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建立快速的聚明胶肽注射液细菌内毒素检查法,从而取代热原检查法。方法:按中国药典2005年版二部附录所载的细菌内毒素检查法进行实验。结果:将聚明胶肽注射液稀释16倍可消除干扰作用,用标示灵敏度为0.03Eu.mL-1的检测细菌内毒素有效,结果准确可靠。结论:利用细菌内毒素检查法代替聚明胶肽注射液热原检查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将复方氨基酸注射液(15AA)质量标准中传统的热源检查法优化为细菌内毒素检查法.方法:按照<中国药典>二部附录中的细菌内毒素检查法[1]对连续生产的三批复方氨基酸注射液进行检查.结果:均符合标准规定.结论:用细菌内毒素检查法可以替代复方氨基酸注射液质量标准中传统的热源检查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优化板蓝根的提取纯化工艺条件.方法:采用三种提取方法(1水煮醇沉法2渗漉法3超滤分离法),以总氮含量及靛玉红、靛蓝含量为考察指标,进行对比考察研究。结果:水煮醇沉法有效成分含量最低,70%的乙醇渗漉法对靛玉红的提取效果较好,超滤法中靛玉红、靛蓝含量及含总氮量的均很高。结论:从结果比较可知,超滤法工艺稳定性好,并且可全面的提取到有效成分。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大孔径超滤膜在中药生产中的应用可行性。方法:对渗漉提取浸膏合并"肾宝"合剂的水提实施超滤操作,将淫羊藿苷作为实施考察的指标成分。结果:选用大孔径超滤膜对肾宝合剂实施过滤操作,保留淫羊藿苷为89%,相同于醇沉工艺。结论:选用切割分子量超过10万的大孔径超滤膜,将其在肾宝合剂中予以运用,可对醇沉工艺予以取代。  相似文献   

5.
随着经济科技的发展,超滤处理饮用水技术得到了重视,并且已经在生产实践中获得应用。本文通过研究超滤膜的发展史,超滤膜在饮用水行业上的应用以及超滤膜处理效果概述,探讨超滤膜在饮用水行业的应用前景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在膜分离技术中,中药制药工业的应用以超滤技术为主。超滤技术可将溶液中的物质按分子量大小进行分离,中药及其复方的有效成分,如生物碱、黄酮类、苷类等分子量均较小(多在1000以内),而无效成分(通常指蛋白、鞣质、树脂、淀粉等)的分子量较大,结构复杂,通过选择适宜分子量截留值的超滤膜,可达勒选择性地去除无效成分、保留有效成分的目的,从而减少中药的服用量,增大制选择的灵活性,也可增加中药制剂的稳定性。就超滤技术的原理技术特点及其影响因素做简单探讨。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梯度洗脱方法测定血塞通注射液中皂苷成分含量。方法:采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色谱柱,以乙腈为流动相A,水为流动相B,进行梯度洗脱,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203 nm。结果:血塞通注射液中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g1、Re、Rb1、Rd成分在试验浓度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该方法精密度、重复性、加样回收率良好。结论:本方法用于血塞通注射液主要成分含量测定,操作简便、准确,能够用于血塞通注射液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盐酸伊立替康注射液的细菌内毒素的检查方法。方法:参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附录ⅪE细菌内毒素检查法及盐酸伊立替康注射液进口注册标准进行方法学验证试验。结果:供试品干扰试验Et均在0.5Es~2.0Es范围内,说明供试品进行40倍稀释后确已排除干扰作用,在该浓度下可对供试品进行细菌内毒素检查。结论:经方法学验证,表明供试品在40倍稀释后对测定无干扰,该方法可用于盐酸伊立替康注射液的细菌内毒素的检查,可有效控制药品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碳酸钠细菌内毒素检查法。方法:首先用无热原的0.1mol/L盐酸溶液调节碳酸钠溶液pH值,再用二个不同厂家生产的鲎试剂对碳酸钠进行干扰试验。结果:pH值在6.5-7.0之间浓度为1.6mg/ml碳酸钠溶液的不干扰细菌内毒素试验。结论:采用用盐酸溶液调节碳酸钠pH值的细菌内毒素检查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使用膜分离技术在清开灵注射液制备中去除热原上的应用对其他各指标性成分的影响。方法:使用膜分离技术去除清开灵注射液中的热原,使用热原检查来验证应用效果,同时观察对其他质量指标的影响。结果:使用选用的膜分离技术工艺对清开灵注射液进行超滤后,6批产品升温综合最高的是0.86℃,最低的0.45℃,热原检查合格,清开灵注射液总氮含量是(2.610±0.039)g/L,胆酸含量是(1.796±0.059)g/L,栀子苷含量是(0.762±0.067)g/L,黄芩苷含量是(4.683±0.173)g/L。结论:使用膜分离技术去除清开灵注射液中的热原,效果明显,并且各项指标性成分含量均符合质量标准,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义序水厂因项目用地拆迁,搬迁新建新义序水厂,后为缓解东区水厂供水紧张,调用新义序水厂超滤膜设备。为满足生产工艺及水厂搬迁、扩建需要,采用以超滤为核心的制水工艺,以保障饮用水安全,其设计出水水质达到且部分参数优于《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本文详细介绍了该工程超滤处理的设计方案、设计参数及系统特点,为国内其他类似净水厂的应用提供有效的参考,特别是在净水厂搬迁、扩建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注射用盐酸托泊替康细菌内毒素检查。方法:参照中国药典2005年版二部附录中细菌内毒素检查法及应用指导原则,确定注射用盐酸托泊替康的细菌内毒素限值,用不同厂家的鲎试剂对盐酸托泊替康进行干扰试验。结果注射用盐酸托泊替康稀释为0.02mg/ml后进行细菌内毒素检查无干扰作用。结论:注射用盐酸托泊替康建立细菌内毒素检查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陈晨 《科学中国人》2017,(7Z):66-66
目的评估注射用血塞通与密理博公司的聚偏二氟乙烯滤芯相容性。方法测定在进行除菌过滤前后滤芯的泡点差异、流速差异及聚集性差异,以此评察血塞通药液与滤芯的相容性;对可获得的提取物进行紫外、红外及生物分析,对可提取物进行毒理学评估;通过微生物挑战试验,验证滤芯对细菌截留能力;对生产过程中溶液相关指标进行测定,评价滤芯对药液的影响。结果:泡点、流速及聚集性差异测定结果符合要求,毒理学评估结果符合要求,药液与滤芯之间无相互作用。结论:血塞通溶液与滤芯相容性良好,聚偏二氟乙烯滤芯可用于注射用血塞通样品生产时除菌过滤。  相似文献   

14.
目的:考察碱乙醇对医用乳胶手套浸泡除菌、除热原的效果,为控制药品质量提供基础.方法:应用无菌肉汤进行除菌效果的检测;应用凝胶法鲎试验对样品进行细菌内毒素的检测,以检验其除热原的效果.结果:用0.15MNaOH-75% 乙醇浸泡医用乳胶手套3小时以上,可有效的杀灭其中的微生物并去除热原.结论:碱乙醇用于医用乳胶手套除菌、除热原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5.
陈晨 《科学中国人》2017,(7Z):66-66
目的评估注射用血塞通与密理博公司的聚偏二氟乙烯滤芯相容性。方法测定在进行除菌过滤前后滤芯的泡点差异、流速差异及聚集性差异,以此评察血塞通药液与滤芯的相容性;对可获得的提取物进行紫外、红外及生物分析,对可提取物进行毒理学评估;通过微生物挑战试验,验证滤芯对细菌截留能力;对生产过程中溶液相关指标进行测定,评价滤芯对药液的影响。结果:泡点、流速及聚集性差异测定结果符合要求,毒理学评估结果符合要求,药液与滤芯之间无相互作用。结论:血塞通溶液与滤芯相容性良好,聚偏二氟乙烯滤芯可用于注射用血塞通样品生产时除菌过滤。  相似文献   

16.
目的:提高注射用丹参成品收率及有效成分的相对含量。方法:改变醇沉浓度,采用大孔吸附树脂法回收及纯化总酚酸。结果:较原工艺成品收率增加了19.3%,丹参素钠相对含量增长了13.1%,总酚酸相对含量增加了19.7%。结论:所建立的新工艺可有效增加本品的收率及有效成分的相对含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摸索替硝唑注射液的生产工艺参数.方法:利用正交试验确定活性炭的用量,脱炭温度,初配液的浓度,初配液的PH值等因素对替硝唑注射液含量的影响.结果:活性炭的用量,脱炭温度,初配液的浓度,初配液的PH值对替硝唑注射液的舍量有明显影响,初配液的浓度无影响.结论:替硝唑注射液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初配液的浓度140%,初配液的PH值4.5、活性炭的用量0.1%、脱炭温度70℃.  相似文献   

18.
采用解吸-内部沸腾两步法改进大学专业实验黄连中盐酸小檗碱的提取工艺,得到最佳提取工艺如下:解吸剂浓度为40%乙醇、解吸剂固液比1:2、热提第一次时间1 min、第二次时间5 min、热提剂固液比1:40。并与传统醇提法相比,提取时间短、乙醇消耗少和浸膏有效成分含量高,有效的提高了实验效率和经济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高强度体育运动中人体运动的易损伤区域。方法:进行不同的测试。结果:高强度运动组受试者心率明显升高,和正常运动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而高强度运动组、正常运动组受试者的体温、收缩压及舒张压指标无显著性差异。高强度运动下能够使受试者血清SOD和MDA含量以及血清HPS70显著增加,和正常运动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高强度运动组和平常运动组受试者的Ig A和Ig G含量没有很大的变化。高强度运动使血清PRL含量和血清GH含量显著增加,与正常运动组相比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血清皮质醇含量也显著增加,与正常运动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高强度运动能够使人体运动的易损伤区域各相关指标发生显著的变化。  相似文献   

20.
我国是世界第一大产煤国,综合机械化采煤工艺应用从20世纪70年代起步至今已在大中型矿井生产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形成了一批单产、效率达国际先进水平的综采队。至2000年全国重点煤矿综采工作面平均单产达82.24万如,其中年产超百万吨的综采队有78个,最高年产量达803.4万t。但是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我国综采工作面在技术水平、单产水平及安全性方面还有较大差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