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夜郎文化是黔中文化之主体,也是中华文化之组成部分。伴随着夜郎文化研究向纵深方向发展,仅停留于表面之显性文化研究已经无法适应现实,应对夜郎文化的隐性文化即其精神实质做出探究,发掘其文化本质。从文化认同到文化自觉、从文化自卑到文化自信、从文化自信到文化自强转化,而此转化需要夜郎文化的研究从单一视角到多维视角、从单独研究到合作研究、从相互争夺到协同开发。以客观、合理、科学的态度,以夜郎文化的本来面貌进行宣传、不虚构和篡改夜郎文化的历史,正确利用夜郎文化的价值为经济和文化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2.
本文勾勒了赵剑平20年来小说创作发展的轨迹,并从“穿越夜郎神话的现代魂灵”的角度,对其小说的文化意蕴及艺术价值进行了阐释和评述。  相似文献   

3.
我最喜欢"天外有天"这个成语,你知道是什么原因吗?这得从历史渊源说起。远古时期,我们夜郎人的祖先过着日出而耕、日落而息的生活,男耕女织、结婚生子是他们人生的最大追求。辈辈代代繁衍下去,产生了灿烂的夜郎文化,这是夜郎人的自豪与骄傲。可是不知何时,有了"夜郎自  相似文献   

4.
夜郎文化和贵州岩画都是贵州历史上出现的重要文化现象 ,值夜郎研究正处于古渡迷津之际 ,若能证实贵州岩画是夜郎文化中的现象 ,这必将为夜郎研究提供全新资料 ,开拓一个新的领域。并从历史、考古和人类学的角度 ,对这两个文化现象之间的关系作出了相应的论证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赫章县可乐一带出土了夜郎时期的大量文物,这些装饰类、生产器具类、生活用具类、兵器类等器物都不同程度地呈现出一种简洁优美、小巧秀气的特点,这与夜郎地区既封闭又开放的特点有关,又与其自身艺术发展规律分不开,由此在周边文化圈中形成了独特的审美品格。  相似文献   

6.
原始艺术的起源问题在美学界一直是一个争论颇多,悬而未决的问题。作者提出,探讨原始艺术的起源必须把握住两个最主要方面,即原始艺术品和原始审美情感,文章通过对原始艺术各种类型形成过程的略析和对流行的几种艺术起源论的综合述评,认为原始艺术的发展是一个从实用艺术品到审美艺术品,从实用情感到审美情感的缓慢历程。  相似文献   

7.
“以那”不是彝语音译,而是苗语“na”的变音,本义为“稻”。它作为语言化石,记录了稻作文化西渐的足迹,传递着“夜郎”古国最原始的档案信息。  相似文献   

8.
"谪仙"李白因受安史之乱与永王李璘事件所累而被贬谪夜郎(今贵州桐梓)。而关于其长流夜郎一事,历来是学界争论的焦点。本文一方面结合李白流放背景、路线考辨及其诗文系年探寻其确至贬所夜郎的合理性;另一方面从古代及近现代学者的论述和著作中寻找"蛛丝马迹"来解决疑案。本文还对李白流放夜郎地具体的地点进行了考辨,由此得出充分物证证明李确至夜郎并服刑约半才遇赦放还,遂呈一己之见以供学界商讨。  相似文献   

9.
通过以地名学、考古学和民族学为基础,详细地考察稻作文化在贵州的传播过程。贵州的稻作文化来自湖南常德澧水下游的稻作遗址群,主要传播途径是沅江、澡水和舞阳河。“且兰”国是贵州稻作文化传播的第一站,其都邑位于黄平县旧州镇天官寨大坝子,苗族族属,从事湿地原始稻作,与湖南常德澧水下游的稻作遗址群一脉相承。文章首次破译了“且兰”的苗语含义,实证出贵州稻作文化传自湖南。“夜郎”国是贵州稻作文化传播的第二站,由湖南迁来的苗族与贵州西部的古越族共同创建,“夜郎”(yelang)为“yina”之音转,本义即“神圣稻国”。其都邑位置学界已有几种学说,但笔者现在又提出一个新学说——“夜郎都邑望谟说”。文章认为,“夜郎”国都邑位于望谟县城所在的望谟坝子,蔗香河是其门户,直通北盘江、南盘江与红水河汇合处。“夜郎”国控制着水路交通要道,是西南地区稻作文化的中转站。经其中转,稻作文化继续传往广西西部、云南东部和越南北部。越南的“东山文化”与“夜郎文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先秦两汉时期,夜郎族群对外联系较为频繁。通过商贸交易,夜郎与南越结成联盟;通过经济文化的长期交流,夜郎受到了滇文化的较深影响;通过古“夷道”,夜郎与巴、楚及内地有了往来;通过古“栈道”,在与巴蜀交往中,中原文化传播到了夜郎区域。秦及汉初,巴蜀与夜郎的交流并未中断。夜郎纳入郡县制之后,通过南夷道,中原文化在夜郎区域得到了广泛的传播。  相似文献   

11.
朱小石 《中国德育》2007,2(4):19-21
当前增强学校德育实效性,需要把美育融入德育。学校教育要充分利用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使学生获得思想濡染和人格塑造。美育融入德育,要使学生由“技巧人”转变为“审美人”,由“感性人”转变为“理性人”,由“庸俗人”转变为“高雅人”。  相似文献   

12.
泥塑属于元艺术,其始源性决定了它是人类艺术最古老的品种之一。泥塑不仅记录了民俗生活,而且创造了多姿多彩的艺术表达空间。泥塑艺术因地域性和传承的稳定性,体现了民众的价值取向和审美经验。维护泥塑的文化差异性和审美世界的多样性,成为当代中国泥塑艺术生存的重要策略。  相似文献   

13.
一曲《铁路修到苗家寨》从20世纪六七十年代唱到今,历经近半个世纪,至今仍在广为传唱。其欢快的节奏、浓郁的民族特色得到了大家的普遍喜爱。《铁路修到苗家寨》真切地见证了苗族人民生活中的变化,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透过这首歌曲所蕴藏的文化内涵,可以窥探苗族文化的发展及社会的变迁。  相似文献   

14.
徽学研究自上世纪80年代兴起以来虽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是仍然缺少美学维度的考察.徽州人创造了丰富灿烂的审美文化,蕴育着丰富的美学思想,徽州的文学、戏曲、绘画、篆刻、雕刻、建筑等艺术凝聚着徽州人的审美趣味和美学追求;徽州的美学家们在不同的艺术领域中表达出自己的美学观念.重视徽学研究的美学维度,对于把握徽州人的精神创造性、有效阐释徽州的文学和艺术作品、发展当代审美文化以及进一步深化徽学研究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由《云南映象》看我国原生态舞蹈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南映象》是原生态歌舞的浓缩和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华,在全国掀起了舞蹈审美风暴。它昭示了我国原生态舞蹈发展的思路:尊重民族审美习惯是原生态舞蹈发展的基础;真实的最原生的乡土歌舞是原生态舞蹈创作的源泉;原始艺术与现代审美追求相结合是原生态舞蹈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孔子以仁学为基点,以情感为主体的美学思想,将人性与心灵,理想与实现俱化入审美追求的流程中。孔子是从仁学出发去考察审美和文艺问题的。他之所以重视审美和文艺,是因为审美和文艺在人们为达到“仁”的境界而进行的自我道德修养中发挥着特殊作用。孔子的美学思想对中国美学传统的表成与美学,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西方现代绘画与东方艺术所呈现的"荡出形态之外"的外化形态极为相似.但西方艺术自古希腊以来,是在"二元论"哲学思维的求证问题的方式下切入的,以"人"为中心.其实质与中国"一元论"思维下的东方传统艺术是不同的,甚至可以说与东方的这种"天人合一"的精神是不在同一个层面上的审美范式.  相似文献   

18.
民族声乐艺术风格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民族声乐艺术是传统戏曲、曲艺、地方民歌等艺术形式的总称。民族声乐种类极为丰富,风格多样。"风格"由审美情趣、文化特征、生命状态等内容构成,是形成民族声乐艺术的基础;它丰富了民族声乐艺术的表现形式;"风格"是民族声乐艺术继承和发展的核心,主要体现在它的民族性、语言性和发展的包容性。中国民族声乐艺术发展的必由之路,应以继承传统民族文化之精华,从而形成一种不失民族风格的声乐艺术。  相似文献   

19.
在经典艺术中,艺术家和审美主体在从事审美活动时大都能保持一种不同于日常态度的审美态度,审美态度的核心就是要求人们在审美活动中超越自我和实际功利而达到对审美对象的审美静观,审美态度这一学说最早可追溯到柏拉图,而最早用“态度”一词的是夏夫兹博里,之后康德,叔本华等人又对此作了详细的阐述,经布洛的系统解释,它便成了现代美学的支柱,我们可从西方传统美学及现代美学有关审美态度的理论中归纳出一些共性的东西,即审美态度是存在于审美活动中的,不同于实践,理智,道德的一种态度,它的总体特征可用“超越性”来概括。  相似文献   

20.
夜郎至今仍然是一个巨大的谜团,夜郎族属问题是其中的一个核心议题,专家们提出了夷人说,濮人说,僚人说,谢人说,苗人说等多种观点。贵州省赫章县可乐考古发掘出土的战国至西汉即夜郎时期的铜镜上,最新发现了16个古文字,这16个古文字可以用古彝文进行识读、译解,为"夜郎为彝"说提供了新的物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