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集邮者在邮品的收集活动中创造性地提出了原地集邮理论。从起始阶段的原地封概念到现在的原地邮品定义,已经逐步把原地集邮的理论规范化,并以此指导原地邮品的收集、研究、展览。可以这么说,原地集邮是最具中国特色的集邮种类之  相似文献   

2.
咨询窗口     
超高面值邮票与“有害邮品” 西安一凡问 我国发行的面值50元的小型张不适宜在邮政业务中使用,会否成为“有害邮品”? 答 在回答这个问题以前,先对什么是“有害邮品”提供一个参考途径。“有害邮品”中的邮品包  相似文献   

3.
柳承美 《中国集邮》2001,(12):12-13
目前,邮票、邮资封片简、实寄封、纪念封、极限片等名目繁多、五花八门的邮品,吸引着众多的集邮和收藏;其中除了人们的爱好在起作用外,重要原因是每件邮品都有一定的邮政史料、物收藏、艺术欣赏、增知益智或娱乐消遣等的价值。因此邮品也成了一种商品,但邮品价值的高低,通过邮品的经济价值(更直接地讲就是邮品的价格)集中表现出来。影响邮品经济价值高低的因素很多,价值的变化也相当复杂,但最基本和最关键的因素是:数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4.
对邮市来说,什么是减负利好?除大量销毁各邮票公司积压邮品外,大量削减新邮品的制作也是重要的方面。  相似文献   

5.
吴刚 《集邮博览》2001,(6):39-39
去年,国家邮政局为了调控邮市和刺激邮人的购买欲望,发行了部分缩量邮品,这些量少邮品在邮市上的现状到底如何呢?对此我们不妨来总结一下。  相似文献   

6.
与同类展品相比,还有品相更好或更坏的邮品存在吗?品相的一致性似乎会对一部展品产生最好的影响。任何一件更好或更坏的邮品都传递了有关该展品的一种信息。在某种非常好的邮品其品相好得有点异乎寻常的情况下,似乎会引起人们的一个很正常的疑问:其余的素材为什么不像这件素材那么好?例如,一种解释可能是:在欧洲为其热带殖民  相似文献   

7.
一、附加费邮品先天不足吗?邮品具有化属性和商品属性,前以其内容的知识发挥宣传教育作用;后则以其珍罕性表现收藏价值。二集于一体,互相依存,互相影响,互相转化,互相冲突。在不同条件下,有时强调其化属性,有时却强调其商品属性。集研水平较高,虽仍重视其化属性,但转入竞赛性向提高型发展,逐渐着重其珍罕性。1990年沈曾华在伦敦世界邮展上以其《华东人民邮政》一举夺得金奖,在这部邮集中,  相似文献   

8.
有的集邮爱好者在集邮活动中容易走入一个误区,即求珍求全。其实,对邮品的收集,实行兼容并包,只要精力与财力状况允许,以丰富的邮识为条件,对邮品进行系统地归纳、分类,又何尝不可?但确实有三种类别的邮品不宜过多地收藏。一是花纸头。花纸头是一种穿着邮票的外衣,实为仿印真邮票的印刷品。它与一般邮票一样,印有  相似文献   

9.
一种崭新的集邮方式——网络集邮随着互联网大潮应运而生,并形成了网络邮展。作为一项刚刚诞生的集邮方式,诸多邮友表示了关注并提出不少疑问,其中最为集中的当数网络集邮的版权问题,即到底网络集邮的组织者和参展者,有没有权利将邮票、邮品通过电脑技术在互联网上公开展现?这是否侵犯到邮票、邮品版权人的知识产权?在激烈争吵的背后,笔者认为必须遵循严格的知识产权法律研究路径,对于上述网络邮展及其涉及的邮票、邮品版权问题予以分析,才能够对于网络邮展的知识产权合法性作出认定。  相似文献   

10.
申卣 《中国集邮》2001,(1):32-33
每个人对邮品市价到位与否的判断存在着目标和理念上的差距,因此对一种投资对象的看法往往也有不同的结论。一般而言,判断投资对象的价格是否到位,是许多投资面临的难题。那么,如何来研判邮品的市价没有到位呢?笔结合近年来邮品的市场表现,就此问题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1.
集邮者大都有求新、求异、求全的思想,因此在集 邮过程中,不论是封、片、简、量小邮品,还是特供邮品, 无论什么新的品种,都想放入自己的邮册中。随之而来 的则是想尽千方百计得到它们,当然花费很多的时间、 金钱和精力也是在所难免了。邮品开发者们正是利用 了集邮者的这样的心理,想法没法制作各种各样的看 起来很吸引人的东西,而这些东西对真正的集邮者到 底又有多少用处呢?  相似文献   

12.
国家邮政部门为了改变邮市旷日持久的沉闷局面,先后出台了很多新的政策,如恢复中断多年的票、片提前公布发行量;继续缩小邮票发行量;发行一些计划外的“短腿”邮品;对提前出现在邮市的邮品按编码进行查处。可时至今日,效果如何呢?提前公布发行量的做法,没有吸引更多邮人,引来的是片、封的“滥发”。“短腿”邮品的增发,大多只是在版式上有差异,按照FIP的规则,不能算是新品种。虽然在2002年的3、4月间邮市曾出现“井喷”行情,再看看炒作的对象,都是近期“短腿”邮品,这些名义上规定摇号的,怎么会成捆成包  相似文献   

13.
“短腿”邮品中国邮迷也把它称之为“贵族邮品”、“鸦片邮品”或“兴奋剂邮品”。“短腿”只是戏谑称谓之一。较文雅的称呼,即所谓“量少邮品”。而国际上通称“有害邮品”。  相似文献   

14.
时下,文献集邮正热。集邮文献品种繁多,范围很广,像邮票、邮品一样,浩如烟海,如何收集?因此,和收集邮票、邮品一样,由于每个人的兴趣爱好、目的、经济条件不同,其收集范围和方法也各不一样。笔者根据自己的经历和体会。介绍十种最简易、最常见、最普遍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殷敏 《中国集邮》2001,(9):32-32
北京终于获得主办2008年夏委奥运会的主办权,全国人民群情振奋,集邮爱好们更是喜气洋洋,热切期待着《奥运》双连张、《第27届奥运会》和《申奥》普资片等与“奥运”有关的邮品能够联袂走出一轮小幅独立行情。反观《奥运》双连张、《第27届奥运会》和《申奥》普资片等与“奥运”有关的邮品价格,其市价均从“申奥”结果公布前的175元、10.80元和1.35元振荡盘跌至目前的120元、7.70元和1.15元,由此让不少对上述邮品寄予厚望的集邮爱好、投资们大跌眼镜,那么,上述这些与“奥运”有关的邮品前景究竟会如何呢?“申奥”成功之后的邮市将以什么板块作重点呢?  相似文献   

16.
《上海集邮》2011,(1):42-42
随着集邮的发展,邮品流通成为集邮者的需要。20世纪初起,上海许多洋行建立了邮品拍卖业务。1912年,新谷洋行。和鲁意师摩洋行。开始拍卖邮品,《申报》广告可能成为上海乃至中国最早拍卖邮品的记载。1912-1930年,《申报》上刊登的邮品拍卖广告共计135条,其中大部分发生在1919—1922年,占75%。从这135条广告来看,  相似文献   

17.
吴书庆 《集邮博览》2001,(10):40-41
2001年4、5月里内地邮品钱币拍卖会锤声连连。先是4月22日《上海拍卖行2001年春季邮品拍卖会》敲响了开场锣鼓,紧接着4月25日《中国嘉德2001年春季邮品拍卖会邮品钱币专场》唱了出重头戏,5月26日大轴戏《第21届全国最佳邮票评选颁奖活动邮品拍卖会》也在5月26日落下帷幕。至此,一年一度的内地春季邮品钱币拍卖活动告一段落。  相似文献   

18.
邮资凭证     
集邮爱好进入集邮领域,开始收集邮票等邮品后,常常会碰到“邮资凭证”这个名词。那么“邮资凭证”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19.
《集邮博览》2012,(9):14-18
用邮品纪录和见证人类征服宇宙的历程,是许多集邮者盼求的事情。中国航天搭载的太空飞行邮品向世界展现了中国航天精神,这些邮品凝聚着邮政工作者和集邮家的心血,成为中国乃至世界航天集邮的重要素材。在此,特向集邮朋友介绍一些中国太空飞行邮品,共同分享航天集邮的快乐。  相似文献   

20.
2000年我国邮品钱币拍卖会好戏连台,11月2日“2000年广州国际邮票钱币博览会邮品钱币扪卖会”拉开了序幕,紧接着4日“上海拍卖行2000年秋季邮品拍卖会”敲响了锤声,随后7日“中国嘉德2000年秋季邮品拍卖会邮品钱币专场”在北京落下帷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