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论《蜀山剑侠传》的超越生命观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作为民国武侠小说北派五大家之一的还珠楼主,其作品代表了武侠小说中“奇幻仙侠派”的高峰。他的代表作《蜀山剑侠传》有丰富的思想文化内涵,其中蕴含的还珠楼主独特而系统化的生命观,是这部作品的重要意义所在。在对现实世界、生命形态以及生命发展过程的观照中,都体现着还珠楼主超越性的生命观。这种观念,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产物,同时又带有现代性,是武侠小说转向现代的体现。  相似文献   

2.
武侠小说研究的理论模型问题,已经成为武侠小说研究进一步深化发展的瓶颈。从还珠楼主的研究中,我们知道,武侠小说研究需要更加重视的是“第二世界”的建构,并由此建构起武侠小说研究的有效理论模型,带来武侠小说研究的进一步发展。在民国武侠历程中,还珠楼主是一个典型的存在。早在1948年,就出现了关于还珠楼主的研究著作。后人进一步提出“雄伟文体”和“生命哲学”,为还珠楼主研究树立了两大支柱。至今,关于还珠楼主的学术研究,已经形成了较完整的学术逻辑、较系统的学术构成、较突出的学术亮点,可对武侠小说研究理论模型的建立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3.
武侠小说源远流长,最早可以追溯到《史记》中的游侠列传。至清末民初,借助出版业的力量,在市民阶层广为流传,获得了巨大的繁荣和现代性的增长。不肖生(向恺然)、赵焕亭、顾明道、还珠楼主、宫白羽、郑证因、王度庐等  相似文献   

4.
舒坦 《文学教育(上)》2008,(15):157-157
7月7日,著名作家张宝瑞的三部长篇武侠小说《八卦掌董海川》《太极奇侠传》《醉鬼张三》由东方出版社出版。这三部作品分别讲述了八卦掌始祖董海川、杨氏太极拳创始人杨露禅、醉鬼张三的传奇人生。张宝瑞曾创作武侠小说系列《中华武林长卷》(共9卷),作品年代跨越宋、元、明、清、民国千余年,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现代武侠小说家中,朱贞木是一位重要作家,但多年来由于其小说散佚难觅,生平资料发掘甚少,对手他的研究一直滞后于还珠楼主、白羽、郑证因等与他同时代的武侠作家。朱贞木是具有探索精神并已形成自己的特色但尚未大成的武侠小说家。从还珠楼主到金庸,从民国旧武侠到港台新武侠,朱贞木是一位关键人物,其小说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是20世纪武侠小说史上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6.
1954年1月21日,一部名为《龙虎斗京华》的武侠小说开始在香港《新晚报》连载,揭开了新派武侠小说的序幕。其作者“梁羽生”也凭此一炮打红,受他影响,港台出现了一大批优秀的武侠小说作者,金庸、古龙、温瑞安等人各具特色、各成一家。可以这样说,报纸是新派武侠小说诞生的摇篮,而金、梁的武侠小说则促进了报纸的销量,金庸甚至凭借一部《神雕侠侣》为《明报》打开了市场。梁羽生本人则是《大公报》和《新晚报》的一名副刊编辑,并以此为终身职业。  相似文献   

7.
概述中国武侠小说的流变、旧派武侠小说的特点及新派武侠小说的突破。着重分析奠定金庸新派武侠小说地位的《书剑恩仇录》和《碧血剑》;兼论“射雕三部曲”、《飞狐外传》和《侠客行》,后两部小说反映出作者对武侠小说写法的多样性进行探索的痕迹。  相似文献   

8.
我只是个电视剧迷,就大家都很熟识的电视剧谈谈个人的一点想法。一部《还珠》红遍大江南北,最近一部《流星》又是流行得满街纷飞。细细分析,两部电视剧折射出一个  相似文献   

9.
金庸武侠在武侠小说中占据重要地位,而《鹿鼎记》作为金庸的封笔之作在武侠小说中亦颇为重要。金庸武侠小说,目前已有三部译有英文全译版。《鹿鼎记》是由著名的英国汉学家闵福德译出,文中,译者运用了翻译明晰化的策略,将这一部经典的武侠小说展现在西方的读者面前,明晰化的翻译为武侠小说的英译提供了借鉴意义,推动中国文学进一步走出去。  相似文献   

10.
还珠楼主《蜀山剑侠传》的成败得失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还珠楼主的《蜀山剑侠传》,集剑仙神魔化武侠小说之大成,其想象力丰富、怪谲,令人叹为观止;笔佳妙;写打斗则层次井然,高潮迭起;写风光历历在目,如诗如画。但也表现出了逃避现实、恶性发展剑仙神魔小说、为嫌取稿费不惜胡编乱造的创作倾向,同时亦充满了恐怖血腥、黄色下流的描写。  相似文献   

11.
大约在上个世纪末起,中国掀起了一波涉及金庸、武侠小说、金庸热及金庸武侠小说等现象的批评热潮,而在相当多的有关金庸武侠小说的批判中却存在着个人情绪化突出,批判的矛头指向偏错等问题.许多知名人士或学者在试图去批判金庸武侠小说时实质上却是在批判武侠小说,批判金庸,批判与金庸武侠小说有关的各种社会现象.他们所要批判的对象与其实际批判的矛头不相对应,似乎是南辕北辙、“声东击西”.  相似文献   

12.
采用文献资料法对曹植、李白诗中的"侠客"意象进行分析比较。"侠客"一词一直存在于中国古代文学中,并随着时代的变迁不断被赋予新意。曹植、李白分别是三国和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他们才华横溢,却壮志难酬,便通过诗歌的形式表达自己的理想和抱负。《白马篇》是两位诗人描写侠客的代表作,虽同名,但两人的社会环境和身份地位不同,表达的思想也各有千秋,通过分析两人《白马篇》中侠客形象的异同点,探索其存在的原因及对后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作品思想论、作品艺术论、作品源流论、作品价值论等四个方面,对还珠楼主《蜀山剑侠传》的研究历史以简要述评,期以促进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界对还珠楼主创作成就的整理和重读,增进学界对渝东南地域文化的关注与研究。  相似文献   

14.
从文化视角看金庸小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庸小说热是一种文化现象,它是在中国大陆解放,香港市民阶层急骤膨胀的背景下出现的。在金庸创作武侠小说过程中,从“写武侠”到“反武侠”经历了一个否定“自己”的文化心态演变过程,同时在创作中表现了许多新的文化观念,使武侠小说不俗脱凡,进入一个新的境界。武侠小说是文学百花园中的一个品类,它可以与文学共存,但“武侠小说热”却不是文学发展中的必然现象,它不可能走向永恒。因此,金庸“挂刀封笔”,是明智的决定。  相似文献   

15.
金庸的武侠小说风靡华人世界,不仅是因为其塑造的绚丽江湖,更是因为充溢其中的中国传统儒家、道家、佛家思想。金庸做为一名中国传统知识分子,潜意识里就将自己的人生经历与中国传统的儒、道、佛文化进行参照思考,并将这些人生领悟蕴藏于作品之中,沿着由儒至道、由道入佛的轨迹来塑造人物形象和设置情节。这个衍变融合的过程不仅仅体现在创作思想上,更是金庸做为中国传统知识分子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思辨过程。  相似文献   

16.
近现代“中国武侠小说之王”还珠楼主巨著《蜀山剑侠传》内容宏富,无所不包!号称是“武侠百科全书”,曾开中国小说界千古未有之奇!更引领了大半个世纪大陆及港、台武侠小说家的创作趋势与方向。但该书及其系列作品却大多没有写完,留给世人无穷遗憾。通过梳理其创作轨迹及出版过程中种种疑情,加以深入剖析,作出客观评价,当有助于中国通俗文学研究之完善与发展。特其“物理的玄理化,玄理的物理化”创作方法及奇思妙想交织成章,则不啻为指引当今玄幻武侠创作的一盏明灯,具有很深刻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自金庸、古龙、梁羽生、温瑞安这新派武侠四大家之后,超越与突破、创新与求变成了新时期武侠小说创作的核心主题。令人欣喜的是,在经历了困惑和阵痛之后,一大批"70后"乃至"80后"的新武侠作家及其作品成功地破茧而出。他们的创作既给武侠小说带来了种种新变,也从历史、文化、审美、精神等层面彰显了自身的多元价值。  相似文献   

18.
魏晋南北朝小说中有很多鬼神故事,有一类和坟墓有关,且很多人还得到鬼的馈赠;还有一类直接说墓主自己出来卖随葬品。正如这些故事中有的人物所说:“此不过发冢取物,托以鬼神。”这类故事是带有游侠色彩的叙述者编造出来的变形的盗墓故事。  相似文献   

19.
《皇冠》(1954-)乃1949年之后华人通俗文艺杂志中的翘楚,冯冯(冯士雄,1935-2007)为其中重要代表作家,他的“微曦四部曲”在1960年代轰动全台湾。被《皇冠》创办人平鑫涛誉为“天才、奇才、鬼才”的他,一生集“‘逆子’、‘孽子’、孝子”三种身份于一身,创作丰富,除自传、长短篇小说外,还有宗教书写。  相似文献   

20.
金庸的武侠小说,虽为通俗文学,却包含了丰富的历史、地理、人情风俗和中国传统文化知识,蕴含着侠义思想、爱情观念、处世准则等人文精神之光。学生通过学习金庸小说,可以感受到忧国忧民的侠者之风,体会到纯洁坚贞的爱情之美,领悟到诚信善良的为人标准,同时也学习了中国源远流长的历史、地理和传统文化知识,从而使学生的人文素质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熏染和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