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唐以前,山水往往是古代文人失意心灵的避难所,诗人笔下的山水是诗人所处现实的对立面,诗人能与其和谐对话。但中唐以后,诗人对山水的情感体验模式发生了变化,山水不再是诗人心灵倾诉的对象,而是成了现实的折射和再版,他们由决意走向山水变为徘徊山水,诗人与自然的对话由以前的畅快而变为惆怅。这种变化的产生既与诗人的个性有关,也与诗人所处的社会现实有着深刻的联系。  相似文献   

2.
中唐以前,山水往往是古代文人失意心灵的避难所,诗人笔下的山水是诗人所处现实的对立面,诗人能与其和谐对话。但中唐以后,诗人对山水的情感体验模式发生了变化,山水不再是诗人心灵倾诉的对象,而是成了现实的折射和再版,他们由决意走向山水变为徘徊山水,诗人与自然的对话由以前的畅快而变为惆怅。这种变化的产生既与诗人的个性有关,也与诗人所处的社会现实有着深刻的联系。  相似文献   

3.
废名是小说家 ,也是诗人 ,他善于用诗人的眼光捕捉日常生活中富于诗意的细节 ;他又是禅学家 ,喜欢在大自然中凝神冥照 ,感悟生命。因此他的小说有着与中国古代山水诗画相似的风格 :清远幽静 ,平和冲淡  相似文献   

4.
寄情山水,形诸诗咏,是古代文人的生活情趣之一。即使是被称为南荒之地的古代海南,即使是遭贬谪之文人臣相,也往往会“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海南艳丽秀美的黎母山,似骅骝腾跃天际间的马鞍山,巍峨雄伟的五指山,海南自然山水的旖丽风光,无疑都成了古代诗人的审美对象,激发了诗人的灵感,使他们写下了不少山水旅游诗,虽然各个时代的审美风范不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民族文化心理结构中,有着深沉而厚重的山水意识。这种山水意识,首先在宗教意识中体现出来,再进而提升体现为哲学思想意识。追溯中国古代山水意识的根源,其实是先民对生命与自然关系的朴素感知和意识。中国古代山水艺术的出现、发展和繁荣,是民族文化心理结构中山水生命意识高度艺术化表现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薛自军 《语文天地》2009,(10):35-37
古人云:“庄老告退,山水方滋。”当古代诗人的兼济之志无法实现的时候.诗人们往往选择一条大同小异的道路——与自然为友.寄情山水。于是,大量的山水田园诗应运而生。说到山水田园诗,我们首先界定一下这个概念:所谓山水田园诗即以自然山水和田园风光为主要歌咏对象的诗歌。  相似文献   

7.
山水自然,诗人悲遇的寄托之所。中国古代很多诗人在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影响下,寄情自然山水,以山水为诗,以自然物象抒情,赋予了山水自然丰厚的人文色彩。山水自然以其特有的丽质影响着诗人的生活、意志,化解着诗人心中的悲苦。所以山水自然在古人的诗中,占据着很重要的位置。  相似文献   

8.
王维是盛唐著名的山水诗人,他的诗歌中渗透出浓厚的生态智慧。生态哲学思想的本质是尊重自然界的一切生命,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基础上达到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的和谐相处,最大限度地实现自我价值,诗意地栖居在自然山水之间。王维的诗歌正是这一思想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9.
王维是盛唐著名的山水诗人,他的诗歌中渗透出浓厚的生态智慧。生态哲学思想的本质是尊重自然界的一切生命,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基础上达到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的和谐相处,最大限度地实现自我价值,诗意地栖居在自然山水之间。王维的诗歌正是这一思想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10.
在我们祖国辽阔的土地上,到处都有壮丽秀美的自然风光。千百年来,古代诗人为它写下了无数诗篇,描绘出一幅幅色彩绚丽的山水画卷,内容浩繁,美不胜收。山水诗是我国古代诗歌中的一枝奇葩,仅中小学课本就收录六十多首(包括课外古诗词背诵)。下面笔者就以语文教材为例来谈谈古代的山水诗歌。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代的贬谪文人往往通过对自然山水的亲近来消解内心的不安与痛苦,以找回在政治生活中失落的自己,探索心灵永恒的栖居地。当生命巨大的悲感折射到自然山水中时,他们的文学创作便不可避免地具有孤独的特质,柳宗元贬谪之后的山水诗文创作正体现了这一特点。  相似文献   

12.
古代贵州人类文明的起源与中原一带是同源同步的,但由于地处边陲而发展迟缓.到了唐代,朝贡和使节的往来、贵州被规定为朝廷贬斥流放朝臣的场所.因远谪或其它原因足迹到过贵州或仅是神交贵州的诗人们对贵州山水的歌咏,客观地宣传了贵州山水风情及人文文化,同时也起到了带动贵州文学文化契机的作用,对扩大贵州的开放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我国古代山水诗源远流长,一直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当时的《诗经》《楚辞》就有许多描写山水的诗句,尤其是《楚辞》中的某些篇章,不仅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山水之形貌,而且营造出了美好动人的艺术意境。至建安时期,曹操以山水作为歌咏的对象,创作了比较完整的山水诗《观沧海》。南朝的谢灵运是山水诗创作的大家,他给后人留下了大量的颇有艺术价值的山水诗篇。到了唐朝,山水便成了诗人们经常表现的题材,在唐宋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代山水诗形成于晋代,是诗人自然审美的结晶。诗人自然本性和主体意识的觉醒是山水诗形成的根本原因。山水诗的审美对象和内容主要是自然山水,具有多种多样的审美形态。自然山水的审美观赏具有六种方法。  相似文献   

15.
陶渊明与孟浩然是中国古代山水田园诗的重要诗人,在山水田园诗领域里做出了突出贡献,对后世具有深远的影响。他们在归隐之前都有归隐宣言书,但是由于身世经历以及个性特征的不同,他们的宣言书有着同旨异调之感。  相似文献   

16.
唐代著名诗人王维以山水田园为表现对象,充分调动各种表现技巧,运用多幅动态画面,营造出了空灵、寂静和物我相融的意境,使其作品呈现出一种禅趣之美,这不仅极大地丰富了诗人自己的艺术视野,而且也有力地开拓了中国古代诗歌的艺术境界。  相似文献   

17.
盛唐诗人王维的山水田园诗有两大审美特征:其一是诗中有画,其二是以禅入诗。其中,"诗中有画"是中国古代山水田园诗的主要审美特征,"以禅入诗"是王维山水田园诗的独特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代的贬谪文人往往通过对自然山水的亲近来消解内心的不安与痛苦,以找回在政治生活中失落的自己,探索心灵永恒的栖居地。当生命巨大的悲感折射到自然山水中时,他们的文学创作便不可避免地具有孤独的特质,柳宗元贬谪之后的山水诗文创作正体现了这一特点。  相似文献   

19.
芦洪波 《考试周刊》2014,(23):15-16
本文针对高中学生鉴赏古代山水田园诗的困惑,重点论证知人论世的原则对解读古诗的重要性,主要结合典型诗人及其诗歌阐述古代山水田园诗情感复杂矛盾的原因。对学生诗歌鉴赏能力的提高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20.
古代贵州人类明的起源与中原一带是同源同步的,但由于地处边陲而发展迟缓,到了唐代,朝贡和使节的往来,贵州被规定为朝廷贬斥流放朝臣的场所,而远谪或其它原因足迹到过贵州或仅是神交贵州的诗人们对贵州山水的歌咏,客观地宣传了贵州山水风情及人化,同时也起到了带动贵州学化契机的作用,对扩大贵州的开放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