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小猴子下山》是“九义”教材第二册第二单元的一篇看多幅图学文。根据看图学文的特点和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建议可以通过“看、读、说、演”儿童乐于接受的形式进行教学。一、辽——了解回意“看”就是观察图画。可先让学生整体看图。教师可按顺序出示小猴子“掰玉米”、“摘桃子”、“搞西瓜”、“追兔子’、“空手回家”五幅图。待学生认真观察后问:①每幅图上画的是什么?②这五幅图讲了一个什么故事?然后让学生再进一步看图,边观察,边思考:①小猴子下了山都到过哪些地方?②小猴子都做了些什么事?③为什么小猴子只好空着手回家去…  相似文献   

2.
《小猴子下山》是一篇看图学文.通过五幅图和五段文字,描述一只小猴子下山来,看见什么,就喜欢什么,想要什么,最后什么也没有得到的故事.这  相似文献   

3.
《关怀》讲的是敬爱的周总理到一所山村小学视察,和孩子们一起听课的事,表现了周总理对少年儿童成长的深切关怀。这是一篇单幅图的看图学文,图意集中表现周总理和孩子们一起听讲的情景。观察这幅图先要让学生对画整体内容有初步了解,弄清图上画的是些什么人,他们在什么地方,在干什么,是什么季节。然后观察各部分的内容。画面取的是教室的一角,总理的形象占据画面的主要位置,这是整幅图的核心,也是指导学生看图的重点。总理一手拿着  相似文献   

4.
进行看图作文教学,必须处理好两大关系,即看图与作文的关系;图上内容与生活内容的关系。笔者在作文教学实践中,遵循以下四个步骤进行看图作文指导,效果良好。 一、总览图画全貌,了解画面意思 面对一幅图,首先要从整体入手,进行全面观察,把握住画面的基本内容。一般要理清以下几个问题:①画面上显示出来的事情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周围环境怎样?②画面上有哪些人物?其中谁是主要角色,谁是次要角色?③画面上的人物各在干什么?图上的哪些景  相似文献   

5.
人教版小语第三册《我要的是葫芦》是一篇看图学文 ,它以清晰的四幅画面 ,朴实的四段文字 ,讲述了“一个种葫芦的人 ,不知道叶子和果实的关系 ,只盯着葫芦 ,却不管叶子上的蚜虫 ,结果葫芦都落了”这样一个故事。教学中 ,我们借助图、文 ,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宗旨 ,进行教学设计。一、运用比较 ,指导看图 ,着力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能力。看图学文 ,从图入手。《我要的是葫芦》是多幅图 ,指导学生看图时首先按顺序让学生从整体上观察 ,看一看四幅图中的物和人分别怎样 ,想一想画面连起来讲了什么内容。在初步感知了图意的基础上 ,又重点让学…  相似文献   

6.
看图说写,可以采取四步法,依次进行看图、想图、说图和写图的指导。一、引导学生看图看图,就足教会学生用不同的观察方法观察不同的图画内容。要求学生看图时要做到四点:①看全面,想想整个画面的基本内容是什么;②看仔细,想想各部分的内容是什么;③看景物,想想事件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有什么变化;④看人物,想想有几个人,谁是主要的,有什么活动,动作特点怎样,从表情动作上想想会有什么样的对话和内心活动。按以上要求把整个画面都看清楚了,才能从整体上正确理解画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7.
观察画面,体会意图。小学看图作文一般是把图上的内容写成简单的记叙文。教学时,老师要引导学生从图画的整体出发,抓住主要内容,让学生知道图上都有什么,表达什么意思,并把画面的含义搞清楚,体会图画作者赞扬什么,批评什么,提倡什么,反对什么。激发联想,丰富内容。小学看图作文教学,老师必须在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的基础上,通过合理的想象,尽可能把学生的认识引向由此及彼的境界。老师可设计引发联想的仿写段。仿写的过程,就是要学生联想到自己曾经有过的、遇到过的与之相似的经历,从而丰富画面的内容。整体表现,写活细节。小…  相似文献   

8.
《春天来了》(语文四册第一课)是一篇画面集中、语言精炼的看图学文教材。 1.关于看图本课的图,是一幅美丽的风景画。观察时,可采取由远及近、由物到人的观察方法进行。开始看图,只须引导学生观察画面画了些什么;再看时,就要让画面上的东西“活”起来,从中启发学生思维、想象。如看地里,可提问“春天来了,地里的庄稼怎么样?”看学校,可提问“学校里的学生在做些什么?”让学生思考。从而引导学生把图上景、物、人所在的位置  相似文献   

9.
看图学文《骄傲的孔雀》由4幅图和一篇短文组成。讲一只美丽的孔雀,因为盲目骄傲,结果落得个很不光彩的下场。教学这篇课文,要从看图入手,引导学生认识图与图之间的联系,然后图文对照.把看图与学文结合起来,在理解每个自然段的基础上理解课文内容。学文时要着重引导学生了解句与句之间的联系。一、指导看图,感知课文内容指导看图时,可先让学生按顺序把4幅图连起来看一遍,知道这4幅图是按时间顺序安排的,地点都在湖边,讲孔雀和花喜鹊的故事。然后再指导学生按顺序仔细观察每幅图。观察第一幅图时,先整体观察孔雀,感知孔雀长得…  相似文献   

10.
《周总理的睡衣》是一篇看图学文.凭借画面学课文,通过学习,知道图文讲的是什么,图文告诉我们些什么,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理解能力,使学生的思维在学习过程中得到发展.这篇课文共有三个自然段,课后思考练习中的三个问题紧连着课文的这三段内容.教学重点在第一、三自然段,难点是“绣着红五星的针线包为什么特别引人注目”这个问题.为了落实本课教学任务,可以从下边几个方面去组织教学.1、充分发挥图的作用.学习课文前,在进行简要的准备性谈话之后,凭借画面,图文结合,理解课文内容,可安排五次看图.第一次看图,让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说一说;画面上都有谁?还有什么?画中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第二次看图,要在朗读课文,读准字音的基础之上,说出“邓奶奶”、“护土”、“针线包”这几部分内容分别在课文的哪个自然段.第三次仔细看图,说一说邓奶奶在干什么?她做得怎样?(引出第一自然段,再学习课文).第四次认真看图,回答:邓奶奶、护士面前有什么?读第三自然段,看课文中的哪几句话是画中的内容?(学习第三自然段.)第五次看图,把整幅画的内容连起来看,边看边总结全文.理清人与人,人与物之间的关系,让学生思考:周总结为什么总是穿着补了又补的睡衣?五次看图,每次的目的、要求都不相同,如果与学文紧密配合,  相似文献   

11.
“看图说话写话”是培养小学生口头、书面表达能力的最好形式。由于画面直观形象,富有启发性,容易引发学生的兴趣;画面内容具体,有利于学生言之有物;图与图之间联系紧密,有利于培养学生言之有序的能力。培养学生学会“看图”。在教学中,应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加强指导学生看图的训练,重点是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1)分清主次,捕捉画面中心。在指导学生看图时,教师应反复说明看一幅图的方法,使学生明白看一幅图要由近到远,由大到小,由人到景一步一步地去看,分清主次,捕捉画面中心。强调要“看得准”,弄清图中所表达的时…  相似文献   

12.
看图编故事     
正课堂训练内容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七·口语交际"。看一看1.先把四幅图一幅一幅地看,大致了解每幅图的意思。2.仔细看图中的小朋友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他正在做什么?3.展开合理的想象,小朋友遇到了什么事?他是怎样想的?是怎么做的?事情的结果是什么样的?说一说把几幅图连起来看,讲一个完整的故事。写一写请你给图中的小朋友起个名字,看图把故事写下来。演一演  相似文献   

13.
新入选教材的《海上日出》(人教版第九册)是一篇看图学文。课文通过描写海上日出的不同景象,表达作者对雄伟壮观的大自然景象的赞美之情。教学本课要注意引导学生借助画面理解文字内容,凭借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作者情感,同时鼓励学生自主探究,自主感悟,自主发现,使学生实实在在地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学具体操作如下:一、观图1.出示挂图或投影显示画面内容。提问:(1)你从第一幅图上看到了什么?(鼓励学生自由发言,教师相机“导”说,即要按一定的观察顺序来说。)(2)第二幅图呢?(方法同上,但要注意从“扶”到“放”。)…  相似文献   

14.
母爱〖例文引路〗请按顺序观察六幅图,看看图中有什么人物,讲的是一个什么故事,然后写一篇作文。让画面“动”起来看图作文,是小学阶段常见的作文训练方式。本次习作要求小作者根据提供的六幅图,展开合理想像,写一篇作文。写好看图作文,应让图画上的人物“活”起来,让画面“动”起来。书上提供了六幅图,我们可以先将每幅图用一句话概括,六幅图的内容就可以串成一个完整的故事,作文就有了一个大致的提纲。然后,再来确定重点内容。只要仔细分析,就能发现,本次习作的重点应放在第四幅图上,母亲用黑暗中烙饼的方式来教诲儿子,写作文时,可将母亲…  相似文献   

15.
看图学文是由具体形象的图画和说明图意的一段或几段文字组成的。它是看图识字、学词、学句的延伸和提高。这类课文的教学要求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理解能力、思维能力 ,重点是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下面以小学语文第四册《小蝌蚪找妈妈》为例 ,谈谈看图学文的教学实施。一、看图入手 ,初读课文 ,从整体感知。1 初步看图。《小蝌蚪找妈妈》共有四幅图 ,讲的是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 ,它叙述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教师先让学生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 ,认真独立地观察图画 ,说出图上都画了些什么 ,图中事物之间有怎样的联系或是怎样发展变化的 ,…  相似文献   

16.
一、看图联想法这是通过观察文中插图 ,启发学生想象图上所画内容 ,建立直观形象 ,帮助理解课文的方法。如《秋天到了》 ,指导学生认真看图 ,想一想图上画的是什么季节?从哪儿看出来的?大雁将飞到哪里去?天空怎样?通过观察 ,学生很快明白这是一幅秋景图 ,从树上的叶子黄了 ,片片黄叶往下落可看出。并且很容易想到大雁是往南方飞的 ,天空很高很蓝 ,秋高气爽。这样 ,学生理解课文就容易多了。并且图文结合 ,观察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写的 ,从中体会写景方法。二、动画演示法即演示课文描述主要对象的活动或设置一幅生动、活泼、富有情趣和…  相似文献   

17.
九、怎样进行“看图学文”的教学?为了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和理解语言文字的能力,小学各年级教材有计划地安排了“看图学文”这种类型的课文。低年级的看图学文有配单幅图,也有配多幅的。单幅图图意比较集中,用具体的语句叙述画面内容。多幅图的都是生动有趣的  相似文献   

18.
<正>低年级学生对一幅幅色彩鲜明的图画充满兴趣。看图说话写话能够培养学生对写话的兴趣、唤起学生的表达欲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一幅图片摆在学生面前,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有序表达呢?一、整体观察,明了图意看图写话的基础就是看懂图意,即这幅图讲了一件什么事情?这个图意在写作教学中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只有明确了图意,学生接下来的表达才有意义。笔者以《第一次迟到》这幅图片为例。这是一幅有题目的图片,引导时我们先从题目入手,"第一次迟到"到  相似文献   

19.
人教版第十二册“积累运用一”中的习作部分安排的是看图写文,与以前不同的是这是一幅漫画,习作的内容也不是侧重写画面内容,而是侧重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想法,写出自己的心里话,鼓励学生展开想像,并进行联想,最后达到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写出自己的独特见解和体会。由于是初次接触漫画,为了使学生能更深刻地挖掘出漫画所表达的内容和现实意义,在教学中教师首先应向学生介绍什么是漫画,然后再指导学生构思。本次习作教学中教师的指导可分以下几步:1.纵观全图,整体把握先让学生整体看图,再说说,看到这幅图,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这种最直接的…  相似文献   

20.
第一课时(看图学词)一、看彩图,说图意教师指导看图。一边看,一边找,看看冰雪、种子、果树怎么样了;看看田野、山冈、小河在什么地方;看看天空、地面的色彩;观察人物、动物的活动。然后,引导学生说出图意:师:这是一幅什么图?生:这是一幅美丽的“春天”图。(板书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