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背景描述】语文课究竟是教课文还是教语文,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在理论上的认识应该是一致的,课文只是一个载体,就像叶圣陶先生说的教材无非是个例子,用课文这个载体或例子教学生学会语文,才是语文教学真正的目标。然而,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不少教师客观上还是围绕教课文设计教学过程——教学目标主要是理解课文内容,教学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究竟是“教课文”还是“教语文”.内地语文教师的认识在理论上是一致的,应该是“用课文来教语文”。课文只是载体,就像叶圣陶先生说的只是“例子”,用课文这一载体或“例子”教学生学会语文,才是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然而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不少教师客观上还是围绕“教课文”设计教学过程:教学目标主要是理解课文思想内容。教学时间主要花费在课文分段解读讨论上。  相似文献   

3.
语文课究竟是教课文还是教语文,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在理论上的认识应该是一致的,课文只是一个载体,就像叶圣陶先生说的教材无非是个例子,用课文这个载体或例子教学生学会语文,才是语文教学真正的目标。然而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不少教师客观上还是围绕教课文设计教学过程——教学目标主要是理解课文内容,教学时间主  相似文献   

4.
语文课究竟是"教课文"还是"教语文",内地语文教师的认识在理论上是一致的,应该是"用课文来教语文".课文只是载体,就像叶圣陶先生说的只是"例子",用课文这一载体或"例子"教学生学会语文,才是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  相似文献   

5.
许燕 《语文天地》2014,(12):19-20
合理地确定教学内容是教学的关键。在语文教学中,我们面对的是一篇篇课文,而课文又并不是我们的教学内容,它只是教学内容的载体,真正的教学内容是隐含在课文里的。在语文阅读课上,学生在正式开始学习之前明白的只有一件事,就是今天学哪一篇课文;但通过这篇课文教师"教什么内容",学生"学什么内容",事实上都是未定的,教师在备课之前是不明确的。语文教材的这个特点可以称作"语文教学内容的未定性"。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究竟是教课文还是教语文,我们语文教师的认识在理论上是一致的,应该是“用课文来教语文”。然而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不少教师客观上还是围绕“教课文”设计教学过程——教学目标主要是理解课文思想内容;教学时间主要花费在课文分段解读讨论上;课文上完,学生的主要收获是加深了些对课文故事情节或人物思想情感的理解.  相似文献   

7.
孟其银 《现代语文》2009,(11):62-63
"教课文"与"教语文"差不多,平时我们老师所说的"教语文",其实就是"教语文书",也就是"教课文",能把课文教好,其实就是一个很不错的语文老师了。但"教课文"与用课文"教语文"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用语文书“教课文”,其实就是传统的“教书匠”;  相似文献   

8.
教材中的课文"具有典范性,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获得语文能力、得到思想情感滋养的主要载体,也是教师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托。教师为了让学生更多更好地吸收课文的养料,深入钻研课文,不断更新教学方法,努力打造魅力课堂,而很少有教师想到自己也可以从课文中汲取营养,滋润自己的语文教育教学。下面以几篇课文为例,谈谈课文对我们语文教育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陈学兵 《现代语文》2009,(11):115-117
课程改革以来,在"大语文观""用教材教"等新理念的引领下,语文教学中的"文本拓展"应运而生,并广泛流行。"课文只是一个例子"的观念逐渐成为教师们新的教学理念,"文本拓展"成了新课改最显著的变化之一。它使语文课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相似文献   

10.
当前的语文教学,面临着十分重要的现状,就是语文教师要不要教的问题。比如现在叫得最响的口号,是"把课堂还给学生",要让学生"自主学习"。甚至具体规定"教师讲课不得超过5—10分钟",教师要做课堂的隐身者,要站在课堂的角落里。很显然,这几乎是要取消教师的教了。难道在语文教学中,教师真的不该教了?所谓教学,本就包涵着教师教和学生学这两面。如果在教学过程中只是强调学生学,而忽视教师教,则此种教学,实际上是自学而不是教学了,教师在教学中就失去了自己应有的地位。  相似文献   

11.
一、语文实施单元整体教学的必要性 语文单元整组教学(以下简称"单元教学),前人早有说法,课程标准也有规定,教师也有这方面的意识。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是照样"不管你教科书一个单元一个单元地编,我还是一篇课文一篇课文、一项内容一项内容地教"。教科书的编者意图和教师的教学行为成了两张皮。  相似文献   

12.
教了10年语文,做了七年语文研究员,东西南北听了数百节语文课,越来越觉得我们的语文教学走在了一条艰难的道路上,我们的语文课程是以一篇篇课文为载体的,很多的一线语文教师虽然明白课文只是个例子这一理论,但如何将这一理论物化为科学的教学行为,让学生从学课文最终学语文,越来越成为语文专家和教师们研究的焦点。前段时间我听了一节台湾的语文课,授课内容是四年级许地山的散文《落花生》。这节课我认为很好的实现了从教“课文”到教“语文”。下面谈谈这节课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著名特级教师贾志敏说:“语文课是教师在课堂上用教材作例子,教会学生说话、写话。”这给语文教学提供了很好的导向。语文课上,教师应该教会学生表达,教的应该是语文,而不是课文。那么,怎样用好一篇篇文质兼美、富有思想感情的文本例子呢?我在教学《沉香救母》这篇课文时,努力尝试把课文作为例子,结合低段语文教学目标,充分运用教材,让学生在具体而实在的听、说、读、写的语文实践活动中触摸语文、感悟语文,向“藕花深处”漫溯。  相似文献   

14.
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是相等的。"课文只是一个例子",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们常会根据教材进行拓展。但是怎样的拓展才是有效的拓展呢?有效的拓展应该是回归文本的拓展。  相似文献   

15.
彭为成 《现代教学》2010,(11):29-29
语文教师教学这些文学作品,其根本任务应该是指导学生学会阅读欣赏文学作品的方法,培养学生阅读欣赏的能力,从而提高文学修养。然而,不少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往往就课文教课文,没有把课文当作例子来教会学生阅读的方法。因此,学生在学了许多课文之后,当遇到新课文时,还是无法独立阅读。  相似文献   

16.
语文教师写作体验的缺失是语文教学费时低效之根本原因。只有促使广大语文教师通过基于"教"的"写",丰富写作体验,才能实现基于"写"而"教",即将教师写作体验转化为"遵循三境融合之写作规律、理清上下文之逻辑关联、渗透语词锤炼之文学传统"等具体策略,引领学生"深入解读文本,增强情感力量;明晰写作本意,提升谋篇布局力;感受汉语魅力,形成鉴赏能力",并因此实现"提高学生理解、运用和鉴赏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并使之持续发展"的语文教学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17.
陈莉烨 《现代语文》2010,(10):55-56
语文教学历来重视"怎么教",忽视"教什么"。在许多语文教师的心目中,"教什么""容易"确定,而"怎么教"似乎难度重重。正因为如此,语文教学中这个"法"那个"模式"层出不穷,至于"教什么"却少有人问津。其实,"教什么"远比"怎么教"来得重要。笔者认为,  相似文献   

18.
经常对自身教育行为进行反思,教中学,学中教,是教师从"经验型教师"走向"反思型教师",实现自身专业成长的必由之路。语文是基础学科,更应该重视教学反思。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究竟是教课文还是教语文,我们语文教师的认识在理论上是一致的,应该是用课文来教语文。然而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不少教师客观上还是围绕教课文设计教学  相似文献   

20.
语文教学"教什么""怎么教",是困扰教师的热点问题。试以《少年王冕》(苏教版五上24课)为例,诠释基于儿童又适合语文课程需要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的探寻历程。一、基于课文:表面热闹,学习活动华而不实根据"教师用书"提示,初教我将教学目标确定为通过理解辍学放牛和自学画荷两件事,认识少年王冕孝敬母亲、勤奋刻苦的形象,受到思想熏陶,具体分三板块实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