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有关徐志摩的传记作品,已有数十种之多。这些传记在描述徐志摩一生的浪漫经历与文学成就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与事实不符或表述不当的问题。“志摩”一名用于何时?张君劢与张公权,到底是谁“发掘”了徐志摩?是否徐志摩送张幼仪去德国求学?徐志摩与张幼仪的离婚是否因为林徽因?是胡适主持了徐志摩与陆小曼的婚礼吗?文章就这些问题根据相关资料进行辨正,以期对徐志摩研究、对徐志摩传记的创作提供参考与确证。  相似文献   

2.
徐志摩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著名诗人,他与张幼仪的婚姻,是研究其生平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历来几乎所有的徐志摩传记作者及其研究者都认为徐志摩与张幼仪的离婚,是由于林徽因的出现,使徐志摩做出了与张幼仪离婚的决定。而恰恰忽略了一个重要人物,即张幼仪的二哥张君劢。正是张君劢的好心,催促帮助张幼仪出国与徐志摩团聚,才导致了出乎张君劢意外的结果,即徐志摩与其妹的离婚。而根本原因则是徐志摩对封建包办婚姻不满,要有"成为中国第一个离婚男人"的"挑战""传统习俗"的叛逆思想。  相似文献   

3.
济慈和徐志摩是英国和中国诗坛上不同时代的浪漫主义诗人。济慈的"厚死薄生"是英国浪漫主义诗歌中一个非常独特的文化现象,徐志摩对死亡的吟咏,有着济慈生死观的深刻烙印。本文旨在以徐志摩诗文中的死亡意识为切入点,探讨济慈对徐志摩诗歌创作的影响,并从徐志摩的诗歌和言论中挖掘出能证明这种关系的例证。  相似文献   

4.
<正> 徐志摩是“新月派”诗人的代表。他的思想如何?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做出公正的评价。粉碎“四人帮”以后,文学评论界,尊重历史:对徐志摩的思想作出了较为正确的评价。但与此同时又出现了新的偏向,有的评价给徐志摩戴上种种桂冠。因此,如何实事求是地评价徐志摩,仍是我们现代文学领域中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仅想从徐志摩思想发展的角度,谈三个方面:徐志摩是否有追求探索精神?追求探索  相似文献   

5.
<正>徐志摩是我国著名的诗人,他是海宁殃石人。今天,我和爸爸兴致勃勃地参观了徐志摩故居。徐志摩故居坐落于砍石镇干河街中段,是一栋青砖洋瓦的中西合璧式小洋楼,分前  相似文献   

6.
李陆史是韩国著名的现代诗人,他十分欣赏现代新诗创作的代表人物徐志摩的诗歌,并予以高度评价。他认为徐志摩的诗歌近乎完美,所以他在自己的诗歌创作中,竭力模仿徐志摩的诗歌创作风格,追求词藻的华丽和形式的完美,而在内容上,克服了徐志摩诗歌的局限性,促进了韩国现代诗歌的创作。文章通过比较研究李陆史与徐志摩的诗歌,探讨了汉文化对韩国诗人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若干年间,《人间四月天》让许多人认识了诗人徐志摩。在三位女性间情感的游走徘徊串接起了诗人徐志摩短暂的一生,在那个被建构的世界中,徐志摩俨然成了一位彻头彻尾的爱情斗士。他的那份执着与不懈努力,激起了现代社会许多人的共鸣,我们仿佛觉得自己可以越过时空,成为最了解徐志摩的人;但我认为,恰是那种先期被限制了视角的欣赏,让诗人徐志摩离大家渐行渐远了。徐志摩曾在《落叶》中自述:我是一个信仰感情的人,也许我自己天生就是一个感情性的人。徐志摩的爱,是“泛爱”,从早年留学美国,欲做“一个中国的H am ilton”,到在欧洲顿悟性灵,弃…  相似文献   

8.
康桥是一个让徐志摩魂牵梦绕的地方。《康桥西野暮色》《康桥再会罢》和《再别康桥》构成了徐志摩的康桥系列,“康桥情结”贯穿于徐志摩一生诗文之中。其中,流传最广,最为人称颂的,便是《再别康桥》。1928年秋,徐志摩再次回到康桥,故地重游。11月6日,  相似文献   

9.
徐志摩是海内外学者均关注的著名作家和翻译家。"英语世界的徐志摩"指以英语为载体发表的、以徐志摩其人其作为研究对象的论著。近三十年"英语世界的徐志摩"译介与研究较前有着新动向,具体表现为徐志摩作品被译介程度的增强与影响研究的发展;研究范围进一步拓展;研究方法及思路趋于多元化。此外本文也指出了研究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0.
《再别康桥》是徐志摩的代表之作,集中地体现了徐志摩的创作风格.  相似文献   

11.
徐志摩《这是一个懦怯的世界》的风格与他其它的诗歌风格不大相符,假若不是署名“徐志摩”,很难想到是徐志摩所写。这首诗算不得徐志摩的上乘之作,可能也算不得一首好诗,但它给我一种很深的感触:动。徐志摩曾在《自剖》一文中说:“我是个好动的人;每回我身体行动的时候,我的思想也仿佛就跟着跳荡。我做的诗,不论它们是怎样的‘无聊’,有不少是在行旅中想起的。我爱动,爱看动的事物,爱活泼的人,  相似文献   

12.
歌剧《再别康桥》是我国第一部小剧场歌剧,故事发生在上个世纪的上海,讲述了徐志摩,林徽因,梁思成,陆小曼,金岳霖几个人之间爱恨情仇。最后以徐志摩的意外去世而结束。本文主要研究的是剧中人物徐志摩的表演诠释以及唱段部分的分析。本文通过对创作背景,人物关系,人物性格特征,以及唱段《再别康桥》的分析来探讨剧中人物徐志摩在舞台上的形象塑造。  相似文献   

13.
徐志摩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志摩论王伟徐志摩是我国二十年代诗坛上十分活跃的一位诗人,同时又是一个颇有争议的诗人,文学史家对他评价历来不一,毁誉参半,其实他是一个思想敏锐而又才华横溢的诗人,正如著名作家朱自清先生指出的那样:“现代中国诗人,须首推徐志摩”。①徐志摩一生发表了二百...  相似文献   

14.
自一九七九年以来,据不完全统计,专门研究徐志摩及其诗歌艺术的文章,约有七十余篇。这里综述的主要是全面评价和论述徐志摩及其诗歌创作的文章。这些文章主要探讨了以下四个问题:一、徐志摩思想的核心是资产阶级民主个人主义  相似文献   

15.
《再别康桥》是徐志摩的名篇之一。康桥今通译剑桥,是英国学术、文化、风景胜地。正如当初把意大利文化名城佛罗伦萨译为翡冷翠一样,徐志摩赋予了它强烈的感情色彩,康桥兼有安乐、壮美、宽阔、平坦的桥之意,徐志摩曾经一再说: “我的眼是康  相似文献   

16.
徐志摩在诗歌语言的艺术化、诗歌体式的多样化、诗歌结构的规范化和诗歌技巧的纯粹化等方面所作的创造性努力,是其他中国诗人所不能替代的。徐志摩的诗是中国新诗由粗劣的语言到艺术的语言的转折性标志。徐志摩诗歌的艺术美在当时就具有形式美建构上的现代性意义。徐志摩对新诗发展理论的探索、对新格律诗创作的尝试以及对新诗发展的影响不容忽视。徐志摩的诗创作是对"五四"新诗和新文学传统的一种发展,并使之达到了一个相对成熟的水平。  相似文献   

17.
徐志摩在中国诗坛的历史地位,主要取决于他给中国诗坛带来了最重要的两点:一是对新诗自由精神的呼唤,一是对新诗美学境界的拓展。而谈徐志摩诗歌经典化的曲折、反复的过程,则是对徐志摩在中国诗坛位置的再确认。  相似文献   

18.
徐志摩不仅是卓越的文学家,他在翻译方面的造诣同样出色。徐志摩的译诗受浙西水文化的影响,他翻译的很多诗歌中可见译者的水文化情结。本文尝试性的从哲学和文学翻译的视角研究徐志摩译诗中的水文化情结。  相似文献   

19.
徐志摩生活在新旧交替、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碰撞的时代,他横贯东西、纵接上下的痕迹,决定了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独特的位置。本文对徐志摩部分文学作品进行剖析,结合对徐志摩在中西方遨游经历的追寻和对他思想轨迹的探悉,提出西方文化的分支中影响徐志摩文学创造最多的是贵族精英文化、个人主义文化和基督文化.  相似文献   

20.
案情分析:徐志摩一伙踩点发现,康桥有户人家今天要嫁女,所以他们天黑后就悄悄潜伏在河边。当徐志摩发现没什么情况后,他就朝大伙一招手,大伙纷纷跳进水里,利用水草掩护向船上游去。他们瞄上的是船上的嫁妆。下面是徐志摩的作案日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