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生物学的发展,涌现了大量的生物信息数据,而我们如何有效地分析它们蕴含的信息,发现他们之间的联系和不同,是学者们乃至全人类需要思考的问题,虽然科学家们已经开发了很多方法,但仍然不能获得最准确的结果。针对这种情况,本文综合了国内外发展现状,又运用了生物信息学方面的知识介绍了SDTW算法在生物信息学中的应用—DNA序列相似性的比对。本文首先介绍了SDTW算法的原理和流程,然后又对它应用于DNA序列相似性比对的步骤进行了概述,并通过数据分析了算法的可行性,最后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2.
恩格斯曾经对科学有过这么一句精彩的诠释:“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力量。”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科学技术的巨人牵引着我们走进一切新知领域,使我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给人类以无微不至地关爱。新世纪初,世界医学科技发展非常迅猛,如科学家们发现了基因(DNA)图谱,一举揭开了人类生老病死的所有奥秘。而今我国聪明的科学家们又创造了“虚  相似文献   

3.
在著名美剧《犯罪现场CSI》中,每当那些神气的“法医科学家”带着一点假惺惺的遗憾对一个人说“你的DNA和犯罪现场取到的DNA吻合”时,我们就知道这个人很可能完蛋了。不过最近有科学家却宣称,证明犯罪现场的DNA证据可能会被伪造。  相似文献   

4.
<正>一般来说,DNA的保存期限为100万年左右,因为更早的DNA中,遗传物质严重降解。2022年,科学家们在北极的沙漠冻土中,成功提取到了至少200万年前的DNA片段。而通过这些DNA片段,科学家们还原出了非常与众不同的生态系统,其中有驯鹿、野兔甚至乳齿象。此前很难有人会想到,这种已经灭绝的大象近亲的活动范围,会延伸到如此北部的地方。专家点评:最近,哥本哈根大学埃斯克·维勒斯列夫(Eske Willerslev)团队与合作者通过提取200万年前冻土里的古DNA,重建格陵兰岛北部更新世早期的森林生态系统,入选Science杂志“2022年度十大科学突破”。  相似文献   

5.
生命的歌     
当我们满怀喜悦地迎来新世纪第一缕曙光时,它辐射给了我们许多温馨、祥和的光芒,让我们的心灵接收到随着新世纪应运而生的憧憬、机遇和挑战。世界科学界终于绘制好“人类基因图谱”,科学精英们凭借小小的“DNA”,就能揭开人类生命的所有奥秘,科学家以他们卓越的睿智和前卫  相似文献   

6.
正我们曾经虚构过一个场景,假设俄罗斯车里雅宾斯克陨石得以预测,科学家们想象了当时本应看到的天文盛景。在实验室里,科学家们也用计算机模拟过砸向木星的列维9号彗星,准确预言了SL9撞击木星的情景。然而,这些并非科学家们最关心的问题。科学家们最关心的是希望建立一个天文学系统,来预测砸向地球的小行星。但是,科学家们也深知,想准确预测并非  相似文献   

7.
正以前靠文本记载,今天靠基因技术,科技进步使人类更了解自己,但也发现了更多谜团。现有的DNA检测成果以今天全人类各种族群为样本,科学家们采集DNA进行分析,勾画出了现代人类的起源脉络。研究显示,我们现代人全部属于同一个人种——智人,他们起源于6万年前的非洲。从那以后,智人祖先走出非洲,开始在全球扩散并繁衍到今天,成就了我们。但是智人并不是走出非洲的唯一一种人类。在他们之前很多年的时间里,海德堡人、直立人等其他  相似文献   

8.
美国加州大学的科学家最近称,地球生命可能起源于淡水池塘,而不是学术界普遍认为的深海热源附近。科学家们研究发现,对早期生命来说,淡水比咸水更适宜生存。尽管已经知道的最古老生物化石是海洋生物的,但是生命实际上起源于淡水塘。科学家们认为,生命起源的第一步是:能自我复制的化学物质——后来发展为DNA——被一种  相似文献   

9.
最近,科学家们宣布他们成功地从一具死于6万年前的古人化石中提取到了DNA,这名在解剖学上与现代人相同的古人类发现于澳大利亚的一个湖畔.  相似文献   

10.
19世纪80年代,英国莱斯特大学遗传系亚力克·杰夫里斯教授发明DNA指纹鉴别技术。现如今,该校遗传系的科学家们正研发另一种新  相似文献   

11.
1987年日本著名分子生物学家利根川进提出了人类疾病的新概念——基因病,他指出:“人类所有的疾病都与基因受损有关”。1975年美国著名病毒学家杜尔贝科指出:“人类的DNA序列是人类的真谛,包括癌症在内的人类疾病的发生都与基因直接或间接相关。”20世纪70年代,科学家们发明了在活细胞中基因重组技术,并用该技术在细菌中生产出人体生长激素。80年代,科学家们研制出  相似文献   

12.
科学主义:原始创新的拦路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上一期“科学与文化”栏目里,科学家,但主要是哲学家们谈到了当下中国一个较为流行的思潮——“科学主义”。在这一期,我们事先就这一话题向众多科学院的院士发出约稿邀请,希望更多工作在一线的科学家们来参与讨论他们眼中的科学。但遗憾的是他们中响应的廖廖无几,这又一次加强了我们心中这样的一个印象:中国科学家的人文精神和社会参与精神的贫乏。我们这次选刊出来的五篇文章,代表了不同、甚至非常不同的观点。我们仍像以往一样希望这些观点能引起人们、尤其是科学家们对科学这一问题的哲学思考。 ——编者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人员已解开30种最常见癌症的DNA秘密,使我们离了解它们的起因更近一步。癌症是由DNA突变造成的。 有些癌症是由烟草、日光或衰老等明显因素造成的。但许多癌症原因依然是未知数。科学家有望了解肿瘤DNA的遗传密码模式,例如由吸烟造成的肺癌等,但其他原因令人吃惊,例如科学家认为一种有助于我们抵抗传染病的蛋白质造成癌症等。  相似文献   

14.
地球上的生物为什么一定会死亡?无论是科学家还是普通人都热切地关注着这个问题。科学家们曾在细胞的染色体顶端发现了一种物质,被称为“端粒”,细胞每分裂一次,端粒就缩短一点。人的正常体细胞的平均分裂次数是50次,这时,端粒已无法再缩短了,于是细胞也就死亡。这是促使生命逐渐衰老直至死亡的一个重要原因,其他还有氧化作用、DNA损伤等也能促使生命衰老。经过研究,科学家还有另一个发现:死亡与生物自身产生的一种物质有关,科学家们称它为“死亡激素”。科学家们的研究是从章鱼开始的。章鱼是一种海洋动物,寿命不长。它性情…  相似文献   

15.
1869年,年轻的瑞士医生米歇尔发现白血球细胞核内有一些复杂的物质,这就是核酸。到了1929年,科学家发现核酸有两种,一种含有核糖,称为“核糖核酸”或“RNA”;另一种含有脱氧核糖,称为“脱氧核糖核酸”或“DNA”。DNA存在于染色体上。后来人们渐渐明白,DNA含有整个生  相似文献   

16.
徐雪松 《科学生活》2007,(10):42-45
全球气候变暖所带来的灾害,已经多方面地影响到了我们的现实生活。面对日益严峻的全球气候变暖的威胁,科学家们提出了许多解决方法,各种奇招、怪招层出不穷。有人提出向太阳发射"宇宙遮阳伞",即运用16万亿个遮光屏  相似文献   

17.
<正>科学家们正雄心勃勃地打算在20年内把人类送上太空,但是,去往火星的旅程需要迎接各种挑战,我们准备好了吗?从地球到火星的旅途大约要花费7个月的时间,宇航员们一旦离开地球的大气和磁场的保护,他们的DNA就会长期暴露于宇宙射线之中,并会受到损害。而且在微重力的环境下,宇航员们的肌肉会发生萎缩,骨骼的骨质会逐渐流失。生理方面的影响只是其中一方面,长期的相处、无聊或对有限资源的争夺等各种心理和社会因  相似文献   

18.
太空货币     
通常,在人们的印象中,科学家们往往"不食人间烟火",没有多少商业头脑。但是最近,几位科学家居然走在了商业最前沿!英国科学家最近设计了一个名为"宇宙银河间准货币单位"(简称"QUID")的太空货币。科学家称,我们如今在地球上使用的支付系统,如现金、信用  相似文献   

19.
在细胞中,DNA的主要任务是把信息从一代传递到下一代。但科学家们也看到,利用它们的自行组装能力,可以用DNA单元来设计蛋白质和其他大分子。加上其特有的高稳定性和灵活性,DNA正在成为纳米结构的理想建材,这种称为纳米建筑学的方法正在发展成一种多样化的工具,用于药物递送、生物传感器、人造光合电池等许多领域。  相似文献   

20.
人们曾经认为原子是组成宇宙万物的基本粒子.后来原子被打开了,人们又认为组成原子的质子、中子和电子是基本粒子.现在,科学家们发现基本粒子的种类已远不止这几种.《打开原子的大门。向我们讲述科学家们是如何发明了光谱分析方法,并在地球上找到了氦元素,讲到了20世纪科学家们是如何打开了原子的大门,并从中解放出巨大的能量——原子能.本书曾屡获奖励,并被评为“科学家推介的20世纪科普佳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