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佚名 《教师博览》2013,(4):26-26
<正>1.归属法则:保证孩子在健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2.希望法则:永远让孩子看到希望。3.力量法则:永远不要与孩子斗强。4.管理法则:在孩子未成年以前,管束是父母的责任。5.声音法则:尽管孩子在家里没有决  相似文献   

2.
归属法则:保证孩子在健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希望法则:永远让孩子看到希望。力量法则:永远不要与孩子争强。管理法则:在孩子未成年前,管束是父母的责任。声音法则:要倾听孩子的声音。  相似文献   

3.
找不同     
游戏目标:锻炼孩子观察力,培养孩子细致的品格。游戏目的:1.让孩子认识并逐步理解细致一词。2.引导孩子思考细致品格和其他相关品格的联系。3.开启孩子智力,锻炼孩子记忆力和思考力。  相似文献   

4.
爱的维生素A:关心。关心孩子的成长、关心孩子的学习。爱的维生素B:了解。了解孩子的发展、了解他的喜好和想法。爱的维生素C:尊重。倾听孩子的心声,信任孩子。爱的维生素D:责任。热爱孩子,理解孩子。四种爱的维生素,你家储备了吗  相似文献   

5.
一位家长告诉我,自己的孩子问题严重。我问孩子具体有哪些问题,这位家长说,孩子刚上小学三年级,平日注意力不集中,上课总爱走神,学习又不努力,分析能力差,写作业拖拖拉拉。一天,家长满面愁容地带着孩子来找我,孩子是个活泼可爱的小男孩。我问孩子:你觉得自己学习注意力集中吗?孩子很诚实,回答说:不集中。我问:是老师讲得不好吗?孩子摇头:不是。我说:那是为什么?孩子说:因为总想玩东西。我点点头:你上课净想玩什么呀?孩子的回答很出人意料:玩纸片。我有些奇怪:纸片怎么玩呢,你能教教我吗?孩子说:我拿纸片叠飞机。我一听就笑了:你喜欢飞机吗?…  相似文献   

6.
建议1:不要在早晨骂孩子理由:如果上学前,父母就对孩子大声训斥,那么它就会整天在孩子脑中回响,影响孩子的情绪。建议2:别说孩子笨理由:医学实践证明:发育正常的孩子,先天智力  相似文献   

7.
游艺转盘     
·笑一笑·孩子的疑问孩子:爸爸总是比儿子知道得多吗?爸爸:是的。孩子:蒸汽机是谁发明的?爸爸:瓦特。孩子:那么,为什么瓦特的父亲不发明蒸汽机呢?  相似文献   

8.
画妈妈     
孩子没见过妈妈。孩子很想见到妈妈。一天,孩子看见一个女人,女人扎着长辫子,从老远往孩子门口走过来。孩子见了,赶紧去屋里拿出纸和笔来。孩子在幼儿园里学过画画,老师表扬过孩子,说孩子的画画得很好。现在,孩子见了这个女人,要把她画下来。孩子很快画好了,孩子把画拿给父亲看,孩子说:“爸爸,我妈妈是这个样子吗?”父亲说:“你怎么画一个长辫子妈妈呀?”孩子说:“我觉得长辫子妈妈好看。”一天,孩子又看见一个女人从门口走过,这女人短头发,孩子也把女人画了下来。画好,孩子又把画给父亲看,孩子说:“爸爸,我妈妈是不是这个样子?”父亲说:“…  相似文献   

9.
专家建议,优秀的父母应给孩子以下“八大”礼物: 1.爱:每个孩子都需要爱,许多孩子对爱的需要远胜于对一两件玩具礼物的需要。但父母如何来表达自己的爱呢? 建议:轻拍孩子的肩;临睡前给孩子一个吻:与孩子道别时挥挥手;在孩子回家时给他一个问候,这些  相似文献   

10.
《幼儿教育》2012,(Z4):87
国内某小学的孩子赴日交流,问日本同龄人:"你们快乐吗?"日本孩子欢呼:"快——乐!"当日本孩子反问同一个问题时,我们的孩子沉默良久之后低声回答:"快乐……"一个正常孩子如果遭际不是太差,一般而言愉悦的情绪占主导。十多岁的孩子普遍"不快乐",是课业的压迫,其实  相似文献   

11.
1.归属法则:保证孩子在健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2.希望法则:永远让孩子看到希望。3.力量法则:永远不要与孩子斗强。4.管理法则:在孩子未成年前,管束是父母的责任。5.声音法则:要倾听他们的声音。6.榜样法则:言传身教对孩子的影响是巨大的。7.求同存异法则:尊重孩子对世界的看法,并尽量理解他们。8.惩罚法则:这一法则容易使孩子产生逆反和报复心理,慎用。9.后果法则:让孩子了解其行为可能产生的后果。10.结构法则:教孩子从小了解道德和法律的界限。11.二十码法则:尊重孩子的独立倾向,与其至少保持二十码的距离。12.四W法则:任何时候都要了解…  相似文献   

12.
孩子与大树     
从前有一棵大树很孤独。有一天,来了一个孩子,和树玩得很开心,之后的日子里孩子几乎每天都来,就这样,几年过去了。孩子长大了,该上学了。看着孩子变得闷闷不乐,树问:"孩子,怎么今天这么不开心啊?"孩子说:"树啊,我到了该上学的年龄了,却没钱交学费。"树想了想,说:"孩子不用愁。我有很多果子,你把果子摘了卖掉,就有钱上学了。"孩子听了很高兴,便摘了许多果子拿去卖了。从此,孩子每到要交学费的时候都到大树这里来摘果子,大树每年也只有这一天才能再见到孩子。时间又过了很久,孩子又长大了,该结婚了。孩子又来到大树面前。大树说:"孩子,能见到你太好  相似文献   

13.
语录     
《中国德育》2014,(20):5-5
正@代荣柱:父母勤奋,孩子就明白了努力:父母艰辛,孩子就学会珍惜;父母尽责,孩子就明白做人要担当;父母冷静,孩子就学会观察;父母认真,孩子就会学会方法:父母宽容,孩子眼里计较的事就少了:父母开怀,孩子眼里快乐的事就多了:父母仁爱,孩子的心一定是宽广,善良,充满阳光的。@顾明远:真正的爱是要让自己的孩子、自己的学生能够在德智体美诸方面都得到发展,他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有健全的人格、开朗的性格,这样才能有幸福的人生。@罗静:明代思想家王守仁曾说"大抵童子之性,乐嬉游,而惮拘俭,如草之始萌芽,舒畅之,则  相似文献   

14.
观点跟帖     
《班主任》2014,(6):48-49
正季广花:先从改变家长的模糊认识入手当孩子要买名牌运动服时,家长会说:"再苦不能苦孩子!"当孩子要买玩具赛车时,家长会说:"人家有咱也得有,不能委屈了孩子!"当孩子考取好成绩时,家长更会毫不迟疑地倾囊而出,给予物质奖励,他们会说:"一切为了孩子!"这仿佛成了一些家长生活的唯一宗旨。于是,家长们便对孩子有求必应,恨不能将孩子泡进蜜罐里。然而,如果家长对孩子提出的不正当消费要求也给予无限  相似文献   

15.
游艺摩天轮     
·笑一笑·谁的孩子儿子放学回家,兴高采烈地告诉爸爸:老师说,一个孩子吃河马的奶,一个月长了二十多斤。爸爸大声吼道:胡说八道,哪有这回事,是谁家的孩子?儿子认真地回答:就是河马的孩子啊。  相似文献   

16.
纵观中外优秀教师,笔者发现了这样一个秘密:他们的职业幸福是从学生中获得的。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好教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他是这样的人:他热爱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为一个好人,善于跟他们交朋友,关心孩子的快乐和悲伤,了解孩子的心灵,时刻都不忘记自己也曾是个孩子。"  相似文献   

17.
国内某小学的孩子赴日交流,问日本的同龄人:"你们快乐吗?"日本孩子山呼:"快——乐!"当日本孩子反问同一个问题时,我们的孩子沉默良久之后低声回答:"不快乐……"一个正常孩子,如果遭际不是太差,一般而言应该是愉悦的情绪占主导。十多岁的  相似文献   

18.
父母的言行举止都对孩子成长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家长在孩子面前的一言一语都要注意。一忌孩子有错误时,如:学习上不专心、贪玩等,家长在孩子面前有意无意地说:“反正他还小。”“他还是介孩子嘛。”这等于告知孩子:不专心、贪玩也行。二忌在孩子失败时,气愤地说:“我怎么生了你这么个笨孩子。”“一辈子都没有出息。”这等于判了孩子死刑,至少也给孩子泼了一盆冷水,极大地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相似文献   

19.
邹可享 《中国德育》2013,(14):68-69
一、用孩子的标准而不是成人的标准来评价孩子卢梭说:"在万物的秩序中,人类有它的地位;在人生的秩序中,童年有它的地位:应当把成人看作成人,把孩子看作孩子。"因此,我们应该习惯用孩子的标准而不是成人的标准来评价孩子。因为儿童  相似文献   

20.
有些家长怕孩子作业分数低,怕作业写得不好老师批评孩子,于是就亲自出马,帮孩子抄字头,帮孩子默写,帮孩子计算,甚至亲自替孩子做作业。结果养成了孩子的依赖性。家长总当孩子学习的“拐棍”,没有这个“拐棍”孩子就不会“走路”了。一个孩子写作文,对妈妈说:“这作文真难,您替我写吧!”妈妈说:“不行,作文得自己写”,孩子说:“那您说着我写”,妈妈妥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