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加缪的小说《局外人》是荒诞哲学思想的展示。该小说主人公莫尔索以与众不同的生活方式体现出对荒诞的彻悟,即对一切事情均采取一种超然态度的生活哲学。他凭借着对本真自我的追求与荒诞的社会抗争,造成了自己与社会的格格不入,人与人之间的隔阂与无法沟通。本文通过对主人公悲剧命运的解说,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这部作品。  相似文献   

2.
《读写月报》2023,(13):8-10
<正>【阅读导引】20世纪50年代,加里·斯奈德作为“垮掉派”的一员参与“旧金山文艺复兴”。但是,当其他垮掉派诗人以虚无主义的玩世态度疯狂而绝望地“嚎叫”,发泄对西方现代文明的不满时,他却回归原始素朴的自然和深入到古老的东方文化中,在超然恬淡、独立于世的隐者精神下,表现出一种深沉的进取。  相似文献   

3.
尤凤伟的《泥鳅》,是一部具有人道主义关怀和批判精神的现实主义小说,作者所选取的正是都市化时期最为突出但却长期以来被文学家忽视的一个社会现象:乡村移民在都市的命运,但作者在表现这类人命运的时候,过多地涉入了主观感情,因而缺乏一种作家应有的超然和理性态度,表现出一种道德相对主义的倾向。  相似文献   

4.
臧克家同志作为一个人民的诗人、时代的歌手,创作态度极为严谨,毕生严格地遵循“从生活出发”的原则,把他的诗深深扎根于现实生活的土壤,用诗人的真诚和爱心去灌溉它,用诗人灵巧的艺术双手去培植它,因此他的诗的花朵永远散发着时代的芳香,保持着鲜活的生命力。在黑暗  相似文献   

5.
所谓咏物诗,是指那种以客观的物为描写对象,或细致地刻画其色彩与形态,或借以抒怀兴感的诗作。唐代著名诗僧齐己,在他现存的800多首诗篇中,有咏物之作80余首,约占总数的1/10。这些咏物篇什,大都含蓄隽永,言近旨远,或多或少、若隐若现地把握住了时代的脉搏,反映了晚唐时代的社会现实,同时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艺术成就。 首先,部分咏物佳作是诗人自我人格的形象化、具体化的显现、折射。任何真正的艺术品,均能体现出艺术家自我人格的美学追求。“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毛诗序》)。这里的“志”,包括诗人的人格理想。读齐己的咏物诗,我们深深地感到,诗人在执着追求一种高洁的人格美。诗人生活在中国历史上最黑暗、最动乱的时代。在他生活的几十年中,曾发生过六次大的军乱和农民起义“干戈百里外,泉石乱峰西”(《赠仰上人》),“烟霞经北固,禾黍过南朝”(《送东林寺睦公往吴国》),诗人曾以沉痛的心情吟叹过民族的苦难。可见诗人虽入佛门,并未完全太上忘情,超然尘世。然而,一介诗僧,尽管如何心忧黎元却无门报国。在那血雨腥风的时代,诗人所珍  相似文献   

6.
爱心教育     
早饭后,我刚想让小朋友出去活动,这时有一股刺鼻的气味向我袭来。几个孩子大声叫着:“李超然吐了!”我一眼望过去,李超然的身上、桌子上全是饭,他周围的小朋友一个个侧着身子,表现出厌恶之感。这时我发现闫霖到洗刷间拿来两块抹布,一块递给李超然,一块自己拿着擦桌子上的脏物……那他童稚的爱心深深地感动了我。同一件事情,两种截然相反的态度。这正是对孩子们进行教育的最好时机。我问小朋友:“当一个小朋友遇到麻烦时,我们周围的人应该怎么做呢?”“热情相助!”“李超然现在正遇到困难,你们都怎么做的呢?”小朋友们都闭上嘴不说话了。我略…  相似文献   

7.
一、自然、率真的人格魅力 诗人自幼受儒家的传统教育,深谙儒家“学而优则仕”、“治国平天下”的用世思想,但老庄思想和魏晋玄学的宅心玄远、清淡无为、旷达超然对他的影响是很深的,然而陶公的人格理想决不同于魏晋其他士人,如:嵇康的“佯狂”,  相似文献   

8.
夏令营的午饭时间到了,在现场一群孩子从容地啃着鸡腿,喝着红酒,另一群孩子在一边殷勤“伺候”着。这是在河南一所小学出现的情景。这个夏令营提出“体验人生百态,把握自我命运”的口号,采取了一种特殊的“奖  相似文献   

9.
我通读了王中和的诗集《诗恋者的歌》,得到的总的印象是他始终如一地眷念着生他育他,与他结下不解之缘的这块热土,是他执着地对人和社会命运的关注、探寻和呼唤,是他创作态度与人生态度的统一。从他一束束短章所表露的心态中,有对时世嬗变的欣喜,有对人生纷扰、私欲横流的憎恶,也有对人们习焉不察的事事物物的哲理性思忖。这一切,无不以诗的具象的方式表述了他对诗的理解和对美的追求。“我写我心”,是诗人所恪守的写诗准则。“诗恋者”所关注、所追求、所歌咏、所鞭挞的  相似文献   

10.
正诗人剑男认为:人只有在"不断返回故乡的途中,才能更加清晰地看见生命中光亮的部分,看见自己的来路和初心。"尤其是人到中年之后,他的这种感受变得越来越强烈。于是,近几年来他不断地将自己的诗歌视野定位到故乡幕阜山,通过对田园的另一种指认来完成对漫游命运的精神救赎。应该说,故乡情结尤其是诗人对于故乡的情结乃是文学之光中最深沉也最柔软的一束,因为它凝聚着诗人永远无法逃脱的归根心理和本能冲动。尽管剑男在  相似文献   

11.
司马迁写作《史记》的态度,是一种深切超乎个人爱憎之上的对人类普遍命运的关怀,即是一种从个人的“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的自我荣辱的命运意识,而升华到以“述往事,思来者”来追求人类普遍命运的态度。这正是司马迁承受苦难的超越精神,他通过《史记》的篇章,造就了一种超卓的悲剧意识,即对生命个体的想有所作为而不能的人性关怀。  相似文献   

12.
朱自清先生谦逊谨严的文学批评态度,形成了“一种纯正朴实的新鲜作风”。他是中国现代解诗学最早的倡导者。他以辛勤的耕耘和卓有成效的工作。为缩短诗人审美追求与读者审美心理之间的距离架桥铺路。朱自清先生宽宏的文学批评态度,与他的思想历程和人格特性密不可分。他对于新诗的一个至为重要的贡献即如何“见出平淡的生活里蕴藏着的悲喜剧”,从日常生活里“感觉”诗的存在;并且。他对于新诗形式的美学思考也是深入的。积极的。  相似文献   

13.
王立杰 《师道》2009,(3):6-8
人们说王玉明是“院士诗人”,或许多看到的是“中国工程院院士”那似乎高不可攀的头衔上的光辉。而当我走进他的办公室时,我立刻体会到了“院士诗人”的另一种意味。王玉明的和蔼、平易与质朴,跟文人身上常有的那副“派头”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相似文献   

14.
贫穷和富有伟大的意大利诗人但丁(1265-1321)被恩格斯说成“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处于新旧时代交替时期的但丁并不超然,他深深地卷入政治斗争,曾在他的保护人坎·格朗德的宫廷里住过一段时间,不过他们的关系并不真正融洽。宫廷里另外一位官员,狂妄无知,却深得赏识。一天,这位官员对但丁说:  相似文献   

15.
近日,北京大学中文系博士生、青年诗人徐钺荣获2013年度"《诗刊》发现"新锐奖和"中国·星星年度诗人奖"。本期我们选读其获奖作品《另一种低语》和组诗《永恒》。《另一种低语》开篇便点明时光主题,迷茫的青年在时光的引导下走出对未来的梦幻与困惑。阳光尚未升起,年轻的我们用口语交流着对未来的希望与惊悚。我希望寻求一种朴实生活的泥土和创造生活的坚实态度,  相似文献   

16.
“钗黛合一”中“钗”是“俗人”里典型的贤淑女子,“黛”是下凡还泪的绛珠仙子,二者无论从性格上还是命运上都是互相映衬、互相照应、互为补充的,这是《红楼梦》所特有的写法,表达了曹雪芹所希望的一种既能生活在温暖的尘世中,又能保持一种超然尘世的心境.这是《红楼梦》中人物的完美组合,也是曹雪芹个人的理想.  相似文献   

17.
李商隐是晚唐诗坛上最杰出的大诗人,他代表了继盛诗歌创作高峰后的又一高潮,把唐诗创作推到顶峰。他的诗真切地反映了晚唐王朝衰颓没落的社会政治生活,同时也表现了同一时代知识分子的悲剧命运。黑暗的社会现实,坎坷的仕途生活,缠绵凄苦的情感经历,使诗人‘‘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曾开”,在荆棘丛生的道路上度日艰难,郁抑惆怅便成了他的主要心态。  相似文献   

18.
通过分析小说《自由坠落》中主人公萨姆尔的人生轨迹,明确回答了人生是否有过自由的问题:自由与否在于每个人的生命感受.认为虽然萨姆尔的叙述说明他是一个自由意志问题的决定论者,但他自始至终维护着自己的尊严,淡然听从命运的安排,在困惑中思索自由的根由和起止,想更好地理解生活.同时指出:生活之流中,有多少人正如萨姆尔一样,无奈地以一种”无所谓”的态度荡漾沉浮“自由坠落”,自由与否只能在每个人的生命感受之中.  相似文献   

19.
三个工人在砌一堵墙。有人过来问:“你们在干什么?”第一个没好气地说:“没看见吗?砌墙!”第二个抬头笑了笑,说:“我们在盖一幢高楼。”第三个人边干边哼着歌曲,他的笑容很灿烂:“我们正在建设一个新城市。”10年后,第一个人在另一个工地上砌墙;第二个人坐在办公室中画图纸,他成了工程师;第三个人呢,是前两个人的老板。悟思提示是安于现状混日子,还是积极进取创未来?心态决定命运,一个人的态度决定成功的高度。成功需要建立目标,但不要自我设限。砌墙工人的命运  相似文献   

20.
张文林 《山东教育》2005,(14):27-28
“生活,我的姐妹!”帕斯捷尔纳克的这句名言深刻而形象地揭示了诗人与生活之间的关系。任何一位诗人,只有当他屹立于生活的大地之上,并虔诚地听命于生活的指令而吟唱的时候,他才能成为不死的安泰。因为生活“是一切文学艺术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唯一源泉”。对于诗歌,何其芳早就指出:“生活,只有生活,才是诗歌的源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