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是在荒野中建立起来的资产阶级共和国。美利坚民族为了图生求存,在洪荒莽原中栉风沐雨、胼手胝足,培养成讲求实际和实效的特性,成为世界上最具务实精神的民族之一。但是,美国也是一个注重思想建设的国家。体现在外交领域,美国外交从始至终都贯穿着一种思想和精神,几乎每位总统都能抛出一个“主义”来作为其外交的纲领指南。就因为如此,美国建国200多年来的外交,很少有盲目的、即时性的、权宜性的、一时冲动的决策,更多的是一种深思熟虑的、周密谋划的、具有长远目标的决策和行为。美国外交有着广阔和深厚的思想渊源,尽管…  相似文献   

2.
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是20世纪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的两大流派,先后对美国的外交实践产生了重大影响,文章以“二战”为分水岭,将美国外交主导思想分为两个阶段,前一个时期理想主义占上风,后一个时期现实主义占上风,同时两种思想也相互渗透、相互影响,共同服务于美国的国家利益。  相似文献   

3.
米尔斯海默的进攻性现实主义理论提出以来,引起了中国学界的广泛关注。纵观近年来美国外交政策的走向,不难发现这一理论给小布什政府的外交实践带来了巨大影响。本文由美国的现实主义外交传统出发,阐述了美国外交从现实主义外交传统向进攻性现实主义外交演变的过程,并对进攻性现实主义逻辑的危险性做出了分析,同时指出了美国这一外交路径的变化对中国外交战略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石油是我们看待美国中东政策的一个视角和窗口.美国的中东石油外交政策在美国的中东外交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不仅是维护美国垄断财团利益、美国中东石油利益的重要措施,更对美国国家安全有重大影响.美国通过合作主义外交有效地维护了美国在中东的战略利益,但美国在对外扩张的同时,也体现了其权力与自由的悖论,而这也反映了美国民主的困境.  相似文献   

5.
美国虽然发展的时间比较短,还是发展的速度可以说是全球最快的一个国家,其中亨利·基辛格是美国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基辛格不仅仅是一位政策执行者,同时也是出色的外交决策者,它曾担任过美国国务卿与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两个重要职务,彰显了他运筹帷握,纵横裨阖的气势,即便是在下野后,他仍旧纵论天下,深孚众望。结合他的理论著述,我们就可以奠定基辛格作为一名现实主义理论大师的地位。尼克松总统掌权期间,基辛格执掌外交大权,其研究出的外交理论在国际外交上影响甚远,所获得的成果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合作主义作为分析美国外交的一种模式,与霸权稳定、世界体系理论相比,很少受到学者的重视和总结。本文从美国合作主义外交的起源、历史演变、原因、限度等方面系统总结和归纳了该外交的利弊得失,指出美国的合作主义模式不仅为我们研究美国外交提供了新的视角,也为我们制定自己的外交政策提供了较大的借鉴价值,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美国这种政府与民间合作互动的外交模式,无论是其成功的经验还是失败的教训,都给别国以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美国,民族主义、帝国主义、国际主义思想交汇碰撞,这些思想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西奥多·罗斯福对国际局势的理解与判断。西奥多·罗斯福早期是积极的帝国主义者和扩张主义者,后来受到新兴国际主义思想的影响,有限度地支持仲裁,倡导成立某种形式的国际组织,是美国外交思想从19世纪孤立主义向20世纪自由国际主义转变中重要的一环。民族主义和国际主义作为西奥多·罗斯福外交思想中有代表性的两个方面,互相交织,体现了美国外交思想转型期的复杂性与矛盾性。  相似文献   

8.
本文旨在考察国际关系三种主流理论在指导国家外交实践中哪一种发挥的作用和影响最大,并验证了"现实主义理论对美国外交实践的影响力最大"这一假设的真实性。得出了三点结论:在解决实际问题的层面上现实主义相比较于其他理论有着明显的优势;对美国对外战略和外交政策的研究应与现实主义理论研究紧密结合;中国在外交政策的制定上应加强对现实主义的学习和运用。  相似文献   

9.
人权是当代国际关系中的一个重要内容。美国作为这一政策的积极制订者和实行者 ,在人权外交的理论和行动方面都具有特殊的影响 ,特别是在当前国际政治波谲云诡 ,错综复杂 ,“人权高于主权” ,“人道主义干预”的论调甚嚣尘上的形势下 ,这就需要我们对人权外交的本质和现实有一个清醒全面的认识 ,而美国的政策恰好提供了一个典型范例。因此本文从回顾人权观念及其在外交政策中运用的历程入手 ,剖析美国人权外交政策的社会性和制度性基础 ,揭示美国人权外交政策的演变动态 ,从而勾画出美国人权外交的概貌  相似文献   

10.
新加坡对美外交以促进国家安全和经济繁荣为出发点 ,其主要内容包括 :视美国为地区稳定的主要支柱 ,极力支持美国势力在东南亚的存在 ;发展与美国密切的经贸关系 ;与美国在政治制度和价值观念上的分歧和冲突。新加坡对美外交体现出国家利益优先 ,新美相互依赖及区域战略与对美外交互动等特点 ,是战后国际关系演变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11.
孙建党 《历史教学》2003,79(11):27-33
反殖民主义是美国理想主义外交传统的一部分,美国的反殖传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世界的非殖民化进程,但其反殖政策往往取决于国家利益的需要,而非仅仅考虑到自由、民主或自决.门罗主义中的"不再殖民"原则,隐含着美国扩张商业利益和建立美洲霸权的企图;门户开放政策、威尔逊主义中的"民族自决"原则及富兰克林·罗斯福的反殖理想,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打破殖民制度造成的经济壁垒和改造欧洲垄断了四百余年的世界体系,建立以美国为中心的自由帝国主义体系.  相似文献   

12.
反殖民主义是美国理想主义外交传统的一部分,美国的反殖传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世界的非殖民化进程,但其反殖政策往往取决于国家利益的需要,而非仅仅考虑到自由、民主或自决。门罗主义中的“不再殖民”原则,隐含着美国扩张商业利益和建立美洲霸权的企图;门户开放政策、威尔逊主义中的“民族自决”原则及富兰克林.罗斯福的反殖理想,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打破殖民制度造成的经济壁垒和改造欧洲垄断了四百余年的世界体系,建立以美国为中心的自由帝国主义体系。  相似文献   

13.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的外交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周恩来作为开国以来第一位外交部长,在中国的外交史上书写了光辉灿烂的新篇章。他的独立自主、平等相待的外交思想,为当时刚刚建国的中国赢得了国际的一席之地。他的和平共处、求同存异的和平外交思想,为在国际社会中处于较为孤立位置的新中国获得了更多国家的认可与支持。他的人民外交更是拉近了各国人民之间的民间友谊。这些重大的外交思想不仅在当时对中国产生了重大意义,也对当今的中国处理错综复杂的国际关系,以及构建和谐世界具有重大的借鉴和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4.
国内威尔逊理想主义外交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学者自威尔逊总统任职期间就开始关注威尔逊外交 ,但研究工作的起步是在新中国诞生后 ,90年代以后开始走向深入。关于威尔逊的国际政治思想 ,史学界和国际关系理论学界一般认为是美国国家现实利益和扩张目标的反映 ,但也有部分学者强调 ,不能简单地把威尔逊外交与美国现实主义政策等同起来。我国学者对威尔逊政府的欧洲政策、远东政策、拉丁美洲政策和战后世界秩序的重建等问题都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现实主义是指导美国外交实践的主要思潮之一.美国从一个殖民地国家成为当今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与其国内的现实主义外交思潮的指导分不开.现实主义思潮倡导的注重现实利益的内容与美国的外交战略不谋而合;美国外交实践是对现实主义思潮的完美诠释.正是由于二者的高度契合,美国外交在现实主义思潮的指导下获得了良好发展,最终完成了维护国家利益的最高使命.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频频对中国和一些发展中国家发动“人权攻势”,施展“人权外交”,严然把自己装扮成传播人权福音的天使,忠于人权的卫道士。但实际上这些所谓的人权卫道士们,正是在人权华丽的外衣掩盖下,干着伤天害礼、草菅人命、滥杀无辜的种种罪恶勾当。今年3月24日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主权国家南联盟的狂轰滥炸,特别是5月8日对中国驻南使馆的导弹袭击,就是一个最好的例证。人权喊得最响亮的是它们,肆意侵犯人权的往往也是它们。因此,我们对人权问题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特别是对美国的人权外交更要保持高度的警…  相似文献   

17.
新世纪伊始,随着美国的战略重心东移亚太,文化外交成为美国对东南亚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动因主要在于对文化外交重要性的再认识及东南亚地区战略地位的提升。美国对东南亚文化外交表现出四大特点:扩大传统项目开展规模,拓展传统项目影响范围,升级传统项目开展形式,创制新型文化外交项目。其影响主要体现在改善美国在东南亚的国家形象、加速东南亚国家的"民主化"进程并强化其与美国的双边关系、对中国产生负面影响三个方面。但美国文化外交的扩张主义本质、不同对外政策手段间的内在矛盾、国内治理问题的"对冲"效应、东南亚国家在国际关系上相对中立的传统都对其影响力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制约。对于美国在周边地区的文化攻势,中国应有充分的认知和相应的对策,做到防范与借鉴相结合,为自身发展创造更加有利的周边环境。  相似文献   

18.
王涛 《红领巾》2005,(4):97-99
作为一个实行政教分离的国家,美国国内的宗教色彩却是十分浓厚的,宗教文化在美国社会中具有深厚的基础和深远的影响力,不仅在国内政治中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并且对美国的外交思想和外交决策也具有不可忽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克林顿在首任总统期间,面对冷战后多变的国际局势,其外交出现了诸多失误,招致国会中共和党人及国际社会的频频指责,尤其是左右摇摆的对华政策,导致中美之间关系严重后退,更为世人所批评。分析克林顿的外交得失,比较战后美国外交一般特点,不难发现其产生根源,除了总统个人外交能力远逊内政能力,其外交决策班子的构成也欠佳等原因之外,美国两党政治产生的府会对立与掣肘,美国的权力机制与价值观等因素所产生的影响更重要。这些因素影响过以往美国政府的外交决策,也必将继续影响克林顿在第二任内的外交决策,在反对党继续控制国会的背景下,克林顿要在外交上,包括对华政策上作较大调整,谈何容易!  相似文献   

20.
以原子弹影响国际政治,是核垄断时期美国原子外交的宗旨。从对日本最后一战,到战后短暂的和平喘息,再进入冷战,美国没有放松以原子弹牵制乃至改造战后世界政治和国际关系的政策构思。这种外交是为美国全球战略服务的,其矛头必然指向主要对手——苏联;同时,美国以共享秘密、有限开放和提供保护为交换手段扩大原子弹的政治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