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傅瑞琦 《中学教研》2023,(11):11-15
文章通过分析“单元—课时”的数学知识与核心素养的关联,让教师从整体与结构上把握数学知识间的联系,促进学生理解数学本质,发展核心素养.文章以“一次函数的图象”为例,通过解析单元内容、目标,从几何直观的视角制定课时目标,明确教学重点和难点,提炼研究函数图象的一般路径,形成运用图表描述和分析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相似文献   

2.
“单元—课时”教学设计既是大概念教学的内在要求,也是教学方式的迭代升级,还是核心素养落地的关键路径.它以单元为学习单位,聚焦核心素养,围绕某一主题或活动,用大概念去统筹单元学习内容,用大任务、大情境去启动单元学习,对教学内容进行整体思考、设计和组织实施.“单元—课时”教学设计,既要整体设计“单元呈现”,又要分步实施“课时表达”,关注知识图谱、学习图谱、评价图谱与素养图谱的达成,不断深入推进以素养为本的教学变革,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3.
以平行四边形为例进行“单元—课时”教学实践研究。在单元设计中,用研究一类几何图形的“一般观念”设计平行四边形的研究主线,搭建结构化知识体系的研究框架。基于研究主线和研究框架,设计协同的课时教学,融合发展数学核心素养。在课时教学中,基于研究主线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从而发现和提出有意义的数学问题,引发与核心素养行为表现相关的数学活动,在建构知识系统、发展“四基”“四能”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这种基于“单元—课时”的教学实践研究,对于探索融合课程内容发展数学核心素养的教学策略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4.
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是在数学学习和应用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的.在教学中教师要从单元内容分析,单元核心素养分析,单元目标制定,以及素养、目标、课时关联等方面进行单元整体设计,并在整体设计的视角下进行课时教学设计,让单元与课时变成一个连续的有机体,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赵丹  王淑萍 《辽宁教育》2023,(17):54-58
传统的课时备课注重知识的传授,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因此,教师要依据新课标关于单元整体备课的要求,把各课时内容置于整个单元系统中,细化并系统设计素养目标达成策略,按照“梳理单元学习内容—制定单元教学目标—研究目标达成策略—形成课时教学设计”的路径进行整体规划。  相似文献   

6.
以必修2“生物的变异”为教学主题,梳理单元核心问题并基于核心素养制定单元和课时教学目标,围绕“育优良后代”选取单元主次情境,按照“情境-问题-任务-活动-评价”主线,设计各课时教学内容,落实单元教学提升学生素养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正>《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改变过于注重以课时为单位的教学设计,推进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体现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以及学习内容与核心素养表现的关联。”“单元整体教学设计要整体分析数学内容本质和学生认知规律,合理整合教学内容,分析主题—单元—课时的数学知识和核心素养主要表现,确定单元教学目标,并落实到教学活动各个环节,整体设计,分步实施,促进学生对数学教学内容的整体理解与把握,  相似文献   

8.
小学数学学科“教—学—评”一体化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是指教师教学、学生学习、师生评价相一致的单元教学设计,包括围绕核心素养明确课程目标、确立单元和各课时教学目标、分析学情、组织学习内容、选择方式、进行评价等环节。通过对学生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评价,发挥评价的育人导向作用,实现以评促学、以评促教。应当围绕“教—学—评”一体化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步骤,基于核心素养制订单元教学目标,再落实到课时目标,设计教学任务、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9.
对函数的基本性质进行单元整合,突出“单元—课时”教学的整体性和阶梯性,充分发挥“单元—课时”教学优势,从而落实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0.
于飞 《辽宁教育》2023,(1):13-16
<正>《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中提出要重视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并指出:“单元整体教学设计要整体分析数学内容本质和学生认知规律,合理整合教学内容,分析主题—单元—课时的数学知识和核心素养主要表现,确定单元教学目标,并落实到教学活动各个环节,整体设计,分步实施,促进学生对数学教学内容的整体理解与把握,逐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前测”是教学前为了准确把握学情,教师设计有针对性的评测题,对学生进行测试,然后根据测试数据,  相似文献   

11.
以“基因突变可能引起性状改变”一节为例,按“情境—问题—任务—活动—评价”的主线,阐述基于单元整体教学的课时教学设计,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水平。  相似文献   

12.
大单元教学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方式。在进行大单元教学时,首先,教师要分析课标、教材内容和学情,确定大单元内容,做好教学准备;然后,设计大单元教学目标和课时目标,确定评价任务,指明教学方向;最后,创设大情境,明晰大问题,组织教学活动,推动教学落地。鉴于此,文章以高中物理“运动的描述”为例,论述高中物理大单元教学策略,希望能帮助学生整体建构物理认知,提升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3.
化学学科理解需要追溯核心问题、理清认识视角及思路、明晰概念(或知识)的层级结构、确定知识承载的素养发展功能等。以“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单元复习教学为例,既凝练了单元大概念,确定了知识承载的素养发展功能,并制定了单元教学目标和课时目标,又实施了“板块—任务式”教学设计,开展了以“青团”为主题的情境问题教学,有效促进了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  相似文献   

14.
大单元教学目标的设计是大单元教学的关键环节,它关乎教学质量、学生学习效果、教学评价和学生核心素养落地等问题。目前,教师在教学目标设计中还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文章从分析一线地理教师教学目标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入手,结合教育学和新课程的理念,以人教版教材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大单元教学目标设计为例,论述了大单元教学目标、单元课时目标的设计策略,并提出了指向地理核心素养培育的大单元教学目标设计一般思路。  相似文献   

15.
以大概念为统领的单元教学是实现物理核心素养的有效策略。以“匀变速直线运动”单元为例,站在单元视角,选取主题内容,确定教学目标,依托真实情境活动和素养评价,实现单元和课时教学的衔接,促进学生物理大概念的形成。  相似文献   

16.
以“速度”教学为例,按照把握单元内容标准,确立课时目标及课程目标;着眼单元学科思维设计典型活动;指向单元大概念设计任务评价三个角度展开教学;以单元设计为导向,以课时教学设计为依托,通过实验改进与多媒体技术的应用突破教学重难点,帮助学生合理正确地建立物理观念,进一步培养中学生的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7.
素养导向的新课程背景下,单课时教学也要有大单元意识。以人教版化学必修第一册“活泼的金属钠”为例,阐述了如何立足课时内容,以大概念为抓手构建大单元;如何以素养为目标,借大单元素材丰富课时内容。着重从情境素材选取、驱动性问题和评价设计、结构化板书等方面呈现了融入大单元意识的单课时“钠”的教学设计,总结了大单元视野下单课时教学设计的思维模型。  相似文献   

18.
深度学习聚焦高阶思维,关注学生认知、探究等能力的提高;单元整体教学注重主题统领、内容整合,强调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二者具有共性,可融合设计,建构深度学习视域下的单元整体教学。具体教学中,教师可提炼单元主题意义,制订素养化学习目标和课时计划,整合单元学习内容,优化活动设计,实施多元化评价,以促进学生深度学习,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而实现语文学科的育人目标。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土壤”为主题,组建实施大单元教学。在明确单元主题内涵、知识框架与教学目标基础上,针对不同层次的“土壤”问题,围绕课时教学目标、活动及评价、作业进行设计,将教学评一体化的理念渗透到大单元教学中,创设情境、设置问题链,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提升其学科素养。  相似文献   

20.
“教—学—评”一体化的单元设计是确保核心素养有效落地、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本研究依据逆向设计思路,提出“教—学—评”一体化单元设计的“奖杯”模型,并以小学科学“发光礼物”单元设计为例,阐述其运用策略:依据核心素养、课程标准和学情分析,设计单元目标和制定单元评价;确定单元主题和单元任务,将单元任务转化为单元驱动问题后,再把单元驱动问题拆分为若干子问题;依据要解决的子问题设计学习活动,形成单元框架。该模型有助于教师从以“教”为中心转变为以“学”为中心、从“育分”走向“育人”,引导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