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以英国国家语料库(BNC)和美国当代英语语料库(COCA)为参照语料库,对中国国防白皮书英译本中due+N结构的搭配研究发现,这一结构在英译本中呈现显著搭配、非显著搭配与异常搭配三种情况。due+N结构的非显著搭配与异常搭配很可能受到汉英词典中相关词条的影响。借助语料库手段,在目标语语料库中对节点词进行搭配检索可以帮助避免译文中非显著搭配与异常搭配的出现。  相似文献   

2.
量词异常搭配是一种具有较强情感性的艺术语言。它在量词的弹性使用中呈现出独特的情感美、形象美和新奇美的修辞效果。在量词的异常搭配这种特殊的外在语言形式上负载着民族文化心理,分析这些心理基础,意在加深对量词异常搭配的深层认识和把握,提高鉴赏水平。  相似文献   

3.
朱丽  柏鹏 《宜春学院学报》2010,32(5):126-127,135
从认知的角度,利用概念合成理论,对异常搭配的获取进行了分类,通过实证分析,将异常搭配这一动态的过程呈现出来.清晰地解释了异常搭配形成的全过程,体现了概念合成理论对异常搭配这一语言现象很强的阐释力.  相似文献   

4.
常见的词语搭配关系包括正常、冗言和异常.英汉语言中的transferred epithet与移就,synaesthesia与通感,zeugrna与拈连,oxymoron均属于词语异常搭配的修辞格.它们要么违背语义相容原则,要么违反逻辑常理,要么以反义词的矛盾组合方式出现.本文尝试从心理学的联想角度对上述词语异常搭配的修辞格进行语义分析,从语境因素中寻求异常搭配的成因,并揭示其特殊的修辞效果.  相似文献   

5.
词汇是语言系统的组成部分,在外语教学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将语义韵研究纳入外语词汇教学中,使学生学习到典型地道的词语搭配,避免异常搭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词语的异常搭配是为了增强语言的某种语用修辞效果而刻意创造的。正确地把握这种偏离常规所创造的修辞效果,就必须根据语言的内部语境和外部语境。语言之所以表情达意,是和语境不相分离的。本文就语境方面讨论如何理解在人脑中产生新鲜刺激的异常搭配。  相似文献   

7.
词语的异常搭配是为了语言的某种语用修辞效果而刻意创造的,正确地把握这种偏离常规所创造的修辞效果,就必须根据语言的内部语境和外部语境。语言之所以表情达意,是和语境不相分离的。本文就语境方面讨论如何理解在人脑中产生新鲜刺激的异常搭配。  相似文献   

8.
基于语料库的CAUSE语义韵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中国学生英语口笔语语料库(Spoken and written English Corpus of Chinese Learners)书面语部分(以下简称WECCL),和英语国家语料库(BNC)的一部分为基础,利用AntConc软件,检索节点词CAUSE的索引行及搭配,并对CAUSE语义韵倾向进行对比分析。本文重点研究CAUSE共现频率在前30位,互信息值大于3的搭配词项,从与本族语的对比中,发现学生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典型搭配,异常搭配和中间语搭配现象,并探讨可能导致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语境与词语的异常搭配是为了语言的某种语用修辞效果而刻意创造的,正确地把握这种偏离常规所创造的修辞效果,就必须考虑语言的内部语境和外部语境。语占之所以能表情达意,是和语境不相分离的。本文就语境方面讨论如何理解在人脑中产生新鲜刺激的异常搭配。  相似文献   

10.
马菡 《文教资料》2010,(31):41-42
语言的表情达意是和语境紧密相连的。为了语言的某种语用修辞效果.词语与词语之间可能出现刻意创造的超越常规的搭配,即词语的异常搭配。要正确地把握这种偏离常规所创造的修辞效果.就必须以语言的内、外部语境为根据。本文分析英汉语言中的异常搭配现象,力图说明超常搭配的语境基础。  相似文献   

11.
“从X到Y”是现代汉语中的一个固定格式,这种格式具有语表形式相同而内部结构、语义、及句法、语用功能不同的特征,文章通过对其进行综合的分析考察,揭示其更具价值的内在规律。  相似文献   

12.
让转义"A是A"及同构句是现代汉语里一种非常特殊的表达形式,是一种很有特色的体现语言经济性原则的格式,其结构以对称重叠词语为特点,表达的语义有显义和潜义之分,语词表象的显义往往体现为肯定性叙述,委婉否定的语态则是潜义表达,可以说这种句式是现代汉语情态表达的一种重要手段。从它的语义结构来看,同形语词处于不同的语义层次,充当的语义成分就不同,从而导致了语义特征差异,显示出一句话两层语义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现代汉语中存在着丰富的固定表达格式,"不A不B"格式是其中的一种。从"不A不B"格式的结构形式、语义关系、句法功能、语用价值以及认知模式等方面对其进行分析,旨在展示其主要的研究成果,探讨"不A不B"格式的研究趋向。  相似文献   

14.
古代汉语中“动宾补”结构即已有之,只是用得很少。唐宋以后的近代汉语中,随着语言更接近口语,这种口语色彩浓重的“动宾补”结构,使用频率大大增高,且作为补语标志的结构助词“得”也已产生,形成了与古代汉语不同的“动宾补”结构特征。不仅如此,近代汉语中的“动宾补”结构,无论用“得”还是不用“得”,和现代汉语相比,都显示出独特之处。  相似文献   

15.
“以健笔写柔情”是周邦彦长调词美学风格和特征最精到的概括。它具体体现为:情感本身力度的展现;表现气势和力量的艺术方法的运用;与曲调声情相配合的顿挫激越的语言结构。  相似文献   

16.
汉语里的“啊”在口语中的使用率很高,而且在不同的句子当中可表示不同的语气和意义,当然在维语当中也有相应的语气和意义。它带什么样的语气在一定的范围内影响句子的具体意义,因此不能看作是都是同一个意思,而要看它的实际效果和意义。把它用维语表达时要更加注意句子的实际意义和具体语气,使用适当的语气词或词缀。  相似文献   

17.
从《浮生六记》英译本可以看出模糊语言与翻译的关系:以虚对实,以模糊语言翻译原文的准确语言;以虚对虚,以模糊语言翻译原文的模糊语言;以实对虚,以精确语言翻译原文的模糊语言,其目的在于探讨如何通过灵活的翻译手法在译文中再现原文意境。  相似文献   

18.
准确使用动词,才能凸显语言的表现力。本文将从动词的时、体的语法范畴分析英日汉三语中动词时、体表现手法的异同,以期在对比中掌握各语中如何准确把握动词的时和体,并同时感知对比在语言学习中必要性。  相似文献   

19.
现代汉语普通话中“有VP”句仅限于“有”和动词的直接搭配,它的兴起是汉语方言和港台普通话共同作用的结果。“有VP”句中“有”的性质对句式的成立和结构有着决定性作用,它用来表示确定或者强调,应归属副词词性,甚至是完成体的“体标记”。  相似文献   

20.
研究法律语言中"的"助词的用法,找出"的"所修饰的结构是否固定,再与日常口语和书面语中"的"所修饰的结构进行比较,了解现代汉语助词"的"的语法功能和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