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信息产业部及国家邮政局组织编写的《中国邮票史》(第七卷)2(X犯年12月出版发行。该卷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之一),记录了1 949年10月一1性欢玉年5月新中国邮票发行史料,包括了1949年至1生硬巧年发行的邮票。该卷定价68元,集邮博览杂志社服务部有售,如有需要的邮友可到服务部购买,也可以邮购。《中国邮票史》(第七卷)出版  相似文献   

2.
正有关新中国成立后各区(也称各分区)自行印制和加字改值邮票的处理,《中国邮票史》第7卷并没有作专题记述,而只是在记述全国邮政统一、印制和发行全国通用邮票时附带作了一些介绍,很不系统和全面。为此,笔者结合"7卷"记述和《集邮博览》"档案选登"所披露的部分相关档案,对区票的处理作一个尽可能全面的梳理。对区票的处理贯穿了1950年全年。1950年1月5日,由华北邮政总局委托华东邮政管理局在上海印制全国通用普通邮票得到落实,计划于11月底发行。  相似文献   

3.
《中国邮票史》第八卷(以下简称"第八卷")记述了1966年5月至1978年1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邮政主管部门发行邮票的历史,阅后受益匪浅,但仍有一些未解之谜。  相似文献   

4.
《集邮博览》2014年第3期"档案照登"为《中央人民政府邮电部邮字第240号通令》,这是邮电部邮政总局业务处邮票科拟定的邮业字第6471号文《发行旧"中华邮政"汇兑印纸加字改值人民币普通邮票通令》。加字改值邮票在发行时均未编列序号。1955年中国集邮总公司成立,此后按"加"字头编列序号,分为10套。1980年以后出版的目录中,改为按"改"字头编列序号。240号通令与《中国邮票史》(第七卷)及2013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票目录》相对照,其版别及齿孔的表示有不同,见下表。  相似文献   

5.
2008年第七期《集邮博览》69页的《相关链接:什么是水印邮票》一文中写道:"……新中国发行的邮票,还没有采用过水印的纸张"。  相似文献   

6.
《集邮博览》第二期封面刊出"胶东一届参议会纪念"免资信封。中国邮票博物馆的这件藏品,随着《中国革命战争时期邮票目录》的出版,作为"附录",于1988年在集邮界露面。当时,立即引起了集邮家的关注。两年之后,它被收进《中国邮票博物馆藏品集(解放区卷)》,再次公诸邮坛。  相似文献   

7.
正《蒙古邮政史》邮集近年参加世界集邮展览和国际集邮展览,先后获得国家大奖、国际大奖、荣誉大奖。中国邮政邮票博物馆和《集邮博览》杂志于2012年8月联合举办中国当代集邮家藏品展,展出了《蒙古邮政史》邮集,还特别展出了邮票博物馆馆藏珍品唐努乌梁海实寄封,使蒙古邮政史以及西藏邮政史、新疆邮政史等中国早期边疆邮政史题材得到集邮  相似文献   

8.
新中国邮票事业是在继承根据地人民邮政、邮票事业和吸收改造中华邮政、邮票事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1949年10月8日新中国发行了全国通用的纪1《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邮票,标志着新中国邮票事业的开始。为充分发挥邮票档案的作用,服务邮政改革、服务社会,满足社会各界的需要,按照国家的相关法规、政策,中国邮政文史中心将《新中国邮票发行档案选编(1949—1955)》编辑成册,所选档案为1949年新中国成立至1955年中国人民邮政、邮票发行档案(包括已发行和未发行的邮票档案),主要内容为邮票的选题、图案的选定、邮票的设计、印制、发行等。这些档案如实地记录了当时邮票发行工作的全貌。《集邮博览》借复刊之际开始连载《邮票档案选编》。这些邮票发行档案是首次较系统、较完整的向社会公布,也是新中国初期邮票档案的解密。总之,邮票发行档案较全面地记载了新中国成立初期人民邮政邮票发行的整个过程,这一时期邮票发行档案的公开,对新中国邮政史研究、集邮学术研究都将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也为当前邮票发行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我们相信,关注中国邮票史的读者可以从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9.
拜读杨黎炜先生的《奥运五环创新意》(《集邮博览》2008年第4期,简称"杨文"),获益良多,不过也有一点意见,现借《集邮博览》一角说一说,不妥之处还请同好赐教。一、杨文说:"邮票上最早出现五环徽志是在1935年,德国发行了‘第四届冬奥会’邮票……"这是不对的。  相似文献   

10.
《集邮博览》2012年第3期发表的署名文章“新中国第一套普通邮票订印的历史记录”,披露了一份1950年1月913,邮电部邮政总局向上海供应分处发出的,关于调整全国通用普通邮票(即天安门图第一版,1955年1月中国集邮公司开业后首次编印售品目录时编定为普1——笔者)面值种类及数量等的供字第2/65号指示影印件,并予以了详细解读,之后又根据《中国邮票史》第7卷(以下简称“7卷”)的相关记述,指出“新中国第一套普通邮票从1949年12月19日计划订和到1950年2月10日通令发行,其间对邮票面值和各枚印量进行了3次调整……”  相似文献   

11.
拜读刘肇宁先生于《集邮博览》2012年第8期发表的从杨立的—枚区票说起”—文,颇有感晤。刘先生在文中共提到了4枚以晋冀鲁豫边区交通总局于1942年发行的交通徽图代邮券1角券加盖5角的邮票。其中有《中国邮票全集咱翠放区卷》刊录的两枚:  相似文献   

12.
我在整理《中国早期集邮组织与会刊》文稿时,查阅《中国集邮史》(上卷)71页和《中国集邮与邮政要览》(增订本)55页,均记为:“北平邮票交换会”。并记该会1926年3月19日成立,发起人是环球邮票社店主施秉章,会刊《北平邮票交换会会志》,1926年9月创刊,出版第二期后停刊。而在《中国集邮百科全书》497页,“施秉章”条目中写道:1926年在其筹组下,成立了北京第一个集邮组织北京邮票交换会,出版过两期中英合刊的《北京邮票交换会会志》。在《集邮博览》1996年第8期29页,刘肇宁  相似文献   

13.
杜德玉 《集邮博览》2014,(11):25-25
正《集邮博览》2014年第2期刊发了陈宝台先生《真乎假乎?》一文(以下称"陈文"),对一枚混贴华东解放区发行的"淮海战役胜利纪念"2元人民币邮票和中华邮政发行的"烈士像加盖改值"5角金圆券邮票的华东解放区信封(本文简称"混贴封")作出了分析和认定,但是其分析多有不确,以至其认定也难以让人信服。"陈文"大谈1941年中华邮政驻西安第三军邮视察段总视察林卓午到延安与中共领导人签订通邮协议,以  相似文献   

14.
2008年第4期《集邮博览》刊出刘延河的《黑白两色展千姿》文(以下简称"刘文"),笔者认为该文中有的内容值得商榷。其一是刘文称特59、编57-62、T.106等3套《熊猫》邮票为"以画作为题材"的邮票。笔者认为,"以画作为题材"应是以已有的绘画作品作为邮票的题材,而这3套邮票以  相似文献   

15.
正2013年第12期《集邮博览》刊登了李近朱先生《让邮票离我们更近—2014新邮纵横谈》一文,提到了邮票的"重题材"和"轻题材"。李先生说,2014年邮票的选题中,拜年、网络生活、水果、酒、孝道等这一类贴近百姓生活化的轻松选题(俗称"轻题材")是历年发行邮票中"未曾见过的"。李先生  相似文献   

16.
最近,我收到了《集邮博览》杂志社寄来的"致作者的一封信"及赠送的"中国邮政邮票博物馆会员卡",这是《集邮博览》复刊三周年,送给曾在《集邮博览》辛勤耕耘的作者的一份厚礼。这枚"会员卡"的有效期是从2010年5月至2013年  相似文献   

17.
谈到红印花邮票的研究文章,自然要提及集邮家赵人龙。赵人龙收集和研究的重点为中国早期古典邮票,同时对中国欠资邮票、新中国普票等也有极深的研究。据不完全统计,在他迄今近80年的集邮生涯中撰写的集邮普及与研究的论文数以百计。其中关于大龙、小龙、万寿及红印花加盖邮票这四大古典华邮的研习文章占了相当的比例。这些文章广泛刊载于中国大陆及香港、台湾、新加坡、美国等境内外出版的数十种集邮刊物上,如《集邮》、《中国集邮》、《集邮研究》、《上海集邮》、《集邮博览》、《天津集邮》、《中国集邮报》、《鼓楼邮刊》、《邮友信箱》、《中国邮史》、《邮票世  相似文献   

18.
《林氏邮票新闻》是名的集邮周报,除了每周用60页的篇幅报道美国和世界各地的重要集邮新闻、发表集邮评论、公布集邮信息、刊登集邮广告外,主办还出版发行了许多优秀的集邮书籍。其中,按年度发行的《林氏美国邮票年鉴》(Linn’s U.S.Stamp Yearhook)(以下简称《年鉴》)受到资深集邮的普遍好评,成为美国邮票的永久性档案和研究美国邮票不可或缺的工具书。  相似文献   

19.
《集邮博览》2002年第11期刊登了刘大有先生撰写的“最早的‘熊猫’邮票图稿初探”一文,披露了中华民国邮政时期设计的2枚熊猫邮票图稿。刘先生是依据2001年4月中国档案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馆藏邮票邮品精选》(以下简称为《精选》)一书亮相的2枚熊猫邮票图稿发表的文章。其实,早在1996年3月,由南京市邮政局、  相似文献   

20.
正本刊讯2014年10月24至25日,文献集邮研究会成立十周年系列活动在南京江宁博物馆举行,来自全国30个省(区、市)的会员代表,以及全国集邮联,中国邮政文史中心,江苏省集邮协会,香港、台湾集邮家等各界嘉宾300余人相聚江宁。纪念大会上,会长葛建亚做了题为"发展文献集邮弘扬集邮文化"的报告,回顾了文献会十年发展历程,对先进分会、"十佳"会员、"十佳"作者等进行了表彰。与会嘉宾先后致辞祝贺。中国邮政文史中心副主任、《集邮博览》杂志社社长吕兴华向文献会捐赠了签名版《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票印制史》和《邮票印象—第十五届政府间邮票印制者大会特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