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检验一篇报道是否是正面宣传,不能光看报道的题材是否是歌颂成就的,关键是看它是否产生了好的社会效果。这一点李瑞环同志在新闻工作研讨班的讲话中讲得十分明白:“总之,一切鼓舞和启迪人们为国家的富强、人民的幸福和社会的进步而奋斗的新闻舆论,都是我们所说的正面,都应当努力加以报道。”他强调的不是题材本身,而是报道所产生的鼓舞和启迪人民的社会效应。这是因为报道题材的积极内涵,报道者良好的主  相似文献   

2.
为了写出有说服力的报道,需要进行深入采访。采访比写作技巧更为重要。采访充分,即使文字上稍差一些,但因事实本身具有很强的说服力,文章也会有一定的说服力;反之,如果采访不扎实,文字再美,说服力也是有限的。对于采访来说,毫无疑问,经验越丰富越好。但是,采访经验再丰富,也不能有丝毫的放松、怠惰。无论怎样能干的记者,一旦在采访上偷懒,他的报道马上就会失去光彩,不再能打动读者的心。有些人,年青时写过有影响的、令人叫绝的文章,出了名,成了大家,上了一点年纪,便开始写起无聊的、没有生命力的文章来。这决不是因为他们不会写,而是因为他们腿懒了,不再辛勤地从事调查研究了,从而丧失了通过实践向社会学习的机会。在他们那里,已经没有事实本身所具有的说服  相似文献   

3.
采访并不是每一次都能成功。有的被采访的对象没有新闻,必须放弃;有的被采访的事实不是新闻,也要撤出;有的被采访的问题不能报道,更须“割爱”……原因是多方面的。采访本身就是一种选择的过程。有采访前的选择——发现线索,选择线索,确定线索;有采访中的选择——进入采访后发现不是我们要报道的东西,即退出来另选对象;有采访后的选择——采访已经完成,因发现事实本身有问题,或情况又发生了新的变化,只有“割爱”,另选线索采访。这在采访中是常事,不必介意,也不应怕麻烦。  相似文献   

4.
一、视角独到记者每天面对采访线索多如牛毛,在这些题材中,如何挑选出适合的报道对象,又是记者面临的难题。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希望工程的宣传来看。希望工程的初期,我们常常看到某某企业、某某个人的捐款,画面上往往是一张张大幅的支票。然而,真正让人感到  相似文献   

5.
这里谈的既不是重大政治事件的报道,也未涉及外事采访,只是零零碎碎谈些日常的政治报道。忙与闲有些从事政治报道的同志认为,政治记者的采访任务,不外是报道外事活动、节日活动和政治事件等。除此之外,好像再难找到有关政治报道的题材了。由于这种认识的支配,不免在政治报道上就出现了忙一阵、闲一阵的情况。节日来临或发生了什么重要的政治事件,这是政治记者采访活动最繁忙的时候;节日  相似文献   

6.
电视鲜活新闻的"鲜活性"来源于记者所选取的题材,题材的"鲜活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新闻的"现场感"。鲜活新闻要有意味,耐寻味,给人以启迪和教益。鲜活新闻对于报道表现形式有着特殊的要求,需要在采访制作的各个环节,体现"鲜活"意识,凸显"鲜活"特性。  相似文献   

7.
驾驭重大题材报道,是展示媒体综合实力的有效手段,也是提升媒体行业地位的有效途径.但是重大题材报道的采写采制历来都是新闻宣传工作中的一个难点,广播节目的重大题材报道更是由于媒介特性的局限而具有更大的挑战性.通常重大题材报道大多具有如下特性:题材重大、敏感或二者兼具、采制素材繁杂众多或者极为匮乏;涉及领域广泛而厚重;策划、采访难出新意.在林林总总的重大题材当中,探寻它们自身的共性和规律,并以北京交通台曾经制作出品的一些重大题材报道为例,探讨广播重大题材报道的采制原则和制作手法.  相似文献   

8.
帅弋 《新闻窗》2006,(4):56-56
城建报道是近些年新闻报道的一个热点,群众也很关心。怎样将城建报道写得鲜活、有看点,让老百姓更加喜闻乐见。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这里,笔者就自己的采访实践谈一点体会。  相似文献   

9.
新闻价值是选择和衡量新闻事实的标准。新闻学释义为:“新闻价值是新闻事实本身所具有的构成新闻特殊素质的总和,素质的级数越高,越丰富,价值就越大。”所谓新闻特殊素质就是它所包括的重要性、接近性、时效性和趣味性等等,新闻记者要根据新闻价值进行采访、报道,这是不言而喻的。如何才能把握住新闻价值?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我们认为,新闻价值的实现程序,与传播者对新闻事实的及时发现、深入发掘、正确认识等密切相关。这就要求新闻工作者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中抓住典型新闻题材,及时发现新闻题材,深入挖掘新闻题材,从全…  相似文献   

10.
中国女排一直是国人关注、世人瞩目的一支世界冠军队伍。女排精神是国人的骄傲。中国女排的题材、素材确实值得报道、宣扬,但不能因为好题材就放松要求,降低标准,而一样要在报道中精益求精、选准角度,写出特色,写出精品,提升正能量。笔者有幸作为中国女排"娘家"的媒体记者,长期跟踪宣传报道中国女排,这里结合自己的亲身体会,谈谈如何掌握和运用采访的技巧报道中国女排。抓住本质报道女排精神本质是指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根本的属性。中国女排的光环就是她们的拼搏  相似文献   

11.
采访是一项细致而艰苦的劳动,熟悉一般的采访方法固然必要,但若想把新闻写好,仅仅做到这一点还远远不够,还必有做到深入采访,即思想的深入和作风的深入。有人认为深入采访仅仅适用于通讯、调查报告等新闻体裁的写作,新闻的采访可以简单些、粗略些,这有一定道理,但并不完全正确。一般说来,新闻的篇幅比通讯短,报道的速度比通讯快,但就新闻所反映的思想认识而论,却一点也不应该比通讯逊色。古今中外无数事实证明,任何一篇优秀的新闻作品,都是以深入采访为基础的。深入采访的主要要求是:  相似文献   

12.
第四种“连续作业”式采访方法所谓“连续作业”式采访方法,是指手上正写一篇稿件的同时,着手采访另一篇报道。在手上写一篇稿件和正进行采访第二篇报道的同时,又为第三篇报道准备好新闻线索和题材。这样一环套一环的采访和写作,形成了“连续作业”,记者(通讯员)如能这样工作,自然是工作效率高。运用“连续作业”式采访方法,必须克服“单打一”。现在,不少记者和通讯员从事新闻报道工作,一般是“单打一”。写完一篇稿件,才考虑另一篇报道的主题,然后寻找新闻线索和报道题材再进行新的采访。这种“单打一”的采访方法,不仅工作效率低,有时因为报道思想不明确,或者是手  相似文献   

13.
在现实采访中,多家新闻单位记者报道同一题材、同一事件是很常见的。同开一个会,同采访一个人,写出的稿子是不可能一样的,有的人写得水平很高,有的人却写得一般。如何能在同一题材报道中脱颖而出,我觉得有多方面的因素。一、采访要深入。今年6月,省委宣传部组织十几家媒体记者对全国劳模杨小虎进行联合采访。杨小虎是杰  相似文献   

14.
“带响报道也应求短”,这本来是我在《怎样录制好带响报道》一文中想强调而未能谈及的问题,这里不妨简单说说。1988年度京郊好新闻评比中,带响报道较前明显增多,而题材的选择、形式的运用及录制效果等均有长足的进步,这是应当充分肯定的。但是,也普遍存在着一个较突出的问题,就是篇幅过长,大都十几分钟到二十分钟。当然,若题材重大,内容丰富,录制得好,长一点也无可非议。而问题是,不少报道题材显得一般,文字过长过繁,音响选用不精练,无形中影响了节目质量,其宣传效果并不理想。那么,究竟怎样使带响报道短下来?我看是否应注意这样三点: 一、要选准题材。谁都知道,带响报道是广播新闻的一大优势,它以声音为传播媒介,采用录音手段把新闻现场的实况音响或新闻人物的言谈话语  相似文献   

15.
现在,我正负责“朝日新闻”每星期一晚刊连载的“我的主张”这个专栏。这里,我把这个专栏报道的采访方法介绍一下。给我的题目是“采访”,可是,为了恰当的说明采访问题,也许要扯得远一点,同时,关于我采访的一般作法,也需要作一些解释。如果读者多少能从中获得一点参考的话,我也就如愿以偿了。  相似文献   

16.
李季 《视听界》2013,(6):105-106
民生类节目是各地电视台的主要类型之一,其中涉及百姓家庭矛盾的题材又占了相当大的比例。对于拍摄采访这类题材,业界有着不同的看法。一种意见认为,这种题材缺乏新闻学上的新闻价值,只是普通看客“窥探欲”的一种表现。以致有些电视台明确表示拒绝播出这种“毫无价值的家庭闹剧”。也有人认为,对此类题材的一概否定未免偏颇。家庭矛盾折射的是社会现象,是社会伦理道德水准在家庭层面上的反映,新闻媒体有责任客观报道这类题材。其实,家庭矛盾类的题材并非毫无价值,但如果仅仅是一种客观的报道也是不够的。报道这类题材,记者编辑不应该写实性地一写了之一播完事,而应有意识地充当多种角色。  相似文献   

17.
古人云预则立,不预则废。重大题材是新闻工作者的必修课,新闻策划的超前,为同题采访赢得上乘表现,甚至独家表现创造了先机。笔者试以云南电视台《云南新闻联播》对于水电百年的策划报道为例,论述策划对提升重大题材报道关注力、影响力、执行力和时尚力这四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记者要写出优秀新闻作品.很大程度取决于题材。有些好题材需要记者慧眼识宝.抓住机遇去“挖”、去“抢”。我在采访实践中.就碰到这样两件事。  相似文献   

19.
在传统媒体的采编业务中,碍于自身特性,历史题材新闻以往不受传统媒体重视。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大众文化的勃兴,历史知识大众化以前所未有的姿态迅速发展,“民国热”“史学热”等在大众文化领域兴起,报纸、杂志等新闻媒体也开始增设历史类新闻报道版块。不过,我们也发现,由于历史题材报道专业性强,采访难度更大,目前见诸媒体的相关报道水平参差不齐,这一新兴新闻富矿潜力尚未挖掘透彻。本文结合《河北日报》深度报道部负责的深度周刊钩沉栏目以及在重要时间节点策采编发的重大主题报道,拟从采编人员素质、保障新闻真实性、提升可读性等方面,对新闻报道如何运用好历史题材、如何做好历史题材报道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要采写出有影响的报道,选好新闻题材是十分重要的,这是大家都明白的道理。在采写和选材之前要不要规划题材,它的重要意义何在?对此,笔者愿谈点不成熟的看法。我们所报道的事物,大体有事件性的与非事件性的两种。事件性的事实是易见的,非事件性的事实则不易见。可以说.后者是一个无限广阔的天地。本文所说的题材规划,是就非事件性的事实而言。当然,这种报道规划也必须立足于事实这个基础。一般来说。非事件性报道的时效性没有事件性报道那样强,它有着较大的弹性,更多的成分还取决于社会受众对它的需求。在现实中,许多非事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