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步入新世纪,龚自珍的诗依然振聋发聩,令人感喟万千。人才是民族的未来和希望,尤其是创造性人才。作为教师,更要将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时时反思时时自励。因此,我劝吾师重抖擞,不拘一格育人才很有道理。通过对名师课堂的观摩与研读,我发现,只有教师的不拘一格才能催生学生的不拘一格。  相似文献   

2.
<正>江苏省丹阳市实验小学始建于1771年的鸣凤书院,文化传承240多年,近代杰出的思想家龚自珍在此任主讲席,写下著名诗句"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语言学家吕叔湘、画家吕凤子、二胡演奏家闵慧芬、水稻专家杨守仁、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李玲等都是这所学校的著名校友。学校以"不拘一格降人才"为办学理念,以"培养天性自然、思想自由、学习自主、生活自理的儿童"为办学使命,致力于"为每一名学生一生的发展和幸福奠定坚实的基础"。学校以"显书院之精髓,杨自珍之思想,  相似文献   

3.
课前交流:   师:清代有一位著名的诗人龚自珍,背过他的诗吗?(学生摇头)其中有这样两句,“我劝(学生醒悟跟着齐背)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相似文献   

4.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这是近代思想家龚自珍的著名的《己亥杂诗》之一。龚自珍生活的时代正是清王朝危机四伏的时  相似文献   

5.
【名人名言】1.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龚自珍)2.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了。(鲁迅)3.如果是玫瑰,它总会开花的。(歌德)  相似文献   

6.
己亥杂诗     
正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今译:中华的生机活力要靠风雷来激荡,眼下这死气沉沉的局面毕竟令人哀伤。我劝天公重新振作起精神,不拘一格地把人才降生到这片土地上。注释:1己亥:指清朝道光十九年,即1839年。2九州:相传古代分中国土地为九州,后世便以九州代称全中国。生气:生机,活力。恃:依靠。风雷:指剧烈的社会变革。3喑:哑。究:毕竟。4天公:旧时称天帝为天公。抖擞:振作精神。  相似文献   

7.
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大家都耳熟能详。此句是龚自珍的最经典诗句之一,极具进步意义。不过可笑的是此诗是龚自珍受一道士邀请写的青词。所谓的青词就是道士上奏天神的表章。可以说是封建迷  相似文献   

8.
田建龙 《班主任》2010,(2):21-21
五年前,我第一次把“给班级命名”从设想变为现实,那个班名来自于一次春运会。观看比赛时,我对学生说,我希望咱们班有一个响亮的名字。谁知就那么巧,天空忽然打了一个响雷,灵光一闪,“春雷”班诞生了。“春雷”代表着生机和希望,同时还有“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之意。  相似文献   

9.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成才,是历经时代变迁却永恒不变的话题;成才,是振兴中华成就辉煌人生的众望所归!为了激发广大小学生求知欲望、作文兴趣,发掘优秀人才,给小学生们提供一个展示才艺的舞台,让其尝到成功的喜悦,探索成功的奥秘,打下成才的基础;同时也为各小学教育部门提供一个集中展示教育成果的机会,《成才之路》杂志社特举办第二届“童星耀中国”全国少年儿童才艺展示活动。  相似文献   

10.
焦巧珍(江苏常州市五中马河鸣同学的家长):自然的陶冶启迪使孩子浮想联翩,多彩的社会生活使孩子文思泉涌;教师的精心点拨使孩子广开胸襟,贵报的热情指导使孩子得益匪浅。我真诚地感谢贵报给孩子以自由畅想、抒写性灵之天地,给孩子以学习、交流、提高之良机。刘达(黑龙江伯河一中学生):语文的素质教育改革方兴未艾。本届大赛眉目清晰,给人一种“有朋自远方来”的亲切感。感谢大赛给我、我们这样一个绝好的机会。确切地说,以点代面,我们盼望的是一个自由的空间,个性的舞台。也许真的应了那句诗: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相似文献   

11.
周世恩 《师道》2015,(1):20-22
晚清文学家龚自珍在《病梅馆记》里说:"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欹为美,正则无景;以疏为美,密则无态。"以梅喻人,反对对人才的各种人为扭曲。他还发出了"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的疾呼。由盆景,我想到了从事的教育。如果把教育的对象——学生比作盆栽的植物,把施教者比作制作盆景的艺人,那么,我们是否也像无数的园艺工人那样,做过很多看上去很美的事情呢?看上去很美——家庭教  相似文献   

12.
金秋十月,是收获的季节,31名“第三届全国创新英语作文大赛”优胜者,经大赛组委会推荐,顺利地享受到了当届大赛参与高校提出的录取优惠条件。跨入了他们心仪已久的名校之门。本刊特此表示祝贺。“全国创新英语作文大赛”是本刊一年一度的传统赛事。这次赛事在全国名牌大学的大力支持和参与下,迄今已举办了第四届。大赛秉承“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逐步改变以高考分数为惟一选才标准的模式,探索多元选拔优秀人才的机制,为在英语方面学有专长的同学提供向高校展示自己才能机会”的宗旨,向高校推荐了一批综合素质高,英语有特长的优胜者,得到了越来越多中学、教师、考生和家长的重视,在全国高中学生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我们希望更多的具有特殊才能的学生,在今后的大赛中展示才能,脱颖而出,为实现自身价值写下浓墨重彩的新篇章。  相似文献   

13.
曾杰  曾广圆 《成才之路》2012,(19):12-14
正人才成长的基本条件是人才学特别是人才成长思维学必须研究的重要课题。成才思维学是社会思维学的应用学,成才只有在社会思维场中即集体思维的相互作用、相对相关中才能实现。成才的主观条件是健康的体魄、坚强的意志和较高的智力,它的客观条件是有利的社会环境和适时的机遇。龚自珍的《己亥杂诗》说:"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作者也希望天老爷重新振作精神,打破用人的陈规旧制,让各种各样的优秀人才发挥才能,振兴中国。  相似文献   

14.
正龚自珍的《病梅馆记》只是一篇政治意义上的檄文吗?通常认为这篇文章是作者通过谴责人们对梅花的摧残,形象地揭露和抨击了清朝封建统治阶级束缚人民思想,压制、摧残人才的罪行,表达了要求改革政治、追求个性解放的强烈愿望,与他的《己亥杂诗》中的"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有异曲同工之妙。但是龚自珍要求的个性解放,不仅是其政治改革思想的支柱,同样也是其文学改革思想的核心。所以,《病梅馆记》还可以有  相似文献   

15.
龚自珍(1792—1841)浙江仁和(今杭州)人.晚清思想家、文学家.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先驱之一,对康、梁维新运动有影响.作品有诗词、散文等多种形式。组诗《己亥杂诗》中的一首诗“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反映了他对黑暗现实不满,要求改革,重视人才的思想.自学本文应着重了解“托物言志”的手法.议论要讲究艺术性。有些问题单是抽象地说理不能给  相似文献   

16.
陶来军 《成才之路》2012,(32):30-31
写作教学是教师引导学生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综合性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基本的适应实际需要的书面语言表达能力的活动。叶圣陶老师说:"教师的任务就是用切实有效的方法引导学生下水,练成游泳的本领。"经过长期的实践,笔者有一些心得,愿与大家共勉。一、不拘一格的命题作文命题是落实作文教学目标的关键环节,学生愿不愿意写,有没有内容可写,都和命题的恰当与否有关。每次作文我先把各个组长集中起来说清本次作文的目的和大方向,让每个组征集意见分别出一个题目,全班同学从中选择两个或三个确定为本次作文题目,然后每个学生再根据自己意愿选择,哪一个最适合自己就写哪一个。  相似文献   

17.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瘖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 这是龚自珍《己亥杂诗》里的一篇名作。伟大领袖毛主席曾在《介绍一个合作社》一文里引用它来说明发扬人民民主的必要性,赞扬我国人民在党的总路线指引下涌现出的社会主义新生事物和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精神振奋、斗志昂扬、意气风发的生动活泼的政治面貌和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相似文献   

18.
马志伦 《学周刊C版》2014,(2):231-231
龚自珍的《病梅馆记》只是一篇政治意义上的檄文吗?通常认为这篇文章是作者通过谴责人们对梅花的摧残,形象地揭露和抨击了清朝封建统治阶级束缚人民思想.压制、摧残人才的罪行.表达了要求改革政治、追求个性解放的强烈愿望,与他的《己亥杂诗》中的“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有异曲同工之妙.但是龚自珍要求的个性解放.不仅是其政治改革思想的支柱.同样也是其文学改革思想的核心。所以,《病梅馆记》还可以有另一种解读。即文学意义层面上的解读。  相似文献   

19.
“微”教育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做到"学有所教",这就要求我们把"他考什么,我教什么,你学什么"的模式逐步转化为"我学什么,你教什么,他考什么"。应当追求办学模式的多样化,追求"不拘一格降人才"。把学生个性的差异作为丰富而重要的教育资源进行精心研究和深入开发。如果基础教育总是考什么就教什么学什么,那培养出来的都是标准件,杰出人才从哪里产生?  相似文献   

20.
新课程的开发,还教育以它本来的面目:自由、开放、活泼、创新。教育已摆脱了戴着脚镣跳舞的束缚,现在是要求广大教师重抖擞,不拘一格教人才。所以教师的角色必须转变。必须与时俱进,学习课程,深入生活,专心科研,及时反思,认识差异,开拓创新,继承发展,也就是要努力求索,适应时代的呼唤,课改的潮流,真正成为育人的教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