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新学期伊始,我们学校围绕"教学评的一致性"研究主题,开展了"一课三上"的磨课活动,即同一篇课文或教学单元,由同一位教师在不同的班级连续上三次。每次上课之后,同事都会根据上课的情况提出改进建议,以优化教学设计、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能力。为了准确评估课堂教学的效果,我们同时引入了课堂观察的方法来听评课,其程序主要有以下六步:一是召开课前会议,授课教师简要地汇报  相似文献   

2.
有一天我到仰慕已久的一位老师那里听随堂课。我们是好朋友,没有任何的客套,就是纯粹的交流,准确地说,我是向他学习。那一天他上的课是《大作家的小老师》,是三年级的课文。上完课以后,我们就这堂课进行了简单的交流,话题的中心自然离不开"高效课堂"。"这是教学的主旋律!"朋友略带调侃地开始了我们的谈话。下面是我整理的谈话记录。我:今天听了你的课感觉很清爽,没有通常那样听课以后还很费脑子去想人家的路数、人家的亮点。觉得你上课不但清爽,学生也特轻松。  相似文献   

3.
上班以前就听说过窦桂梅的大名,上班后还和同事聊起过她,我了解到的窦桂梅的上课风格是大胆的、夸张的、充满激情的。同事说,她听完窦桂梅上的《三打白骨精》后,感觉窦老师就是那个白骨精,看来,窦的课堂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终于,我也有机会听窦老师的课了。上个月,我有幸观摩了窦老师《牛郎织女》一课。课前,窦老师没有和学生进行交流,随着窦老师一声深沉的"上课",牛郎慢慢走向织女了。这一声低沉的"上课",让我当时想:咦,不是说窦老师是个充满激情的人吗,这也太深沉了吧?!可是课越往后上,窦老师的激情就越是喷薄而出。  相似文献   

4.
针对一些学生厌学语文,上课不专心、忽视语文学科的重要性;及一些语文老师感觉讲课吃力、感觉授课没激情,抱怨学生不想听他们的课等这些现象。我在文章中加以了分析和探究,我认为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教师要掌握好"培养学生语文阅读的情愫"问题。  相似文献   

5.
在不同场合,我听了很多老师讲《月相的成因》一课,总是感觉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张刘传 《考试周刊》2014,(31):127-127
<正>我曾在电脑室听过一节政治公开课,听后,完全不知道上课老师是授新课,还是活动课,要是授新课,老师没说几句话,学生就轻车熟路,准备得非常到位;要是活动课,学生每人前面有一台电脑,"活动"起来很不方便,只是上台念念稿子而已,并且老师制作的课件与活动内容关系也不大。后来听那位老师说是活动课,因为没用多媒体上过课,所以这次想在教学上有所创新。我与他对创新教学的认识有所  相似文献   

7.
刘志祥 《师道》2012,(2):37-37
参加初中历史课程培训,听了在省里上课多次获奖的许老师上的初中历史八年级(上)的一课——《鸦片战争》,感觉非常成功。这节课无论是课堂环节预设还是教学效果都非常出彩,而且设计了精美的课件来辅助教学。按理说,我不应该吹毛求疵的。  相似文献   

8.
一天中午,我在教师休息室休息,无意中听到两位同事议论他们各自带的两个班级。其中一位说:"××班不好,进去就给人感觉乱糟糟的,真不想进去上课,那简直就是一种煎熬。"另一位老师对此言论深有同感,不禁感叹道:"同样是被千挑万选出来的学生,为什么他们隔壁的班就非常惹人喜欢?老师们都喜欢在他们班级上课。"言者无意,听者有心。在我看  相似文献   

9.
在焦作市教研室组织的送课下乡活动中,笔者有幸听了王思明老师的作文课<二十年后……>,听完后获益匪浅.王老师运用她独创的"六步作文"教学模式上课.不管是指导,还是讲评,她都能凭借教育智慧和教学艺术.使课堂和谐轻松.  相似文献   

10.
一天中午,我在教师休息室休息,无意中听到两位同事议论他们各自带的两个班级。其中一位说:"××班不好,进去就给人感觉乱糟糟的,真不想进去上课,那简直就是一种煎熬。"另一位老师对此言论深有同感,不禁感叹道:"同样是被千挑万选出来的学生,为什么他们隔壁的班就非常惹人喜欢?老师们都喜欢在他们班级上课。"言者无意,听者有心。我开始反思自己的班级情况,觉得自己的班级大抵属于第二位老师所羡慕的班级。在高兴之余我开始思考自己是如何做到的,因为我一直认为,随机的分配不可能把好学生都分到一个班。其实,真正好的班级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班主任硬生生打造的,而是引导生成出来的。在我看来,不是第一个老师说的班级不好,而是这个班级缺少精、气、神。  相似文献   

11.
正三年前,我有幸跟随吉春亚老师的课堂三个月,每天听一节课,享受着吉老师给我们精心准备的精神大餐。当然,老师也提供给我们实践的机会,有时说课给她听,有时上课给她看。每次上课前的教案,吉老师至少会指导我修改三遍后才能走进课堂。印象最深的就是跟随吉老师学习上《金蝉脱壳》一课。我谨记老师"教学设计要一线串珠"的教诲,抓"神奇"一词来设计教案,整堂课通过品词品句的方法去引导学生感悟金蝉脱壳的"神奇"。正当我自信满满地将"作品"交与  相似文献   

12.
"上课铃,叮咚响;整学具,坐端庄;迎老师,把课上……"孩子们饶有兴趣地一边诵,一边做,只十几秒钟,便做好了上课准备.听着他们清脆的童音,看着课桌上摆放整齐的学具、端正的坐姿,我的心里尤其高兴.  相似文献   

13.
在教学生涯中我任教过不同的班级,采用的教学风格和上课氛围也有所不同,从中我发现了一种怪现象,在我所教两个班级中,氛围活泼而课堂纪律稍显乱的班级的成绩总比纪律显得安静的班级成绩好得多。常有老师说:我的班级纪律乱点儿,可是成绩却很好。这也许是有些老师无法理解的,我把它称为教学之怪现象。  相似文献   

14.
工作以来,听过许多课,有专家、名师的示范课,普通教师的研究课,更有同事们的"常态课"。相比之下,笔者更钟情"常态课"。一是因为"常态课"的教学效率提高了,整个学科的教学质量自然不会差;二是因为在"常态课"中,师生往往能展现给我们真实的一面,有利于我们发现问题,找到问题的答案。学校有一位老师,他所执教的班级,学生的字迹非常工整,作业十分细心。我听了这位老师一节"常态课",课  相似文献   

15.
"这些日子,我的心情很郁闷。上课的几个班级,课堂纪律太差了,根本没办法组织教学,说话的、看书的、做语数外作业的,五花八门,怎么说都不听,根本不把我这个美术老师的话当一回事。唉,现在只要一站到教室门外,心就发虚,腿就发软。上这样的课真是折磨人啊!谁让咱是‘副科'老师  相似文献   

16.
程立海 《班主任》2007,(10):20-20
"磨课""表演课""作秀课"令很多师生生厌,原因何在?虚假成分太多,作秀痕迹明显,给人一种不真实、不自然的感觉。"为了一堂公开课,我们老师几乎在全校所有班级演练了一遍,对课堂上所有程序,包括提  相似文献   

17.
五年级老师总是对我不满。我上课擤鼻涕,她让我到教室外面去擤,说:“没有人愿意听这种声音。” 处方 在本情节中,老师对不舒服的身体声音做出了本能反应。但她反应过于强烈,以至于学生感觉她的话刺耳、刻薄。 有经验的老师知道,在班级环境中,各种不舒  相似文献   

18.
"上课时老是溜号,真不知该怎么办?" "我经常听着听着就开始犯困,甚至坐在课堂上打瞌睡,愁死我了." "我感觉上课总是跟不上老师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蜗牛     
“该不该搁下重重的壳,寻找到底哪里有蓝天。随着轻轻的风,轻轻地飘,历经的伤都不感觉疼。我要一步一步往上爬,等待阳光静静看着它的脸……”听着《蜗牛》这首歌,我不禁想起了它,一只可爱的蜗牛。蜗牛,你听到了吗?这首歌是送给你的!一、初次见面那天天气骤然变冷,学校通知各班把花搬进教室,放在窗台上。因为我坐在窗台旁边,所以老师让我去。刚搬完花,只听“丁零零”,上课铃响了。看看课程表,唉!又是我不喜欢的课。我单手托着脑袋,望望窗外,望望花,听着讲台上老师那喋喋不休的声音,不禁产生了睡意,眼皮微微坠下。不经意间,我发现了一个小东西…  相似文献   

20.
去年11月底,湖南省教育学会请了全国一些有名气的老师到长沙上课、讲座,笔者慕名而去。说实话,这次来上课、讲座的老师中,有些我是听了多次课与讲座的。听完后感觉到,有些名师的课与时俱进,每次听了都有新感觉、新体会。但也有些却是停滞不前,总是老调重弹。比如有一位在上完课后说,这堂课是第38次上了。我一听很惊讶,上了38次?但仔细回味那堂课,却觉得不像是千锤百炼出来的,值得讨论的地方太多了,甚至连课中所涉及的一些基本常识还值得推敲。至此,我们很容易想到“名师需有进取精神”的话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