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张笃安 《考试周刊》2011,(32):71-71
教学有效性就是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采用各种方式和手段,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活动。所以,学习的目的不仅是掌握知识,更要能够将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这就要求课堂不再是简单地教给学生知识,更要在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2.
文章通过对认知心理学的知识分类学说理论阐述,并结合对中学"信息科技"学科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了教师在"信息科技"学科教学实践中,要善于运用知识分类学说来解决学科教学中出现的问题的观点。特别是指出了"信息科技"学科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引导学生的课堂注意和学习预期。教师要努力调动学生各方面因素,促进对新知识的巩固及对知识和技能获得过程的理解。教师要在教学中不断加强变式练习,更好地使学生实现知识的转化。教师要重视学生学习方法指导,帮助学生学会学习。  相似文献   

3.
高效教学中的知识、方式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高效教学是指以有效知识为学习活动对象,通过有效活动方式和有效评价促进学生有效发展的教育实践活动.相对于知识的学术形态与教育形态,知识的学习形态是一种更为有效的促进学生发展的知识形态.根据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方式,课堂教学活动方式有三种形式:先教后学、先学后教、教学对话,其中教学对话的实践活动方式是"对话性讲解";从评价与学习活动的相互作用的方式,可以把学习评价分为对学习的评价、为学习的评价和学习内评价.有效发展是实现"高价目标"的过程,是学生主动发展的过程,是学生生命化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我国广播电视大学是现代远距离教育的典范,研究和揭示现代远距离教育的本质,实际上也就揭示了广播电视大学教育的本质。下面就现代远距离教育本质谈些看法。一、对教学过程的认识从教育学的理论来看,教学过程是教与学的关系过程。由于教学内容的不同,教学  相似文献   

5.
《考试周刊》2017,(22):73-74
初中物理教学是对物理知识不断地进行了解、理解、进而进行判断和推理的过程,要做到理解物理学习中的各种客观规律,由现象到本质,做到对初中物理知识间内在联系,这就是教与学双方都要努力才能达到的。本文从和谐学习氛围教学入手,通过行之有效的教学设计,利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现代化的教育教学设备,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始终围绕初中物理的课堂教学特点,实现高效教学。为此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观点。  相似文献   

6.
教学过程本质探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不同的教育理论学派或持不同研究方法的学者对教学过程的本质会作出迥然各异的研究界定。把握教学过程本质"本体存在"和"观念存在"的不同意义,在充分肯定各研究学说理论价值、历史地位和应有的合理性的前提下,突破传统教学过程本质观的局限,以现代哲学新思维构建交往实践本质观、生命体验本质观、理解互融本质观和建构生成本质观,从而在理论扬弃的基础上观照教学改革实践的实际问题,促进理论本身的发展,进而给予实践以更加有效的指导。  相似文献   

7.
当代信息加工学习理论把人类的知识分成两类: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由于这两类知识在大脑中的表征和贮存方式不同,因此获得的方式也不同。教师如何根据这两类知识进行教学设计,提高教与学的有效性,是现代教学设计技术的基本内容之一。教师应通过知识的分类原理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使之与学生的认知心理相合,达到优化教学过程的目的。本文就结合认知心理学的一些研究成果对不同知识类型的课堂教学策略做初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基于认知心理学知识分类的课堂教学策略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信息加工学习理论把人类的知识分成两类: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由于这两类知识在大脑中的表征和贮存方式不同,因此获得的方式也不同。教师如何根据这两类知识进行教学设计,提高教与学的有效性,是现代教学设计技术的基本内容之一。教师应通过知识的分类原理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使之与学生的认知心理相合,达到优化教学过程的目的。本文就结合认知心理学的一些研究成果对不同知识类型的课堂教学策略做初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蔡隽 《广西教育》2012,(14):82-82
华罗庚教授说得好:不要只给学生看做好了的饭,更要让学生看做饭的过程。在数学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必须鲜明、准确、深刻地揭示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现代教育强调"知识结构"与"学习过程",目的就在于把知识作为思维过程的材料和媒介,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一、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根据布鲁纳的认知发展理论,学习本身是一种认识过程。  相似文献   

10.
现代教育技术就是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教与学的过程和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以实现教学优化的载体。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中的应用,不仅仅是为了辅助教师的教学,更重要的是要促进教与学方式的改变,倡导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在新课程  相似文献   

11.
陷入困境的文学概论教学必须尝试进行生态式教学。首先要制订致力于培养学生学识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生态教学目标,其次是适当精简抽象难懂的理论内容和扩充学生感兴趣的当前现象的教学内容,再次是实施“教、学、辩、写、演”的系统生态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12.
参与式教学体现了一种先进的教学理念,这种理念则是建立在各个相关理论的基础之上,不是无本之源。其中,人本主义注重人的发展,强调人才是学习中的主体;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一种外在的客观存在,而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的结果;多元智能观认为人的智能不是单元的。他们各自有各自的作用和特征,它们在学习过程中可以相互促进,相互补充。因此,学习不仅需要大脑思考,也需要身体和其他所有知觉器官的参与。  相似文献   

13.
为了应对网络时代知识碎片化的挑战,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出了零存整取式学习策略。其实质就是通过不断地改写、使碎片化的知识逐渐整合起来,并与个人原有的知识体系实现对接,从而达到化零为整的目的,最终实现知识创新。"零存"的关键是学会选择,"整取"的关键是不断写作,因为写作可以促进思考。零存整取式学习既可以基于博客,也可以基于其他多种平台与工具。其常见的问题是对该策略的精髓理解不透、信心不足,思维与写作能力欠缺,选择及创新意识不强以及缺少内读的意识与能力等。零存整取式学习策略除了可以指导个体学习之外,还可以指导协作学习。  相似文献   

14.
样例是知识获取的主要途径。根据样例学习的相似性理论,在样例学习过程中,至少要呈现两个或多个样例,而解释性理论认为只要样例合理,可以向学生呈现一个样例。Anderson等人在ACT-R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四阶段重叠模型,Sweller从认知资源的角度提出了认知负荷理论。四种样例学习理论从不同角度指导着样例学习实证研究与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15.
孟子和荀子都尊崇孔子,二者都从孔子那里寻找知识和道德资源,并根据不同的理解形成各自的教学思想和观点。二者的分歧源自前者尊"德"而后者主"知",首先表现为人性论的不同解释,然后由人性论的不同解释演绎出二者不同的教学主张。孟子假设人性"善",主张"明心论",较注重德性修养,重视"思"、"行"和"自然之教";荀子假设人性"恶",主张"博学论",较注重知识学习,重视"学"、"知"和"人为之教"。  相似文献   

16.
情境学习理论强调培养学习者的主动建构能力,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知识和技能的获得产生于学习者与环境之间的互动,互动的过程便是学习者掌握知识并能灵活运用的过程,从而解决问题、适应社会。借鉴情境学习理论,要从教学内容的选定、教学模式的设定、教学环境的创新、教师观念的转变等方面来改革我国成人教学。  相似文献   

17.
“自然分材教学”的理论与实践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然分材教学是教师让学习内容随学生学力差异自然分化并指导学生研究和解决自己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的教学理论与实践形态。简言之,教师让学生"顺势为学"。其旨在弱生上进、优生更优、全体学生齐发展;营造以幸福指数、感情调节和师徒合作为标志的和谐氛围,建构由自学、互帮、释疑、练习、反思等环节组成的课堂形态,并采用了指导自学书、互帮显示板、信息沟通牌、问题跟踪卷和师徒合作制等辅助手段,为师生的幸福开辟道路。  相似文献   

18.
对接受学习和探究学习的审视与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接受学习和探究学习是针对不同类型知识教学提出的两种教学改革主张。本从知识教学改进的历史演变这一视角出发,依据历代教育家、教育心理学家的众多理论研究成果对接受学习和探究学习进行了审视,讨论了人类知识结构中的显性知识、隐性知识学习的特点和方式;比较了各自的优、缺点;提出接受学习和探究学习都是学生习得知识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不可厚此薄彼,方可有效地落实基础教育改革新理念。  相似文献   

19.
知识建构作为一种创新教育理论,强调“对等的知识发展”和“民主化的知识”,重视学生提出的真实观点和现实问题,认为知识建构不应局限于特定的场合。这种理念非常符合我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的要旨,并为弥补当前我国综合实践活动课开展过程中遇到的诸多不足提供了指导。以知识建构理论为指导,探究其应用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核心目标有两个:一是探究学生问题的深度、理解的深度等课程内容方面的学习成效,二是探究学生参与度、合作度(交互程度)、创造性等活动品质方面的发展。在研究“交通”这一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们经历了“个人观点的提出”、“小组知识的讨论”、“班级社区知识的形成”三个阶段的知识建构过程。对基于知识论坛的建构学习效果采用问题深度量表、解释深度量表、创造性行为量表以及知识论坛自带的ATK分析工具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基于知识论坛的知识建构学习,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参与广度与深度;学生多层面的交互合作,促使问题深度、解释深度由低等级转向高等级;不断反思研究过程,有助于实现学生观点的升华。  相似文献   

20.
酸和碱是化学的基本概念。人们对酸和碱的认识经历了一个从现象到本质,从个别到一般,逐步深化完善的过程。各种酸碱理论都有其自身的局限性,关于酸和碱的概念及其理论有待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