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我曾在凤凰语文论坛写过《2009,做个犟龟》,记录了自己对教育的执着与爱恋;也曾写下“爱与被爱不如相爱”,描述出自己所认知的师生关系:更曾发出“像呼吸一样自然”的阅读慨叹。只是那时候的我虽然执着却时常迷惘,虽然坚定却只敢写下:“2009,做只犟龟。2010、2011、2012……我会在哪里?我不知道。  相似文献   

2.
<正>1.开场白?耳光太响没听清。2."我本来不想打你的……"3."知不知道错哪里了?不知道?错哪里都不知道?"——啪啪啪啪——"知不知道错哪里了?"——"知道了?知道了你还错?"——啪啪啪啪——"知不知道错哪里了?"——……——"不作声?你还敢犟?"——啪啪啪啪——4."你以为我不敢打你啊?"我从来都没有以为你不敢打我啊!  相似文献   

3.
责任     
“孩子,你知道什么叫责任吗?”“哦,您是东史郎爷爷?”“我只是一个罪人,一个民族的罪人……”“哦,责任?我知道,比如说:我爱我们的祖国,这就是我的责任!对吗?”小女孩自豪地说。白发老人眼中流动着令人捉摸不透的色彩:“孩子,日本是我的祖国,我也很爱她,可我却曾因为爱她而伤害了别人。”“东史郎爷爷,你会因此而不爱自己的祖国吗?”  相似文献   

4.
有些人爱说:“我做事从来不会后悔.“听起来很豪气.他们真的是从不后悔吗?   我们去超级市场买错了没用的东西回家也会后悔,何况更大的事情?那些说自己从不后悔的人只是知道后悔是没用的.   已经做了决定,何必还去想另一个决定会不会更好?反正已不能回头.……  相似文献   

5.
桂贤娣虽然只是一名普通的乡村小学教师,但在她从教的30年中,创立了"情感育人教育法"和班主任工作"因生给爱十法"而深受教育界称道,被誉为"小学里的大师". 桂贤娣曾向全国5万余名教师传授过教学经验,很多教师请教过同一个问题:"为什么我那么爱我的学生,可是学生却感受不到我的爱?"对此她说:"我每周都会给自己提三问:你爱你的学生吗?你会爱你的学生吗?你的学生感受到你的爱吗?只有给学生需要的爱,才是爱学生."  相似文献   

6.
"后来我发现与微薄的收入和沉重的生活压力相比,更让人内心充满煎熬的是大批的年轻人并不清楚自己内心真正要什么.他们不知道将来要做什么,不知道自己要走向何方,不知道自己在哪里需要坚持,哪里需要放弃.他们甚至还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讨厌什么……"看到老可新书<你能行>中的这段话,笔者有许多的共鸣与感慨.  相似文献   

7.
咸菜 《职业技术》2007,(19):63-63
有些人爱说:"我做事从来不会后悔。"听起来很豪气。他们真的是从不后悔吗?我们去超级市场买错了没用的东西回家也会后悔,何况更大的事情?那些说自己从不后悔的人只是知道后悔是没用的。已经做了决定,何必还去想另一个决定会不会更好?反正已不能回头。  相似文献   

8.
正读了马海玲老师的《我的"输"与"赢"》,首先是感动。感动于马老师对一些美好的值得追求的教育信念的坚守和执着,可以说做得"义无反顾";其次是担心,担心这样的方式还能坚持多久,现在说"成绩还可以"(当然我不知道取得成绩的方式是否经得起考量),还可以继续做下去,万一家长联合起来不再给机会,万一同事们也参与掣肘,成绩不可以了,又怎么办?就非得采取这种不赢就输的决绝方式吗?我以为,首先教师还是要学会保护自己,学会享受生活。说到享受生活,马老师或许不同意,会说自  相似文献   

9.
<正>亲爱的:在时光的这端,我写信给你。曾听到这样一句话:"从我到你,有千万种可能……我幻想了无数种人生,生活却总会给你另一个答案。"那么,你会是我想象的样子吗?在遥远的时光另一端的你,会拥有很多的朋友,会有让自己坚强的力量吗?你是否过着自己想要的生活,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是否仍然握着一直喜爱的画笔不曾放下,守护着自己的初心不曾改变?  相似文献   

10.
正出门旅行,我是不拍照的。即使异国的风光再美,当时享受过就好了,何必要记下来?又何必忙着找一个好位置,反而忘了欣赏那一刻的风景?我有些朋友却跟我相反。他们带着数码相机到处走,每游一个地方,都拍下许多照片,然后回家整理,制成一本电子相册,自己欣赏,又电邮给朋友欣赏。"这些照片,你几年之后还会拿出来再看吗?"有一回,我问一个爱拍照的朋友。"也许有一天会看的。"她回答。"去旅行不拍照,会忘记去过哪里,也会忘记那个地方多美的呀!"我的朋友又说。  相似文献   

11.
有时候,当别人问"你在哪里"时,并不是想要知道你具体的位置,而是问你起到了什么作用。就好像本期"我爱DIY"的话题——你会把U盘藏在哪里?问这个问题并不是真正要了解你的U盘的放置地方,而是说:你想到过"藏"起U盘,让它显得与众不同吗?或者也可以说:你有多少DIY精神,让自己变得独特起来呢?  相似文献   

12.
王健 《学子》2013,(11):91
我们是爱孩子的,因为我们所做的一切:衣、食、住、行,只要孩子提出来,会尽量得到满足。相反,孩子对我们的要求却很少做到。家长不解,"我是为了孩子好,才让他……"现在,有的名人写书,也会说上一句:"当时不能理解家长的用心良苦,长大以后才明白。"而我们也要做让孩子长大以后才明白的家长吗?可见,问题就出在了家长这样做是为了孩子好,但孩子不能理解。家长就觉得自己吃力不讨好,但依然吃着力,做着不讨好的事。心里想着:不讨好也要做,我可是为了孩子好。此时此刻,您的孩子并没有感受到您对他的爱。  相似文献   

13.
《班主任》2000,(3):48-48
你见过瀑布吧?你知道瀑布的精神吗?泰戈尔曾在他的《飞鸟集》里让瀑布自己说道:“虽然渴者只要少许的水便够了,但我却很愉快地给予了我全部的水。”这,就是瀑布的精神:爱——慷慨、热烈、忘我!  相似文献   

14.
幸福的味道     
从12岁到16岁,是生物老师说的“青春期”.那个四十多岁胖乎乎的男老师用预言家的口气宣称,我们将会在这个时期变得敏感、心烦、爱发脾气,看什么都不顺眼——他干脆说我们个个会变成神经病得了!会有这种变化吗 随着时间的流逝,我发现老妈变了.除了变得爱唠叨,还总是神秘兮兮,做什么时老爱看着我,而且一动不动,那眼神像要把我整个儿吞掉似的.我不仅怕了,而且觉得肉麻.我拒绝让她盯视我,她却马上露出“我就知道”的表情,一直说我心里有鬼,不然怎么害怕给她看?还搬出“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的老话来问我做了什么亏心事.老天!打死我也不相信,包青天就不怕半夜里房中突然冒出个鬼来——如果世界上有鬼的话.  相似文献   

15.
幸福在哪里     
同学们,你们觉得自己幸福吗?或许每个人多多少少都有不如意的地方,有的说自己成绩不理想,有的人说自己的家境不好……可我却认为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幸福在哪里?幸福来自于爸爸妈妈。我为自己有一位好爸爸和好妈妈而感到幸福。虽然爸爸、妈妈不是什么大富翁,也不是什么知名人物,但我从不抱怨;在学生时代,  相似文献   

16.
我已经很老了吗?大人指着我,会对他的孩子说:"叫阿姨!"我难为情得不敢出声,因为我只是一个高中生.爸爸说,这是因为你的目光里有忧郁.我说,爸爸你知道这忧郁是从哪里来的吗?爸爸说,是因为数学.爸爸真知道我.我相信世界上比我爸爸更爱他女儿的不会有几个.可是我相信像他那样因为数学让女儿增添忧郁的也不会有几个.这写满我从小到大的记忆.他昨天晚上又这样了.我那张不及格的卷子被他扔得飞舞了起来.  相似文献   

17.
双手居然拥有了智商,知道"我"偷藏了零花钱!夸张练笔要是左手爱织毛线,右手却爱练书法,那可怎么办呢?双手和大脑"分家"了,这样的场面颇有"无厘头"的喜剧效果。夸张练笔停不下的双手难道只会坑小主人吗?它们能不能帮小主人做家务、做作业呢?  相似文献   

18.
青春悄悄地走进了我的世界,我还没有准备好,接下来发生的事又让我难以置信。有的时候,我会跟镜子里的那个"我"说话。"你认为你的父母真的爱你胜过爱他们自己吗?你认为你的父母什么都相信你吗?你认为你的同学、朋友他们背后没有说你吗?你……"镜子里的"我"说。我说:"不是你想象的那样,你给我闭嘴……"我用拳头把镜子中的自己打碎,我慌了。  相似文献   

19.
小笛信箱     
问:在家里我做了错事,爸爸妈妈就会骂我。有时我争辩几句,他们就批评我不该顶嘴。难道我连为自己申辩的权利都没有吗?他们总是认为我不懂事,却不知道我也长大了!  相似文献   

20.
亲情作业     
自从参加新课改以来,我和孩子们之间发生了许许多多的小故事,今天,写下一件,与同行们交流。初一新生,既天真活泼,又个性极强。他们生活在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为他们筑起的安乐窝里,只会享受大人们的爱。心情不好,他们还会“大发雷霆”,要么不吃饭了,要么宣称“不给你们上学了”。我曾怀疑过,他们懂得爱别人吗?懂得去关心爸爸、妈妈吗?于是,我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