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书东  杨露 《新闻世界》2007,(4):21-21
安徽天长市大通镇17岁的男孩刘某在镇上一家网吧上网后,在回家的路上突然失踪,刘某父亲接到电话,要求其准备10万元赎人。警方摸清,绑匪将人质关押在  相似文献   

2.
让人不寒而栗的某些法制新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越 《今传媒》2009,(7):58-58
4月24日至25日晨,广东省汕头市发生了一起劫持人质事件,当警察赶到现场,谈判了6个小时后,歹徒仍然不肯释放人质,并且企图加害人质.在这千钧一发之际,警官果断开枪,击毙歹徒.  相似文献   

3.
张永航 《新闻记者》2002,(11):11-12
2002年6月3日的《南国早报》转载了一篇英国《每日电讯报》的报道 :5月31日 ,在菲律宾首都马尼拉的一个公共汽车站 ,一个名为塔尔沃的男子突然将一个和母亲一起等车的男孩抢走 ,劫为人质。并以孩子为要挟 ,要见菲律宾的环境部长阿尔瓦雷斯。警察即刻赶到现场 ,塔尔沃用刀抵着孩子的脖子 ,与警察在汽车站对峙了两个多小时。菲律宾电视台记者闻讯赶到现场 ,对此进行了直播 ,众多菲律宾观众观看了事件现场。观众们在电视上看到一名显然对此毫无经验的记者恳求歹徒 ,放了孩子。就在记者恳求的同时 ,塔尔沃残忍地将锋利的尖刀刺入孩子的…  相似文献   

4.
受"昆明3·01暴恐事件"影响,"暴徒砍人"流言导致成都、广州等地数百群众四散奔逃,一时人人自危。最近,我国多起公共危机事件的始作俑者均为暴恐流言,社会影响极其恶劣。对此,本文结合"成都3·14春熙路事件"、"广州3·15沙河事件",分析了暴恐流言的传播机制及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5.
从明星“车祸门”事件看公众人物危机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和大众传媒影响力的日益增强,公众人物危机事件也随之增多,"车祸门"、"涉毒门"、"结婚门"等事件层出不穷。本文以危机传播的"信息流"、"影响流"、"控制流"为理论基点,对比分析两起"明星车祸门"事件中的危机传播策略和传播效果,来探讨公众人物危机传播策略问题。  相似文献   

6.
素凡 《新闻天地》2006,(1):16-17
张士强原本在四川绵阳市开出租车为生,可是他却放着好端端的正经生意不做,非要加入传销组织,南下广西从事传销活动。不料遭遇了绑架。绑匪掳走张士强身上的储蓄卡和手机等财物后,将他打昏活埋在一个黑漆漆的山洞里。妻子发觉丈夫被绑架后,日夜守候在银行柜员机旁,终于发现了绑匪的踪迹,经过机智而勇敢的周旋,妻子带领警察终于将所有的绑匪捕获,救出了被  相似文献   

7.
这是一起不同寻常的绑架事件    绑匪绑架了中国人,而其目的并非针对中国  相似文献   

8.
六十年代初,香港发生了一起骇人听闻的绑票案。一伙匪徒绑架了一位姓黄的富商的儿子,勒索赎金100万元。而这位富商的儿子拒绝写信给他父亲要钱赎命,惨遭匪徒杀害。随后,这伙绑匪又绑走了那位富商本人,继续勒索赎金。富商惜命,以50万元赎回老命。后警察虽四出侦察,但久未破案。不料这伙绑票匪徒内讧,在郊外展开了殴斗。恰恰被警察的巡  相似文献   

9.
任陇婵 《视听界》2014,(5):15-16
今年6月3日,"今日头条"移动客户端在宣布获得1亿美元融资和高达5亿美元估值之后,引发了版权争议和诉讼,也将网络媒体使用传统媒体作品的版权问题置于舆论风暴眼上。统观这起版权诉讼事件中各当事方在诉讼事件及舆论中的个性化表现,不啻为对国内传统媒体、新媒体版权素养的一次检阅式巡礼,也活画出中国知识经济领域面对知识产权的生动表情。  相似文献   

10.
董健 《新闻窗》2010,(6):69-69
说新闻,是指主持人用讲话的形式,把新闻事件传达给受众的一种表达方式,有别于播音员的播报新闻。"说新闻"的形式产生于上世纪50年代,在电视新闻中,"说"作为自然的语言传播样式,随着电视节目的需要而逐渐渗透到大众传播领域。  相似文献   

11.
2011年新年伊始,新华社就以《新载体不断涌现,"全民围观"时代到来》为题发表中国网络文化生态观察,文章称:"2010,网络文化进入‘全民围观'时代。"然而,"围观"的影响不仅仅在于它是网络时代的一大现象,其深层的意义更是在于改变了传统的新闻价值判断标准,即:不是因为事件本身所具有的新闻价值而传播,而是因为第一传播本身导致的围观,赋予了事件被重视和报道的新闻价值。  相似文献   

12.
接二连三发生的网络舆情事件对当今的舆论引导提出挑战。新旧舆论传播主体构成当前舆论引导的"双核"结构,"双核"化的舆论引导主体存在自身的局限,同时又面临舆论环境变化的新挑战。本文由此提出实现"双核"舆论引导结构向"双螺旋"结构的转化,以此更好推动我国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3.
黑龙江一个富裕家庭的9岁男孩被人诱骗出学校、塞进轿车后备箱里,绑架到离家500多公里远的异地他乡一个人迹罕至的荒山野岭。就连绑匪也没想到,炎炎夏日之下,两天两夜没吃没喝,孩子竟然在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里只身逃出魔掌,并协助警方将重要绑匪抓捕归案。如今,这个男孩的事迹在当地广为流传。而这个故事背后透视出来的加强安全防范的问题,也值得引起家长、学校和社会的重视和思考……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公共舆论事件频发,"合肥少女毁容"案,又是一起"官二代"引发的舆论风暴,传统媒体在其中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是引导舆论,回归新闻事实,还是随波逐流?在新媒体环境下,网络舆论发达的今天,该如何看待新闻专业主义,值得思考。  相似文献   

15.
这是一起严重袭警事件。一个28岁青年,杀死6名警察,何以有如此大的仇恨?  相似文献   

16.
丰田公司危机公关的教训和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年初,闹得沸沸扬扬的"丰田召回门事件"使丰田公司陷入了空前危机。给丰田公司带来致命打击的不仅仅是质量问题,缺乏危机预警意识、危机公关反应速度慢、没有进行有效的舆论引导、新闻发言人不够专业等危机公关的失策导致的信誉危机和形象危机,也是危机从局部向世界范围扩散,最终导致具有毁灭性质的重大危机的重要因素。对于企业危机公关来说,"丰田事件"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7.
康秋洁 《现代传播》2016,(4):158-160
在既往的研究中,对"中国形象"的所有探讨和研究,都在本质上归结为"他"对于"我"的看法(认知和评价)。对于"他国认知的中国形象"的关照,起始于自我认知而又回归至自我认知。正如雷默在《淡色中国》中所阐释,"中国对自我形象的认识与其他国家对中国的看法大相径庭"①。问题在于,与他者认知的中国形象形成对照,  相似文献   

18.
2010年12月4日,贵阳警方成功处置一起劫持人质事件,抓获犯罪嫌疑人,人质获救.此事件尤为引人注意的是媒体的报道方式.  相似文献   

19.
这已经不再是一起简单的绯闻事件,由它引起的将是英国关于隐私权法律保护的重大改革。如果有朝一日,"超级禁令"得到修正,那么吉格斯除了扬名足球界,还将被载入英国新闻史、法律史  相似文献   

20.
王璇  曹坤 《新闻前哨》2011,(7):28-31
一场"微博打拐"行动掀起了中国新一轮的舆论浪潮,"微博"俨然成为时下新媒体中最时尚的热门标签。在这次来势汹涌的公共事件中,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协作创造了一次网络公民行动。本文从"微博打拐"行动说开来,试分析微博传播过程的特点,并与都市报这一传统纸质媒体进行比较,分析二者传播模式的不同。异质昭示着融合的应然与必然,笔者重点探析都市报与微博媒介融合的意义,并从"线上合作"与"线下合作"两个维度提供媒介融合的策略,以期对都市报与微博的媒体经营模式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