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将《小城三月》文本置于传统文化的背景下,按照启蒙的眼光,从作家的文学理想、审美创作和坎坷人生经历的研究层面进行分析,我们将会"发现":小说里浸润着启蒙意识、悲剧意识,同时还传达着深层的理念.  相似文献   

2.
李锐的小说呈现出鲜明的启蒙意识。集中体现在对传统文化中的奴隶意识、看客意识、安土意识的思考与批判。在这种启蒙话语的背后,同时潜隐着对启蒙本身的质疑,这种质疑主要表现于李锐对自我完满与自在运动着的民间社会的描写上。李锐小说中存在的启蒙的坚守与质疑的双声对话,折射出20世纪知识分子一种普遍的精神焦虑,其原因与20世纪的启蒙文化情境以及启蒙者在启蒙立场与民间立场之间的矛盾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启蒙思想深深影响着《青春之歌》。由于受革命文化与政治权威的统摄,作者笔下的主人公林道静在政治启蒙的历程中丧失了女性主体意识。在启蒙主义下成长的林道静把全部生命和意识都交给了党,使她的革命历程充满了光辉,然而却在女性主体意识成长的历史上留下了无法弥补的缺憾。  相似文献   

4.
近代中国,全社会寄希望于教育,教育寄希望于全新的教科书,个人、书坊、官方编撰的教科书,均呈现出功利主义的自觉意识。教科书在进化论的引领下,崇尚"科学"改造社会的理性启蒙,呼唤"审美"改造人生的感性启蒙。教科书启蒙功利主义在积极构建"现代人"存在的合法性,在渗透着市民社会的开放视野中,坚守着价值无空场的本土意义。  相似文献   

5.
黑格尔的“主奴辩证法”是理解《启蒙辩证法》的视角之一.霍克海默和阿多诺利用“主奴辩证法”重构了启蒙的辩证法,将启蒙的源头追溯至西方神话.神话已经孕育了启蒙,但启蒙的精神本质是一种权力意识和控制意识.启蒙的世界意味着普遍权力的总体控制,意味着劳动异化和恐惧的彻底化,这使得启蒙重新蜕变为神话,陷入了新的野蛮主义.霍克海默和阿多诺批判启蒙的目的在于重构积极的启蒙概念,重启启蒙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6.
五四:女性主体意识觉醒的现代性想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四启蒙运动中,男性启蒙者由于社会性别身份的历史传承带来的男权意识,使其在女性启蒙课题上无法避免的存在着对女性性别压迫根源问题态度上的游离和规避,女性主体意识的苏醒只是五四启蒙者的现代性想象.由于西方女权主义兴起所不可少的社会背景的缺乏,女性主体意识并没有在五四启蒙生成的第一代女性书写群体冰心,庐隐,凌叔华等的文本中出现,她们的文本局限于对五四男性启蒙话语的回应与附和,自觉地让度出文本的叙事主体的位置.启蒙话语下的女性言说只是他者的叙事,女性主体意识的确立仍是“空白之页”。  相似文献   

7.
周作人散文贯穿着较为显著的经济书写,其中的启蒙意识、趣味意识和权力意识等多元意识交叉渗透,不仅提升了文本的艺术境界,为新文学开创了更为宽广的艺术空间,而且给后人留下了更多的研究方向和路径,具有独特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8.
中日两国在步入近代史以前,同属于东亚后进国家,因而两国的近代思想启蒙都具有后进国家思想启蒙的特点,即有明确的对外意识和政治目的.启蒙首先在于唤醒民众的民族意识和国家意识.中日思想启蒙都伴随着对西方文明由表及里的认识过程,启蒙内容都以批判封建专制主义、旧的伦理道德与引进西方近代资产阶级政治理念为主,并把个人的独立与国家的独立富强联系起来.但是,由于国情不同,中日两国的近代思想启蒙在经历的时间长短、时机早晚、启蒙的深度与广度、政府与民众的参与等方面表现出明显的差异.这些差异,对中日两国近代史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五四新文学作家以启蒙精神导师的姿态高声呐喊着登上了历史舞台,但在汹涌的革命浪潮的裹挟下,他们逐渐丧失了社会启蒙主体的身份.他们不再是作为现代意识的启蒙者而存在.而是作为现代革命意识的被启蒙者而存在.这种社会身份的转换,看似急剧偶然,实则有其必然的历史原因.  相似文献   

10.
提高数学应用意识是幼师数学教学急待解决的问题,培养幼儿的数学素质是幼师教育的重中之重,将以往在数学启蒙的错误认识进行消除,将机械式的知识灌输转化为科学地引导,达到对幼儿数学启蒙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提高数学应用意识是幼师数学教学急待解决的问题,培养幼儿的数学素质是幼师教育的重中之重,将以往在数学启蒙的错误认识进行消除,将机械式的知识灌输转化为科学地引导,达到对幼儿数学启蒙的目标。  相似文献   

12.
辅导员作为大学生的良师益友,在学生就业指导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利用辅导员工作的现有资源,形成有效的就业指导模式是辅导员经常面对的问题,以湖南农业大学教育学院为例,笔者提出分段式就业指导模式,将辅导员指导大学生就业分为职业意识启蒙阶段、职业意识与能力强化阶段、职业实践探究修正阶段来开展工作。  相似文献   

13.
教育思维是关于"教育"的观念综合体,是对教育实践的观念化概括和升华。教育启蒙思维是在教育的"启蒙"意识基础上,所形成的以"启蒙"为精神向度、实践目的论和方法论支撑的观念形态,其实践指向即是"使人成为人"的启蒙教化,体现着超越性、整体性和生成性的特点。在当代,推动教育启蒙思维的实践转化,需要坚持"人的启蒙"的使命,使其突破"奴化教育"、"物化教育"的束缚,并积极转向"人化教育"。  相似文献   

14.
《宋论》是王船山的一部重要的史论著作,此书寄寓着王船山深广的民族悲愤意识和爱国主义思想,其主要表现在愤民生之艰苦、恨外族之入侵、斥朝政之腐朽三方面上。王船山悲愤意识有着鲜明的特征,即悲愤意识升华为启蒙和醒世、激励出自强进取、催育出改革创新。  相似文献   

15.
现代乡土文学从它产生的时候起,就是以启蒙作为己任,“立人”成为大多数作家共同关注的命题。现代乡土文学的启蒙意识在不同的时期呈现出不同的态势,“五四”时期在个性意识的张扬之中表现为独立的、自觉的文化和伦理批判,三四十年代现代乡土文学作家一方面对乡村社会和农民进行政治意识和革命意识的启蒙,另一方面挖掘存在于乡村社会中那种朴素、自然的人性和雄强、刚健的生命力,来构筑新的国民精神,但在民族救亡等外在因素的影响下,作家原有的启蒙者资格的动摇和个性意识的被抽空,启蒙意识在某种程度上被遮蔽。  相似文献   

16.
儿童职业意识启蒙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儿童职业意识是儿童对自我、职业及其二者匹配关系的最基本认识,儿童职业意识的启蒙是职业教育的起点。家庭是承担儿童职业启蒙的重要渠道。儿童职业意识启蒙受家庭环境和父母所处的职业生涯阶段影响,与家庭对子女的职业期待交织在一起并与基础教育密不可分。家庭开展儿童职业意识启蒙必须要改变家长自身的职业观念,注重通过劳动岗位、职业参与和职业体验等渠道加以培养,同时家长要深化与学校配合。  相似文献   

17.
明清启蒙美学对中国古代传统的伦理美学,对“发乎情,止乎礼义”的基本美学原则进行了猛烈冲击。它从自然人性论出发,以主情论为旗帜,贯穿着个性解放与人性欲求的启蒙意识。具有艺术创新和思想解放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考试周刊》2020,(3):135-136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对于创新意识的重要性也在凸显,那些不懂得创新的人最终将会被社会淘汰的。物理学科的一些基本的理论知识是工程技术人员以及科研人员所必须掌握的,也是创造性人才所必备的理论基础。侧向思维作为创新性思维的一种表现形式,在物理学中占据着很重要的地位,初中物理学是学生们接触物理知识的启蒙,在启蒙阶段打下良好的基础,注重侧向思维的培养,将使学生们受益一生。  相似文献   

19.
本文结合体育意识的形成过程,将体育终身化进程划分为启蒙阶段、形成阶段和巩固阶段,并依据各个阶段体育参与主体特征及影响体育参与因素分析,得出了学校体育阶段是终身体育意识形成的最佳阶段.  相似文献   

20.
本文将《伤逝》与《寒夜》联系在一起进行考察,从女性意识的角度考察子君和曾树生之间的代际差异,展现启蒙主义在中国现代知识女性身上的烙印以及她们在成长的过程中所面临的无法解决的困境。进而论述鲁迅和巴金对启蒙神话的解构以及他们共同面临的启蒙困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