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本书可以说成一册书.有的还被称为经典,但这“册”与“典”,却原是竹书时代的产物。  相似文献   

2.
“诗意栖居”是海德格尔后期思想的核心部分,而在这一思想的指引下,“存在与语言”的思想在后期的“大道与道说”中得到完成;大道充沛乎天地之间,万物之中,以道说(区分)的方式运行,并在其中通过人的应和达乎人言;道说的渊源是天、地、神、人四重整体的世界;在对于大道的体验中,海德格尔给出了语言本质的某些暗示。而他所言说的这四重结构也成为当代文化“诗意栖居”的种维度。  相似文献   

3.
朋友之间相识日久,一旦见面却叫不出或是叫错了对方的名字.不仅大煞风景,更为交友之大忌。真正的朋友,本当“从来不需要想起。永远也不会忘记”,可连作为“标志性代号”的名字都给忘了,这“朋友”在其心目中的位置也就可想而知了。师生相处,虽说有别于一般的交友之道。但一连几个星期甚至几个月下来,为人师尚不能记住几个学生的姓名.课内课外,一概以“他”、“你”称之,或是张“名”李戴,人与名对不上号,这样的老师,说他“心中有学生”恐怕就有些勉强了。自然,他们欲博得孩子们发自内心的拥戴。让学生喜欢你进而爱上你的课,恕我直言,恐怕很难。  相似文献   

4.
“写”出一本书不很难,“说”出一本书却甚难,“说”出《唐宋词名篇讲演录》这样一本好读、耐读的书则难上加难。而王兆鹏先生确乎有晋竺道生的功夫.他娓娓而谈、舌绽莲花,把唐宋词的妙境解说得淋漓尽致,说顽石闻之点头也许夸张,  相似文献   

5.
林纾在《春觉斋论画》中说,那些绘画大师“多在人不经意处格外经意”。其实,文学亦然。像“称呼语”,人们往往不经意,但文坛高手们却格外着意,使之在作品中发挥出独特的艺术作用。  相似文献   

6.
庄子之“道”重在对人生理想境界的追求。然而,“道”又难以言说。故庄子以“技”论“道”,用通俗易懂的故事来使人更易悟“道”。庄子本无心于艺术,可是这些故事却对后世的文艺创作与艺术理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是在艺术创作和艺术欣赏中追求“虚静”的审美心胸。二是在写作方法和创作技巧上强调天人、合道艺,以实现“人艺”与“天工”的自然融会。  相似文献   

7.
王颖 《辅导员》2014,(14):126-126
小学生作文的基本规律是先说后写,“说”成为“写”前提要素。如何训练小学生从说话到写话是教师们是要认真对待的问题。大纲要求小学生能说一段完整、连贯、有条理的话,这对学生来说,不丰富生活,不熟悉生活,教学上没有“授人以渔”,是很难说好说对、说完整的。要怎样迈出“口头表达”这关键的一步呢?  相似文献   

8.
《小学生》2006,(1):1-1
每个人心中都有把“快乐的钥匙”,但我们却常在不知不觉中把它交给别人掌管。一位阿姨抱怨道:“我活得很不快乐,因为先生常出差不在家。”她把快乐的钥匙放在先生手里。一位妈妈说:“我的孩子不听话,叫我很生气!”她把快乐交在孩子手中。男人说:“上司不赏识我,所以我情绪低落!”这把快乐钥匙被塞在老板手里。年轻人从文具店走出来说:“那位老板服务态度恶劣,把我气炸了!”一个孩子说:“我每天很不快乐,爸妈总是逼着我写作业,从来不让我好好玩一玩。”这些人都做了相同的决定,就是让别人来控制他的心情。  相似文献   

9.
时下,教坛论改革已不是时髦的话题,“应试教育”、“素质教育”也谈不上什么新名词,但笔者近期通过几堂优质课的观摩,却按捺不住有几句话要说,一堂较为成功的优质课,首先,要在教师自身素质上做文章,其次,要看是否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这一原则,再次,要大胆地对“公堂审案式”教学说一声“革命”。本论将拟从这三个方面切人,谈点课改体会,籍此以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0.
向死而生     
主持人语 说“死”,其实是在说“生”。正是对生的苦苦依恋.人们才一直纠缠“死亡”这个话题。就像高僧们说“放下”,其实正是“放不下”;就像人们呼唤“和平”,正是因为这个世界充斥着“战争”。  相似文献   

11.
学校是什么? 人们众说纷纭。有人说:学校是颁发学历凭的机关;也有人说:学校是学子们的殿堂;还有人说:学校是一张张试卷和一道道练习题……诸君说辞皆有理,但无论人们对于学校是何感情,爱还是恨、怀念还是摒弃、欢欣还是惆怅……能一语道破“学校何以成为、学校”之真谛,可能寥若晨星。  相似文献   

12.
张佳佳 《中学教研》2010,(5):F0003-F0004
1道之内涵 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曾说:“道,所行道也从是从道.一达谓之道”.从“行”从“首”,其含义也就由“行”与“首”二字综合而来.“行”,从彳从亍,从彳,左步.从亍,右步也.左右步俱举,而后为行者也;“首”可指代人,故“道”取象于“人行于途中”,其本义是指人行于其间并能到达目的地的中间距离,即道路.“道”的这一取象与本义表明,  相似文献   

13.
《家教世界》2011,(2):48-48
“脸”与“面”明明就是指人体的同一个部位。可为什么我们要叫“洗脸”而不叫“洗面”;叫“洗面奶”而不叫“洗脸奶”?有时候为了宣泄对某人的愤怒不满,常会骂“不要脸”,但却不会说“不要面”。这又是为什么呢?  相似文献   

14.
在汉语里.反义词堪称丰富.它的运用也颇有讲究。如今使用频繁的“硬”和“软”这一对反义词。说起来不失趣味性。比如有“硬件”就有“软件”.有“硬化”又有“软化”.可是我们只说“硬气”却不说“软气”,只有“硬说”却没有“软说”。  相似文献   

15.
“说道”和“说到”是两个读音虽然相同,意义却大不相同的词语。“说道”中的“说”和“道”都是“说”的意思,是个同义复词,意思就是“说”;而“说到”,严格地说则不是一个词而是两个词,是“说”和“到”的组合,意思是指把话讲到了什么地步或当话讲到什么内容的时候,说话内容后面往往要跟上“的时候”之类表示时间的词语。但是,正因为它...  相似文献   

16.
“亲其师.信其道”是古人留给我们宝贵的经验总结。这就要求我们广大教师们彻底摒弃“师道尊严”的错误思想,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17.
新年在西方     
《新读写》2012,(1):4-5
“年,最初是一只怪兽的名字,它出没在新年来临之前的夜晚,掠食人和动物”——这是我们所熟知的中国年的传说。中西方人民辞旧迎新的热闹劲与好心情或许是一样的,但风俗习愤却又大相径庭。用我国传统的十二生肖算来,今年是龙年,而龙这一传说中的生物在中西方也有着截然不同的形象。值此新年之际,新双语为大家送上有关新年的一些有趣知识,并提前向读者朋友们道一声:新年快乐!  相似文献   

18.
“脸”与“面”明明就是指人体的同一个部位,可为什么我们要叫“洗脸”而不叫“洗面”;叫“洗面奶”而不叫“洗脸奶”?有时候为了宣泄对某人的愤怒不满,常会骂“不要脸”,但却不会说“不要面”,这是为什么呢?  相似文献   

19.
从中国语教育史看语课程形态,“写”和“读”结下了不解之缘,这是众所周知的;而“写”和“说”的关系,虽然不像“写”和“读”的关系那么“亲密无间”,却也合而复分,分而复合,若即若离而又难解难分,其中奥妙,引人沉思。  相似文献   

20.
猜谜游园会     
吉菁 《小学生》2010,(1):6-11,48
儿童公园里正在举行新年游园会。游园会真热闹,有“盲人摸象”、“吹蜡烛”,还有“贴鼻子”、“投乒乓球”……各种各样的活动让人眼花缭乱。小朋友们开心地寻找着自己喜欢的游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