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修辞学发凡》于中国修辞学史而言意义非凡。试以陈望道先生的修辞学研究成果(修辞分为消极修辞和积极修辞)为基本根据,对避讳做以概述,借用古籍著作中相关避讳辞格的例子,并结合它与婉转辞格的异同,以此总结避讳辞格所表现出的"积极"特征,进而对积极修辞进行更深层次的探讨和认识。  相似文献   

2.
中外学者对辞格的研究由来已久。从亚里士多德《修辞学》到现在已有两千多年,我国最早提出这一术语的是唐(钅戊)的《修辞格》(1923年),1932年,陈望道先生的《修辞学发凡》问世后,辞格研究作为修辞学的重要内容越来越为大家所重视。半个多世纪以来,人们对辞格的研究是比较充分的,远远超过对消极修辞和语体风格的研究,至今方兴未艾。遗憾的是近年来有些观点认为辞格的研究已经“到顶”,没有什么值得研究了,甚至认为辞格研究已经是无所作为者为之的事。对此,吴士文先生说:“必须清醒地意识到,辞格的研究虽然有几十年的历史,但在研究上只不过刚刚有点头绪,且不说不少辞格尚未被发现,就是已经发  相似文献   

3.
<正> 陈望道先生在其修辞学专著《修辞学发凡》中告诉我们,辞格由于具有超脱寻常文字、寻常文法、寻常逻辑的语言形式,因而能够产生深厚的动人魅力。钱钟书先生所写的《围城》,因为它善于用辞格来叙事、状物、刻划人物形象,所以自一九四七年问世以来,一直  相似文献   

4.
“象征”是一种艺术手法 ,还是辞格呢?对此 ,学者们持不同的观点 ,黄民裕先生《辞格汇编》、《汉语语法修辞辞典》都认为“象征”是辞格 ,而陈望道先生的《修辞学发凡》、张弓先生的《现代汉语修辞学》和《写作大辞典》都未将“象征”看作辞格。我们知道 ,作为辞格 ,它要利用语言因素 ,以语言单位为基础 ,因为辞格是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方法。不能将艺术手法、艺术创作方法同辞格混为一谈。否则 ,会抹煞文艺学同语言学的界限。象征 ,从总的情况来看 ,它不符合辞格的性质。象征不着重对语言因素的利用 ,在通常情况下 ,象征义不是由某一两个语…  相似文献   

5.
谈拈连     
根据陈望道先生的《修辞学发凡》的拈连的定义,来分析《修辞学发凡》上的例句,发现有不少例子不合乎定义的要求。拈连应着重格式,意义上的照应等等不能归拈连,否则会造成辞格混淆。  相似文献   

6.
借代的范围和分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借代这个辞格,半个多世纪以来,修辞学界一直都是沿用陈望道《修辞学发凡》的体系,几乎没有什么新的发展.这可能是因为,《修辞学发凡》对借代的论述,已经达到相当的高度,要想再向上攀登,颇觉艰难。其实呢,“前修未密”应该是科学探讨中  相似文献   

7.
修辞格是修辞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是修辞学研究经久不衰、不断出现“热点”和轰动的论题。但是,现在对修辞格研究走入了误区:有的混淆了辞格和非辞格的界限,导致辞格研究的混乱,降低了辞格的身价;有的对各种辞格下定义,脱离具体辞格之本,而出现辞格辨析的混乱;有的对各种辞格命名,缺乏必要的限定,而出现了辞格的相互并吞现象。这样,不仅影响了修辞学理论的发展,而且影响了修辞学的教学。  相似文献   

8.
谭永祥先生的新著《汉语修辞美学》,把美学价值作为修辞的核心问题来探讨,认为修辞是具有审美价值的言语艺术,是言语和美学相互渗透的产物。这是作者评说各种修辞定义,比较得失之后提出的新定义。该书把具有审美意识的辞格和辞趣作为修辞研究的主要对象和范围,吸收前人和时贤研究成果,严格筛选,悉心研探,提出辞格60个,其中新建辞格34个,传统辞格26个,对容易混淆的辞格和非辞格作了精当的辨析。在陈望道《修辞学发凡》创意的基础上,作者对“辞趣”这一汉语所独有的亚辞格现象着力描写,于形趣、  相似文献   

9.
比喻面面观     
0.何谓比喻?著名语言学家陈望道先生在《修辞学发凡》(该书为我国第一部兼顾古今作品的修辞学专著)中指出:“思想的对象同另外事物有了类似点,说话和写文章时就用那另外的事物来比拟这思想的对象的,名叫譬喻.现在一般称为比喻”.作者并把它列为全书所阐述的“积极修辞”中三十八种辞格的首位。可见,比喻在辞格中所占的重要位置了。1.比喻是应用非常广泛的一种表达方法。这种“以此喻彼”的辞格,源远流长。我们从所能见到的先秦文献中,就俯拾皆是了。  相似文献   

10.
汉语的修辞格源远流长、丰富多采.甲骨文已有比喻、排比.《诗经》已经用了27种辞格.唐钺的《修辞格》介绍了5类27种.陈望道的《修辞学发凡》研究了4类38格,张弓的《现代汉语修辞学》提出了3类24个.王希杰的《汉语修辞学》分为4类31个.现今我国各种修辞著作提到的第一级修辞格的名称已超过100个.如果加上第二级、第三级的,数量会成倍地增多.而公认的.也是传统的、定型的.只有几十个.有相当数量的辞格纯属文学领域中的现象.为数不少的辞格同语法、词汇现象纠缠不清.充其量是中间的、过渡性质的辞格.认真一点的话,不应当作辞格.而应认为是一般的、常规的修辞现象.辞格是修辞学中占有重要地位的独特形式,应该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和独自的构成系统.而不是一些漫无边际的分散个体.如何在前人逐个归纳的基础上抓住辞格的本质待征,将汉语交际中丰富多采的辞格系统整理出一个严密的科学体系,把一度使人感到“心营臆造”、飘忽不定的单个辞格纳入符合其自身发展规律的科学轨道.使辞格研究能同现代语言学日益精密化、科学化  相似文献   

11.
根据谭永祥先生1983年首创的序换辞格论述,结合近期的语言材料,用吴士文辞格结构理论,对序换格进行了分析研究。以语法单位为标准划分出序换格的类别,并归纳出序换格的修辞作用,从而进一步认识这个比较常见常用的修辞手段。  相似文献   

12.
由于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教学对象对汉语领悟能力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常出现语法正确可是不合具体情境的现象,即属于陈望道先生所说的消极修辞的范畴。因此,如何处理对外汉语教学中语法和修辞的关系、积极和消极修辞的关系是很重要的。本国的教学可以偏重于积极修辞,而对外汉语教学则应当偏重于消极修辞。  相似文献   

13.
宗廷虎先生的修辞学理论和修辞学史研究中贯穿着深刻的辩证理念.这既体现在其对陈望道修辞学思想的概括提炼中,也体现在对修辞学理论体系建构的各个方面.在注重言语交际全过程研究、多边缘学科理论融合及修辞学研究的态度方法等方面,多角度、多层次地体现出辩证理念,为修辞学理论体系建构做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4.
钱钟书虽不是修辞学专家,但他对修辞学的贡献可以与陈望道双峰并峙.因为两位大师都学贯中西,识兼古今,所以就决定了他们认识上极大的相同或相交,如辩证的修辞观、修辞学的多边性以及动态的研究方法等.  相似文献   

15.
我国著名修辞学家吴士文先生在他的论著中提出了:辞格与辞趣对举,辞趣中有辞的形貌,辞的形貌中有插用图符,插用图符中有符号示意,符号示意中有数学符号。所以以此为起点,对当前广泛使用数学符号的修辞现象,进行了梳理和分类,并进一步阐发数学符号的修辞作用:凝练醒目、新鲜形象、简约有趣。  相似文献   

16.
对于比喻的分类,人们大多从构成成人的角度予以考虑,陈望道先生就此将比喻分为明喻、暗喻、借喻三类,而从认知的角度,以“具体和抽象”,“已知和未知”为轴,可以将比喻分为8种类型。  相似文献   

17.
在修辞学论域里,修辞性价值关系架构主要包括三大分支:(1)微观层面上语言文字和修辞行为的价值关系系统;(2)中观层面上修辞行为和语辞行为的价值关系系统;(3)宏观层面上修辞学术和修辞主体的价值关系系统。陈望道先生的《修辞学发凡》对这三种层面上的修辞价值系统都有论述,本文仅对有关微观层面上语言文字的修辞价值的论述进行了探讨。主要包括:(1)语言文字客体本有的修辞价值;(2)修辞行为主导的语言文字的修辞价值;(3)修辞环境主导的语言文字的修辞价值。  相似文献   

18.
吴与弼的学术成就导引了明代中期心学思潮的兴盛,深刻地影响着陈献章创立的江门学派和王阳明的“王学”。从陈献章心学思想的形成及人生历程看,吴对他的影响主要在于:接受儒家思想渊源的系统知识,学习精神激励和高尚人格引导,学习方法启发和学术思想承绪,耕读教三位一体的生活模式。  相似文献   

19.
试论陈望道的"大修辞学"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从陈望道先生两个时期不同的“修辞学研究对象论”的比较论析中,阐明了望老修辞学思想的两度飞跃,论析了望老的“大修辞学”观点与吕叔湘、张志公的“辞章学”观点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20.
通过回顾由陈望道思想所主导的中国20世纪修辞学的研究,20世纪末期以来中国修辞学的积极拓展,20世纪80年代以来对西方视觉修辞研究及相关领域的译介,以及晚近以来中国视觉修辞研究的现状,明确中国的视觉修辞研究发展的瓶颈和理论方向。通过"使用"中国古代的和西方的理论要素,深入中国现实和问题的内在肌理,逐步建构中国的视觉修辞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