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秦强 《高中生》2015,(1):36
《韩非子·喻老》中载:"昔者纣为象箸,而箕子怖。"贵为一国之君的纣王做了一双象牙筷子,就让身为三贤之一的太师箕子感到恐怖。其原因在于,箕子害怕的不是象牙筷子本身,而是由象牙筷子引发的一系列后果。象牙筷子肯定不能配土瓷瓦器,要配犀碗玉杯。犀碗玉杯肯定不能盛粗茶淡饭,要配山珍海味。吃山珍海味就不能粗布葛衣、茅草陋屋,而要锦衣华车、琼楼玉宇……箕子"畏其卒,怖其始",从一双象牙筷子看到了纣王的欲望难平,为殷商王朝的前途命运担忧。果然,"居五年,  相似文献   

2.
陈美 《新读写》2020,(1):32-35
【情境导入】见筷而惊——纣王原先用竹筷子吃饭,后来改用象牙打磨成的筷子。大臣箕子很担忧。你知道为什么?昔者纣为象箸而箕子怖。以为象箸必不加于土釧,必将犀玉之杯;象箸、玉杯不羹菽麓,则必旄、象、豹胎;旄、象、豹胎必不衣短褐而食于茅茨之下,则锦衣九重,广室高台。吾畏其卒,故怖其始。  相似文献   

3.
筷短流长     
筷子古称箸,古籍《韩非子·喻老》载:“昔者纣为象箸,而箕子怖。”纣王为商代末期的君主,可见早在公元前11世纪我国已出现精工制造的象牙筷子。也就是说。我国有史记载的用筷历史已有3000多年。而和此相映成趣的是民间关于筷子的传说:一说姜子牙受神乌启示发明丝竹筷,一说妲已为讨纣王欢心而发明  相似文献   

4.
《韩非子·喻老》里有个纣为象箸的故事:纣王做了双象牙筷子,箕子感到恐惧不安,认为象牙筷子必定不能放到泥土烧成的碗、杯里去,必然要使用犀牛角、玉石做成的碗、杯。用着犀牛角、玉石做成的碗、杯,就必定不会吃豆子饭、喝豆叶汤,  相似文献   

5.
蓝翔 《教师博览》2004,(5):32-32
筷子古称箸。古籍《韩非子·喻老》载:“昔者纣为象箸,而箕子怖。”纣王为商代末期的君主,也就是说,我国有史记载的用筷历史已有三千多年。此外,民间关于筷子的传说也不少,一说姜子牙受神鸟启示发明丝竹筷,一说妲己为讨纣王欢心而发明用玉簪做筷,还有大禹治水时为节约时间以树枝捞取热食而发明筷子的传说。中国是筷箸的发源地,日本、朝鲜、韩国、越南等国的用箸习俗皆由中国传入。我国乃世界用箸进餐国家和民族的母国,千百年来一日三餐筷不离手,习以为常。可是如今,人们仅把它当成吃饭的工具,并未把这小小的筷子看作是我国四大发明之外的又…  相似文献   

6.
<韩非子·喻老>里有个纣为象箸的故事:纣王做了双象牙筷子,箕子感到恐惧不安,认为象牙筷子必定不能放到泥土烧成的碗、杯里去,必然要使用犀牛角、玉石做成的碗、杯.用着犀牛角、玉石做成的碗、杯,就必定不会吃豆子饭、喝豆叶汤,则必然要吃牦牛、大象和豹的幼胎.  相似文献   

7.
《新作文》2006,(3)
《韩非子》中言:纣王用象牙筷子吃饭,大臣箕子看到后十分忧虑。他认为,用上象牙筷子就必须用犀角美玉的杯盘配套,而这样高级的器皿就不能盛普通饮食,必须装上珍禽异兽;吃上珍禽异兽,就不能穿布衣短  相似文献   

8.
《初中生》2016,(22):18-19
筷子一点都不起眼,却与中国人日日相伴.几千年的浸润,它也成了中华文化中不可忽略的一部分. 古人把筷子称为“箸” 中国古人对筷子的称谓是“箸”.现在,除了在一些方言区还保留着这个叫法外,很多人对这个字已经不怎么熟悉了. 在中国的典籍中,“箸”这个字最早出现在战国时期的《韩非子·喻老》一文中:“昔者纣为象箸,而箕子怖.”  相似文献   

9.
中国的筷子是十分讲究的。“筷子”又称“箸”,远在商代就有用象牙制成的筷子。《史记·宋微子世家》中记载“纣始为象箸”。用象牙做箸,是富贵的标志。做筷子的材料不尽相同,考究的有金筷、银筷、象牙筷,一般的有骨筷和竹筷,现在有塑料筷。湖南的筷子长而细,长的可达两尺左右。中国使用筷子,在人类文明史上是一桩值得骄傲和推崇的科学发明。李政道在论证中华民族是一个优秀种族时说:“中国人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发明了筷子。如此简单的东西,却高妙绝伦地应用了物理学上的杠杆原理。筷子是人类手指的延伸,手指能做的事,它都能做,且不怕高热、…  相似文献   

10.
《白话智囊》一书中,记述了这样一则故事:商纣王即位,登上了国王宝座,便开始使用象牙筷子。对此,箕子叹曰:大王用象牙筷子,必然不会再用陶制成的  相似文献   

11.
说说筷子     
中国人在很久很久以前,已经开始用筷子吃饭了。究竟有多久呢?西汉著名的史学家司马迁曾在他的《史记》里提到“纣始为象箸”,“箸”就是筷子,这是说殷商时期的纣王就已经在使用象牙制做的筷子了,距今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不过商纣王并不是最早使用筷子的人,因为殷商之前,竹筷、木筷已经出现在人们的饭桌上了。  相似文献   

12.
近日到河南采访,有幸至卫辉市拜谒了比干墓。  比干是殷朝的宰相,为人刚直不阿。起初,纣王很喜欢他,有什么国是也愿意和他磋商,后来有了苏妲己,纣王就沉缅于酒色,不理国政,朝纲不振,亲近奸佞,排斥忠良,残害百姓,成了天怨人怒的暴君。就连叔父箕子、哥哥微子的相继劝谏,纣王都不听,且变法残害,结果是箕子被囚,微子出走;对比干的话,纣王也同样不愿再听,却变本加厉地建鹿台、作酒池、肉林……日夜寻欢作乐,国势危如垒卵。比干想到自己是国家元臣,肩负重任,就冒着杀身灭族的危险,向纣王犯颜苦谏。此时的纣王根本听不进…  相似文献   

13.
……那刘姥姥入了坐,拿起箸来,沉甸甸的不伏手。原是凤姐和鸳鸯商议定了,单拿一双老年四楞象牙镶金的筷子与刘姥姥。刘姥姥见了,说道:“这叉爬子比俺那里铁锨还沉,那里犟的过他。”说的众人都笑起来。  相似文献   

14.
筷子的由来     
中国人使用筷子,大约在三千多年以前。其实,在使用筷子之前,我们的祖先同样也经历了一个用手抓饭吃的过程。但热粥汤羹又如何抓取得了呢?于是不得不随地折取一些草茎木棍来帮助。筷子,可谓是中国的国粹。它既轻巧又灵活,在世界各国的餐具中独树一帜,被西方人誉为“东方的文明”。我国使用筷子的历史可追溯到商代。《史记·微子世家》中有“纣始有象箸”的记载,纣为商代末期君主,以此推算,我国至少有三千多年的用筷历史了。先秦时期称筷子为“挟”,秦汉时期叫“箸”。古人十分讲究忌讳,因“箸”与“住”字谐音,“住”有停止之意,乃不吉利之语…  相似文献   

15.
从筷子开始     
《红领巾》2012,(3)
国王用象牙做了双筷子,一位大臣见了,十分担忧。他觉得,国王一旦有了象牙筷子,就再也不会用陶罐土碗盛饭菜了,一定会用犀牛角做的杯子、碧玉做的碗来配;一旦有了碧玉碗.碗里放的绝不会是小米和朴素的蔬菜,  相似文献   

16.
漫话筷子     
进餐时少不了筷子,而筷子本身就是一个很妙的话题。为家长者说说关于筷子的掌故,孩子会感到很有兴趣。 华夏特产,源远流长 筷子是咱们华夏的特产。筷子原来的名字叫“箸”(zh ,音住)或“筋”。上古之人已把碗和箸作为餐  相似文献   

17.
古人称筷子为著。中国人使用筷子的历史,已有3000多年,传说早在商代,纣王已用象(牙)箸。筷子的器形,最初,两头同样粗细。先秦时期乃至汉初的著,都是上下粗细一般,分不出手握的筷头和夹食的筷足。迄今为止,最早的铜筷出土于云南祥云大波那木椁墓,整体圆柱形,长20多厘米,属春秋晚期,距今2500多年。安徽贵池徽家冲一座小山坡上,出土的一批东周青铜器中有铜筷一双,细长方形,残长20.3厘米,宽0.4  相似文献   

18.
你会用筷吗     
筷子,谁不会用?可你知道用筷可是大有学问、大有讲究的哦。 筷子起源于中国,最开始是两根树枝。先秦时期称筷子为“挟”,秦汉时期叫“箸”。  相似文献   

19.
筷子文化     
筷子文化筷子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有诗写道:“殷勤问竹箸,甘苦乐先尝,滋味他人好,尔空来去忙.”把筷子有方有圆、直来直去的特征和宁折不曲的性格描绘得活灵活现,唐玄宗李隆基曾将一双金筷赐给宰相宋,以表彰他像筷子一样秉性耿直.古时的少林寺僧,用筷子能轻易地...  相似文献   

20.
筷子的随想     
在学校里用惯了饭勺,回家对于熟悉的筷子有些生疏。握着筷子,我陷入了沉思……中国人与筷子有着不解之缘。中国古代称筷子为箸,据说古代有一个渔夫在船上喝稀饭时,因为稀饭太烫,便随手折了两根树枝,用来搅拌,便很快地喝了下去,于是他就称之为“筷子”,取“快”之意。正是这个渔夫“无心插柳”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