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技风》2021,(2)
简要介绍了德国"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并对德国模具"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和我校一流特色专业群中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教学模式作了较为全面的比较,指出"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对我校一流特色专业群专业建设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该文分析了当前大数据背景下汽车智能制造专业群"双师型"教师队伍联动的必要性,提出建立双师型教师队伍的联动机制和联动模式,要求加强汽车智能制造课程改革,建立联动的双师型人才培养体系,建立校企合作方式,并提出汽车智能制造专业群"双师型"教师队伍的评价与激励机制,由此为"双师型"教师人才培养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任晓敏 《大众科技》2022,(12):164-167
以“双高计划”建设为契机,依托无人机应用技术专业群建设,在实训基地建设过程中将现有实训室资源进行整合和优化,围绕智能制造产业链,沿着智能控制与制造方向,按专业群任务计划整体设计、逐步完善分梯度建设各类多功能实训室,发展以“硬件+软件+虚拟仿真+网络”为核心的智能控制综合实训基地,将信息技术、智能控制技术深度融合于实践教学与管理,建立教学方面的智能化、网络化、自动化、数字化的多功能系统,开展集生产、自动化控制优化设计和应用开发等技术,为机电行业各类企业发展提供技术服务,成为职业技能培训和与社会服务平台。  相似文献   

4.
杨靖  杨明  王德光  覃涛 《科教文汇》2023,(22):117-119
一流专业是培养一流人才的基础,一流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和实践是实现一流专业建设目标的根本。以贵州大学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和实践为例,从专业定位和特色、课程体系建设、创新实践平台建设、教学团队建设等方面进行探索和实践,为具有区域特色的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5.
《科技风》2020,(25)
本文基于高职院校汽车技术服务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实践,简要介绍了专业群构建与产业链的对应性,总结了深化产教融合的实施路径,阐述了"三横六纵"人才培养路径,形成了现代学徒制、国际化标准育人、全面学分制、科技竞赛、创新创业等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6.
彭莉妮 《科教文汇》2020,(10):110-111
高职院校“双一流”建设最终落脚于专业群建设。创建特色鲜明、水平一流的专业集群,是高职院校凝聚办学特色、增强核心竞争力、提升社会影响力、争创一流的必由之路。文章从分析一流特色专业群的建设意义入手,厘清了一流特色专业群有关人才培养模式、师资队伍、课程体系、骨干专业、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国际合作和评价反馈等八方面核心建设要素。  相似文献   

7.
《科技风》2016,(7)
"中国制造2025"的关键环节是创新驱动、智能转型、强化基础、绿色发展、人才为本等,围绕这些关键环节阐述了"中国制造2025"在人才培养方面的要求。从三维数字化建模技术出发,分析并说明基于逆向工程技术的先进制造技术助力"中国制造2025"。结合高职机电类人才培养的要求,从课堂教学、技能大赛、培训服务等方面探讨了基于逆向建模技术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旨在为高职机电类学生的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一条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以提升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服务区域产业发展能力为出发点,通过搭建"双向互惠、多方共赢"的校企合作平台;构建"岗位导向、校企互动"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系统培养并建立"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或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课程体系;探索实施"任务驱动、学做一体、分段教学"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模式;校企合作共建"校中厂",建成集"一体化教学、生产性实习、产品研发、技能培训与鉴定、技术服务"等多项功能校内实训基地;整体提升专业发展水平和服务能力,力争把本专业建设成为服务南京及其周边地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现代电子信息产业的支撑型专业,并辐射带动相关专业群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科技风》2016,(11)
本文对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研究;分析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岗位,依据岗位构建课程体系;对教学模式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中国制造2025和智能制造时代的到来,对从事电气自动化行业的需求越来越大。传统的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课程体系难以适应新时代的人才培养要求,为更好地培养出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对现有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课程体系进行分析,查找关键点,并对新课程体系的构建进行探索。从课程体系设置以及与之配套的实训室建设等方面进行分析,从而使本专业的毕业生将来能够更好的适应智能制造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吴莹莹 《内江科技》2022,(9):9-10+50
<正>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作为近年来跨学科发展的新兴专业,发展迅速,高职院校多有设置,数媒专业群建设也是如火如荼展开。但由于各专业缺乏沟通,院系间资源难以共享等问题,对接产业发展需求依然存在一定困难。高职院校应积极探索数字媒体专业群人才培养路径,以产业需求为导向,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共同构建新型课程体系,构建多维评价体系,打造复合型、实践型师资团队,以达到培养一专多能复合型人才、匹配数字创意产业链需求、提升院系社会影响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目前职业教育的探讨的热点问题。笔者以我院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所构建的"心手相通、学做相融"的人才培养模式为例,探讨了高职院校如何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  相似文献   

13.
根据国家层面建设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做出的战略部署,依托"双一流"建设,提升地方综合性大学工科大学生人才培养质量,为实现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计划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深度融合,构建了基于专业认证体系的课程体系、实践能力培养、校企合作、双导师制的高等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在地方性综合大学工科专业积极推进卓越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对促进地方性综合大学科学发展,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意义重大深远。  相似文献   

14.
制造业智能化、信息化给航空航天工业带来了新的活力和挑战,同时也对高校航空航天专业的教学及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以飞行器制造专业的主干课飞机钣金成形原理与技术为例,剖析了当前飞行器制造专业的特点及当前教学和人才培养方面的不足之处;结合智能制造的内涵,分析了基于智能制造的飞行器专业课程的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基于"中国制造2025"提出的将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目标,提出了针对该课程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的一些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15.
随着制造技术和高精尖制造技术的迅猛发展,机械加工领域中对机器的加工性能要求愈来愈高,即要求能实现高精度、高可靠性、易操作和全天候智能自动化加工。机加工领域中的智能制造技术与系统是利用计算机网络和控制管理技术将具体零部件的加工工艺顺序和智能制造加工成型设备有机衔接和资源共享,达到零部件加工制造过程的智能化、自动化和高效高质化。笔者根据自身实际经验主要分析智能制造系统在现代制造加工背景下的发展应运及面临挑战。  相似文献   

16.
黄一清  冯冬雷 《科教文汇》2023,(11):149-152
现代学徒制是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创新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模式。文章以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苏州分院五年制高职智能医疗装备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为探究对象,从江苏鱼跃医疗学徒班实践背景出发分析开展现代学徒制的现实意义,并结合五年制高职教育与现代学徒制特点提出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思路,最后从人才培养途径、课程教学体系、融合实践基地和打造教学团队等方面论述与江苏鱼跃医疗苏州公司开展现代学徒班人才培养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7.
《科技风》2020,(9)
现代学徒制是一种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课程开发具有鲜明的企业生产实际特征。本文通过对新疆应用职业技术学院"国家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的课程体系开发,综合运用"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构建模式,科学化编制人才培养方案的同时也提高了人才培养的质量。  相似文献   

18.
陶勇  程琼 《知识窗》2022,(7):78-80
基于“双高计划”建设背景,文章首先厘清了智能制造的发展历程、智能制造的概念,剖析了智能制造专业群的内涵;其次研究了智能制造专业群的建设意义,得出智能制造专业群建设是浙江产业的发展需要,是“双高计划”的建设要求,是浙江教育发展规划部署的结论;最后探讨了智能制造专业群建设的方向和策略,提出从知识结构和产业发展两种思路去确定专业群的建设方向,并以电梯工程技术专业群为例进行剖析研究。  相似文献   

19.
针对目前机械专业人才培养所面临的问题,从人才培养理念入手,转变传统机械行业人才培养模型。从人才培养举措切入,脚踏实地对智能制造新型人才培养实际操作进行分析和探讨,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智能制造实践与创新教育模式。夯实智能制造创新人才培养基础,构建出符合现代化生产的智能制造人才培养新模式。  相似文献   

20.
机械电子工程是机械与电子相复合的传统专业,工业企业对具有该专业能力的人才需求量巨大,随着工业4.0的提出及中国产业升级的推进,现代企业正逐步向智能制造方向转变,而智能制造与机械电子存在即存在知识和技术上的交叉部分又有各种的特点,作者研究了如何将智能制造技术与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复合,实现机械电子工程专业与智能制造的复合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