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黄成沐 《教师》2014,(21):39-40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学生学习文本,最终的目的是"学以致用",学会运用语言文字。学习语言文字运用就应当致力于在"品味"和"实践"上下工夫。"品味表达"与"实践运用"是阅读教学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根本形式。"品味表达,是为了学习语言文字运用;实践表达,便是直接的语言文字运用。"  相似文献   

2.
2011年版课标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课程性质将语文课程的目标和内容直指"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而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运用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要认真研读文本,找准语言文字的训练点,引领学生学习运用语言文字,提高语用能力。  相似文献   

3.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语文课程性质进行了修改:"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课程的这一性质将语文课程的目标和内容直接聚焦于"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笔者认为,"语言文字运用"主要指口头语言表达和书面语言表达。"运用"应有两层意思:一是能正确、规范地运  相似文献   

4.
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这一表述明确了语文课程的核心目标为"语言文字的运用"。语用价值,是文本的核心价值。学语言,用语言,是语文教学的核心目标。那么,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怎样挖掘文本的语用价值,帮助学生学习运用语言文字呢?  相似文献   

5.
<正>《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着重强调了"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意义及作用。《语文课程标准》在"前言"中提出:"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在"课程性质"部分这样表述:"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在"课程设计思路"中指出:"语文课程应注重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重视语言...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这一性质将语文课程的目标和内容直接聚焦于"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今天,笔者从该如何注重"四说",从而有效地落实与践行"学习语言文字运用"做了论述。即说出画面,说出结构,说出特点,说出动词,让学生真正在语文实践中落实"学习语言文字运用"。  相似文献   

7.
与历年的语文教学大纲及实验稿课程标准相比,"2011年版课标"的最大不同就在于对语文课程性质的重新界定:"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这一修改,将语文课程的首要目标锁定于"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由此看来,语文课程是要让学生通过阅读实践,学会"运用",或者说学会"驾驭"语言文字这门工具。  相似文献   

8.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关于语文课程性质的这一表述,进一步明确了语文课程的核心任务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建国以来历次"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中关于语文学科的基本任务,基本上都一致表述为"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但是,正如读者是个性化地理解作品的,广大教师对于"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  相似文献   

9.
学习的基本法则是:"听到的,忘记了;读过的,记住了;做过的,理解了."可见,实践对学习有着重要的意义.2011年修订版课标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要求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语言文字的运用,包括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听说读写活动以及文学活动,存在于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与实验版课标相比,修订版课标更注重语言文字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把"语言文字运用"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纵览2012年的小学语文毕业试卷,可以发现,各地为了落实修订版课标的这一理念,正在努力建构以语言文字运用为核心的考试评价.很多地区把考试评价关注的重点,从语文知识转移到学生的语文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和运用能力上来.  相似文献   

10.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语文课程的性质作了明确的界定:"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课程的性质决定了语文课程的根本任务与教学方向——"学习语言文字运用",它主要包含两个层面的意思:一是理解语言文字内涵;二是进行语言文字的运用练习。要落实学生的语文实践,这两方面不可或缺。其中随文练笔就是落实语文实践的一种方法。一、选词造句造句是引导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运用、丰富积累、培养学生语感  相似文献   

11.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本文结合《香菱学诗》的几个阶段和对《语文课程标准》的理解,试说明学习语言文字运用是语文课程的根本任务.语文课程应是语言的“运用”而不是“应用”.  相似文献   

12.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和实验版比较,有一个重大变化,那就是对语文课程目标和语文课程性质进行了重新定位。这个定位中非常鲜明地突出了"语言文字运用",强调语文课程的首要而核心的目标是"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从未有过地明确了语文课程的性质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相似文献   

13.
段润玲 《教师》2014,(28):38-38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表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可见,语言文字运用的学习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而学习的最有效的方法是训练,下面,就语言文字运用的训练谈几个方法。一、造句训练造句训练,对巩固学生字词运用、夯实语文基础,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14.
《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中明确提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是学生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程。""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崔峦老师也曾在2012年第九期《小学语文》第13页,语重心长地谈了课标修订背景下的阅读教学。谈到如何加强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  相似文献   

15.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生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新课程标准将语文课程目标清楚地指向阅读理解和表达运用。  相似文献   

16.
正《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这句话准确界定了语文课程的性质,明确告诉我们,学习语文的重点在于语言文字运用。强化语言文字运用,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运用能力,在听说读写的扎实训练中提升语文综合素养。贯彻落实课标精神,阅读教学就应该以提高学生语文能力为目标,把落脚点放在语言文字运用上,以语言文字运用为重点,引导学生在听、说、读、写、思的语言文字运用中提高语文能力,实现语文阅读教学的本真回归。  相似文献   

17.
一.课标理念的引领最新修订的《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性质"部分作了这样的表述:"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工具性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2011版")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当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语文课程标准》反映了国家对学生语文学习结果的统一的基本要求,是对...  相似文献   

19.
正2011年版的《语文课程标准》首次就语文课程的性质和任务作出了明晰的定义:"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明确了"学习语言文字运用"是语文课程的核心理念,是语文教学的核心目标,是语文学习的核心任务。强调了语文教学的目标和内容必须聚焦这一核心,语文教学的举措和行  相似文献   

20.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可以看出,语文课程的目标和内容应聚焦于语言文字运用。语用价值,是文本的核心价值。学语言,用语言,是语文教学的核心目标。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从语言文字入手,把握文本内容,体会情感而"得意",更要关注语言形式、表达方法而"得言"。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怎样挖掘文本的语用价值,帮助学生学习运用语言文字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