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与前现代主义文学、现代主义文学相比,后现代主义文学的最大特征之一就是其不确定性,而这种不确定性又源于逻各斯中心主义的消解、深度模式的消解。后现代主义文学的不确定性特征体现在四个方面:主题的不确定、形象的不确定、情节的不确定和语言的不确定。正是这种不确定性又演绎出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多元性、语言实验和话语游戏特征。  相似文献   

2.
后现代主义是二战以后出现的一种文化观和审美观,它是现代主义的发展和继续,后现代派文学在创作原则、创作题材和创作形式等方面,与现代主义文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又存在着很大的区别。  相似文献   

3.
后现代主义作为一个文学流派,已然是一个既成事实。它试图表现出对现代主义的批判和超越,但其"不确定性"内涵和创作仍然孕育于现代主义之中,还不足以意指一个新的"现实"或"世界观"。本质上,它与现代主义是并蒂共生的统一体。后现代主义作家唐·德里罗的文学创作向现代主义、甚至向传统叙事回退的态度,典型地表明:后现代主义作家已有的创作实绩和作品本身体现出的精神指向,尚不足脱离现代主义自成一统,一定程度上仍在现代主义的范畴之内,不过是现代主义文学内部一个分支的继续。  相似文献   

4.
杨晓莲 《重庆师专学报》1999,18(2):35-38,55
后现代主义文学作为当今西方世界的一种主要潮流,与现代主义文学有着本质的不同,它主要通过对传统文本的反叛和解析,来表达对世界和人生的新的看法,同时,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各个派别虽然各有差异,但它们也具有拼凑,打破了纯文学与通欲文学的界限,浅露感等共同特征,考察后现代主义文学对于我们正确认识西方当代文学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5.
20世纪以来,英美文学当中最重要的两种诗歌流派当属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无论从形式到创作原则,还是对创作主客体的选择上,后现代主义诗歌和现代主义诗歌都具有十分密切的联系。本文将简单分析现代主义诗歌和后现代主义诗歌在创作上的差异,比较二者的创作渊源、创作的主客体、动机及手段,希望能对有关人士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6.
文章从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出现入手,在论述了其出现的理论及历史和文化背景后,进一步概括了"黑色幽默"在后现代主义文学作品中的应用、元小说在后现代主义文学作品中的应用、戏仿在后现代主义文学作品中的应用以及后现代主义文学作品创作的不确定性等后现代主义文学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文学中的现实主义、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是当下人们谈论的一个热点话题。本文采用以史为主、史论结合的方式,分别论述了文学转型中的三个“主义”及其基本流变:一、从现实主义到现代主义;二、从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三、现实主义的归去来兮。并结合有关方面的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8.
后现代主义文学这个概念主要是相对于现代主义文学而产生的。现代主义是指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至20世纪中叶的一种文学思潮或流派,是动荡不安的20世纪欧美社会的时代精神的反映和表现。后现代主义文学兴起  相似文献   

9.
后现代主义文学是现代主义文学的延续和发展,继承的同时也有颠覆性地反叛.在<奥兰多>中,伍尔夫前瞻性地结合了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写作手法,在体裁和内容方面展现了一个多元的艺术框架.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一种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在全球范围内广为流传的社会思潮,后现代主义将矛头直接指向科学启蒙时代以降一直居于主导地位的现代主义,志在完全解构或消解现代主义的同一性、唯理性和必然性。当下,后现代主义已经渗透到哲学、文学、艺术学、历史学等诸多学科领域,并与现代主义教育学发生激烈“碰撞”。在这关系到教育学生死存亡的历史关口,包括成人教育在内的整个教育将作出何种命运的抉择?我们认为,本真意义上的教育既不是一种现代主义教育,也不是一种后现代主义教育。而是在现代主义教育与后现代主义教育之间。当然,我们所说的“在现代主义教育与后现代主义教育之间”并不是一种回避矛盾、恐惧极端的调和主义,也不是一种胆小怕事、无可奈何的折衷主义,而是一种居间引发、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本文仅就成人教学的目标问题作一些宏观诠释,以超越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成人教学目标观。  相似文献   

11.
英语和汉语分属两类不同的语言,存在着很大差异。文章依据对比语言学理论,对英语与汉语两种语言的差异进行比较分析,以期有助于提高英语学习者更快地理解英语目的语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移民作家米兰.昆德拉的作品所具有的诸多现代性因素,往往让人们将他从传统作家中划分出来。而在昆德拉看来,欧洲小说史在发展的过程中始终保持着它的连续性。因此他从来不宣称自己是现代派,不声称要和传统小说决裂。他的作品仿佛给人性提供了众多的实验场,来考察在特定的境遇中人性所可能成为的样子。  相似文献   

13.
大众艺术本身,就是一种“后现代”的美学。在美学史的前现代及现代阶段,理论家们对“美学”学科的理解一直是片面、狭窄的,集中表现在将理性与感性、艺术与生活、内容与形式、作与读主观“放对”,人为地将之置入到几个“二元”结构系统中去。大众艺术则反对这样的“美学”,甚至反对任何一种企图借“规范”之名施“约束”之实的理论。但在对传统和现代主义“二元”理路的实践性反驳中,它依然表彰了一种“后现代”的美学观。  相似文献   

14.
internet的发展,带来了Web动画.现在的Web动画不仅是一种技术而且是一种艺术.我们从标题广告开始,探索Web动画.网络动画从诞生到今天,时间并不长.人们从卡通动画中受到启发,经过2D,3D等一步步的完善,最终创建了艺术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15.
上世纪60年代后期,以德里达为先锋的后结构主义理论开始在法国和美国兴起,并带动了文本主义文论的蔚然成风。然而,萨义德虽为后结构主义理论进入美国本土理论界的引介者之一,但他并未成为后结构主义理论神话的忠实信徒。相反,他以陷入文本的德里达、耽溺文本性的功能主义范式和沉迷文本修辞性的美国解构批评派为支点,开启了对文本主义文论的批评与反思,而文本观念恰恰关系着萨义德在其批评实践如《东方学》等中的逻辑基点。  相似文献   

16.
张启雄的小说集《噪音》是江门五邑地区近年来文学写作的一大创获。作家借助西方现代主义叙事手段,摹绘出现代社会变迁中人的生存环境和生存状态,传达出作者对此的深切忧虑和社会良知。  相似文献   

17.
动画形象是动画片的灵魂,随着动画技术的更新与发展,三维动画技术带来了动画形象审美效果的创新,使传统二维技术难以实现的效果,变得简洁明了。同时,成功的动画形象是动画角色造型和角色个性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18.
大众传媒时代,王小波作品风靡网络,热度不减。本文把王小波及其作品所传达的讯息,放置到网络传播的链条中加以考察,对这一现象的根源进行探析。归结起来,大致有三方面原因:一是王小波作品的身体话语及有趣书写,符合消费时代大众的感性欲求和网络媒体的商业价值取向;二是王小波作品具有后现代主义特征,契合了网络文化精神;三是王小波的自由精神和平民姿态,使其作品在网络上具有很强的号召力和亲和力。  相似文献   

19.
《小世界》是英国校园小说家戴维·洛奇的代表作,是其最成功的作品之一。该作品不仅获得了重要的奖项.而且受到学界和读者们的普遍欢迎。对于大部分文学批评家来说,它是一部有着很强的“现代主义”色彩的后现代主义作品。但笔者认为,这是一部T·S·艾略特所谓的“神话模式”的后现代式应用。在这部长篇喜剧中,作者让一群现代学者重新出演了中世纪圣杯传奇的经典故事。本文将以神话——原型批评来分析和研究小说《小世界》,从标题、人物和情节结构方面探究作家创作的神话原型。  相似文献   

20.
动画角色的造型设计,在动画创作中是极为重要的一部分,是动画创作的基础。它直接影响到动画创作的成败。好的动画角色造型设计,能给一部动画片带来不可估量的影响,使动画创作的生命力更强,使动画创作更加感人。一个成功角色造型的塑造对于动画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一个动画角色造型塑造的成功,不仅意味者一部动画片的成功,更预示这无穷的商业和文化价值。在动画片中,无论是对人物或动物作怎样的风格设计,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完成动画角色的塑造。在一部优秀的动画片中,每个动画角色的塑造同样也是片中的灵魂和基础,是决定整个动画片的风格和动画作品成败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