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店员问题是商民运动中两大核心问题之一。国民党对店员在商民协会和总工会之间的归属有过两次调整。店员性质经历了商人-工人-商人的转变;店员组织也有从商民协会到工会、独立店员工会的发展。武汉店员总会成立于武汉各业发生普遍的经济争斗之时,店员与店东分裂,从而引发许多纠纷。店员运动成为北伐时期武汉工人运动中最重要的特征,对当地的商民运动不无影响。  相似文献   

2.
再论国民党对商会的整顿改组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国民党在推行商民运动之初,即已确立以商民协会取代商会的策略,因而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对商会进行整顿改组,并非完全是国民党为实现一党专制而制定的新策略,而是国民党成为执政党之后不断调整商民运动方略,实施由“破坏”转为“建设”这一新政策的结果。国民党从最初确立取消商会的策略,转而承认商会与商民协会并存,到最终决定取消商民协会,允许商会经过整顿改组得以继续保存,使商会免除了被解散取消的厄运,这对自商民运动开展后即一直争取合法生存权的商会而言,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基本达到了预期的斗争目的。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汉代商人与政府冲突的四个主要表现:即冲击汉代政府的经济基础、地方秩序、政治权力结构和伦理道德观念,进行分析,并进一步揭露政府与商人冲突的实质并不是简单的商人抵抗"重农抑商"的政策,而是商人企图通过手中所掌握的经济权力对传统政治权力进行分化和重组。  相似文献   

4.
1919年上海县屠宰税风波中,具有传统行业保护人意义的认商被追求包税利润的包税人所取代。这一事件反映了商人及商人团体在政权内卷化中的分化与无力。  相似文献   

5.
随着商业环境的变化,唐代诗人对商人和商业问题的态度也出现了转变。个别诗人在处理与商人相关问题时能不管身份而据实情;少数诗人逐步形成了良好的广告意识;有的诗歌具有物品交换功能;不少诗歌具有广告目的和作用;甚至在文学作品中出现了士商合流的现象。这些情况都说明士商关系正逐步由冲突转向融合,唐代诗人已有了自觉的商业意识。  相似文献   

6.
近代中国被迫开埠后,榕商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不断进行自.我调适,发生了诸多新的变化。在不同阶段榕商的发展特征也存在差异,清末民初榕商主要有三方面的变化:一是榕商的结构呈现传统与新式并存的现象,商人身份复杂多样;二是榕商新的组织形式——商会成立;三是榕商的思想观念出现诸多新变化,在新观念的指引下,榕商积极参与地方社会事业。  相似文献   

7.
元杂剧涉商剧目浅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元杂剧现存剧本有多部涉商剧目从多角度多层次关注商人及其活动.这种关注并非由文学体裁所决定,而是社会现象在文学中的必然反映.从中可看出元代社会对商的定位的转变,如商人及其活动并不卑贱,经商致富有着与读书发达同样的价值,真正应受指责的是那些诱人败家的趋炎附势的小人.对"商"的肯定同时是对小农经济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批驳,有利于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相似文献   

8.
繁荣的唐代经济为文人创作以经济为素材的小说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本文主要以<太平广记>中的唐五代小说为文本,通过对唐人小说中士商、工商、农商关系的分析,展现文人对四民的认识--新"四民"思想,即士农工商的社会地位排序发生了巨大变化,商人社会地位的提升.  相似文献   

9.
近代中国祸乱频起,苏州商民为保护商业而组织了苏州商团,先后成立了43个商团支部,是近代商人独特的军事武装力量.苏州商团支部在辅助军警、自保治安、维持商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增强了苏州商团的实力和规模,但也因商人领导的"武装"性质不可避免地与政府产生摩擦,限制了苏州商团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重农抑商",是中国两千多年专制社会一个既定政策,史学界对这一问题的研究用力甚多.传统观点认为是儒家的主张,如果笼统地说,也不错,因为中国封建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人们一言以蔽之曰:儒学.但如果认真分析,其实不尽然.先秦的原始儒家是不主张"重农抑商"的,"重农抑商"是法家的主张,只是到秦汉以后,随着土地兼并愈演愈烈,而土地兼并的主体又由官僚地主为主逐渐转变为以商人地主为主,"重农抑商"这一法家的主张便被儒家承接过来.  相似文献   

11.
无锡商会与1929年国民救国会被捣毁风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29年7月初,无锡县国民救国会因查扣日货事件与地方商人发生所谓救国会被捣毁风潮。救国会呈控地方商民大肆捣毁救国会,抢走被扣押之日货。据此,无锡县政府先后拘押两名地方商人。为营救俩人以及反对救国会查货,在请愿无果的情形下,无锡地方十三业宣布总罢市。最终,在无锡商会的调处下,无锡县政府答应了大部分请愿要求,罢市风潮得以平息。本文据有关资料,通过无锡国民救国会被捣毁风潮的梳理,揭示了反日运动中地方商民与国民救国会之间的矛盾冲突;而且通过对商会调处的分析,亦展现了在复杂背景下商会功能的实践。  相似文献   

12.
用“三商”教育观培养电子商务人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培养具有现代商业头脑、商务技能和商人素质的电子商务人才是高职电子商务专业应努力追求的目标。文章从电子商务的"商性"认知出发,提出了"三商"人才培养观和概念模型,给出了"三商"融合的课程体系,并分析了"三商"人才培养的教育意义。  相似文献   

13.
鸦片战争以后的上海逐渐成为西学传播的中心,上海工商界在西学输入的过程中积极成长并开始向近代化迈进。他们主张学习西学,取法西人,建立自己的商人商会;与外国资本主义国家进行“商战”,以图自强、护我主权,以救“吾商”,以商立国。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末灵商理论的出现使人们对人脑功能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该理论认为,灵商是大脑的一种用于提出和解决关于意义与价值问题的能力,使人能够根据情况考虑是否转换情境、改动规则、进行丰富多彩的创造活动.灵商是智商和情商有效运转的必要基础,是人类的最高智力.培养灵商有助于成人找回迷失的自我,建立人生的支点,争取成功的职业生涯.我国的成人教育可以借鉴灵商理论,开发灵商培养课程,为成人教育开启新的"智慧"之窗.  相似文献   

15.
犹太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它产生过马克思、恩格斯、爱因斯坦、达尔文等科学巨匠,也产生过文学巨匠海涅、经济巨匠索罗斯等.它的人口近2 000万人,仅占全球人口的0.25%,而它的富商巨贾却占全球的1/3,这是一个十分值得研究的社会现象和文化现象.犹太商人阿克森长期在湖南经商.视湖南为"第二故乡",对犹太文化和湖湘文化、"天下湘商"和"天下犹商"有着深刻的认识和理解.本文作者与犹太商人阿克森就"天下湘商"和"天下犹商"的差异问题的对话希望能给我们带来某些启示.  相似文献   

16.
元代江南地区的士商亲融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3-14世纪,在回回人经商之风的影响下,蒙古人统治下的江南地区出现了空前的商业繁荣局面,商人社会力量空前突显.迅速起家的商人阶层对传统文化的代表士人表现出特别的亲近态度;投桃报李,南方士人搬出<尚书>、<史记>,竞相礼商.  相似文献   

17.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人才选拔市场化的今天,"应试"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挥之不去的"阴影".灵商是个人对事物本质的灵感、顿悟和直觉思维能力,主体性发展旨在提高主体活动的自觉性,使主体的活动从"自在状态"走向"自为状态",灵商对人的主体性发展有不可低估的作用.文章立足于大学生的发展需要,诠释"情商理论",试图为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建构一条"SQ-主体性发展"通道.  相似文献   

18.
在代际更替的过程中,宋代商人家庭成员的身份也在发生变化,其中父商子仕的现象很值得关注.以这一现象为中心考察商人家庭的变化轨迹,可以从一个角度捕捉到宋代商人的家庭观念和心态特征.  相似文献   

19.
《金瓶梅》中出现了不同层次的士人,但他们在以西门庆为代表的商人面前,都以不同的形式败下阵来。这种现象表明,明代随着商品经济的崛起,士商地位已悄然发生变化,尊士抑商的传统观念正被颠覆。  相似文献   

20.
课内提升(一)填空。1.《威尼斯商人》节选自《____》,作者是___国杰出的戏剧家和诗人____;他的“四大悲剧”指______、2.《威尼斯商人》从矛盾冲突的性质来看,是一出____剧;矛盾冲突的双方是新兴资产阶级代表人物____和高利贷者____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