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作文指导实践常常面临两种困境:一是学生有东西写不出,二是没有东西硬要写,以致学生害怕作文。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一是当前的大多数作文教学关注的仅仅是写作活动结果,学生写作文是为了应付老师和考试,语文教师也多只是按考试的标准对学生作文进行评判、批改。作文之前对审题、立意作些指导,而后便让学生写作,似乎成了教师固定不变的作文教学程式。整个  相似文献   

2.
洪劬颉 《新高考》2008,(11):4-5
一次考试,我发现平时写作很好的一个女生,不去写自己熟悉的故事,而去写作她很不擅长的议论文,得分是切入分。把她以前的历次考试作文拿来看,发现她的应试作文几乎都是中规中矩的议论文。这个现象引起了我的重视,于是问她":为什么不在考试作文中写自己比较拿手的文体而去写议论文?"她说":小说平时写写还可以,在考试中写作,要是遇到一个不喜欢读小说的老师批改,可能就会得很低的分数。"  相似文献   

3.
考试作文是一种被动写作行为,受命题要求和考试时间的限制,如果不懂得基本的写作步骤,临场将会不知所措。因此,本文将着重谈一下考试作文的一般写作步骤。考试作文的一般写作步骤依次为:审题、立意、选材、谋篇和行文。一、审题 审题就是看到作文题后,要认真揣摩题目中的每一个字,如果是提供材料的作文或附有说明文字,更应该认真阅读,从而明确作文题的要求:定什么文体,写什么内容,选什么材料,表达什么样的主题等。这一环节是作文成败的基础,理解浅了,文章就没有深度,理解错了,就会“跑题”。二、立意 立意就是确定文章的主题,也就是要确定…  相似文献   

4.
羊刚 《教学月刊》2003,(6):38-40
一次全市范围的考试后,一位女生拿着自己的作文来找我。她有点委屈:“考试作文是不是凭运气的?我的作文没偏题,怎么得分比平时作文不如我的同学都低呀!”言下之意是,考试作文的命运取决于落到怎样的评卷老师手里,“写”得好,不一定“评”得高。这种想法在学生中很有代表性。于是,我仔细读了这篇阅卷老师评了43分(低于全市平均分)的习作,发现文章不乏可贵之处:(1)扣题紧。写对“苦”“乐”关系的认识,既不受提示语的限制,又切合题目要求,算得上“机智”。(2)情感真。从亲身经历中取材,不矫饰、不虚夸。(3)体验深。“苦”不仅需要…  相似文献   

5.
何建飞 《小学生》2013,(11):37-37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写作是生活的需要,二者缺一不可。新课标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意。为落实这一建议,寻求作文教学的新路子,改变现行作文的不尽人意,切实培养学生作文的能力,我认为作文教学应走生活化作文之路。一、生活化作文的必要性近几年的作文教学在考试指挥棒  相似文献   

6.
今天,当我班学生的读书笔记在全市小教专干会议上展出,当市教研室的语文教研员在会上表扬我的学生在考试中作文《假如我是……》,全班竟写出了48种不同的愿望时,我心中充满了欣慰,我的作文教学实验终于初见效果。我抑制不住心中的兴奋,信手在本子上写下了这样几句话:  相似文献   

7.
作文教学是英语教学的重点,作文成绩在考试中所占比例较大,但对大部分学生来说英语作文却是他们最头痛的事。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他们的作文水平,就成为英语教学的突破口。经过多年来的英语作文教学实践,我逐渐摸索形成下面一套做法。  相似文献   

8.
李支舜 《现代教学》2004,(12):41-42
作文教学一直是一个困扰我的问题。虽然每次考试我教的班级作文成绩都还不错,但是真正能写出新意的作文并不是很多。我思考了很久,觉得问题也许出在我自己身上。我很想在作文教学上完全放开,让学生写出有自己个性的作文,却又隐隐担心太有个性的作文会在考试中吃亏,所以我的作文课堂一边是鼓励学生自由写作,一边是告诫学生不要超出一定之规,最终导致作文教学没有多大起色。我特别想请教一下在作文教学上富有经验的教师,如何让学生写出表达自己真性情的作文?有没有一些具体可行的策略呢?  相似文献   

9.
在从事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我发现了一种奇怪的现象:刚接触作文的学生对作文的兴趣相当高,而随着年级的增长,学生的作文兴趣却有很大的退步。通过调查了解,我找出了其中的主要原因。原来,是教师的评价让学生渐渐消失了学习写作文的兴趣。于是,我开始了改革作文评价方式的实践。一、学生自我评价在一次作文之后,我让学生先自我评一评,写一下自己在写这篇作文前是怎么准备的,又是怎样认真写的。学生们敞开心扉,把自己对这次作文的认识、每一步的准备都详尽地做了叙述。例:夏天宇同学的自我评价:看到《童年趣事》这个题目后,我非常兴奋,我童…  相似文献   

10.
一、自由作文与统一作文相结合很多老师都喜欢让学生按自己的统一要求作文,我以前也是如此。认为这样利于批改,便于评讲,能更好地发现学生的问题,也可以使作文教学具有一定的系统性。但在作文教学实践中我发现这样做对学生是不公平的,也不符合写作的基本规律。从我们自己的写作体会看,要按照一个比较狭隘的固定的要求作文,如果不是凑巧这一方面恰好有所积累,要写出好的文章是不容易甚至是不可能的。学生的情况各不一样,我们有什么理由要求他们写自己并无积累并不想写的文章呢?当然,也许有的教师会说,考试都是统一要求的作文啊。不错,考试作文总有一个统一的要求,但我们必须要弄清楚考试作文与平时作文的区别。  相似文献   

11.
一次我发下作文本 ,偶然我发现那一双双纯真的眼睛都紧紧盯住作文的评语 ,时而露出惊喜 ,时而露出感叹 ,时而露出失望……我顿感作文评语的神奇力量。想到平时 ,大部分学生一听说写作文 ,总是无话可写 ,提不起半点兴趣。怎样才能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呢 ?我决定从作文评语上下功夫。须知 ,教学是双边活动 ,它不仅体现在教师“教”的过程中 ,还体现在学生“学”的活动中 ,而最能体现学生学习质量的是学生的作文。教师对学生作文的评语 ,应短小精悍 ,对症下药 ,使评语起评价作用、导向作用、点拨作用、教育作用。好的评语犹如一盏指路灯、一把金…  相似文献   

12.
李晖东 《中国教师》2011,(16):45-46
<正>好文章都是有感而发的。纵观当前学生作文,说的、写的大都不是自己的心里话。究其原因,主要是我们的作文教学是为考试而教,注重所谓的写作技能的培养,忽视了情感因素。在这种功利作文模式训练下,学生不是为表达而作文,而是为作文而作文,为考试而作文,这就偏离了作文教学的本源。我认为,情感是作文  相似文献   

13.
专题导入: 得作文者得中考语文天下,可见一篇作文在语文考试乃至整个考试过程中的作用;也可以说决定中考语文成败的往往是一篇作文,因为全国大多数省市中考作文分数占了语文试卷总分的“半壁江山”。考场作文又不同于平时作文,它有着更多的限制性。所谓限制性,就是命题时提出一些限制,让考生必须按统一规定进行写作。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让所有考生在同一条件下公平竞争。具体表现在:限字数,限时间,限体裁和内容。纵观多年来全国各地的中考作文,大都在600字到800字之间。中考语文的考试时间是120分钟(有的地方150分钟),全卷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  相似文献   

14.
作文向来在考试中最引人注目,随着中考作文分数比重的提高,作文已成为学校、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如何搞好作文教学?如何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作文成绩?我认为批改是很重要的环节。  相似文献   

15.
陈明耀 《中学教育》2003,(11):45-46,42
海明威说 :“作品有如冰山 ,露在水上的只有八分之一 ,其余八分之七隐藏在水下。”这“冰山论”还可作另一种理解 ,即在作文教学中 ,学生总认为作文难写 ,老师常认为作文难教 ,其实显现的作文难只是“冰山”的“八分之一” ,隐藏在作文难下面的是学生的写作心理 ,也可说“冰山”的“八分之七”。为了在平时观察基础上更全面地掌握学生的写作心理 ,我对我校初一年级五个教学班学生作了一次写作心理的调查 ,调查由问卷和座谈两种形式组成。回收有效问卷后 ,归类汇总并作如下研究与探索 :一、写作心理现状分析1、畏难心理 :这是现在初中生中较…  相似文献   

16.
考试已经结束了,也仅仅是一次考试作文而已,还只是初一的学生,却带给了我心灵的震撼:  相似文献   

17.
一段时间以来,中学作文教学中应试倾向较为明显。其主要表现是:只捉摸近几年高考、中考作文的模式,不重视课本中各单元的作文要求;只注意考试大纲、考试说明,不注意课程标准;只要求学生作文"稳",不允许学生作文"活"。这使得学生作文能力不全面,作文往往千人一面,大多缺少生气,缺乏个性。这些做法,显然与中学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格格不入,也违背了素质教育形势发展的要求,应该得到纠正。我  相似文献   

18.
小不点儿:面临考试,你能给我说说写好考场作文的关键是什么吗?聪明豆:一篇作文的好坏,当然与你立意、构思、布局、运用词语和表现方法有很大关系,但是,如果你在作文中"跑了题",就是没有看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来,语文考试中作文的考试虽然出现了“话题作文”热,由学生自拟题目,但初中毕业会考作文还是以命题作文为主。我从学生的毕业会考作文中发现了值得我们语文教师深思的一个问题:有些学生不会审题,对题下“材”,造成考场作文走“题”,得分平平。  相似文献   

20.
为了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搭建作文交流的平台,我和孩子们一起办了一份班级作文报。孩子们个个憋足了一股劲儿,都想在作文报上一显身手。连续出刊了几期后,我发现作文优秀的孩子占据了作文报大半壁江山,作文平平的孩子要想在作文报上露脸,可就“难上加难”了。长此以往,这些孩子的写作兴趣势必受到挫伤。于是我建议,在作文报上连续刊登三次的同学,让一次机会给没有刊登过的同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