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外语的人才培养应立足立德树人目标,在西方思想的背景下加强正确价值观引领,坚持文化自信,培养外语技能强、道德品质高、思想意识全的外语人才。本文以西语专业核心课程“中级西班牙语”为例,探索如何把外语专业课程和课程思政结合并渗透在教学各环节中,从而有效展开西语课程思政的实践路径,最终实现“立德树人”育人目标。  相似文献   

2.
在新文科背景下,外语学科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在人才培养方面,外语专业必须主动对标“六卓越一拔尖”2.0计划,切实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高校教师应坚持立德树人,开展课程思政,坚定外语人才的理想信念和中国情怀。外语专业学生应担负起弘扬中华文化的使命,既拥有深厚的中华文化底蕴,又广泛了解世界各国的文化。高等院校应结合本地优势,以“外语+”为导向,实现外语人才的跨学科、多元化发展。  相似文献   

3.
在“三全育人”背景下,审视和思考当下高职院校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坚持以立德树人为立足点,以“德育”“立德”为先,把“接班人”摆在高位,推进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在实施“五育并举”、提升“三全育人”、培育时代新人上同向同行;坚持以人才培养为核心点,在人才培养目标、体系、路径上推进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坚持以协同育人为着力点,建设思政课、通识课与专业课同向同行的课程体系,构建高校、家庭、社会同向同行的外部联动机制,形成大中小学同向同行思政教育一体化联动机制,实现“1+1>2”的协同育人效应。  相似文献   

4.
在高等教育领域全面推进课程思政的大背景下,佳木斯大学管理学课程秉承“OBE”教育理念,探索“三位一体”课程思政教学模式。课程改革以“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为目的,以实现“立德树人”为目标,深化认识课程思政内涵,系统供给教学内容,灵活运用PBL等教学方法,充分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完善教学设计并进行课程实践,注重有机融入,实现润物无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课程思政”是依托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实施的教育方针,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任务的重要路径。“课程思政”是高校运用不同课程蕴含的思政教育元素实施的立德树人教育实践,公安情报学专业作为高素质公安专门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要以“课程思政”为导向进行课程体系的建构,在挖掘公安情报专业课程思政教育元素的基础上实现人才培养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及素质目标的融合,使学生成为懂得公安情报学专业基础理论、掌握公安情报岗位业务能力,且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养、科学文化素养的创新型人才。文章先阐述课程思政的内涵,之后分析社会对公安情报专业人才的需求,最后在梳理公安情报学专业“课程思政”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课程思政”育人体系的构建对策。  相似文献   

6.
高校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英语专业人才中第二外语(日语)课堂也不例外,科学、合理、有趣地将思政元素融入该课堂的教学中,既符合高校教育的根本目标,也是培养新时代外语人才的需要。从日语语言自身的特点和二外日语课程的现状来看,该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尚有诸多可以提升和探索的空间。文章尝试探索在课程思政背景下,如何通过课堂趣味教学来拓展多样化的课程思政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7.
外语课程思政建设是高等教育思政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专业核心课程和校级通识课程,英语演讲与辩论在外语课程思政中占据重要地位。在深入开展英语演讲与辩论课程实践中,提出“12345”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即“1个宗旨、2个板块、3个结合、4个方向、5个环节”。这种模式以优化课程思政设计、提升教师思政素养、改进思政教学方法、评价思政教学效果为改革路径,旨在推进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提升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和对外传播能力,培养和塑造有理想、能力强、敢担当的新时代演讲与辩论人才。  相似文献   

8.
中职信息技术课程具有一定的技术性、系统性、应用性,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大背景下,应构建课程思政教育模式,培养出技术扎实、思想先进、能力出众的中等技术人才。文章主要讨论了课程思政对中职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要性;分析了目前信息技术课程中思政教育存在教师思政意识不强、课程思政建设不足、信息化教学薄弱、思政教育评价模式落后等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对应的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9.
在当前教育教学中,教师应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教育教学全过程落实思想政治工作,达成全员育人、全程育人以及全方位育人,实现对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在医学影像技术教学中,教师应以专业知识为载体,落实课程思政建设,使学生产生正确的价值观念以及职业道德。本文对“三全育人”的意义进行分析,探究医学影像技术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现状以及在“三全育人”背景下的具体措施,希望通过课程思政加强未来医生的思想政治素养,以推动医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在高等教育课程思政全面推进背景下,各类课程需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相互融合,协同育人,共同实现“立德树人”的人才培养目标。文章以《化学分析技术》专业课程为例,探索如何将思政元素自然渗透入课程教学中,突出道德品质和理想信念等层面的精神引领。并针对教学内容处理、教学方法应用、思政育人元素发掘、多元化评价体系构建等方面进行教学研究与实践思考。  相似文献   

11.
外语专业学生频繁接触外国文化,在第二外语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元素,将知识传授、价值引领、能力培养有机结合,培养既具有国际视野,又具有家国情怀的外语类人才是第二外语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以第二外语(日语)为例,分析了高校第二外语(日语)课程的特点及融入课程思政元素的必要性,认为教师可通过词汇、语法、课文、课后实践等多途径深挖其中的思政元素,“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实现三全育人、协同育人。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主要探讨地方师范院校英语专业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路径,为地方师范院校建设英语"一流本科专业"拓展新的着力点。一流本科专业背景下,通过创建院室两级组织制度保障体系、构建外语课程思政教学内容体系、提升外语教师课程思政建设能力、健全外语课程思政建设评估机制,实现"语言技能-职业素养-道德涵养"三位一体英语基础教育师资人才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13.
从"学科德育"到"课程思政",从单向连接到一体化课程建设,高校思政教育改革随着高校教育改革以及高校人才培养重视质量的趋向而愈发深入。高职高专院校紧贴市场需求,为社会培养大量技能型人才,伴随新形势下国家中长期人才培养发展规划,"课程思政"成为高职高专院校应对"立德树人"新目标的重要举措。"课程思政"需升华理念,基于问题,重塑逻辑,构建高职高专"课程思政"全方位育人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4.
课程思政教学的宗旨是实现“教书”与“育人”、“立德”与“树人”的有机统一。当前,材料类专业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已成为材料类专业课程教育工作者的一种共识。材料结构基础与应用是材料类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以该课程为例,结合该课程理论性强、量子力学基础知识点繁琐等特点,对思政背景下材料类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了探究,并探讨了材料类课程教学中开展课程思政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5.
课程思政在立德树人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将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教学中,实现思政铸魂和专业筑基的目的。通过挖掘中国公司金融故事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探索建立“公司金融”课程思政体系。为实现新时代德才兼备的金融人才培养目标,采取研学、案例教学、小组展示等教学方法,探索“公司金融”课程思政教育的有效路径,提升课程思政育人效果。  相似文献   

16.
在如今纷繁复杂的社会经济环境中,作为现代经济主流模式的电子商务在运行中,大量法律问题也日益凸显。鉴于学生的意识形态易受各种负面新闻影响,培养德法兼备的电商法治人才培养迫在眉睫。本文从课程思政实施思路、课程思政设计内容、课程思政设计亮点、教学措施资源运用、创新转化应用情况等五个方面论述课程思政实施策略与路径。本课程思政设计旨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贯穿"德以立身,法以立业"意识,实现培育德法兼备、法治实用型人才的目标。  相似文献   

17.
高等职业院校承担着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任,然而,在"大思政"背景下高职人才培养尚存在不少弊端,使之难以实现高职人才培养目标,适应社会对高职人才的需求。本文结合高职工程造价专业的教学实践,分析了高职人才培养的不少弊端,就"大思政"视角下高职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的路径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8.
高校就业工作担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使命,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是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标志。高校就业工作具有双重属性,既是党和国家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大课堂”,又是高校立德树人工作的“主战场”。新时代,教师要创新就业课程教育教学方式,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着力挖掘思政元素。本文对高校就业课程融入思政元素的实践展开探究,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随着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的不断重视和强化,“育人”先“育德”的教育理念不断在高校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体系建设中得以体现。作为职业型人才培养的先锋阵地,高职院校专业课程建设中的思政建设尤显得重要和迫切,“育人”“铸魂”“成才”“立德”已融入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系统工程。为此,本文以《畜牧基础》课程为例,将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有机契合,努力实现课程与思政理念统一、思想同步、步调一致,保障教学质量和效果的同时,实现学生的思想意识、行为举止、价值理念以及精神追求符合育人目标,真正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20.
传统外语课程的教学目标偏重学生知识目标和外语能力目标的培养,忽略了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培养。大学外语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外语能力,更重要的是在观念上起到引领作用,给学生指明正确的方向,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因此,在外语课程中将思政教育融入教学环节显得尤为重要。加入思政元素的德语课程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及家国情怀,能使学生更好地利用德语这个工具,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文化。本文以《文化视窗——高级德语教程1》第二单元第二课《中国日常茶道礼俗》为例,对《高级德语》课程中借助“产出导向”的思政元素挖掘过程及整个课程中的思政教学实践进行了阐述与反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