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农村非正式结构体育社团的发展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对农村非正式结构体育社团的发展进行研究有利于农村体育的组织与管理.通过文献资料调研、问卷调查和个案研究等方法对新中国农村非正式结构体育社团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梳理,得出:党的正确领导和稳定的政治与社会环境决定着农村非正式结构体育社团的兴旺发展.目前,农村非正式结构体育社团群体规模小、人际环境单一,存在资源获取困难,缺乏日常活动场地、指导和村委会的支持,缺乏政策法规的有效支撑等问题.提出的发展对策如下:逐步完善法规制度,加强监督与注册;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加大舆论宣传力度;通过多元化的融资方式与实体化相结合的方式获取发展资源;采用商户型、精英型、领导型、节庆型和自发自在散落型非正式结构体育社团发展路径或模式发展农村体育组织.  相似文献   

2.
对农村非正式结构体育社团不同发展阶段的变化进行研究,便于根据其发展进行阶段性的引导与管理,促进农村体育文化的繁荣与发展.通过文献法、访谈与问卷调查法,初步收集与整理测量有关农村非正式结构体育社团发展阶段的27个项目,使用李克特5点量表的方式设计量表,基于相关理论开发出5个维度:组建阶段、凝聚阶段、执行阶段、稳定阶段、整合阶段.对此量表进行2次调查,运用SPSS18.0软件对所收集数据进行通俗性检验、项目分析、信效度检验,得到信效度良好的农村非正式结构体育社团发展阶段的量表及全模型,可以运用于相关理论的实证研究,以便为农村非正式结构体育社团不同发展阶段的确定与管理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3.
《体育与科学》2014,(4):67-73
探讨非正式结构体育社团群体心理特征有利于体育组织的发展与有效管理。本研究使用李克特五点量表方式设计量表,以891位农村非正式结构体育社团成员为调查对象,基于群体心理学理论提出了四个假设:成就感因子、乐群效应因子、心理归属因子、群体领袖因子,采用SPSS18.0软件建立数据库,结果显示四个假设均成立;用LISREL8.53软件构建了非正式结构体育社团群体心理特征全模型,各项指标显示拟合良好。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不同性别、文化程度的成员在成就感因子上的差异具有显著性;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的成员在乐群效应因子与心理归属因子上差异均具有显著性,在群体领袖因子上的差异均无显著性。在此基础上对非正式结构体育社团的发展提出管理启示。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农村非正式结构体育社团的特征,以及农村非正式结构体育社团与地方社会稳定的关系,提出推进农村非正式结构体育社团健康发展的建议:地方政府正视农村非正式结构体育社团存在的合理性,积极引导其健康发展,重视核心人物的培养,丰富体育休闲娱乐活动。  相似文献   

5.
农村非正式结构体育社团形成的群体动力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群体动力学角度对农村非正式结构体育社团进行研究有利于农村体育的组织与管理.本课题使用李克特五点量表的方式设计问卷,以河北省183个村庄的非正式结构体育社团为调查对象,依据群体动力学理论提出五个假设:活动效应、交往动力、情感动力、价值观动力、宣传动力来判断非正式结构体育社团群体动力效应的形成,结果5个特征变量均成立.对个体特征变量的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活动效应在年龄上差异具有高度的显著性,年龄愈大活动效应愈明显;交往动力在收入水平上差异具有显著性;情感动力在性别、年龄上差异具有显著性,随年龄增长情感效应有递增的趋势,群体动力形成的情感效应女性高于男性;价值观动力在文化程度上差异具有高度的显著性;宣传动力在年龄、文化程度、收入水平和职业上差异具有高度的显著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针对农村非正式结构体育社团的管理启示.  相似文献   

6.
本文利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从协同学的视角,对我国城市非正式结构体育社团形成的自组织过程、内部系统要素之间协同竞争作用,以及内部系统与外部环境之间关系进行了分析。发现:子系统间的协同与竞争是城市非正式结构体育社团形成和发展的内部动力,而系统与外部环境的协同与竞争是城市非正式结构体育社团发展的外部推动力。结论:在城市非正式结构体育社团发展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内部系统要素的建设,还要增强与外部环境的协同与竞争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对非正式结构体育社团成员心理资本与群体凝聚力的关系进行探讨,可以促进全民健身组织的稳定与发展。采用非正式结构体育社团成员心理资本的修订问卷和群体凝聚力问卷,对武陵山片区1226名非正式结构体育社团成员进行调查。逐步回归结果显示:乐观、自信、年龄、学历对群体凝聚力的影响不具有显著性,心理资本维度中的希望、宽容、感恩与职业、月收入对群体凝聚力的影响具有高度显著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管理启示。  相似文献   

8.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方法,从非正式制度视角,结合制度经济学的相关知识,分析非正式制度对发展我国农村体育事业的作用,并联系实际提出了分区域选择农村体育的发展方式;重视祭典、节庆等传统节日的体育植入,培养农村体育品牌;重视体育社团和“体育带头人”的培养,丰富体育休闲娱乐活动;努力实现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相协调,合理输入提高经济绩效等策略,旨在为我国农村体育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
对体育锻炼与主观幸福感关系进行探讨有利于人们健康生活方式的养成。采用心理资本与主观幸福感的2个修订量表,对武陵山片区1 226名非正式结构体育社团成员进行调查,构建了体育锻炼对主观幸福感影响的心理资本中介模型。结果显示:非正式结构体育社团成员的锻炼时长、锻炼频次和指导情况可分别正向预测主观幸福感和心理资本;心理资本可正向预测主观幸福感;心理资本在锻炼时长对主观幸福感预测中起着部分中介作用,在锻炼频次、指导情况对主观幸福感预测中起着完全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0.
非正式结构体育社团目前正成为武陵山片区城市广泛存在的自发性全民健身社会组织,研究该体育社团参与体育锻炼的制约因素可以为民族地区体育事业进步和全民健身发展提供有力参考。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和数理统计等方法,通过对恩施市非正式结构体育社团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以及不同学历成员进行随机问卷调查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性别、年龄以及学历层次均在锻炼参与制约因素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