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课堂回放】《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学札记。那天,我打开了一个题为第八册《我不是最弱小的》四点疑问的帖子:1.为什么一家4人出去游玩,只带1件雨衣?按正常的思维,要么不带,要么就该带4件  相似文献   

2.
夜深人静之时,最爱的就是登陆凤凰语文网。那天,我打开了一个题为“第八册《我不是最弱小的》四点疑问”的帖子,读了几位网友的留言:版主——唐春兵:最近,听我市教师上课时搜集到关于这篇课文的四点疑问,向大家请教!1.为什么一家4人出去游玩,只带一件雨衣?按正常的思维,要么不带,要么就该带四件;  相似文献   

3.
《我不是最弱小的》(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这篇课文,讲的是萨莎一家人去野外郊游,突遇一场暴雨,他们只带了一件雨衣,妈妈把雨衣递给了哥哥,哥哥又把雨衣递给了萨莎。萨莎问妈妈为什么要把雨衣让给他,妈妈对他说:“因为你是我们中间最弱小的。”善良、聪明的萨莎又把雨衣轻轻地盖在了花儿的身上。  相似文献   

4.
《我不是最弱小的》就文本本身而言,说的是一件普通的生活小事,但透过宇里行间,我们却可以感受到蕴含其间的深刻道理。这既渗透了“不甘于做弱小者”的文本价值观念,又饱含着“保护弱小者”这样的信念情感,更体现了文本生命的高度意义。教学这篇文章时,宜以“我”为主线,一方面关注“我”的行为、  相似文献   

5.
刘长华 《教育文汇》2013,(22):39-39
不久前,我在本校二年级二班上了一节语文探讨课,课文是《我不是最弱小的》。妈妈带领五岁的萨沙和哥哥到森林游玩。突然,风雨大作。妈妈说要保护最弱小者,便把唯一的一件雨衣给哥哥,哥哥又转给萨沙,萨沙却把它盖在身边的一朵蔷薇花上,说自己不是最弱小的。  相似文献   

6.
《我不是最弱小的》改编自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妈妈,我不是最弱小的》。这篇极具生命教育意义的经典文章,情节简单,语言浅显,讲述的是一件极为普通的生活小事:萨沙的父母面对突如其来的暴风雨,将唯一的雨衣让给了最需要保护的萨沙。可出乎意料的是萨沙不甘于做弱小者,把雨衣盖在了风雨中飘摇的蔷薇花上。事虽小,文字也短,但透过字里行飘摇的蔷薇花上。  相似文献   

7.
阳光活动目标 1.通过故事《我不是最弱小的》,激发班中弱小者的自信心,让其他学生认识到主动保护生活中的弱小者。  相似文献   

8.
案例:《我不是最弱小的》 师:你认为萨沙是最弱小的吗? 生:不是。 师:从文中哪个地方可以看出?清用笔画出相关的句子。  相似文献   

9.
在教学《我不是最弱小的》一课时,我设计了一个环节,要求学生说一说"你是不是最弱小的?你心中什么是最弱小的?"话题抛出后,孩子们七嘴八舌,议论纷纷。维宣说:"我妹妹是最弱小的,她晚上睡觉总是蹬被子,我每天晚上都起来给妹妹盖被子。"琬茜说:"西瓜是最弱小的?""西瓜?解释一下?"我疑惑不解地问。  相似文献   

10.
小学语文教材都是有情之物,其中蕴含着作者丰富的情感。苏教版教材四年级下册中的课文《我不是最弱小的》,是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写的一篇短文,故事情节简单,讲述了4岁的萨沙一家人夏日外出郊游,在大雨突然来临时父母将唯一的一件雨衣给了在他们眼里最弱小的萨沙,小萨沙在父母的影响下,也不甘于做弱小者,把雨衣盖在了风雨飘摇的蔷薇  相似文献   

11.
《我不是最弱小的》是一篇耐人寻味的短文。我在教学时紧扣"弱小"一词,通过生生及师生之间心灵的对话,谛听孩子内心深处的言语,让孩子们懂得要不甘于做弱小的人,勇于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上课伊始,我就进行谈话导入,比"弱小":小朋友们,大家非常熟悉自己的同学,那你们觉得咱们班哪个同学最弱小?为什么?生:我认为我们班的童言是最弱小的,我们都叫她小童言,老师,您不也是这样叫的吗?  相似文献   

12.
一个好题目     
常言道:题好一半文。好的文题会使人耳目一新。《我不是最弱小的》(人教版课标教材语文二年级下册第7课)就是一个好题目。1.发人深思。我不是最弱小的是萨沙带着自信、坚强和自豪想说的一句话。看到题目,读者自然  相似文献   

13.
片断一:抓住课题,引导感知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十四课——《我不是最弱小的》(学生齐读)。师:文章的题目往往寄托着作者的情思,给读者诸多思考,吸引读者去开展阅读。现在请大家说说对这一题目的思考。生:这一题目很吸引人,我想知道"我"是谁?"我"为什么不是最弱小的?生:我想了解谁才是最弱小的?生:课题中的"我"说自己不是最弱小的,但并没有否定自己的弱小。我很想知道"我"是与谁比,才觉得不是最弱小的?  相似文献   

14.
阅读教学中如何处理理解和朗读的关系呢?在《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学中我进行了如下的尝试。读好妈妈的话,引导学生深入领会妈妈两次说话的用意上:第一句话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  相似文献   

15.
《我不是最弱小的》一文情节简单、文字鲜活,是一篇极具生命教育意义的经典文章。就文本本身而言,文章说的是一件普通的生活小事,但透过文章语言,我们却可以感受到蕴涵其间的浓浓情义和深刻道理。通过第一课时的教学,学生已读懂了课文,理解了词语的意思。第二课时,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感受萨沙一家人的彼此关爱之情,体会萨沙不甘于做弱小的人的积极心态。  相似文献   

16.
教材分析《我不是最弱小的》是苏教版第八册的一篇课文。文中讲了萨沙与家人到森林中去,突然遭遇雷雨天气,父母亲很自然地把雨衣给了年龄最小的萨沙。萨沙受父母的影响,主动去保护比自己弱小的蔷薇花。在教学时,应把  相似文献   

17.
教材分析 《我不是最弱小的》是苏教版第八册的一篇课文。文中讲了萨沙与家人到森林中去,突然遭遇雷雨天气,父母亲很自然地把雨衣给了年龄最小的萨沙。萨沙受父母的影响,主动去保护比自己弱小的蔷薇花。在教学时,应把萨沙和妈妈之间的对话作为教学重点,激发学生保护弱小的爱心,  相似文献   

18.
《我不是最弱小的》(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是苏霍姆林斯基写的一篇耐人寻味的短文。读了这篇文章,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文中浓浓的爱。因为爱,妈妈把雨衣递给儿子托利亚;因为爱,托利亚又把雨衣递给弟弟萨沙。一件雨衣在传递着亲情,传递着爱。也正是这份爱,唤醒了五岁萨沙心底的爱,他不仅感到了被爱的幸福,更感受到了施爱的美好,所以才去保护去爱更弱小的蔷薇花。弱小的萨沙因为有爱变得勇敢,变得强大。一、从题目入手,统览全文1.板书课题,指名读课题,认读“弱”字。“弱小”是什么意思?蚂蚁和大象谁是弱小的?你还能以这样对比的形式举出一个例子…  相似文献   

19.
江苏省特级教师薄俊生老师以其独到的教学构思和精湛的教学艺术,在执教《我不是最弱小的》一课时,追求与学生的平等对话,指导学生学习读书习字,彰显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语文课程标准》)。  相似文献   

20.
《我不是最弱小的》(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是苏霍姆林斯基写的一篇耐人寻味的短文。读了这篇文章,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文中浓浓的爱。因为爱,妈妈把雨衣递给儿子托利亚;因为爱,托利亚又把雨衣递给弟弟萨沙。一件雨衣在传递着亲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