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诗人臧克家十分尊敬和热爱鲁迅先生,但在鲁迅生前,臧克家一直没机会见到鲁迅先生,在鲁迅逝世十三周年纪念日那天,臧克家到北京阜成门内瞻仰鲁迅先生的故居。这故居是在一条偏僻的小巷内,这天天气又相当寒冷,但前往瞻仰的人是非常多,有文艺工作者,有学生,有工人,也有一般市民,把小巷挤得满满的。目睹这络绎不绝、接踵摩肩的人群,再瞻仰了这位伟大革命家、思想家、文学家的故居。诗人臧克家从内心引发出一连串的感慨:“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人的死了/他还活着。……”半个月后,发自诗人内心的短诗《有的人》问世了,这…  相似文献   

2.
这首诗是著名诗人藏克家写的。请认真阅读课文和注释,想一想,这首诗主要歌颂谁?为什么要以“有的人”为诗的正题?前一个问题你一定能正确地回答,从诗的副题“纪念鲁迅有感”,以及诗中有些从鲁迅的名句脱出的句子,可以看出它要歌颂的是鲁迅先生。这是诗人1949年11月1日为纪念鲁迅先生逝世13周年而作的。当年10月1日,人们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胜利诞生。不久,又在首都隆重地召开纪念鲁迅的大会。诗人在瞻仰了鲁迅在北京的故居后,写下了这首热情赞颂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鲁迅的诗  相似文献   

3.
这篇短诗是一九四九年十一月一日写的 ,鲁迅先生逝世十三周年纪念日过后不到半个月……鲁迅先生在逝世前不久写的一篇题目叫做《死》的文章里叮嘱过 :在他死后 ,叫我们“不要做任何关于纪念的事情” ,叫我们“忘记”他 ,“管自己生活……”。想想看 ,鲁迅先生为人民革命事业艰苦卓绝地战斗了一生 ,并没有半点个人主义的念头。生前和敌人战斗 ,临死想到的不是个人的身后名而是告诫人民要警惕敌人 ,努力奋斗。鲁迅先生就是这样一位有敌无我、有我无敌的伟大战士。对于这样的战士 ,人民能忘记他吗 ?由于纪念鲁迅先生产生的以上这样一些思想和情…  相似文献   

4.
纪念鲁迅先生逝世60周年闻一多先生逝世50周年●毕克非鲁迅、闻一多是伟大的,他们二位在我的心目中,正如中国文化史上的屈原与文天祥。只要想到爱国与正气,就会想到他们。今年,鲁迅先生逝世60周年!今年,闻一多先生逝世50周年!这两位大师有如下共同之处:他...  相似文献   

5.
陈毅元帅曾在纪念鲁迅先生逝世14周年的时候,用鲁迅先生的名言,编写了一副对联:  相似文献   

6.
今年是鲁迅先生逝世60周年,忽然想到他给许广平谈诗的一番话。鲁迅生前,并不以诗人名世,也从不自封为诗人。但他写过一些超唐越宋的旧体诗,写过具有开拓性的散文诗和风格独特的新体诗。却是公认的事实。至于他的诗论与诗评,更为精辟。我曾于1981年辑录了十多万字,命名《鲁迅诗话》,受到叶圣陶先生的鼓励,为之题写封面,公开出版发行,藉以纪念鲁迅诞辰100周年。叶老说:鲁迅的诗论,诗评,较之古人诗话,有更多的实践性,即我们常讲的现实意义。我也向他说:鲁迅有些诗评,见解独到,是可谓后来居上的。他点头同意。  相似文献   

7.
二○○六年十月十九日是鲁迅先生逝世七十周年纪念日。这一天,新作文杂志社开展了一次别开生面的纪念活动——“新作文‘文学茶座’专题讲座”,以此来纪念鲁迅先生逝世七十周年。为了能让大家对鲁迅先生有一个更立体、更全面的认识,杂志社特邀山西大学文学院王春林副教授作了《还原一个真实的鲁迅》的专题讲座。永远的“民族魂”@聂闻  相似文献   

8.
《有的人》是我国“五四”以来的著名诗人臧克家所写的一首优美的短诗,自1949年发表以来,一直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新中国成立不久,1949年10月19日是鲁迅先生逝世13周年纪念日,人民群众在全国各地第一次公开地隆重纪念自己的伟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诗人亲自参加了首都的纪念活动,目睹了人民群众隆重纪念鲁迅的盛况。他百感交集,写下了《有的人》这首诗,深切地追忆了鲁迅为人民战斗的一生。在诗中,作者热情赞颂了鲁迅先生甘愿“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的伟大精神,有力地鞭笞了“骑在人民头上”的人,深刻地揭示了为了人民的人在人民心中…  相似文献   

9.
今年10月19日是鲁迅先生逝世70周年的纪念日。今天我们如何纪念鲁迅先生逝世?西南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李怡先生提出了一个深刻的问题,几位青年才俊从不同的视角做了回应。鲁迅虽已过去,但是历史还在继续。鲁迅作为“历史中间物”却被延续至今。鲁迅关注的某些问题仍然存在,或者变异。鲁迅研究在当代还要继续。而且在重新审视鲁迅的时候,我们发现更为重要的是作为遗产的“鲁迅精神”和“鲁迅思维”。它是鲁迅的精髓,相对于问题来说,这些更值得新世纪的青年一代关注。本期刊发“鲁迅遗产与当代青年世界”这组笔谈文章,旨在纪念鲁迅先生逝世,亦以飨读者。[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今年是鲁迅先生逝世70周年和陶行知先生逝世60周年,文化界正在广泛开展对中国近现代史上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伟大的人民教育家的纪念活动。说来也巧,鲁迅比陶行知早诞生10年,早去世10年,都在创造力最为旺盛的55岁英年早逝。鲁迅去世后被誉为“民族魂”,陶行知去世后被誉为“民主魂”。他们的逝世,都被看作是中国人民的巨大损失。著名诗人臧克家在纪念鲁迅的一首诗歌《有的人》中说:“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陶行知和鲁迅一样,虽然已经在60年前的7月25日去世,但是至今仍然活在人民心中,并将永远活在人民心中。陶行…  相似文献   

11.
这首诗写于新中国诞生后的一个月。十月十九日,又值鲁迅先生逝世十三周年纪念日,当此历史刚刚跨入新世纪的时候,来纪念伟大的鲁迅先生,这引起了作者对人生、对历史的深沉遐想。历史舞台上的风云人物你来我往有如匆匆过客,——优的、劣的、好的、坏的、崇高的、卑鄙的、有功的、有罪的等等,都不免在人民胜利的审判台前,一一被判决。诗人正是站在这一历史高度,以对待人民的态度为标准,以鲁迅和与之相对立的那些丑类为着墨点,为我们展示出一幅浓缩的富于哲理的人生图画。  相似文献   

12.
鲁迅的作品是上世纪以来国人精神食粮中最重要的来源之一。对鲁迅、鲁迅作品、鲁迅精神,无论在其生前,还是在其身后,一直有着不同的理解。阐释的丰富性,正说明鲁迅的巨大魅力。今年是鲁迅先生逝世70周年、诞辰125周年的“纪念年”。我们又将集中读到很多纪念鲁迅的文字,目睹各种形式的纪念活动。而这些文章或活动只有将鲁迅先生放在一个人的位置上来纪念,才会真正有益于我们和后人。  相似文献   

13.
今年十月十九日,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先生逝世五十周年纪念日.当我们怀着崇敬与悼念的心情纪念这位“空前的民族英雄”的时候,更应该努力学习与发扬鲁迅先生以身许国、身体力行、实事求是、爱憎分明的崇高精神,为振兴中华而勇于进取、锐意改革.鲁迅先生的一生是伟大的一生,光辉的一生,战斗的一生。他生活、战斗在中华民族灾  相似文献   

14.
在纪念鲁迅先生逝世四十七周年的时候,我看着鲁迅先生的许多文章,聆听着老师讲述鲁迅先生伟大的生平,想着毛主席在《论鲁迅》中论述鲁迅先生伟大的精神,不知为什么,心头总是难以平静,我总觉得鲁迅先生象一头老黄牛……牛,是一种普普通通的动物,人们只需要用一根木辕横在它裸露的肩头上,它就以坚韧不拔的毅力,拖着木犁,默默无闻地在荒原地上辛勤地耕耘,把不毛之地变成良田,让大地五谷飘香,百花争艳。而自己对这个世界的要求呢,  相似文献   

15.
为了纪念鲁迅逝世五十周年,1987年7月书目文献出版社以十六开本巨卷分硬精装和平装分别印行了纪维周等编写的《鲁迅研究书录》,由鲁迅的三弟周建人题写书名。这是一部相当严谨的图书编目专门著述,在《纪念鲁迅专刊》栏目下,第一门类《鲁迅逝世纪念专号》中,除登录由新中国文艺社1939年10月编印、出版的《新中国文艺丛刊》第3辑《鲁迅纪念特辑》之外,再没有鲁迅逝世三周年纪念特辑的登录。  相似文献   

16.
2006年,鲁迅先生逝世七十周年。在中学语文教材中,鲁迅作品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在学生中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我们崇敬和纪念的鲁迅先生已经成为学生“怕”的对象,想来实在可怕。那么,如何通过语文教学让鲁迅和鲁迅作品真正走进学生心中呢?  相似文献   

17.
在鲁迅先生逝世十三周年之际,著名诗人臧克家写下了《有的人》这首富有哲理的抒情短诗。诗歌本来是不长于说理议论的,而《有的人》却以深刻隽永的思想深深地打动着读者。究其原因,正是诗人在质朴直白的字句间,在均等分行的诗节里,在对称有序的诗韵中运用了多种辞格,才使得这首短诗在现代诗歌的众多篇章里成为不可多得的说理诗的成功范例。具体论述如下:  相似文献   

18.
鲁迅科学教育思想论略范安平今年是伟大的思想家、革命家、教育家鲁迅先生逝世60周年纪念。作为现代中国的文化巨人,鲁迅不仅以他似匕首、如投枪的杂文、小说为武器,为中国人民的革命和解放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而且一生中热爱科学,倡导科学教育,为我国的科学普及...  相似文献   

19.
鲁迅先生为民族的生存,为人民的解放。艰苦地战斗了一生.这位堪称“民族魂”的伟人.在世虽仅55载.却留给子孙万代无价的文化遗产.在此,仅就鲁迅先生的杂文精神作一点开掘.以纪念鲁迅先生逝世60周年. 鲁迅的杂文是一代诗史.是当之无愧的中国现代史上最深刻地反  相似文献   

20.
10月19日是鲁迅先生逝世70周年纪念日。鲁迅先生一生团结青年,愿意为了青年牺牲自己,他也赢得了一代又一代青年人的尊敬与爱戴。时过境迁,鲁迅还在青年人的心里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