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勰在《文心雕龙.知者》中写道:"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可见感情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但目前作文考试的现状很令人担忧,许多中学生作文内容贫乏,没有真情实感,有的竟人为制造"家庭悲剧",让自己的父母在作文中"壮烈牺牲",灰色作文、虚假作文也很普遍,其中虽有作文技巧方面的原因,但关键是缺少感情的投入。《新课标》强调:"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即作文要表达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写作要写自己要说的话,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新课程倡导的就是生态作文。生态作文追求情感  相似文献   

3.
"眼"能传神,"文眼"的打造对于一篇好文章来说,至关重要。把"点睛"法应用于小学作文教学,引导学生为自己的作文打造"文眼",是提高小学作文教学质量的可行路径。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点睛"法的应用主要表现在作文结构和作文评价上。"点睛"方式丰富多样,不拘一格。教师和学生要树立正确的"点睛"观,要根据实际需要,把握好"收""放"时机,恰到好处地"点睛",为作文增光添彩。  相似文献   

4.
《小学作文评改报》所设栏目包括"作文考试题集萃"、"考前指导"、"析题"、"海外小学生作文"、"芳草地"等。它面向小学五、六年级学生,所选作文内容紧密配合各单元作文训练重点,体裁多样,题材广泛,实用性强。那么,教师应该怎样指导学生用好它呢?一、诵读和默写教师要引导学生选出自己感兴趣的范文仔细默读思考,领会其内容和写法,然后要有感情地高声诵读,并达到熟读成诵,最后进行默写,写完后与原文对照,  相似文献   

5.
周皎皎 《成才之路》2011,(25):17-I0012
《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指导学生写想象作文时,要"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因此,在作文教学中,要教会学生想象,提倡大胆的无拘无束的想象。但是,时下小学生写起想象作文却往往感到有点"欲语又茫然"的困惑。怎样才能让学生在想象作文中乐于想象、善于想象、  相似文献   

6.
孙先菊 《考试周刊》2012,(37):58-59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瓶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更是最难、最令人困惑、最为意见分歧的项目。长期以来,作文教学大多数仍然采用"教师命题——教师指导——学生习作——教师批改——教师讲评"的教学模式。由于"教者"的心里形成了一种思维定势,那就是要求自己怎样写作文,学生就要怎样写作文,把对自己写作文的要求错误地强加在学生的身上,造成小学作文教学重"形式"轻"内容"、重整篇轻片  相似文献   

7.
在作文创新的今天,我们要求学生作文要努力做到求"真",求"实",求"活",求"新"。作为一些生活在农村的学生,生在农村,长在农村,接触的是一个广阔的农村天地,或许接触的写作题材要窄一些,但是农村作文教学却有着自己独特的优势。在指导思路上只要始终贯穿一个"农"字,农村作文教学同样能闯出一番新天地。  相似文献   

8.
作文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也是难点,要让学生把眼光放到社会中,走向开放的天地,以开放的视角写自己所见,抒自己之情,谈自己所感,那就要教师在作文中进行开放性教学。作文开放性教学,就是要建立开放型、发展式、创新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能动性。一、要丰富课外生活,扩大阅读,引导积累,生活是写作的源泉;二、写作中要营造氛围,自由作文,解除禁锢。讲究命题的开放性,讲究作文形式的多样性;三、评议时"呵护"亮点,培养兴趣,引导迁移,逐步把学生的写作活动引向广阔的天地。  相似文献   

9.
齐光荣 《教师》2012,(1):76-77
平常和老师们聊天时,经常听到这样的抱怨:现在的学生越来越不好学,越来越难教,特别是作文教学更犹如"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学生作文要么东拼西凑,要么死背范文,要么"无米下锅",要么有"米"不会下,要么不会开头……其实,要想学生学会作文,除了要学生勤观察、常积累外,教会学生怎样开头也至关重要,下面就小学生作文的开头谈自己一管之见。  相似文献   

10.
秦彩芳 《成才之路》2012,(23):87-87
当前,作文批改似乎成了压在语文教师肩上的一座大山。怎样才能把老师肩上的这座山搬走,不仅要发扬愚公精神,还得另辟蹊径——引导、发动学生互批作文,就能批出一片新天地。一、下放"民间"——批改"平民化"批改作文一直是老师的"专利",如果批改作文能从"庙堂"进入"民间",学生自己也能品尝为人师的滋味,孩子们怎能不喜悦,不激动呢?但学生的语文功底参差不齐,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进行合理分配和安排,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赵耀世 《现代语文》2014,(7):141-142
新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强调作文教学:"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然而,当前高中作文教学正面临学生文章体裁不明晰,情感假大空的尴尬。教师教得"无奈",学生学得"无趣",这严重偏离了新课改要求。要破解这一难题,当推行生态教学。  相似文献   

12.
作文教学是综合性教学,小学作文教学思路必须拓宽,鼓励学生平时要抓拍生活鲜活画面,培养写作兴趣,用好自己的"小本本"。  相似文献   

13.
互评互改作文课的产生,源于观念的转变,具体涉及到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学生和教师地位的转变;作文互评互改要虚实结合,要把作文评改的原则、步骤、方法和要求教给学生;互评互改作文课要突出"评""改"二字,选好评改的文本材料,始终抓住"评""改"的方向和目标,教师要牢记自己"导"的角色,不断探索和总结"导"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一、开发初中作文校本教材的背景 1.文本教材的缺失:我们的语文课有作文教学的任务,却没有可依据的作文教材。现行初中语文教材(人教版)中的作文文体在淡化,只是每个单元给了许多话题材料,作文之法要靠学生自己"摸着石头过河"。作文教学无章可循使得一线教师深感作文教学之难!  相似文献   

15.
传统的作文教学理念把作文看成了是在写作理论指导下的具体操作而并非是学生的心智劳动创造的成果,学生创造的灵性被扼杀。因此新时期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发展的教学要求是:教师首先要培养具有创新思维的自己;要把作文主动权还给学生;要引导学生积累丰富知识,注重体验生活;要加强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开放作文教学的可循之路有:开放选材,变无"米"为有"米";"指导"开放,弃同求异;评改开放,让呆板变活泼。  相似文献   

16.
顾飞 《考试周刊》2011,(87):53-53
新课程标准提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的确,情感是语文教育中最有价值、最应重视的东西,而作文应该是真情实感的流露。因此,在作文中有真情实感尤为重要。"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相似文献   

17.
传统的小学作文教学,问题颇多,着眼于让学生应付考试,把作文训练空间限定在课堂上。教师应让学生变"让我写"为"我要写",让他们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展现习作的个性,让学生学会观察、积累、创新。  相似文献   

18.
谢飞亚 《现代语文》2011,(8):127-128
关于写作,新课标上是这样阐述的:"要指导学生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修改时能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做到文从字顺。"但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着"教师批改作文,学生看评语"的现象。这样既增加了教师的负担,学生也没得到实惠。  相似文献   

19.
应试教育造成了现在的高中生与社会生活脱节,感受不到五彩缤纷的生活,使得他们的作文"幼稚病"很严重。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让学生回归生活、感受生活、思考生活,点燃学生写作的激情,让作文能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表达自己的感受。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写作,是个性化的体现,可在教学过程中,最让我叹息不已的是,学生的作文空洞无味,把自己置身于自己的地盘(作文)之外,冷眼观看,毫无自己的情感所在,更别谈以情动人了。我一直思考着,怎样让学生的作文传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从而达到课程标准的这一要求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