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城市社区公共体育服务治理是一项涉及多主体、多环节的系统工程。有机协调相关利益主体,系统整合社区体育资源要素是社区公共体育服务治理现代化发展的核心要义。运用文献资料、案例分析等研究方法,对利益相关者视角下城市社区公共体育服务治理进行理论阐释,构建了城市社区公共体育服务的多元主体互动的治理框架,并以实践问题提出城市社区公共体育服务整体治理的发展之策。研究表明,城市社区公共体育服务整体治理的困境表现在公共价值离散叠加自利主义的集体行动困境、主体权责交织和合作机制缺失的层层羁绊、行政管理惯性和社会力量不强的双重掣肘。推进路径主要包括加强治理文化宣传,形成共同体意识;治理结构网络化,提高治理协同能力;激励与约束互适,提高资源整合能力。  相似文献   

2.
农村公共体育服务作为农村体育中的基本组成部分,其发展与治理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是提升体育治理能力现代化和实现体育强国梦的必经之路。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等研究方法,结合乡村振兴战略的时代背景,基于协同治理的基本理论,把握农村公共体育服务协同治理的现实动因,分析农村公共体育服务协同治理中存在的均等化供给落实不到位、服务管理体制结构失衡、市场经济模式功能缺失、农民需求表达体系欠缺等现实问题。通过构建农村公共体育服务多元主体协同治理模型,确保治理公正平等、完善政府职能结构、促进机制融合发展、激发需求主体活力等方面实现农村公共体育服务有效治理。  相似文献   

3.
精准供给是公共体育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以数智技术为依托,促进公共体育服务精准供给,是公共体育服务现代化的体现。结合“结构-过程”分析范式,探讨数智驱动公共体育服务精准供给的内在逻辑、运行框架和实践进路。研究认为,数智技术以系统理念和应用手段赋能公共体育服务供给,为结构要素提供新的组合规制和功能效用,改进运行过程联动机制,提高供给质效;多层级“实体+虚拟”“线上+线下”的应用架构,使需求识别精细化、主体协同智能化、内容方式多元化、评估反馈具体化,形成需求识别、供给决策、组织实施、评价反馈等方面有机衔接的闭环体系;发挥数智作用,推动公共体育服务精准供给,要推进公共服务数字基础设施的全面建设,加强数智化公共体育服务的政策引导,完善体育资源数字化的转化机制,强化全要素网络化联接应用场景。  相似文献   

4.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探究智慧体育空间助推城市建设的逻辑动因、实践探索与推进思路。逻辑动因:空间实践推进城市更新长效机制建立,消费升级转型撬动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数字技术赋能焕发城市文化新活力,“体育+社群”提升城市基层社会治理水平,体育“新场景”重构绿色城市“新生态”。以成都为例开展实践探索:“以人为本、与城共生”推动城市制度创新,体育消费新空间推动城市经济发展,“体育+空间+文化”重塑城市文化氛围,社区体育新样板加强城市社区治理,绿地体育空间践行城市生态文明理念。推进思路:完善政策指引,引入资本力量;加强技术创新,数据驱动发展;强化社区治理,创新实践活动;激活闲置空间,践行绿色发展理念。  相似文献   

5.
以国家治理现代化为视角,运用文献资料法和内容分析法对我国公共体育服务治理进行探究。研究认为,我国公共体育服务治理面临供需矛盾突出,公共体育服务政策较难满足人民需求,协同治理机制不畅,区域、城乡之间发展不均衡等现实困境。国家治理现代化视域下公共体育服务治理应深化公共体育服务治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多渠道供给;调整政府决策模式,构建以人民性为核心的政策逻辑;完善协同治理机制,激发公共体育服务发展活力;推动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改革,促进区域、城乡之间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6.
研究审视公共体育服务总体状况和区域差异,揭示我国公共体育服务供给处于区域重点突破的发展阶段。研究采用实证调研、逻辑分析等方法对我国公共体育服务供给进行历时维度的梳理及简要评价;提出新时代公共体育服务供给"治理理念、治理结构、治理路径、治理工具"转型逻辑问题;提出新时代公共体育服务供给从"指令与调控式的科层治理"向"合作与网络式的综合治理"转型;提出"一条主线、两个维度、三极互动、四大要素"构成的公共体育服务供给转型的综合治理体系框架。公共体育服务供给有完整的治理体系才能提高治理能力,具有中国话语体系的"综合治理"体系,是适合我国公共体育服务供给治理转型。  相似文献   

7.
农村公共体育设施治理是农村体育治理领域不可或缺的重要维度。运用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对新时代我国农村公共体育设施的治理问题予以研究。认为:(1)加强农村公共体育设施治理是充分满足农民体育健身需求的重要方式,是切实保障农民合法体育权利的重要体现,是促进农民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是政府履行公共体育服务职能的重要任务。(2)治理财政经费投入欠缺、治理模式相对单一、治理决策机制不够民主、法治化治理水平不高、治理评估体系建设滞后等是我国农村公共体育设施治理面临的现实困境。建议:完善农村公共体育设施财政治理体制、构建农村公共体育设施多元治理模式、优化农村公共体育设施治理决策机制、提升农村公共体育设施法治建设水平、健全农村公共体育设施治理评估体系。  相似文献   

8.
《体育与科学》2020,(1):104-111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实现、健康中国战略的全面落实以及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实施,论证了新时代加强农村公共体育服务治理的必要性。本文梳理分析了农村公共体育服务治理面临的困境,即压力型任务传导机制使得农村公共体育服务治理低效化,运动型治理方式使得农村公共体育服务治理形式化,"乡财县管"的财政制度使得农村公共体育服务治理的经费扶持力度被削弱,村民自治"梗阻"使得农村公共体育服务治理运转不畅,体育能人的流失使得农村公共体育服务治理的人力资源捉襟见肘,体育社会组织的"少而弱"使得农村公共体育服务的多元治理远未成形,体育市场组织参与农村公共体育服务治理的机制尚未打通。针对这些治理困境,提出了相应的改革举措。  相似文献   

9.
体育作为人民美好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助力乡村振兴和乡村公共文化空间重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理论和马费索利的“情感部落”理论为分析框架,对闽南三乡福灵殿“野球”参与乡村文化振兴实践的过程进行了田野考察,并对以“野球”为代表的村落体育赛事参与公共文化空间重构的逻辑展开分析。调查发现:闽南侨乡体育传统、节庆礼俗与现代运动结合,形成了独特的“野球”文化符号,推动了乡风文明建设。研究认为:闽南“野球”以社交媒介为技术支持,通过城乡间要素流动和集体性社会资本增值重塑了社会联结;通过参与式供给丰富了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以回嵌乡土的方式融合了传统宗族文化,进而形成新的村落社会联结,重构了情感互通的村落公共文化空间。  相似文献   

10.
本文运用实践案例、数理统计、逻辑分析等方法,以贵州省建设省域数字化体育公共服务平台的过程为研究对象,从全民健身“六边工程”的六个方面数字化赋能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主要内容和方法等角度,分析利用数字化手段提升体育行政部门的公共体育服务能力和数字治理能力的实践路径及其效果。结果表明:数字化助力建设群众身边体育组织,可以帮其拓展服务渠道;数字化推动实施群众身边体育指导,可以创新线上培训服务形式;数字化支撑开展群众身边体育赛事,通过数字绩效评估促进体育赛事良性发展;数字化优化实现场馆设施的高效管理,可以准确把握群众身边健身设施的投入成效;数字化丰富完善群众身边健身活动形式,可以吸引大众参与其中;数字化创新搭建体育文化推广传播平台,可以推进“体育+”融合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1.
体育治理数字化转型既是建设体育强国的基础保障,也是实现国家体育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抓手。在结合体育强国建设需求的基础上,综合运用文献资料调研、比较分析、案例分析等方法,对体育治理数字化转型进行理论探讨。研究认为,体育治理数字化转型可实现由“碎片化”向“整体化”的治理制度转变,由“治理技术”向“技术治理”的治理内容转变和由“静态单向”向“动态多向”的治理模式转变。然而,体育治理的数字化转型实践仍面临着治理制度端的“非均衡”与“不充分”、治理内容端的“问题多变”与“范围扩大”和治理模式端的“逻辑模糊”与“价值张力”等现实问题。基于此,建议以创新数字体育治理制度为基础,强化制度适配;以厚植数字体育治理人民性为核心,强化内容适配;以调和数字体育治理“人技关系”为抓手,强化模式适配,协同推进我国体育治理的数字化转型,助力加快体育强国建设。  相似文献   

12.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阐释城市体育公园高质量发展的基本内涵及其现实动因,并提出推进路径。城市体育公园高质量发展现实动因:多措并举激发建设动力与活力,多元需求倒逼发展“提质增效”,多重理念更迭重塑发展样态。推进路径:创新体育公园用地与管理模式,重构服务场景集合;立足城市转型和居民需要,统筹体育公园内外协调发展;厚植“绿色低碳”公园底色,打造“健康环保”生活理念的传播载体;加强营建视野和主体开放,包容公园内部多元社群文化;完善多维保障服务体系,推进发展成果多主体共享。  相似文献   

13.
协同,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元组合协调,按照一致目标行动而促成的一种资源交互作用。公共体育服务的协同供给是以人民日益增长的体育健身需求为中心,相关供给主体完成优势资源协作的运行过程,网络化治理体系的嵌合可有效推进公共体育服务协同供给机制创新与发展,并加强协同供给主体之间权责分明、信任互惠的合作伙伴关系,突破行政机构对公共体育服务过程的协调与监管困境,将于同一畛域内促成"政府—市场—社会"三轮协同驱动供给运作的结构态势,遵照相应网络化组织原则重塑协同供给的规则、意识、环境、关系、价值等要素,为此达成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的"粘合"弹性网络,体现多元协同供给的组织创新效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参与主体之间的配合度是促进农村公共体育服务治理能力高效化的重要基础保障,厘清各治理主体与服务之间的逻辑关系,旨在帮助农村公共体育服务效能提升。方法 采用文献资料法等,筛选知网学术期刊数据库中关键词为“公共体育服务”“农村公共体育服务治理”等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我国农村公共体育服务整体性治理存在困境包括组织层面层级权责失衡;主体层面治理主体单一;技术层面数字网络零散;供需层面资源配置失调;价值层面治理理念滞后等。要从整体性治理角度提高农村公共体育服务质量,以信息技术为保障作为治理手段,以“协调、整合、信任”为关键治理机制。结论 构建层级府际关系,提升服务组织效率;建立数字信息网络,优化服务管理水平;完善服务资源配置,强化服务要素保障;创建多元共商体系,完备服务监察体系;深化整体治理理念,提升村民幸福指数。  相似文献   

15.
《体育与科学》2017,(4):86-93
公共体育服务项目具有独特属性特征与内涵,PPP模式介入公共体育服务项目更为复杂与困难,尤其是投融资回报机制的链锁性问题如PPP项目的政府付费、使用者付费和可行性缺口补助等支付方式,这些机制是在现有制度安排下做出的一种规定,但因PPP公共体育服务项目属性特征,社会资本方考虑的"商业性"投融资回报仍未达到预期。因此,应根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PPP公共体育服务项目属性特征,挖掘符合社会资本所期待且实践可行的投融资回报机制及范式如"商业型+事业型"综合回报模式。通过对若干体育小镇的考察与思考,如体育娱乐休闲小镇、体育特色旅游小镇、足球竞技项目小镇等,找出其投融资回报的基本规律,从而补齐公共体育服务的短板。  相似文献   

16.
俞琳 《体育科研》2012,33(6):40-42
摘要:以文献分析法为主,阐述公共体育服务决策机制的内涵与基本构成,梳理总结近些年英美等国在公共体育服务决策机制构建方面的相关经验,结合上海公共体育服务决策实践的现状特征,提出要构建多元主体参与型的公共体育服务决策机制,决策中枢系统需进一步加强绩效建设;决策咨询系统需进一步推进咨询主体多元化和独立性;决策监控系统需进一步完善决策监控的体制与机制;决策执行系统需进一步提高其执行力。  相似文献   

17.
公共体育场馆法人治理是深化体育治理的核心内容,也是国家体育治理的空间逻辑。采用专家访谈法、实地调研法等研究方法就公共体育场馆法人治理类型、评价与路径进行了深入探讨,得出以下研究结果:公共体育场馆体制机制改革最根本的是治理改革,公共体育场馆的治理实质上是关于政府、主管部门、公共体育场馆管理者的职责、权利和义务的制度化安排,两权分离与委托代理是公共体育场馆法人治理研究问题的源起;我国公共体育场馆法人治理的实践,分为决策权上位型、决策权中位型、决策权下位型三种治理模式,三种模式在治理结构和机制方面有明显区别;从国家、社会与市场视角建立法人治理模式评价的九个维度,对我国三种治理模式进行评价;探讨中国公立体育场馆法人治理模式的选择及决策中位型模式下公共体育场馆内部治理结构构建路径,重点从法人治理结构构建、内部治理机制构建、外部治理机制构建三方面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18.
冰雪公共体育服务治理现代化是冰雪运动强国建设的必由之路。研究发现,我国冰雪公共体育服务治理历经萌芽初探、停滞不前、治理发端、治理发展和治理深化5个阶段。治理体现出了以人民为中心、强调整体与协同、注重提升效能的本质特征,其内在逻辑应从目标、动因、行为3个方面深入探讨。建议:以新发展格局引领冰雪公共体育服务制度创新;激发市场活力,约束企业参与治理的行为规范;明确体育社会组织基本责任,提升其治理能力;扩大体育消费,培育冰雪公共体育服务治理动能,从而加速治理现代化进程,提供让人民满意的冰雪公共体育服务。  相似文献   

19.
齐超 《体育科研》2014,(5):57-63
在公共服务领域实行政策网络模式治理,其实质是构建一种新的公共服务提供机制。将公共体育服务政策网络中的利益相关行动者分层,依据关系的紧密程度和网络位置,辨别政策社群、核心网络和议题网络三者共同构成公共体育服务政策网络结构。结合上海市公共体育服务现状,为了进一步协调公共体育服务政策网络结构中行动参与者之间的关系,合理定位政府职能,培育能够参与政策网络互动的成熟主体,畅通利益表达渠道,改善政府部门的行政方式,完善政策网络的评估与退出机制。  相似文献   

20.
残疾人公共体育服务是残疾人权益保障和贯彻落实全民健身计划的重要内容之一。综合运用文献资料、逻辑推理的方法探讨残疾人公共体育服务保障引入行政公益诉讼的必要性、可行性及具体的规范建构。研究认为:目前围绕“立法重心主义”而展开的国家给付义务保障模式主导了残疾人公共体育服务保障的话语权,进而导致多中心治理理论在该领域的盛行。作为舶来品,多中心治理理论存在适用风险,具体表征为多元供给主体之间的“职责消解”。同时,基层政府在供给过程中也易出现“共谋行为”。单纯依赖科层制内部监督难以有效化解风险,有必要引入行政公益诉讼这一外部检察监督机制,以此重构残疾人公共体育服务保障模式。于可行性而言,残疾人公共体育服务与公共利益的内在关联性,以及既有立法文本和司法实践使之具备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现实依托。推进残疾人公共体育服务领域行政公益诉讼开展,应当以监督范围的类型化作为实体建构,以诉前程序与诉讼程序的衔接作为程序建构,并细化完善行政公益诉讼的内容与程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