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李宇 《对外大传播》2010,(10):29-30
随着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中国电视对外传播取得了飞跃式的进步,单就"硬实力"而言,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水准。国家对于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给予了极大的支持,也寄予了很高的期望。可以说,我国对外电视正处在一个绝佳的发展阶段,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也处在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期。但是,我国电视对外传播依然存在着"外忧"与"内患"。  相似文献   

2.
刘萍 《文化学刊》2011,(4):84-86
电视科教节目是利用电视媒体进行科学文化传播的具体节目形式之一,应注重传播科学文化、创新文化、大众文化、审美文化四个方面的媒介文化,以满足公众对于多样化文化的需求,从而提高我国公众科学文化水平和素质,增强公众抵御各种落后文化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随着自然生态环境恶化与公共卫生事件频发,健康信息传播备受关注,电视栏目作为主要信息传播途径,担当着重要角色。当前各类电视健康类栏目虽蜂拥庞杂,却普遍存在节目形态单调、类型单一、受众面狭窄等问题,商业化运作模式下电视健康类栏目培养健康文化遭遇阻碍。本文借用生态系统模式,从生产传播机制、媒介社会环境等方面寻求电视"健康文化"的生态建构。  相似文献   

4.
孙一楠 《对外大传播》2011,(8):26-26,32
当前,我国经贸、文化、军事等各个行业和领域的对外传播工作方兴未艾,与这些领域相比,党的对外信息传播工作起步较晚,且在一定程度上缺乏整体设计和统筹协调。如果不加以足够重视和科学谋划,党的对外信息传播很有可能成为"大外宣"战略中的"短板",  相似文献   

5.
当前综合国力的竞争已经从传统的资源、军事、科技等要素,转向非物化要素构成的实力范畴。文化建设和文化"走出去"之于国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中国文化"走出去"效果研究大致形成了基于中国文化落地情况和受众态度认知倾向两条传播效果研究路径,基本遵循了文化传播中由浅及深的接触、选择与融合过程。但是,针对目标对象的传播效果测量和评估难以为实践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6.
徐娜  屈晓静  骆静静 《职业圈》2012,(23):103-103
一、科技创新中的文化产业发展机遇 文化产业是文化与经济的结合,也是文化与科技的结合一百多年来,人类发生了三次科技革命。第一次科技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使得造纸术和印刷术不断改进,形成了科技运用与文化生产之间的良性互动。第二次科技革命,推动了电影、电视、广播等多元化文化传播途径的发展.孕育了现代文化产业的萌芽。而以电子计算机和空间技术的诞生为标志的第三次科技革命。让文化产业成为融合多种技术群因子的产业形态,  相似文献   

7.
我国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发展电视对外传播事业,1992年开播了第一个国际卫星频道CCTV-4。2009年到现在,我国电视对外传播正迈入规模化、国际化的发展阶段。值得关注的是,我国电视对外传播关于境外法律法规的研究还比较薄弱,业界还未就此启动系统、深入的研究,学界关于该领域的研究成果也鲜见于论著或刊物。  相似文献   

8.
郭颖 《对外大传播》2020,(10):29-31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中国的科技力量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人类同疾病较量最有力的武器就是科学技术,人类战胜大灾大疫离不开科学发展和技术创新。”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重要论断为中国的科技抗疫指明了方向。中国坚持以科学为先导,充分运用近年来科技创新成果,组织协调全国优势科研力量,坚持科研、临床、防控一线相互协同和产学研各方紧密配合,为疫情防控提供了有力科技支撑。对于对外传播工作者来说,中国如何进行科技抗疫、疫情防控中涌现出哪些中国科技的“硬核”力量、科技抗疫如何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近年来中国科技创新的实力和底蕴,都是极具价值的对外传播选题。  相似文献   

9.
在所有的媒体当中,电视媒体的传播形式较为先进,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电视广告制作的手段层出不穷,科技含量也越来越高,二维、三维及特技手段的不断更新,使广告的表现形式趋于多元化,大致可分为基本表现形式和特殊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0.
电视专题片中的语言,是构成电视专题片的重要内容,采用纪实性电视语言,更能突出电视专题片的主题,给受众真实感人的听觉冲击.告别电视专题片"画面+解说"的叙述模式,大量采用同期声等纪实语言,是现代电视专题片发展形势的必然,要让电视纪实手段实现最大可能的传播效果,要让电视纪实实现真实的传播新闻,要让电视实现人本思想的教化,电视专题片纪实语言的运用,是现代电视专题片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1.
正近几年来,我国加大了国际传播的力度,这既是我国提升国际影响力的需要,也是全球化态势下传媒市场的发展规律。从电视国际传播的整体发展态势来看,目前在布局上仍存在重内容、轻渠道的问题,在主体方面则存在重官媒、轻民企的问题。本文以四达时代公司为例,通过分析其在非洲市场的渠道建设、节目营销和客户服务等方面的举措,探讨中资传媒企业"本土化"的策略,以及对强化我国电视国际传播能力的作用。渠道:中国电视国际传播最大的瓶颈  相似文献   

12.
作为21世纪对幼儿科学素质的早期培养者,幼儿科学教育的早期启蒙者,幼儿教师的科学素养对幼儿进行科学启蒙教育、奠定未来公民的科学素养及其进行科学研究、对于民族未来科技发展、民族复兴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文章基于对科学素养及其结构的认识,探索幼儿教师科学素养的内涵及其具体要求。  相似文献   

13.
吕媛媛  胡光 《文化学刊》2010,(2):140-144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科技传播作为理论与实践的中间过渡环节、作为科技创新与科技向生产力转化的必要环节就有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科技传播机制不够完善、传播过程中功利化倾向严重以及部分传播者和受众科技素养较低等原因的存在,在科技传播的过程中表现出了一些伪科学现象。这些伪科学现象的存在严重地影响了科技传播作用的发挥,必须加以消除。本文就是在这个原则之下,从科技传播的产生环节、传播环节以及接受环节这三个方面来分析这些伪科学现象存在的原因,以求达到净化科技传播环境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王素菊 《职业圈》2007,(9):46-48
作为21世纪对幼儿科学素质的早期培养者,幼儿科学教育的早期启蒙者,幼儿教师的科学素养对幼儿进行科学启蒙教育、奠定未来公民的科学素养及其进行科学研究、对于民族未来科技发展、民族复兴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文章基于对科学素养及其结构的认识,探索幼儿教师科学素养的内涵及其具体要求.  相似文献   

15.
如何加快推进我国图书出版业"走出去"步伐,向国际社会展示中华文明与中国真实的发展现状,始终是困扰中国出版人、特别是对外出版工作者的一道难题。由中国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策划并组织编辑的《中国图书"走出去"成功案例选》一书,为破解这道难题提供了有益的启示。该书作为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的"对外传播理论与实践研究"丛书之一,将于年内出版。本文为中国外文局副局长、总编辑黄友义为此书所写的序。  相似文献   

16.
王素菊 《职业圈》2007,(5S):46-48
作为21世纪对幼儿科学素质的早期培养者,幼儿科学教育的早期启蒙者,幼儿教师的科学素养对幼儿进行科学启蒙教育、奠定未来公民的科学素养及其进行科学研究、对于民族未来科技发展、民族复兴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文章基于对科学素养及其结构的认识,探索幼儿教师科学素养的内涵及其具体要求。  相似文献   

17.
贾健 《对外大传播》2010,(10):31-32
经过中国对外传播多年来的努力,国际社会对中国已经有了比较正面、客观的认识。但不可否认,目前西方民众对中国的认识还处在一种"知与不知"、"似是而非"的状态,认识仍然比较模糊。进一步总结经验,继往开来、扬长避短,则中国对外传播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本文对此有两点思考。  相似文献   

18.
微博便捷多样的参与渠道,使得人们可以更容易实现信息的及时分享与交流。微博的传播特性也使其成为网络问政的"利器"。一方面,政务微博构建了一个信息发布、舆论引导、政民互动的新平台,扩大了民众的政治参与。但另一方面,发展不均衡、形式大于内容等问题也逐渐浮现出来。面对微博问政的热潮,作者建议:一是加强涉及民生、司法等职能部门的政务微博建设;二是政务微博的传播内容应有所为有所不为;三是建立科学的舆情评判机制。  相似文献   

19.
姜德福  刘彬 《文化学刊》2012,(1):164-168
基督教在近代辽宁社会的传播,除了得益于西方列强坚船利炮对清王朝"教禁"的突破和辽宁社会存在其传播的土壤外,其采用的传播策略也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对于今天的文化发展与传播也具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这是一篇抓住关键节点,提前设置议题,记者勇敢突破、科学提问,前后方积极联动写成的全球独家报道,被认为"打破往年此时达赖向全球藏人祝贺藏历新年的‘惯例’,是新华社涉藏传播中的一个突破,成功设置了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