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案例]这是一节数学课,内容是北师大版第二册的《认识图形》一课。为了让学生体会“面在体上”,教师煞费苦心地设计了利用学具来感受的环节,并在课前将事先准备好的积木作为学具放入孩子们的抽屉。当上到“体会面在体上”这个环节时,教师说:我们认识的这些三角形、正方形……它们的家在哪里呢?让我们一起去找一找,好吗?生:好。师:现在请同学们打开抽屉,从老师提供的积木里找一找这些图形。学生在一阵乒乓乱翻之后,人手一袋积木开始“体会”起来。由于这些积木色彩斑斓、造型各异,有的学生搭起了小房子,有的学生玩起了“小拼图”,一节好好的…  相似文献   

2.
活动目标 1.巩固认识肯定、否定标记,理解它们的意义。 2.进一步学习按肯定和否定标记给图形分类。 3.充分体验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环境准备:(1)场地一端布置成火车车厢,每张座椅贴上同色的肯定或否定标记。(2)场地中间布置一条小河,河中放置两块石头,上面贴有形状相同的肯定或否定标记。(3)场地另一端用各种形状的积木布置成“图形王国”,门口放三个小动物木偶,上面分别贴有代表颜色、形状的肯定或否定标记。  相似文献   

3.
情况分析 幼儿园数的教育,除了向幼儿传授数、量、形、空间的基本概念外,还包括集合(归类),集合的概念幼儿是难以理解的,但教幼儿用集合的观点,根据事物某一方面的共同点进行归纳、集中,却不是件难事。如,在搭积木的游戏结束之后,可对幼儿说:“××,请把长方形的积木放在这个箱子里。”“××,请把三角形的积木放在这个箱子里。”这样,幼儿就会把长方形或是三角形这种有共同点的同类物品加以集中,这就是集合的基础。根据此观点,我设计了大班数学活动“我的朋友在哪里”。  相似文献   

4.
小班幼儿对空间方位的认识比较困难,我在教学时就采用“小动物学本领”的形式进行。幼儿面对教师散在室内,每人手中拿一块积木,在“动物妈妈”(教师)的口令下,“小动物们”(幼儿)边说边做。如站在积木上面,躲在积木下面(将积木举到头上方),站到积木前边,站到积木后面……这样  相似文献   

5.
叠方块     
设计意图 在一次大班建构活动中,佳佳和东东看着一幅小方块造型图搭建一座积木房子.佳佳数了图中的积木后说:"盖这座房子要用9块积木",东东数了一遍,提出不同意见:"不是的,应该用10块积木."两人争执起来,接下来的操作证明了东东的观点是正确的.类似上述现象在数学活动中屡见不鲜.反映出幼儿对几何形体的认识受生活经验(东东平时玩积木的时间比佳佳多)、视觉等影响,往往忽略了图形中被遮盖的积木数.  相似文献   

6.
圆柱体是一种常见的立体几何图形,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常常接触到,但是幼儿对圆柱体的认识是模糊的,常常把它称做棒。因此,在大班幼儿已认识了各种平面几何图形和球体的基础上,我进行了“认识圆柱体”教学活动。 我觉得在早期的数学教育中,幼儿学习兴趣、习惯以及思维能力和良好品格的培养,较之单纯学习数学知识,显得更为重要,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我对“认识圆柱体”教学活动提出了三方面的具体目标和要求:1.通过观  相似文献   

7.
教学内容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52 ̄53页。教学过程一、猜:回忆观察方法师:(出示用布盖住的3个小正方体搭成的积木)这是老师用几个相同的小正方体积木搭成的一个立体图形,谁能猜出这个立体图形是用几个小正方体搭成的?(学生猜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作适当提示,如学生猜10个,教师说“:猜多了”,学生猜1个,教师说“猜少了”。)师:猜对了!你们能猜出老师搭出的立体图形是什么形状的吗?生:(片刻后)猜不出来。师:是啊,这确实有一定的难度。这样吧,老师提示一下,然后请你们根据提示,搭成一个与老师一样的图形,就算你们猜对了,应战吗?生:应战!师…  相似文献   

8.
叠力块     
设计意图 在一次大班建构活动中.佳佳和东东看着一幅小方块造型图搭建一座积木房子。佳佳数了图中的积木后说:“盖这座房子要用9块积木”,东东数了一遍,提出不同意见:“不是的,应该用10块积木。”两人争执起来,接下来的操作证明了东东的观点是正确的。类似上述现象在数学活动中屡见不鲜。反映出幼儿对几何形体的认识受生活经验(东东平时玩积木的时间比佳佳多)、视觉等影响,往往忽略了图形中被遮盖的积木数。  相似文献   

9.
掷骰子     
在日常生活中,一些孩子对麻将牌里的骰子和游戏棋中的骰子很感兴趣。因此,我利用幼儿的这一特点,设计了掷骰子游戏,既满足幼儿玩骰子的愿望,又辅助了我的教育活动。现将这一游戏介绍如下:做法:1.旧的正方体小积木一块,上面六个面均画上或贴上不同的图形标记,如:三角形、正方  相似文献   

10.
设计指导思想:小班幼儿入园已经三个多月,他们熟悉了幼儿园的集体生活,各项生活常规已稳定,并初步学会独立进行操作活动,如:滚画花布,贴美丽的花,用各种积木建造房屋等。在活动中,孩子们对几何图形产生了较大的兴趣。因此,我们在平时的一日活动中综合组织了“有趣的图形”系列活动,让幼儿学会正确运用自己的感官,增进幼儿对环境的认识,培养幼儿有益的兴  相似文献   

11.
一、直观演示操作形成表象阶段从第一册准备课开始“认识图形(一)”,先后出现大小不一、相互位置关系变化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等平面几何图形的直观认识,接着在第二册“认识图形(二)”中又出现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等立体实物与图形的直观认识。教材内容安排上,先出现大小、位置关系变化而不改变其本质  相似文献   

12.
活动目的: 1.在综合性游戏活动中学习9的形成,认识数字9,理解9的实际意义。2.激发学习兴趣,发展幼儿操作、思维能力。活动准备: 1.青菜、蘑菇卡片各9张,折纸小兔8只,萝卜数量与幼儿及教师人数相同(放入沙盘,其中8个白萝卜,8个小红圆萝卜),1~9数字卡片幼儿每人一套。2.用吹塑纸剪大萝卜8个,上贴各种图形(如图),另备与萝卜上所贴形状相同的图形若干。  相似文献   

13.
怎样设计出有效的提问,既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又充分保证教学效果,笔者结合一个教学活动的两次案例比较,谈谈体会。案例一:教师准备了一些积木让幼儿坐在椅子上玩了一会,便将一块积木放在桌子上问“积木放在桌子上它自己能动吗?”幼儿不加思索地集体回答:不能!”教师:你让它动了吗?”幼儿:动了。”教师问:你是用什么方法让它动的?”个别幼儿较积极地回答着,还有大部分幼儿仍在玩积木,接着,教师又问:那些玩具朝哪些方向移动?”幼儿有些茫然,没有回答,教师便引导幼儿在地板上将积木向指定的幼儿推去,后有幼儿回答“朝××方向移动了”,教师又…  相似文献   

14.
设计思路 几何形体的教学是大班很重要的教育内容。圆柱体是一种常见的立体几何体,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能接触到。然而,幼儿对圆柱体的认识是非常模糊的,只能把它们说成“圆圆的”“长长的”,并且很难联系到生活中去。因此,在幼儿已认识了多个平面几何图形和球体的基础上,我尝试用幼儿喜欢的游戏形式进行了本次教学活动。  相似文献   

15.
<正>课前思考:1.大教材观下的“三角形”内容分析。纵观人教版教材的内容编排,学生对图形的认识需要经历由直观辨认阶段过渡到特征刻画阶段,其中特征刻画阶段主要体现在对图形要素的认识与关联。“三角形的认识”是在学生学习了四边形的认识基础上展开教学的。在认识四边形的过程中,学生已经积累了从“边”和“角”这两个要素去认识和研究平面图形的经验。而本单元除了围绕“点”“边”“角”这三个图形要素认识和研究三角形外,更要关联三要素,打通三要素之间的内部联系,从而为其他平面图形甚至立体图形的学习做好铺垫。  相似文献   

16.
在第一册学生通过“认识图形(一)”的学习,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本单元以此为基础继续学习“认识图形(二)”,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球等立体图形。  相似文献   

17.
足球打靶     
在场地上画半径为两米的圆圈数个,每个圆圈中散开竖立长积木三块。游戏时,每个圆圈外站一位幼儿,各有一只小足球,看谁先用小足球将自己圈内的积木全部踢倒。游戏者可随便从哪个方向朝积木踢去,但自己不可进入圈内。如果把球踢入围内而未滚出来,则算失败。  相似文献   

18.
《平面图形的认识》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一册第四单元第二课时内容。本单元第一课时是初步认识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教材通过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关系引入教学,让学生感知两者之间的关系,从立体图形中分离出平面图形,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面从体上来”,并概括出不同的平面图形的一般特征。教学目标:1.利用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关系,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2.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学习过程中,体验“面在体上”,实现对平面图形的进一步认识,发展形象思维。3.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发展实践能…  相似文献   

19.
图形教学对于大班孩子来说,是一种发展智力,培养良好思维品质的有效途径。大班孩子已经能较好地辨认各种图形,并初步了解了它们的特征,但对其为什么却弄不清楚,甚至有些幼儿只认为等腰三角形、正三角形是三角形,不知斜三角形也为三角形。针对以上情况,我们在大班初期进行了“图形的秘密”系列活动。在巩固认识图形的过程中。让幼儿动手、动脑、动口,结合测量、等分、计算等方法,让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得到培养和提高,为幼儿今后认识立体几何图形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20.
活动设计情况分析: 幼儿曾根据彩色几何图形的某一特征进行过单一的分类,并用自己制作的特征标记(附图三)加以表示;教师曾提供特征标记,让幼儿来选择符合特征的几何图形;还曾让幼儿对一组彩色几何图形片用特征标记对其颜色、形状、大小,分别进行单项分类。这一系列的分类找标记活动给幼儿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在这基础上,我们再设计了“给图形找标记”这一教学活动,将使幼儿的分析和综合能力在实践中得到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