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剪纸是我国民间一种装饰艺术,早在唐初,民间妇女就有使用金、银箔和彩帛剪成花鸟虫鱼,贴在鬓角作为装饰的风尚,形成一种独立的手工技艺。后来演变成使用色纸,题材多样,有各种花草、动物和人物故事等, 贴在窗户、门楣上作为装饰;也有作为礼品花饰、窗花或刺绣花样使用的。剪纸有“黑白”、“点色”、“套色”、“笔彩”四种,“黑白”最为普通。技法上有阴刻、阳刻及阴阳结合等手法。“套色”则常以协调雅致的色彩,体现出装饰的效果,多用来表现连续性的人物故事和变幻的自然景色。新中国最早的剪纸题材邮票,当推1959 年发行的特30《剪纸》邮票,在小小票幅之内,展现出骆驼、石榴、公鸡、戏剧人物,是剪纸与邮票的结缘,是邮票设计的一种新的形式。这组邮票图案系由张仃根据西北民间剪纸图样设计、制作的,其艺术特色采用锯齿纹(又称狗牙纹)的表现技法。锯齿纹是一种整齐而富于变化的装饰纹样。时隔14年,1973年6月1日邮电部于“儿童节”之际,推出编86-90《儿童歌舞》剪纸邮票,  相似文献   

2.
相声是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曲艺,由传统口技"象声"发展而成。据考证,相声大致起源于北京,初始于清朝同治年间(约在19世纪后半期)。它吸收了民间讲故事、说笑话的手法以及戏曲中的喜剧因素等演变而成,主要以说、学、逗、唱为艺术手段,具有幽默风趣的艺术特色。最初,相声是用北京话说讲,后来又出现了以各地方言说讲的"方言相声"。其表现形式有单口(一人)、对口(二人)、群口(三人以上),以对口形式最为常见。相声具有特别风趣幽默的语言,往往让人捧腹不止,在所有文艺演出节目  相似文献   

3.
<正>2015年9月,浙江省第5届曲艺杂技魔术节在杭州举办,浙江曲艺杂技总团推出了5个杂技节目和一个魔术节目参演。《女儿红·转毯》描绘江浙一带红红的婚嫁民俗,《皮影——双人弹碗》融入了中国皮影戏的特色风格,《蚕桑曲——晃圈》讲述江南桑蚕养殖的诗情画意,《墙门记忆——蹦床》充满了浓浓市井人情,《画梦》在魔术中融入了绿色环保的故事情境。精湛的技艺、精心的编排使表演变得更加好看。大部分节目在展演中都获得了  相似文献   

4.
正为加强国际文化交流,弘扬中国特色杂技艺术,应泰国娱乐公司的邀请,以董事长黄烈汉为领队的广州市杂技艺术剧院一行60人,于2018年9月26日至10月18日赴泰国曼谷演出大型武侠杂技剧《笑傲江湖》。该剧以金庸的名著《笑傲江湖》为创作蓝本,以杂技为主要表演形式,同时将武术、舞蹈、戏剧、广东地方曲艺等多种  相似文献   

5.
在2005年举行的第十届中国昊桥国际杂技艺术节的比赛中,中国河北省杂技团的《雏凤凌空——女子集体车技》凭借她们的精湛技巧,在激烈的角逐中力压群雄,脱颖而出,战胜了来自16个国家的30多个优秀参赛节目,一举夺得金狮奖第一名。杂技是一种具有独特表现形式的艺术门类。在《辞海》中“杂”为多种多样,“技”为技艺、技巧、本领。“杂技”做为表演艺术的一种艺术形式时是多种多样技艺的总称,是“技”的集合。这是杂技在字面上带给我们的认知。传统杂技在一般意义上不表现人物、不表现情节、不表现矛盾冲突的。但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杂技”已不单单是多种“技”的集合,而是多种艺术门类的整合体,也是杂技多元化发展的必然要求。艺术起源于劳动,杂技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发展于古代的祭祀活动,是一种技艺。从某种角度上说技就是艺,这种艺不光是表面上的技巧而有着丰富的内容来充实、诠释它。现代杂技融合了各种表现手段和多种表现形式,使杂技从纯技巧性表演逐渐转变为以技巧表演为主,同时综合其他门类的创新艺术形式。在这里我们可以把现代杂技看作整合后的艺术杂技。李泽厚提出过“悦耳悦目、悦心悦意、悦志悦神”的审美欣赏三境界,《雏凤凌空——女子集体车技》便能很好地带你去体验这种意境。  相似文献   

6.
《收藏界》2007,(9)
首批"民间国宝"揭晓刚刚一个月,《收藏界》杂志社又出重拳:斥资50万元征集《国宝》歌曲,从而把民间国宝的概念推向一个新的高度。国内目前尚无《国宝》歌曲这一艺术形式,此举填补了一项艺术创作空白。由中国民间国宝专家评审委员会和《收藏界》杂志社联合举办的征集《国宝》  相似文献   

7.
论我国民间游戏与民间竞技的社会价值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民间游戏,俗称“玩耍”,是指流传于广大人民生活中的嬉戏娱乐活动,它是游艺民俗中最常见、最普遍、最有趣的娱乐活动。它主要流传于少年儿童中间和节目里成年人娱乐节目之中。而民间竞技则是指在民间举行的各种形式的赛力、赛技巧和赛技艺的活动。中国民间游戏与民间竞技作为一种传承的民间文化形态,从产生之日起便深深植根于神州大地,并在传承的过程中体现着自身的社会价值。一、早期的启蒙功能席勒在《美育书简》里这样说:“只有当人充分是人的时候,他才游戏;只有当人游戏的时候,他才完全是人。”从中展示了游戏(包括竞技)本身所具有的社…  相似文献   

8.
梓荃  魏佩  丁花 《收藏界》2012,(6):18-29
2012年4月29日,由中国民间国宝专家评审委员会和《收藏界》杂志社主办的"第三届中国民间国宝专家评审揭晓颁奖盛典"在中央电视台梅地亚新闻中心隆重举行。历时两年,足迹遍布大江南北、塞外高原、台港澳等地区的民间寻宝活动暂告段落,五件民间国宝从数万件民间藏宝中脱颖而出,  相似文献   

9.
社会在前进,走过了三千年的杂技艺术,也同样需要与时俱进。长春杂技团在这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他们与长春评剧院共同创排的杂技故事剧《花木兰》就是一部探索性作品。该剧将中国民间故事"木兰从军"引入杂技,改变了传统杂技单纯展示技艺和绝活的状态,使杂技艺术戏剧化,给观众以一种陌生化的审美惊奇。  相似文献   

10.
徐秋 《杂技与魔术》2013,(3):7-9,F0002
春暖花开、草长莺飞的四月,台湾戏曲学院迎来了建校56周年的喜庆日子,中国杂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邵学敏和《杂技与魔术》杂志社副主编徐秋应邀于4月24日至30日赴台参加校庆活动,并就中国杂协的杂技交流项目与学院进行工作商谈,访问取得了预期的成果。台湾戏曲学院成立于1957年,是隶属于台湾"教育部"的传统艺术传习学校,设有京剧学系、民俗技艺学系、戏曲音乐学系、歌仔戏学系、剧场艺术学系与客家戏学系等六大学系,招收国小五年级、国中一年级和高职一年级新生入学,  相似文献   

11.
《转碟》亦称"耍花盘",是中国传统杂技中的经典节目,早在汉代已见雏形。它凭借着千百年发展起来的独特技艺、轻快活泼的形式、优美的造型,至今仍被众多观众喜爱。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杂技艺术中新的节目种类和表演方式越来越多。如何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让传统节目《转蝶》能够保持青春的活力,那就必须使表演风格富有现代和时尚气息,形成强烈的视觉表现力。在节目的创作与表演过程中,利用舞台灯光的铺陈与渲染,无疑是一个重要的手段。  相似文献   

12.
孙涛 《收藏》2010,(4):66-71
年画是民间在年节之际用来迎新春、祈丰年的民俗艺术品,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用来美化环境,反映社会生活,表达心愿的一种最为普及的艺术样式。作为中国独有的民俗艺术,年画有着悠久的历史,相传秦汉期间已出现(参见《中国美术史教程》《中国民间美术》)。  相似文献   

13.
正6月18日晚,由云南省杂技团有限公司、昆明艺术职业学院表演的杂技、曲艺精品晚会《挑战巅峰》亮相由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云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云南省杂技家协会、云南省戏剧家协会、云南省曲艺家协会、云南省音乐家协会,云南省大剧院承办的"中国?南亚东南亚艺术周暨澜湄艺术节"。晚会中的杂技节目多数是在国内外屡获大奖的。云南省杂技团有限公司表演的《浪桥飞人》曾获第六届全国  相似文献   

14.
说到风靡全球的美国动画片《猫和老鼠》,想必人们都会不陌生,这个机灵鼠与憨笨猫的故事,堪与米老鼠和唐老鸭的故事相媲美,让人从中感受到久违的天真和快乐。那么,您能想象出用少儿杂技艺术形式来演绎《猫和老鼠》的故事吗?中国儿童艺术剧院和吴桥杂技艺术学校,发挥各自的优势,强强联手共同打造杂技儿童剧《憨憨猫皮皮鼠》,就会让观众感受到另外一种意境,用猫与鼠的故事抒写杂技的惊险、风趣、幽默、唯美,表现形式和风格有其独到之处,其中不仅吴桥杂技的招式和造型在剧中随处可见,而且还深藏着诸多沧州武术的元素。这部杂技儿童剧的排练活动已于6月初在吴桥杂技艺术学校展开。  相似文献   

15.
感悟年画     
从2003年起,中国邮政每年农历腊月二十三(俗称过小年)这一天,都连续发行4枚一套民间木版年画邮票。七年来,已发行《杨柳青木版年画》、《桃花坞木版年画》、《杨家埠木版年画》、《武强木版年画》、《绵竹木版年画》、《朱仙镇木版年画》和《漳州木版年画》,共7套28枚邮票。把木版年画这种艺术形式成功地搬上邮票,形成我国民俗文化艺术题材中又一大系列邮票。  相似文献   

16.
"傲客"是魔术师们对观看魔术时情绪对立、态度不屑、喜欢找茬捣乱的观众的特称,历史故事《左慈戏曹》上记载的曹操无疑就是这样一位"傲客",他疑心重,爱较真,超自信,不信邪,对表演神仙戏法的左慈穷追猛打,不依不饶,而故事中左慈也是毫不示弱,以高超的魔术技艺给与还击。本篇小说以魔术师的视角和语言重新讲述了这一故事,把左慈不顾生死也要"虐"到魏王的魔术师特有心理揭示得精彩传神。  相似文献   

17.
魏庆虹 《收藏界》2011,(6):134-134
由雅昌艺术网策划发起并联合新浪微博、《收藏界》杂志社等多家媒体主办的"第五届AAC艺术中国·年度影响力评选(2010)"颁奖盛典4月28日在故宫举行。本次评选活动的主题是"坚定信念,重新出发,艺术让中国飞扬",吻合故宫的历史文化,呈现艺术中国的学术性和使命感。  相似文献   

18.
"教法格"出现于宋代,是军事人才选拔、军事兵器规定,军队训练规章,将领晋升等统一明确的制度,该制度规范、系统地促进了军事训练的完善和战士的武艺的提高,深刻影响了民间武艺的发展。《武经总要》、《武经七书》、《教法格并图像》、《武举条例》、《在京校试诸军技艺格》等武学书籍以及军事制度都可统称为教法格。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案例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在介绍教法格形成背景的同时,分析出教法格对后世武术发展的巨大影响,从而对宋朝的武术发展有更为清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傩舞"是我们的祖先创造出来的艺术形式之一。是古代百姓用以"驱逐四方疫鬼"的一种仪式。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傩舞增加了许多娱乐的成分,其舞步许多都能与现代舞曲的节奏合拍。研究发现,如独舞《开天辟地》,可以用迪斯科伴奏到底;《后羿射日》是双人舞,可以用伦巴和探戈音乐伴奏始终;又如《八仙上寿》,则是迪斯科、伦巴、慢四、探戈、华尔兹舞等舞步之大成,头、手、足、臀、腰配合默契,随着"嘭嚓嚓"的不断变化,时而狂热、时而深情、时而奔放地展现在观众面前。所不同的是配舞的音乐,现代舞是"嘭嚓嚓",傩舞用是"咚咚锵",然而节拍基本上是一致的。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傩舞有着重要的健身价值。"傩舞"能使家庭和睦、邻居团结,对建设和谐社会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0.
2014年7月,由沈阳军区政治部杂技团创作的大型情景杂技《整装待发》,作为参加"中国梦·强军梦"主题文艺创演暨第十届全军文艺会演的剧目在军区司令部礼堂亮丽登场,引得平时严肃的官兵们喜笑颜开、欢呼雀跃,一些战士说,这台情景杂技生动地讲述了强军路上的故事,在雄劲的旋律中展现了军人的壮美,令人震撼;全军一些文艺专家观看演出后说,《整装待发》的创演者们以创新的精神把杂技和魔术有机地结合起来,增加了故事元素,拓展了艺术本体的张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