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分析灾害的特征及类型,可以发现,所有灾害的背后均有人为的因素。因而,提升人类自身应对灾害的能力,是全人类共同的任务。灾害教育学,就是要以人类的立场,关注人类的教育怎么应对自然的、人类自身的各种各样的灾害,从根本上反思和解决人类在发展观、价值定位、发展模式以及发展路径选择上的种种问题。  相似文献   

2.
应对突发的自然灾害,拥有良好的灾害意识和应对策略有助于社会安全和稳定,从而进一步保障国家安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普通高中必修课程,也是学生喜闻乐见的课程形式。本文在国家安全观视域下提出自然灾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以更好地提升学生的灾害风险防范意识和应灾能力。同时通过分析,让学生了解自然灾害对国家安全、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影响,并以社区“应灾宣传大使”的身份,为社区开展防灾减灾宣传活动,提升学生服务社会的责任担当。  相似文献   

3.
迟庆德 《现代教育》2014,(6):119-119
自然灾害不仅种类多,分布地域广,而且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严重。地震、风雹、洪涝、干旱、台风、雷电、高温热浪、沙尘暴、地质灾害、风暴潮、赤潮、森林草原火灾、植物森林病虫害和疫病等灾害在我国都有发生。从灾害的危害性和可防范性来看,只要较好地把握其科学知识,掌握防范应对能力,是完全可以将灾害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的。学校加强学生应对灾害能力教育,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应对灾害的能力,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相似文献   

4.
汶川大地震给了我们惨痛的生命教训。然而,震后学校教育对灾害的应对仍停留于教育的工具层面,其症结和根源主要在于对教育本质理解的偏差、教育价值取向的异化和社会考评体制的局限。应积极推进应对灾害的生命教育:回到生命之中,引导学生理解死亡,珍惜生命;探寻生命之源,引导学生感恩自然,和谐共生;遵循生命之道,引导学生回报大爱,提升生命价值。  相似文献   

5.
《瓦斯灾害防治》是矿山安全专业的主干课程。本文分析了传统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运用案例教学法讲授瓦斯灾害防治课程,并进行了实践应用。实践表明,案例教学法的应用增强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极大地提升了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6.
为提升喀斯特地区应对气象灾害的能力,以贵州省为例,在总结近年来主要气象灾害成因及影响程度的基础上,分析气象灾害过程中暴露出的农村基础设施方面的问题,结合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现状,对其抗灾能力进行分析,进而提出相应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7.
我国自然灾害发生频繁,由于防灾教育缺乏、民众的防灾意识淡薄,灾害后果严重.各级政府要重视应对突发灾害的培训工作.加强培训工作的领导;整合现有的防灾教育资源.建立防灾教育培训基地;在师范类高等院校开设应对突发灾害培训的教育课程;课程设置注意学科渗透.相互促进;增强教师处置突发灾害的能力.在保护好教师的同时才能更好地保护学生.  相似文献   

8.
基于国外学者对中小学灾害教育观点的分析发现,当前国外中小学灾害教育目标取向从知识与技能转向向灾害自救和互助意识培养和灾害文化的培育;课程内容强调与学生生活世界、学校课程的融合和学生发展;实施途径注重与社区教育和地域文化的融合;国外中小学灾害教育的发展趋势启示我们,学校灾害教育应以灾害文化的培育为路径,创学新教育方式,注重"学习共同体"的构建以及与地域文化、家庭和社区的融合。  相似文献   

9.
高校灾害防御意识教育是一个关乎生命的重要问题。本文基于我国高校开设灾害防御意识教育课程的现状,旨在探讨通过开设灾害防御意识教育的相关课程,使学生正确地认识和对待各种灾害事件及其严重后果,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自救观念,使他们掌握相关的应急自救知识与技能。近年来极端自然灾害频繁发生,我国迫切需要广泛开展灾害教育以促进防灾减灾工作更好地开展。高校灾害通识教育是实现向社会公众传播和普及防灾知识、持久有效地提升社会公众灾害意识和防灾减灾技能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0.
杨光 《时代教育》2012,(24):171
自然灾害具有不可避免性,对待自然灾害,首先要以预防为主,教育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开展灾害教育的目的是为学生在自己的日常学习、生活与工作中,能够采取有效的行动,解决所遇到的环境、灾害与发展问题,在做出决策时,能充分考虑到环境的因素.因此,通过灾害教育可使学生形成对环境和社会的责任感,培养他们可持续发展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形成个人、社会与环境的和谐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为了在北京市暴雨灾害天气发生时迅速启动应急方案,保障城市基本功能安全顺利运行,以北京市2012年“7.21”特大暴雨事件为例,分析北京市暴雨灾害成因,进而提出面对暴雨灾害的城市应急管理对策,即:提高暴雨天气预报精度,提高各类人员的暴雨天气应对能力,提升城市公共设施的暴雨天气承载能力,提升道路交通应急管理能力,完善政府主导下的多元化暴雨天气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12.
反思我国今春的这场雨雪冰冻灾害,认为政府专业部门应做好各种自然灾害和危机的预测预报工作;在基础设施设计和建设过程中,应考虑其抵御灾害的标准和极限问题,应建立危机联动机制和应急预案,进一步强化问责机制;应着力提升公众的公民社会意识,增强公众的社会责任感;应建立和完善危机与灾害时期的物资供应、价格管理和信息披露机制;应总结经验以应对可能的公共危机和灾害事故。  相似文献   

13.
作为现代社会的基本经济细胞与社会财富的主要创造者,在水灾害面前,企业一般既是受灾体,同时又是致灾体。家庭(包括个人)既是各种水灾害事故具体的、微观的承受体,同时也是诱发乃至是酿成有关水灾害事故的具体致灾体。由于水灾害的发生不可能根除,再加之家庭抵御水灾害的能力又十分有限,因此,对于城乡居民家庭和社会成员个人来说,水灾害事故的应对便是其家庭经济中不得不直面的一个重要的现实问题。社会公共组织虽并不具有营利性,但其作为具有经济属性的组织,在水灾害面前,仍会表现为一种微观单位在经济上的损失并进而与企业、家庭一道构成了社会经济的总体。  相似文献   

14.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发生最多、最严重的国家之一。随着全球气候变化,我国各种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破坏程度越来越强,影响越来越复杂,应对难度越来越大。我国发布的《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也指出未来我国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呈增加趋势。为应对呈增加趋势的自然灾害,我国政府在长期的灾害斗争中也形成了一套有效的应对体系,但作为发展中国家,由于存在着社会、经济、文化观念等诸多发展中产生的问题,我国的灾害应对体系也必然存在不足,特别是从经济角度来看,需要在防灾、抗灾、救灾三个层面上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15.
美国学校的灾害教育及其特点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教育部为了让学生具有强烈的防范自然灾害的意识,在培养学生具备防范与减轻各种灾害的意识方面采取了多种措施,而这些措施中也折射出其独特性。因此,探讨美国学校防范灾害的具体教育措施,对于我国进一步构建完善的灾害教育体系有一定的借鉴和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6.
我国人口众多,是世界上少数几个各种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和地区之一。每次灾害的袭击都会造成重大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提高人类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和医疗救援实施,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重点,而灾害护理在灾害救援中的作用越来越得到公众的认可。针对灾害发生时可能引起的护理相关问题,对护士针对性地开展灾前、灾时、灾后灾害护理知识技能的培训,在社会各阶层教育体系中推广灾害护理学教育,加强护士及公众对灾害护理自救急救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使灾害护理教育逐渐得到普及,尽量减少由于灾害对所在地区人群身心健康的危害。  相似文献   

17.
"实践+活动"是初中思想品德课进行有效灾害教育主要开展的形式,具体有:创设情境体验,让学生关注灾害;鼓励角色表演,让学生感知灾害;组织课堂辩论,让学生认知灾害;开展社会实践,让学生感悟灾害等。教学要引导学生参加各项灾害教育的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防灾意识和自我救护能力。  相似文献   

18.
两宋时期灾害频发,流言纷起。就传播心理而言,事件的重要性和信息的模糊性是滋生流言的主要原因,而少数人的蓄意煽动、大众认识水平的局限、应对灾害能力的不足和特殊时期心理的剧变是促成流言传播的关键因素。形形色色的灾害流言纠缠着复杂的社会心态和破坏因素,成为侵蚀政府权威和扰乱社会秩序的一股灰色力量,更增加了灾害应对的复杂性和难度。宋代从中央到地方均采取切实有效的办法以应对和化解灾害流言危机:从源头上杜绝流言的产生传布;从信息源入手,惩戒造谣传谣者;力戒妖妄,铲除流言借以生发之本;疏堵结合,以确保灾区人心和秩序的稳定;明辨真伪,处变不惊,理性应对。  相似文献   

19.
人类社会已经进入技术时代,世界各国都非常关注培养学生的技术素养,以更好地"应对世界"。"设计"作为技术素养中的重要领域,也越来越体现其重要性。小学三年级是小学劳技学科初始年级,笔者以培养学生的初步设计能力入手,从创设情境、收集素材、交流碰撞、积极评价等方面进行培养学生设计能力,提升学生技术素养的探索。  相似文献   

20.
档案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的最原始记录,一旦遭到破坏便很难恢复。随着经济的发展,档案的管理工作和监督力度越来越受到全国各级档案部门的重视。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造成的灾害对档案管理形成巨大的威胁,在档案管理过程中如何强化灾害应对能力已成为各级档案部门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