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林洁 《考试周刊》2008,(19):188-189
青少年犯罪跟青少年心理特征及学校教育有着直接的联系.根据青少年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对青少年学生开展法制教育,既是实现法治社会、和谐社会的切实需要,也是当前校园法制教育的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2.
“八五”普法规划把提高普法针对性和实效性作为普法工作的着力点。全民普法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长期基础性工作,提高大学生法治教育针对性和实效性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都具有重大意义。大学生法治教育在教学体系、校园法治文化、实践教学和法治育人协同机制等方面面临着较多的现实问题,影响了大学生法治教育的实效性。大学生法治教育要围绕“八五”普法规划的目标和重要任务,聚焦大学生法治在针对性和实效性方面存在的问题,以提升大学生法治素养为目的,以大学生法治需求为重点,通过深化理论课堂授课、丰富校园法治文化、拓展法治教育社会实践场域、完善法治教育协同机制等途径,提升新时代大学生法治意识和法治素养,夯实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和建设法治中国的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3.
尚文 《上海教育》2001,(20):5-8
为了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方针,上海市教委从统筹规划、运用机制和基础建设入手,紧紧围绕“以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目标要求,全面开展青少年科普教育工作。上海市青少年科普教育正在从6个方面健康有序地开展着:1.加强领导,建立青少年科普教育的工作网络;2.完善运行机制,促进青少年科普教育的不断发展;3.深化教育改革,努力探索科普教育新模式;4.开展科普活动,激发青少年科技创新的意识;5.加强基础建设,保障青少年科普教育的可持续发展;6.营造科普气氛,创设科普教育的社会支撑体系。  相似文献   

4.
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是法治中国建设的一项长期基础性工作。法治教育教师是落实青少年法治教育的关键力量。当前,囿于各学段法治课教师理论水平参差不齐、缺乏常态化系统化培训、教研互动缺位等问题,青少年法治教育实效不佳。大中小学法治教育教师队伍一体化建设,是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的必然选择和重要保障。立足新时代,需要全方位推进大中小学法治教育教师队伍一体化建设,实现青少年法治教育同频共振、协同育人。  相似文献   

5.
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推动法治社会建设的重要一环,也是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重要议题。当前,以学校为核心的中小学法治教育,在教育模式、价值导向、实践效果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需要借助社会协同理念,构建创新型中小学法治教育模式,将中小学法治教育落到实处,培育具备法治素养的新时代人才。  相似文献   

6.
王强 《学周刊C版》2019,(24):189-189
法治校园的建设关系到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系到校园的和谐稳定,也有助于推动法治中国的建设。学校作为教育主体,需要多措并举,不断完善校园管理机制,不断探索新的法治教育的道路和方法,促进学生法治素养的形成。  相似文献   

7.
法治教育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内容,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要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从青少年抓起。青少年法治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建立起一个由法治知识、法治意识、法治行为、法治信仰和法治思维等有机构成的"阶梯性"目标体系。为此,需要找准青少年法治教育的着力点,构建家庭、学校、政府、社会"四位一体"的法治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8.
青少年法治教育是国民教育的重要内容,关系全面依法治国的实施和推进。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是青少年法治教育的主要阵地。青少年法治教育推行至今,全国各校积极行动、认真落实,尤其是在课堂普法教育上取得了一定成效。然而,问题与成绩同在:法治教育的内容局限于教材范围,课堂形式单一,活动走不出校园范围,对法治的理解过于狭隘、片面,直接影响法治教育的质量和实效。为此,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法治教育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自我调整和完善,紧贴学生生活,直面法治问题,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法治观,感触法治的温度,以突破法治教育瓶颈,提高法治教育实效。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中小学校园欺凌事件频发,严重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发展,破坏学校的育人环境。学校是学生成长的重要场所,也是校园欺凌事件的高发场所。从学校角度来看,校园文化建设被忽视、校园欺凌防治和惩戒机制不完善、生命教育和法治教育缺位、与家庭和社会反欺凌资源合作不充分等是校园欺凌频发的主要成因。本文就学校在中小学校园欺凌预防和治理中提出了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青少年是社会主义的接班人,其法治意识的高低决定了依法治国战略的实现程度。有效地开展法治教育,提高青少年学生的法治素养和法治精神,已成为基础教育学校的当务之急。高中思政课是对高中生进行法治教育的主要阵地,在培养高中生法治意识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近年来,结合思政课元素开展课程教学,在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思想认识、强化专业责任感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将法治教育融入髙中思政课,有利于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进一步开阔学生的法律视野,提高学生自觉运用法律法规规范自身行为的能力。同时,有利于加强校园法治文化建设,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更是建设法治中国、实现法治强国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1.
山东省莱州市文峰中学建于1995年,是山东省省级规范化学校。学校秉持"让每一个生命都增值"的教育理念,坚持依法办学、依法治校,把青少年法治教育工作落实到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不断创新和完善法治教育工作机制,树立师生法治观念,提高学生法治素养,有效推进法治校园建设。一、强化法治宣传教育,制度先行1.加强组织领导,提升法治教...  相似文献   

12.
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工作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部署要求的政治责任,是落实宪法法律规定的法治责任,也是适应新时代人民群众更高需求的社会责任。检察机关作为法律监督机关,在履行主责主业的同时,也肩负着将法治教育特别是青少年法治教育工作落地落实落细的义务与责任,致力于构建全方位的青少年保护体系。随着全面依法治国战略的深入推进,开展青少年法治教育的挑战更大、要求更多、标准更高,笔者从当下基层检察机关在青少年法治教育中存在的成色不足、亮色不多和精准性、实效性不高等问题入手,探求打造特色化的法治教育路径模式,从未成年人检察工作视角为能动检察履职添薪加火,为实现检察工作的高质量发展增值赋能,为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法治中国提供有力的检察保障。  相似文献   

13.
青少年法治教育是建设法治国家的基础性工程。搞好青少年法治教育,法治国家建设就有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是青少年自身素质提升和健康成长的需要。青少年通过学习基本法律知识,树立法治观念和法治思维,提高自身法律实践能力。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需发挥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面的作用:学校发挥主渠道作用;家长提高自身法律素养,营造有利于法治教育的家庭环境;全社会加强法治宣传教育,营造良好的社会法治环境。  相似文献   

14.
法制教育是社会、国家或政党和一定的法治理论、法制制度及法治观念,对受教育者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以培养公民的法律素质的社会实践活动,其教育对象是社会的全体公民。青少年法制教育作为社会法制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育的对象重点是大中小学学生。如何正确认识青少年法制教育对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意义,不仅关系着在和谐社会建构过程中学校教育自身教育目标的进一步明确和完善,而且关系着学校教育能否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培养和输送具有现代法律素质的人才,关系着能否为和谐社会铸就坚实的法律素质基础。青少年法制教育与和谐社会的关系成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面临的一个重要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全面推进青少年法制教育,  相似文献   

15.
吴巧慧 《中国德育》2014,(22):24-26
正从党的十五大报告提出"法治社会"的命题到十八届四中全会,我国的法治社会建设目前已经进入一个以和谐社会为基本特征、以可持续发展为导向的新阶段。青少年法治教育是公民法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是全社会的共识,要让青少年敬畏法律、尊重法律、自觉遵守法律,学会运用法律处理事务,养成法治意识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毕其功于一役,需要国家、社会、家庭和学校坚持不懈地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6.
3月30日教育部召开全国大中小学开展廉洁教育工作视频会议。会议强调,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贯彻《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精神,在大中小学全面开展廉洁教育,促进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作出贡献。教育部副部长、教育部廉洁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李卫红在讲话中指出,在大中小学全面开展廉洁教育,是加强和改进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是培育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校园的客观需要,是履行《联合国反腐败公约》规定的国际义务、建立健全我国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重要任务。教育战线要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在大中小学全面开展廉洁教育的重大意义。[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征稿启事     
话题:青少年法治教育2020年11月16日至17日,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普法工作要在针对性和实效性上下功夫,特别是要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不断提升全体公民法治意识和法治素养。这一重要论述,对各级教育部门和各类学校开展法治教育提出了明确目标和具体要求。  相似文献   

18.
<正>宪法的生命在于实施,宪法的权威也在于实施。开展宪法宣传教育,是全面贯彻实施宪法的重要基础性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个国家宪法日之际作出重要指示,强调:“新征程上,要坚定维护宪法权威和尊严,推动宪法完善和发展,更好发挥宪法在治国理政中的重要作用,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坚实保障。”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也是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伟业的接班人。在新征程上,加强青少年宪法宣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工作,培养具备宪法法治意识和法治素养的时代新人,是实现教育强国建设目标、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9.
刘海欧  龚萌萌 《教师》2022,(33):9-11
法治思维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具有重要的意义。高职院校要培养学生包含权利与义务对等、法律至上、正确权力观、公平正义、程序优先五方面在内的法治思维。文章从依法治国背景下培养高职院校学生法治思维的必要性入手,针对当前高职院校学生法治思维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法治教育课程体系建设,丰富法治教育教学内容;创新法治思维培养途径,强化新型教学技术手段应用;大力开展实践性法治思维培养活动,发挥协同育人作用;积极推动学生参与校园法治建设,营造良好法治教育氛围来创新和完善高职院校学生法治思维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20.
中小学法治教育是青少年培养法治思维、树立法治观念并成长为合格公民的重要载体,对降低未成年犯罪率、形成人人知法懂法守法的良好社会氛围、推动国家法治化建设具有重要的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发达国家在推动国家法治化建设的道路上无一例外都高度重视法治教育,在中小学法治教育的开展阵地、教育目标、主要载体、基本原则和技术手段等方面呈现出共同趋势。立足国际,全面提升我国中小学法治教育应当着力提升法治教育的地位,强化行政监管与督导评估;遵循学生发展规律,发挥学校课程基础性作用;丰富教学手段,实现法治教育的跨学科融合;健全法治教育服务支持体系,促进社会资源良性互动;提升法治课教师教学能力,建立法治培训常态化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