷殷地叮嘱母亲不要通知远地的我,因为他怕我在台北工作担心他的病情。还是母亲偷偷叫弟弟来通知我,我才知道父亲住院的消息。这是典型的父亲的个性,他是不论什么事总是先为我们着想,至于他自己,倒是很少注意。我记得在很小的时候,有一次父亲到凤山去开会,开完会他到市场去吃了一碗肉羹,觉得是很少吃到的美味,他马上想到我们,先到市场去买了一个新锅,买了一大锅肉羹回家。当时的交通不发达,车子颠踬得厉害,回到家时肉羹已冷,且溢出了许多,我们吃的时候已经没有父亲形容的那种美味。可是我吃肉羹…  相似文献   

8.
我的同桌小敏买了一双很漂亮的鞋子,我也准备买一双。放学回到家,我就向母亲要钱买鞋子,母亲却不给,向父亲要钱,父亲也不给。我气得连饭都没吃就去了学校。  相似文献   

9.
父亲戒烟,总共戒了三次。第一次是在母亲的逼迫下戒去的。父亲烟瘾大,整日拎个旱烟袋没完没了地抽。较之一般纸烟,旱烟烟味更涩更辣,往往母亲一进屋就被呛得涕泪横流。忍无可恶,母亲就要求父亲戒烟。父亲不同意,母亲同父亲大闹一场后住回了姥姥家,一住就是一个月。父亲妥协了。父亲向母亲当面作了保证后,母亲才又搬回家里住。  相似文献   

10.
生命的花     
父亲以前是做测绘工作的,一年中有大半时间在外面的崇山峻岭中度过。每次家信,都不忘叮嘱母亲:“带好阳阳,别忘了浇花。”母亲看后无不嗔怪地说:“他的两个宝贝,谁敢忘了呢!”后来,父亲年纪大了,身体状况也不适宜到野外,我们全家终于可以________了。于是家里和单位的阳台与窗台上就到处生机勃勃地长起各种各样的花草植物。我出嫁后,偶尔回来看看,总能________到父亲的春华秋实。母亲________父亲,说他是用刻度的瓶子计算水量给花浇水,就像小时候给我喂药一样。我有了小双双后,就忘了父亲的花,倒是父亲常来看小双双。一天,…  相似文献   

11.
小时候,家里来了客人,父亲就叫我去借把酒壶来斟酒。 隔壁的吴爷爷家里有一把好酒壶,是他女儿从城里带回的,细瓷红芦花,上有《杜康酿酒图》,漂亮极了。每次斟完了酒,父亲怕打碎了这把精致的小酒壶,便马上让我去送还。我每次送酒壶的时候,总是小心翼翼地捧着,因为借来时是把空壶,而送还的时候,父亲在里面盛了一满壶酒。[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我的快乐     
伫立田野,徘徊河滩,追忆逝去的岁月,寻觅童年的足迹,回味我的快乐。小时候,我的快乐在母亲身边。田地里,我随母亲去劳动。母亲一会儿直起腰来,活动一下,又很快地躬下身去,那滴滴汗水湿透母亲的衣衫。回到家,母亲就把我带到菜园里翻瓜藤,找香瓜,摘西红柿,砍甘蔗……在母亲身边,我跳着、蹦着。夕阳照在母亲脸上,照在母亲心里。渐渐地,那田野中,一个小孩围着他母亲,雀跃的身影渐渐模糊。渐渐长大,我的快乐是父亲带我放风筝。父亲,他给我买来风筝,带我到河滩上放风筝。放飞他的希望,他的快乐;放飞我的向往,放飞我的快乐…  相似文献   

13.
我八岁的时候,父亲就不在了。父亲一走,我的快乐也跟着他不见了。母亲整天以泪冼面,家里所有跟父亲有关的东西都被姥姥收起来了。我偷偷地藏了一张全家福,每天睡觉前都要拿出来看上好一会儿,有时候还哭着对着父亲说话……后来我对母亲说,我们都想父亲,就把父亲的照片挂起来吧。那张全家福被母亲放大后,挂在我们家最显眼的地方。  相似文献   

14.
1985年4月,我出生在重庆市一个普通工人家庭。在父亲5岁那年,我的爷爷就撒手而去了。1969年,我父亲“上山下乡”到了重庆市的邻水县,直到十年后,他才回城结了婚。父亲本想从此以后就会过上幸福安定的生活,可是在我3岁的那一年,我母亲就狠心地撇下我和父亲,离开了我们。到小学的  相似文献   

15.
父亲去世后,我将母亲接到郑州,不让她回老家,因为那里保留着她和父亲生活的太多痕迹,这些痕迹会日复一日地让母亲联想到父亲。还有,母亲相信老家一种说法,老夫妻走了一个,另一个不出三年也会跟着去。所以我坚持让母亲住在郑州,直到父亲三年的祭日过了,我才对母亲说,明年春天,你可以回老家住几天。  相似文献   

16.
早些年,家里没有葡萄树。 每每看到市场上出售的大大的紫汪汪的葡萄时,我就禁不住心痒,缠着父亲。直到父亲小心翼翼地数着票子,似乎是下了很大的决心,买回一串两串递到我手上,我这才心满意足地闪到一边津津有味地吃着。  相似文献   

17.
父亲去世后,我将母亲接到郑州,不让她回老家,因为那里保留着她和父亲生活的太多痕迹,这些痕迹会日复一日地让母亲联想到父亲。还有,母亲相信老家一种说法,老夫妻走了一个,另一个不出三年也会跟着去。所以我坚持让母亲住在郑州,直到父亲三年的祭日过了,我才对母亲说,明年春天,你可以回老家住几天。于是,去年春夏,母亲在老家住了三个多月,我接她回来后,发现她身体明显好于在郑州时,我就问母亲原因,母亲说:"人是离不开太阳的。在城里,你整日寻着晒太阳,到乡里,太阳一直跟着你。"  相似文献   

18.
父爱永恒     
渐渐的上了小学二年级,母亲要去外地工作,我和父亲并不想让她去,可是工作需要,母亲必须去外地。从母亲走的那一刻,家庭负担全部压在了父亲的身上。每天早晨父亲帮我梳头,这是母亲的委托,但母亲说,如果不习惯的话就把它剪掉,父亲从小就喜  相似文献   

19.
母亲的胃     
父亲把一条黄滋滋、香喷喷的鸡腿夹到母亲的碗里。“我的胃不好,吃了会不舒服的。”母亲说着,又把鸡腿夹到父亲的碗里。经过几个回合后,父亲终于恼火了。母亲只得强作一笑,拿起鸡腿,撕成三份,分别塞到我们兄妹三人的碗里。我们兄妹三人望了望父亲、母亲,便也就不知好歹地吃了起来。这件事深深地印在我们兄妹三人的脑海中。从那以后,我们都以为母亲的胃不好,没有口福。但是,令我们非常不理解的是,每当我们吃剩下来的汤汤水水,母亲总是舍不得倒掉,留下来拌着饭吃。渐渐地,我们兄妹三人都健康地长大了。我考了师范学校,弟弟到乡工程队工作,妹妹学了裁剪。  相似文献   

20.
求签     
我不迷信,然而母亲相信,她总是不辞辛劳地去佛堂求签,希望我有好运气。我读小学时是母亲的骄傲。过年时,母亲拿出我一年的收获——一张奖状,小心翼翼地贴在已贴满奖状的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