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志雄 《今日科苑》2009,(20):284-284,286
本文简单介绍了接触网及其重要性,并从接触悬挂、定位装置、支柱基础三方面存在的问题着手,提出了相关措施,对接触网的性能进行改良。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速铁路建设速度的不断加快,接触网悬挂工程也随之不断增多。在高铁线路电力牵引供电施工中与以往最大的不同是接触网施工。而接触悬挂的质量控制是工程整体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工程整体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所以根据高铁线路电力牵引供电专业的工程特性,接触网悬挂施工技术就显得十分重要。基于此点,本文首先阐述了几种常见的接触网悬挂类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接触网悬挂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要点。  相似文献   

3.
接触网弹性链型悬挂是指在悬挂点处,接触线是由两根距定位点等距布置的弹性吊弦悬挂在承力索和弹性吊索上的,为保证良好的弓网受流质量,世界发达国家均以静态弹性尽可能均匀,安装调整精度高作为评价接触网的主要标准之一,而目前国内高速客运专线接触网均采用了弹性链型悬挂方式,所以其吊弦的计算精度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结合公司在郑西、石武、宁杭等客运专线的具体施工经验,从研究柔性线索的基本原理入手,通过对接触网弹性链形悬挂的承力索、接触线、弹性吊索、弹性吊弦等受力状态和各项参数进行全面的分析,将各个阶段需要做的工作进行研究与总结,并最终依靠数学模型,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新的接触网弹性链型悬挂系统吊弦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已有接触网平面图纸的分析,提炼出接触网支柱单开道岔岔后圆曲线段定位计算的已知条件,利用解析几何的原理,推导出侧线与正线间的几何关系,再根据接触网施工的方法和有关规定,找出利用正线资料确定接触网支柱单开道岔岔后圆曲线段定位计算的公式。解决了站后接触网工程提前介入站前工程的施工难题。  相似文献   

5.
目前,在城市地铁以及电气化铁路隧道建设中逐渐开始应用接触网刚性悬挂,其本身具有安全可靠、载流量大以及维修工作量高等特点。所以,本文以实际案例为基础,就刚性接触网悬挂施工工艺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戈壁地区路基接触网支柱基础施工技术的介绍,详细的讲述了路基接触网支柱基础的施工工艺流程及注意事项,为今后类似工程提供了施工依据。  相似文献   

7.
李振龙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36):219-219,221
主要阐述了西康铁路增建二线工程中特殊条件下接触网的特殊设计。列举了新旧错开布置桥墩上斜硬横跨安装设计、高挡墙代替接触网支柱的软横跨安装设计、110kv供电线支柱在山坡处基础设计及坚石坑处接触网支柱基础的特殊设计,对后续工程项目的特殊安装及基础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本方案详细地介绍了既有电气化铁路接触网改造过菠中常用技术方案及施工安全措施,对既有电气化铁路进行增建二线和提速扩能接触网改造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我国铁路近年来,发展较快,自改革开放发展迅猛,技术领域也逐步进入世界先进水平,尤其是高铁,已成为中国的标志。截至目前12.7万公里时我国铁路营业的总里程数,铁路总里程居世界第二;2.5万公里高速铁路里程数,高速铁路居世界第一。接触网的架设比较困难的是桥梁上接触网的架设,主要因为桥梁上支柱的安装和支柱基础的浇筑比较困难,各项工序比较复杂。因此,开发铁路接触网施工技术的关键工序工艺工法尤为重要,为加快的铁路接触网施工技术系统化提供保证。  相似文献   

10.
接触悬挂的弹性如何,直接关系到受电弓的取流,而受电弓的取流质量,又决定电力机车的运行速度.本文分析了接触网悬挂的弹性,提出提高弹性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以设计350km/h的京沪高铁的施工技术为基础,结合京沪高铁的设计特点与京沪高铁接触网全补偿弹性链型悬挂弹性吊索的安装与接触悬挂调整的施工经验,总结了弹性吊索的安装过程及其安装后对在悬挂调整中对接触线影响。  相似文献   

12.
阐述高速客运专线接触网钻孔桩基础施工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其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探讨了在施工中应控制的要点及可采取的控制措施,以满足桩基施工质量及接触网支柱安装要求.  相似文献   

13.
宋威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13):244-245,70
分析了国内高速铁路既有接触网改造工程的现状和难点,结合高速铁路既有线接触网的施工实际情况,从减少既有线工作量、缩小停电影响范围、高速铁路过渡工程永临结合施工方法、提高施工效率等方面对高速铁路既有线接触网改造的施工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张立军 《科技风》2012,(2):137+139
国内第一条客运专线武广客运专线,从设计施工、管理、站前和站后成为一个有机的结合体.站后的接触网钢柱基础和隧道内的悬挂固定点由站前预留,站后四电的接地系统完全靠站前来预留,站后的电缆通道统一由站前预留.由于站前单位和站后单位专业上的差别,接口施工中难免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我们来解决.本文主要分析的是接触网基础限界超标的原因和对接触网上部安装影响  相似文献   

15.
熊秋龙 《科技创业月刊》2015,28(5):112-114,118
接触网交叉线岔采用交叉布置形式列车高速通过时易钻弓,接触线交叉处采用限制管固定的方式对接触网的弹性和稳定性影响较大,列车高速通过时受电弓对接触网的冲击很大,容易打弓。因此,在国内高速铁路的快速发展中,交叉线岔逐渐被淘汰,更多采用的是无交分线岔布置形式。在客运专线中,侧线通过速度要求较高时一般采用带辅助悬挂的42#无交分接触网线岔布置方式,侧线要求通过速度较低一般采用简单的18#无交分接触网线岔布置方式。文章主要是对18#和42#道岔无交分接触网线岔布置方式的分析及总结。  相似文献   

16.
铁路既有线路电气化改造及新建电气化线路在施工中常遇到偷盗接触网案件,给国家造成重大损失。而接触网断线将严重影响铁路运输,尽快查出断点并及时处理故障恢复通车对铁路运输有着重要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本文通过深入的现场分析研究,提出了一种新的接触网断线、防盗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7.
在既有电气化铁路咽喉区顶桥施工过程中通常会遇到接触网改造,通过对接触网过渡基础形式选择、基础位置定测、上部过渡施工方案确定及注意事项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8.
随着神华集团准格尔能源有限公司经济的快速发展,对铁路运输能和技术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要对既有电气化铁路进行技术改造,改造的主要对象是接触网,对此,本文提出接触网软横跨安全改造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19.
以龙厦铁路施工技术为背景,结合其设计特点和接触悬挂调整的施工经验,对接触网硬点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主要从改善施工方法方面提出控制减少硬点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目前,我国的城市轨道交通正在稳步的发展,在许多的一线城市正在普及开来。而接触网作为轨道交通动力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经历了快速的发展,但是目前出现了一种新型悬挂式的接触网布置方式。但是由于国外的技术封锁和国内运行经验的短缺,使刚性接触网使用方式很难得到普及。本文将会通过地铁运行的实际情况,并根据其几类常见的故障做出一些具体的应对方案,为大家提供一个比较清晰的思路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