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0 毫秒
1.
如果淡化小说的时代背景,《城的灯》完全可以作为一篇纯粹讲人性的小说来读。可能很多小说都有这样的特征。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物的命运也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社会的风貌。人不能离开社会而存在,个人的存在构造出的社会关系网也是时代的缩影。只从人性的角度来理解小说,那就过于简单了,也肯定违背了作者的初衷。当然,任何一篇小说都会书写出一定的人情与人性。要说冯家昌坏吗?是一个纯粹的见利忘义、忘恩负义、辜负良知之徒吗?好像也不是。任何一个人都有他的复杂性,不能单纯用"好"或"坏"来评价。  相似文献   

2.
张华 《文教资料》2008,(3):45-47
经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戈尔丁对战争等人间罪恶更加深恶痛绝,对人性和人类社会的见解愈加深邃与成熟.为了达到警醒世人,扬善抑恶的目的,戈尔丁怀着悬壶济世之心,通过<蝇王>小说刻意安排了一个"恶战胜了善"的情节,从而更加深刻、尖锐地反映出人性的复杂性及善恶相争的残酷性.同时作者也乐观地对人类自身倾注了巨大的希望.  相似文献   

3.
张丽华  盛娜 《文教资料》2008,(12):26-27
<雨王汉德森>与贝娄其他的城市小说不同,作者运用象征的手法和浪漫主义的狂想,呈现了一个虚构的原始非洲大陆.贝娄试图用寓言的手法来表达他对人性的乐观态度:在荒诞的现代社会中,人应该始终对自己抱有信心,从而与自己周围环境和谐共处.  相似文献   

4.
《捕蜂器》是当代英国小说家伊恩·班克斯的处女作,也是他的成名作。小说中,伊恩·班克斯对人性的善恶及社会的黑暗洞察入微,在一系列看似恐怖血腥的故事中隐藏着作者对人类命运的深度思考。本文从小说中三个人物(父亲、埃里克和弗兰克)的人生经历入手,深入分析了他们各自悲剧的原因,揭示了爱的缺失是造成小说中人物人性扭曲、性格变态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表现人性是沈从文小说创作的中心。他在小说中讴歌优美、健康、自然的人性,表达对美好人性的向往与追求,同时也体现了对边民扭曲变形人性的忧患以及对都市现代"文明人"人性沦丧的批判。作者有意让这几种人性形成对比,以"乡下人"的眼光来歌颂人性的美好,批判人性丑恶。  相似文献   

6.
对人性的考察是英国作家麦克尤恩孜孜以求的写作目标。他秉承西方"人性恶"的传统,考察"人性陌生而古怪的地下层"。在其作品中,成长主题是其考察人性的方面之一。在早期作品中,他十分关注人类的成长问题,尤其是青少年的成长之痛。青少年、儿童是麦克尤恩早期作品中的普遍人物。与传统的青少年、儿童人物的天真形象不同,他们受困于身体、性格和心理上的缺陷,在社会文明中被孤立、排斥,因而诉诸各种变态行为表明自己的存在,所以,他们的成长是"逆成长",其原因在于马斯洛提出的"约拿情结"。本文通过对麦克尤恩小说的人物分析,揭示"约拿情结"是阻碍个体自我成长的"桎梏",人物无法达到马斯洛所提倡的"神性",反而囿于"约拿情结",逃避成长,反映了现代性危机下人类普遍的焦虑和痛苦。在考察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同时也凸显了麦克尤恩对"人性恶"的反思。  相似文献   

7.
<古巷道>是黄石矿冶文学中一部独具特色的代表作.在小说文本中,作者主要通过对矿区农民起子等人"盗宝"传奇故事的讲述,生动再现了新时期矿区人在物欲驱使下人性的异化和在生存压力面前不屈的抗争.小说背后,隐藏着作者对人性的道德评判和对生命的关怀.  相似文献   

8.
康拉德的丛林小说集中体现了人类的道德主题以及对人性的思考,在这其中《黑暗之心》是具有代表性的一部作品。通过这部小说我们可以看到康拉德作为一个作家的社会责任。小说揭示"文明"下的野蛮,对人类的道德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相似文献   

9.
奥康纳的小说《善良的乡下人》中,反讽渗透于小说的语言、人物塑造、情节构造、意义生成等方方面面。作者通过言语反讽,描绘了流行于南方社会的罪恶;通过透视女主人公信仰呈现悖逆的情景反讽,揭示了人的矛盾和精神困境;通过对于失乐园故事戏拟式的反讽,反映人之罪产生和人类生存困境产生的原因是宗教信仰的匮乏。作者通过各种反讽手法说明宗教信仰的缺失导致人类生活在一个罪恶的世界,惟有基督教才能救赎人的罪恶,拯救人的灵魂,帮助人类重建自己的乐园。  相似文献   

10.
郭琦 《海外英语》2011,(1):200-201,203
长篇小说《时震》发表于1997年,曾一度是美国后现代作家库尔特·冯内古特的封笔之作。该小说不仅是冯内古特后现代小说写作风格的一贯传承,更以其深刻隐秘的思想成为著者的一部世纪末"政治预言"。该文作者就小说中所出现的"科技"主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围绕着小说中科技的社会功能这一主题进行研究,探究了科技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结果的存在意义及对人类本性等方面的反作用。同时通过对小说中关键因素进行的关系构建试图探究出小说家冯内古特对人类社会最终出路,做出理性或非理性的抉择,并通过分析小说中对人类社会的未来"悲观中透着希望"的预见也可揭示出作品中暗含着的深刻主题及作者对于人类社会的人文主义思考。  相似文献   

11.
《商洛学院学报》2015,(3):17-20
《古炉》是贾平凹描写"文革"时期陕西农村生活的一部小说。作品塑造了出身卑微、相貌丑陋、内心善良、受人歧视的狗尿苔形象。他是政治上的"中间人物",审美上的"畸形人物",也是人性善的体现者,还是作者"文革"时处境和心灵的写照。作品通过狗尿苔形象不仅真实地呈现了"文革"时期的社会现实,表现了人性在"阶级斗争"中被扭出的情形,而且隐含了作者淡泊自守、不事张扬的人生态度。  相似文献   

12.
《呼兰河传》是萧红四十年代初寓居于香港时写作的,这篇小说中描绘出了中国文学史上最美的后花园,然而这美丽的花园中也有其"阴暗面"的存在,作者在小说中对"人性恶"进行了揭示,将人性当中的懒惰与贪婪、冷漠与麻木、愚昧与残忍进行了大胆的抒写。  相似文献   

13.
沈从文在自己的小说创作中,始终将人性中真善美的部分作为重点加以表现。这种人性美既是沈从文作为"乡下人"的人生经验复现,同时也是其赖以在现代化的世界中实现精神独立的力量依托。在具体的小说文本中,美好的人性主要表现为生命自由的追寻、自我尊严的觉醒以及纯净人生的渴求等三个方面,寄托了作者内心深处的人生理想与价值观念。正是这种对于人性美的坚定信念,使得沈从文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中间找到了自己前行的方向,并最终为读者谱写出一曲曲忧伤但又不失宁静的唯美乐章。  相似文献   

14.
高珊 《海外英语》2015,(1):195-196,214
约瑟夫·海勒是二战后美国最为著名的作家之一,他的小说通常都是以现实生活为基础进行创作,通过极具个性特征的写作方式,不仅真实地表现了美国社会的生活,而且还表达自己对现实世界的抗议和不满。读者也能够在阅读作品的震颤中学会思索,在喜剧中感到悲哀。《第二十二条军规》就是这样一部小说,它以战争背景,栩栩如生地刻画了尤素林等人物形象,深刻地反映了当代社会的主题。从该文来看,研究了这部小说中的异化主题,并指出它在若干方面的体现。文章批判了官僚资本主义扭曲了人性,对人造成了极大的异化,由此可以看出海勒关注人性、关怀人类所处的困境。  相似文献   

15.
日本的"私小说"产生于日本特定的社会环景.田山花袋的《棉被》则是日本"私小说"的先河.《棉被》是作者"人性"的自供状,是田山花袋灵与肉的内心搏斗过程.简单地把"私小说"斥为作家个人感情的无病呻吟是不公平的."私小说"也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和影响.《棉被》写出了道德战胜肉欲,强调了人的社会道德与责任,维护人伦与家庭,还是有一定意义的.  相似文献   

16.
乔伊斯·卡罗尔·欧茨是美国著名小说家、评论家,其作品题材丰富、寓意深刻。长篇小说《大瀑布》是欧茨小说中最杰出的代表作品。揭露了当时美国黑暗腐朽、人性泯灭的社会现象,展现了人类命运的悲剧性色彩。本文从文学伦理角度阐述了美国社会中人性的缺失,表达了作者对伦理秩序混乱的忧思,以及对整个人类社会的关怀。  相似文献   

17.
人性和人道主义一直是文学普遍关注而又十分敏感的话题。本文通过对八十年代人性和人道主义回归的社会背录的分析,来诠释新写实小说关注人性的原因;新写实小说采用了人性视角来审视现实生活不仅体现在选材上,也体现在创作的过程中;八十年代处于转型时期的社会现实使新写实小说注重物资化、欲望化,扭曲和变形等人性内容的书写,同时也不乏对人的自然本性的关注。  相似文献   

18.
《万寿寺》是《青铜时代》中最长的一篇小说,也是最能体现王小波叙述艺术特点的一篇小说。作者利用碎片式的情节?多重的叙述视角和叙述时间构建出现实与理想的双重世界,揭示出人类生存受压抑?受迫害又无力反抗的困境,表现了他对诗意世界的理想追求及对历史和人性的思考。  相似文献   

19.
薄伽丘的作品中充满了对人性的肯定与对人类道德的反思,他关于人的观点已经脱离了中世纪基督教神学的思维框架,不仅看到人类的堕落是由人自己引起的,同时也指出了人性中积极向善的一面,认为人只有克服人性中的恶才能获得善行。对人性的反思影响着薄伽丘关于社会生活的观点。  相似文献   

20.
芥川龙之介的短篇小说一般不重描绘而意在挖掘,疏于叙述而工于点化,运用幽默、夸张、讽刺等手法将其对社会、对人性的深刻洞察表现在平凡而简单的日常生活琐事之中,让读者在嬉笑声中品味出苦涩.<鼻>这篇小说作者将犀利的笔锋直接刺向人类普遍存在的深层心理,探讨人类自我意识的定位,揭示人性中的虚伪和自私.本文即通过探讨"鼻子"在作品中的深层内涵,分析<鼻>中主人公和看客的心理来解读芥川对人性"恶"的深刻批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