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茶,在中国被誉为"国饮",具有悠久的历史。茶文化是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组成部分;日本的茶和茶文化来源于中国,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逐渐演变成为具有日本民族特色的艺术形式和精神内涵。本文着重介绍中、日两国的茶叶历史、现状及茶道艺术,分析异同,从而加深对其文化心理的理解。  相似文献   

2.
陈静秋  冯国禄 《考试周刊》2007,(31):114-115
茶文化是一种由日常的茶事升华为人类精神层面的文化活动。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比较研究法等方法,对中日两国茶文化的历史起源、发展以及茶文化的特点等做了一些粗浅的探讨,希望通过这种探讨,在茶事中我们感悟出许多人生道理,体味精神的满足,从而使人生价值以另一种形式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3.
日本是中国茶文化传入最早的国家之一。古代日本的茶文化是伴随着中国茶文化的历史演进而发展起来的,中国大陆在不同历史时期所创造出的茶的制作工艺及饮用方式等都逐次波及日本,至"茶道"最终确立之前的日本茶文化,总体上是对中国茶文化的一种移植和模仿。中国茶文化东传日本,大致经过了中唐、南宋和明清三个时期。中日茶文化既有共通之处,又各具特色,主要根植于两国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民族特性等。  相似文献   

4.
周晓冰 《宜春学院学报》2010,32(1):71-73,97
茶叶从中国传入日本之后,在日本独特的地理文化环境中经过漫长的社会发展形成了与我国风格迥异的茶礼俗.本文旨在通过对中日两国茶礼俗的分析和比较,挖掘出更深层次的民族精神积淀和心理意识.从而加深我们对两国茶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相似文献   

5.
李晓雪 《考试周刊》2014,(85):19-20
文章运用对比分析的方法,从茶具和茶建筑两个方面入手,对中日茶文化的异同点进行分析,从而加深对中日两国茶文化的了解。  相似文献   

6.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交际是跨文化交际的主要途径。对比承载中英茶文化的语言词汇,分析两国茶文化的异同,有助于我们在跨文化交际中实现信息的准确传递。  相似文献   

7.
解读中日茶文化的异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是茶最早的栽培国,也是古老茶文化的发源地。从神农尝百草的传说开始,历经西汉、三国、两晋和南北朝,到了唐代饮茶的风俗空前兴盛。宋元明清到现在,饮茶的风俗代代相传,经久不衰,并发展成中国特色的“茶艺”。在中国唐朝时代扎根的茶文化,在日本的奈良时代至平安时代初期由谴唐使传入了日本,在日本生根,并发展出属于日本形貌的“茶道”文化。从中日茶文化的区别和习惯的不同,可以看出中日两国在“道”、美意识、及民族性格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8.
盂兰盆节在中日两国甚至是整个东亚地区的节日体系中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对于反映中日两国民俗以及历史文化的异同也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通过对中日两国盂兰盆节日节俗的比较研究,归纳出存在于两国节日习俗中的同质性与差异性,并从节日历史发展过程和文化思想角度对其产生原因做了初步分析。中日两国盂兰盆节日在发展传承、佛教影响和祖先信仰等决定节日特点的方面上,呈现出主体内容的一致性和关联性以及局部的差别性,最终形成了两国相互联系又区别的节俗。  相似文献   

9.
20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初中日两国大学改革的若干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日两国百余年的近现代高等教育发展史上,发生在20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初的大学改革分别成为这两个国家现代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转折点,而且改革所形成的新的大学体制奠定了20世纪后半叶中日两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制度基础。将中日两国几乎发生在同一时期的大学改革作一比较研究,对于我们深刻理解改革的背景、原因、过程、结果等是具有积极意义的。在比较研究中着重分析与讨论中日两国这两次大学改革的相似点和相异点。  相似文献   

10.
我国是一个文化大国,拥有五千年历史文化沉淀,在岁月长河中积累了丰富的历史文化。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组成内容,在长时间传承和发展中,融入了不同时代的特色,尤其是在唐诗宋词中关于茶文化的表现,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茶文化内涵。茶不仅仅是一种人们日常的普通饮品,还是我国历史文化中不可或缺的组成内容,大大丰富了人们的精神世界,对于社会进步和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本文就唐诗宋词文学中茶文化的表现进行探究,从多种角度来客观诠释。  相似文献   

11.
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两国都是亚洲乃至世界的大国,发展中日关系不仅有利于两国,而且对亚洲及国际社会都具有重要影响。一、古代中日友好交流古代中日文化交流以友好往来为主要特征,历史源远流长,内容极其丰富,对两国政治、经济、文  相似文献   

12.
伴随满族历史演进,满族茶文化在宋金时期形成,清入关后得到深入发展。综合多种因素,满族茶文化具有地域独特性、民族融合性、纵向发展的阶段性以及内在分布上的层次性特点。满族茶文化在学习吸纳中原文化的过程中,也为我国茶文化的整体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13.
陆羽所撰的《茶经》作为中国茶文化核心典籍,其英译对中国茶文化在西方世界的传播具有极大的价值。本文从信息论视角,对比分析中美两国译者的《茶经》英译本中信息过载现象,从拓宽信道容量和信息删除这两个方面考察两位译者对信息过载处理方法的差异,进而对两个译本的翻译效果进行综合评价,为茶典籍翻译实践提供借鉴,以促进中国茶文化的有效译介和传播。  相似文献   

14.
中日两国虽然都在使用汉字,但由于两国国情,民族传统,生活习惯等诸多方面的不同.在汉字的简化结果方面出现了很大的差异,给我们两国文化交流带来了诸多不便.本文详细分析了中日简化字在字形上的异同,希望能给我国的日语学习者带来方便.  相似文献   

15.
中日爱国主义教育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日两国的爱国主义教育在教育理念、教育内容、教学模式等方面存在着相同的地方,在社会意识形态、民族心理等方面存在着不同的地方。对比中日两国的爱国主义教育,有利于我们取长补短,提高我国爱国主义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16.
《大连大学学报》2015,(5):26-30
中日两国沿海港口城市作为本国与外国交流贸易及文化的窗口,在近代东亚历史发展的进程中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因此,中日两国港口城市的开港问题的研究遂显得尤为重要。整理上海与神户两个城市近代以来由开放走向现代化的历史进程,把两个城市的比较臵于大的时代背景之下,探索中日两国面对"西力东渐"所采取的不同应对方式,以及两国的近代城市发展进程,以取得以小见大的效果,应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7.
自明治维新以来,日本认真研究吸收国外发展教育的有益做法,结合本国情况,积极发展和创立适应本国经济发展、有自己特色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门类丰富,形式多样。五年制高职教育是日本职教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曾有过辉煌的时期,最近呈现过下降趋势。我国的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简称高职)正处干发展初期,方兴未艾。为此,探讨一下日本的五年制高职盛衰状况,作为我国高职发展的借鉴,就显得很有必要了。一、中日两国五年制高职发展的异同性1.中日两国五年制高职发展的相似性我们在研究了中日两国五年制高职的发展历史后发现,…  相似文献   

18.
刘明 《教育探索》2001,(10):8-10
邓小平教育理论不仅兼容了日美等国教育理论的精髓,而且在许多方面更具有科学性和前瞻性。回顾日美两国和我国教育的改革发展历程,有利于我们更深刻地理解邓小平教育理论。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个方面阐述了茶文化在我国的文化史上所占的地位。在物质文化中,以“茶叶“自身在中国历史上的发展为线索,论证了茶叶为我国物质文明所作出的贡献。在精神文化中,主要论述了茶叶为我国人们提供了精神上享受人生的载体。通过这两个方面的讨论,最后证明了茶文化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坚实地位。  相似文献   

20.
中日两国虽然都在使用汉字,但由于两同国情,民族传统,生活习惯等诸多方面的不同,在汉字的简化结果方面出现了很大的差异,给我们两国文化交流带来了诸多不便。本文详细分析了中日简化字在字形上的异同,希望能给我国的日语学习者带来方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